苏承英
摘 要:当今时代,在大学开展通识教育已非常必要。从目前四川省几所省属医学院校的管理类专业开展的通识教育现状来看,无论是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涵涉、课程设置的安排,还是在实践平台的开拓方面都做出了诸多的努力和探索,总体上基本构建起了各具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也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效。但是,各院校间乃至院校内的各专业间的开展情况都各有所异,且在诸多环节上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强化。
关键词:通识教育;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4-0053-04
Abstract: Currently, it is very essential to develop the gene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in management majors in several provincial medical colleges of Sichuan Province, on the whole,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general education 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has been basically established, and some educational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such as in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arrangement of curriculu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ractice platform. However, there are largely differences of development among colleges and even among different majors with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and strengthened in many aspects.
Keywords: general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curriculum setting; practice platform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高校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作为对大学文化创新具有重要作用的通识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机制和路径。所以,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实行学术人才和应用人才分类、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制度”。因此,构建具有自身特点和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开展通识教育,已然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
在这样的情势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山大学于2015年11月发起成立了“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其后,包括南京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逐渐加入该联盟。在此带动之下,越来越多的高校从自身办学实际出发,努力探索适合本校的通识教育课程建设或改革,力图形成独具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就目前所知,四川省的几所省属医学院校也在这方面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探索。由于对成都中医药大学的资料获取实在有限,所以本文主要针对成都医学院、川北医学院、西南医科大学三所省属医学院校的管理类专业开展的通识教育情况展开分析,以期把握开展现状及其需待改进和完善之处,从而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更好融会,以培育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
一、培养方案的涵涉
人才培养目标是一个学校、一个专业根本的办学指向,它直接决定着高校和专业的一切办学行为。21世纪是重视知识与创新的时代,同时也是全球竞争与并存、科技高度发展与人性伦理对立失调的时代。这样的时代特点,决定了21世纪的高校绝不能仅仅培养专才,更要培养全才,甚至说要培养“全人”。因此,作为培养“全人”教育的通识教育就被迫切地提上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议事日程。适应这样的时代发展需要,四川省几所省属医学院校的管理类专业都及时修订了各自的人才培养方案,将通识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当中。
成都医学院在其最新修订的2018版四年制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健康服务与管理三个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无论是在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还是在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规划上,都明显涵涉到了通识教育的内容和任务。在培养目标上,基本上都有“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素养”的规定。在培养要求上,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四点要求:热爱祖国和人民,热爱卫生管理事业;具有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职业态度,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勤奋工作的精神、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积极创新、勇于批判的科学精神。在知识目标上,都含有“具有较为扎实的医学人文知识;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规定。在技能目标上,都有“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和表达能力”的要求。很明显,这些目标和要求都是需要通过通识教育来完成和达到的,可见其人才培养方案是充分涵涉了通识教育的内容和任务的。
川北医学院在其四年制的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财务管理、信息管理四个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也在培养目标、培养要求、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四个方面全面涵涉到了通识教育的要求。在培养目标上,四个专业分别提到了“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态度”“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的目标要求。在培养要求上,包括有“熱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遵纪守法,艰苦求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具备大学生应有的文化修养;掌握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身心健康,能够履行建设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以及社会服务精神”“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具有创新精神和敢于怀疑、敢于分析批判的精神;尊重同仁,增强团队意识”等方面的要求。
此外,在知识和技能目标上,四个专业分别提到了要“具有比较全面的医药科学及医药卫生管理有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宽的知识面,熟悉党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备较强的社会调查和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等要求。显而易见,以上所制定的这些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以及知识和技能目标,也都是需要通过较为完善的通识教育来完成和达到的。所以,这几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也都是适应了时代和社会发展之需,将通识教育充分地涵涉了进去。
西南医科大学目前开设有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健康服务与管理五个四年制管理类本科专业,这五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从各个方面涵涉到了通识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比如:在其培养目标上,依次含有“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动手实践能力”“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职业道德和健康身心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等规定。在培养要求上,则分别规定有“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高度的法治意识、公共精神、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具备良好人文素养”等要求。而五个专业又都将培养要求细化为了“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素质要求”三个具体方面。显然,这个“素质要求”的特别提出就是在强调通识教育的重要性。
由上可见,四川省几所省属医学院校的管理类专业都是充分认识到了通识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及时将通识教育纳入了人才培养方案当中。
二、课程设置的安排
由于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都明确涵涉了通识教育,自然在课程设置安排上就会涉及相关课程。所以,三所医学院校都在具体的課程设置、学时分配、学分及占比等方面,对通识教育的相关课程做了详细安排,从而基本构建起了具有各自特点和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成都医学院的三个管理类专业将通识教育课程分为了必修和选修两大类。其中,必修课主要有: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外语、体育、军事理论、计算机应用基础、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共计12门,学时总数约770,学分为43,占总学分的比例约25%。选修课均暂未查到具体课程名称,学时总数约180,学分为10,占总学分的比例约5%。
川北医学院的四个管理类专业在通识教育课程上没有明确设置必修课,只设置了选修课。但其设置的公共基础必修课基本上就属于通识教育性质的课程。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其通识教育必修课大约有11-14门,主要包括: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外语、体育、军事理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就业指导、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图书馆利用、文献检索与利用。学时总数、学分及占比在四个专业中各有所异,分别设置为了:903、808、870、699;50、50.5、48.5、37.5;32%、28%、32%、20.8%。选修课在四个专业中也设置得各有不同。公共事业管理和财务管理设置了包括医学史、中国文化史、音乐鉴赏、文学鉴赏、书法、摄影、大学生礼仪、大学生健康教育等共计15门。社会工作专业则在其基础上增设了科技发展史、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美学概论、演讲与口才、普通逻辑学等课程,共计26门。信息管理专业又在这三个专业基础上增设了市场营销、实用色彩学、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卫生法学等课程,共达35门之多。
西南医科大学和成都医学院一样,也是将通识教育课程分为了必修和选修两大类。其中,必修课程方面:基本上都统一开设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军体类课程、外语类课程、计算机类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这六大类。具体而言就是: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国防教育、大学体育Ⅰ.Ⅱ.Ⅲ.Ⅳ、大学英语Ⅰ.Ⅱ.Ⅲ、计算机应用基础Ⅰ.Ⅱ、心理健康、职业发展与择业指导、科研方法导论,共计18门,学时总数790,学分43,占总学分的比例为22.6%。健康服务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三个专业均按以上18门开设,而劳动与社会保障和市场营销两个专业则将其中的“科研方法导论”,更换为了与他们自身专业更相匹配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也是共计18门,学时总数、学分及占比均与前三个专业相同。选修课程方面:由学校面向全校学生统一开设,总计72门,学分总计达115.5,然后各专业学生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和学习所需进行任意选择,选修共计10学分即可,占总学分的比例为5.3%。
三、实践平台的开拓
和专业教育一样,通识教育也需要在巩固和深化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以帮助他们锻炼和提升自我。所以,三所医学院校都在开拓实践平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方面做了诸多努力。但由于对成都医学院和西南医科大学的资料获取有限,所以这里主要就川北医学院的实践平台开拓情况进行呈现。
川北医学院管理学院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就一直在积极探索医学院校管理类专业的通识课程建设,并在具备一定理论积淀的基础上,做了较多的实践探索。比如: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自编自演话剧,在《劳动合同法》教学中组织学生模拟法庭庭审,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并选派学生参加“挑战杯”“创青春”竞赛项目及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推荐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入驻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等。其中,尤其精心打造了“学·思·行”学生系列实践活动平台,包括“品读经典、专业、学术”读书活动,“我的管理学”管理论坛,每月一次的系列学术讲座,学生学术研究和交流平台,从而着力综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思维力、实践力。
“品读经典、专业、学术”读书活动在每年的4、5月份举办,通过读书心得交流会,分享阅读收获,营造“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的浓厚氛围,督促和引导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增强学习能力,提升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树立终身学习的正确理念。该活动全院学生全员参与,对不同年级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低年级学生主要阅读经典著作,以涵养人文精神;中年级学生阅读专业典籍,以培养专业素养;高年级学生阅读学术专著,以提升学术研究能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所思所悟形成读后感或书评,然后集中进行现场演讲评比,以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这一活动使“学”“思”“行”得到了有机的融合并实现了有效地转化,从而使学生“学”“思”“行”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我的管理学”管理论坛在每年的9、10月份举办,面向全校学生开展,主要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用管理理论来分析生活中的现实案例,或者提炼来自生活中的管理学知识或感悟,形成论文,然后集中进行演讲展示。这个活动在考查学生“学”的同时,也促成了其“思”和“行”能力的锻炼和提升。
以上两项活动评选出的优秀文章均会结集刊印,供学生观摩学习。除此之外,管理学院还坚持每月开展一次学术交流讲座,先后邀请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重庆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专家学者莅临讲学,让学生近距离领略和感受名师大家的风采。
同时,学院还借助省级社科研究基地——四川省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研究中心,积极搭建学生科研及交流学习平台,鼓励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并为其提供经费资助,派送学生参加四川省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医院院长论坛,鼓励学生利用“三下乡”活动开展科研课题立项和实践调查并撰写论文,鼓励学生参与老师的课题研究。近年来,学院学生已公开发表论文10 余篇。
通过以上实践平台的开拓,川北医学院管理学院学生得到了广泛的实践锻炼,其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等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综合素质也明显提高。
四、开展的现状分析
从以上三所省属医学院校管理专业的通识教育开展现状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认识:
第一,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来看,相对缺少了对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强调。三所院校都比较强调了思想品質、职业素养、人文素养、创新精神、语言沟通和表达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这些方面,而相对忽视了对科学精神培养的强调。除一所院校有所提及之外,另外两所都相对忽略了这一点。事实上,科学精神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成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注重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就很可能会导致学生在成长成才成人过程中,缺乏对科学的尊重和敬畏,不尊重科学,不敬畏科学,这样成长起来的学生将会是什么样的所作所为,我们不难想象。所以,建议几所院校将科学精神的培养和塑造加以更多的重视和强化。
第二,从课程设置的安排来看,一是缺少对科学精神培养的课程的涉及,二是表现出较为混乱的状态,相对缺乏统一性。无论是院校间的对比,还是同一院校内的专业间的对比,都显得较为混乱。从院校间的对比来看,就开设的通识必修课而言,成都医学院是12门,学时总数约770,学分为43,占总学分的比例约25%。川北医学院是11-14门,学时总数是699-903,学分是37.5-50,占总学分的比例是20.8%-32%。西南医科大学是18门,学时总数是790,学分是43,占总学分的比例是22.6%。相对来说,成都医学院和西南医科大学是较为一致的。而就开设的通识选修课来讲,差异就更为明显。由于成都医学院未能查到具体课程,所以就川北医学院和西南医科大学比较来讲,川北医学院有多达35门的,而西南医科大学更是多达72门。但从选修课的学分和占比而言,成都医学院又和西南医科大学是较为一致的,均为10学分和5%左右。应该说,三所院校都同属于四川省,彼此间相对较为一致,会更有利于彼此间更好地学习和交流,也才更有利于共同的提高。
从同一院校内的专业间对比来讲,川北医学院的四个专业开设的通识选修课差异也甚为明显。公共事业管理和财务管理专业是开设的15门,社会工作专业是26门,而信息管理专业更是多达35门,这虽然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但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带来选择上的困惑和纠结。
第三,虽然三所医学院校管理类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已基本构建起来,但如果要以更科学、规范、完善、清晰、有效的视角来审视的话,还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以作者的拙见来看,可以按照以图1所示的三大板块或者部分来进行清晰化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这样也许会更利于实践中的操作。
总的来看,四川省的这几所医学院校管理类专业都从自身办学实际出发,从人才培养方案的涵涉、课程设置的安排以及实践平台的开拓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设计、规划和落实,从而基本构建起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效,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高。但是,如果彼此都能更加较为一致地从教材建设、课程模块、教学平台这几方面去进行更为清晰明确地构建,并且在一些细节上进一步完善和细化的话,可能彼此间的通识教育都会开展得更上一层楼,也就更加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融汇和增长、思维的启迪和活跃、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从而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梁宇.管理专业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以川北医学院管理学院“学·思·行”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例[J].高教学刊,2017(5):145.
[2]王梁宇.管理专业“学·思·行”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以川北医学院管理学院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7(3):75.
[3]刘强.中国高校通识教育价值理念与实践逻辑的有效建构[J].当代教育论坛,2020(01):105-112.
[4]张红伟,张怡.通识教育的反思、借鉴与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19(10):25-26.
[5]张亚群.培育完整的人——大学通识教育的性质、课程与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03):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