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和孩子谈家庭经济

2020-07-28 04:49李丽杨婷婷
大众科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内疚感感知力披萨

李丽 杨婷婷

昨晚在必胜客餐厅吃的披萨,听到旁边位置的爸爸对约摸六七岁的女儿说:“一个披萨几十块,顶我半天的工资了,要不是带你,我一个人两块钱的包子就打发了……”

我开始打量这对父女,父亲头发花白,衣着朴素,看起来经济确实不宽裕。旁边的女儿衣服已经洗得发白,乖巧中透着拘谨,虽然没说话,但吃东西的速度明显慢了,看得出来爸爸的话她是听进心里了的。

我想起自己小的时候,因为住的是国企大院,周围都是层次差不多的孩子,不论是自己还是小伙伴,似乎也是在父母的这种声音中长大的:辛苦一年赚的钱,都用来给你交学费了!

一双鞋子这么贵,工资三分之一没有了,妈妈工资不舍得花,就给你买这个了。

其实这些父母的话,话糙理不糙,确实大多数人赚钱都是不容易的,劝子女懂得节约和珍惜是很有必要的。可咋就听起来那么别扭呢?父母们说起来苦大仇深,孩子听起来如鲠在喉。

所以今天要探讨的问题就是:在消费的时候,父母们需要表达“我们不富裕,赚钱很辛苦”的态度吗?或者更确切的说,应该怎么样恰当的表达?

孩子的感知力,往往出乎大人意料

小孩子的感受力是很强的,有些事情父母不必刻意去说,他们就能感受到,这种无声的影响会极大的塑造他们以后的行为模式。

你带孩子去吃必勝客,别人一家一点就是四五个菜,你只点一个尺寸最小的披萨还先让孩子吃,你当他就不会知道家里没钱吗?

学校一放假,别的同学都游学旅行兴趣班,你的孩子只能呆在家里,你当他就不会知道家里没钱吗?

不恰当的表达,让孩子充满内疚感和匮乏感

根据前文所述,小孩子都有较强的感知力。那么你知道当这种强感知力撞上父母们动不动就“我们不富裕,赚钱很辛苦”的表达,孩子们会感知到什么吗?

第一是内疚感。武志红曾经说过,现代家庭关系中有种极其可怕的东西,叫做“付出感”。当父母们一直强调这种东西多么昂贵,占了自己多少收入的时候,实际上是在强调自己的“付出感”:看我为了你,付出这么多。

而孩子最终感知到的,只能是“内疚感”:我小小心愿的实现,是建立在爸妈极大的付出基础上的。于是不得不深深的陷入强烈的内疚和不安中。

第二是匮乏感。“我们不富裕,赚钱很辛苦”的表达,其实也是在提醒孩子,看,我们家就是比别人家要穷,你不仅要知道,还要牢记。这种精神上的压力,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一种匮乏感,让孩子变得冷漠和吝啬付出,非常在意金钱。

面对此类情景,如何才能积极表达

“我是配得上的”首先,要让孩子觉得自己配得上,避免“内疚感”的产生。

具体来讲,父母们不要无端地去进行让自己觉得有压力的消费,要找到合适的当口,师出有名。可以作为孩子取得进步时的奖励,也可以当做是孩子受到挫折时的慰藉,然后把这些缘由,对孩子表达出来:“你考了班级前十名,比起上次进步好大,你不是一直想吃顿西餐嘛,这是爸爸给你的奖励……”“看到你这么失落,爸爸也很难过,带你吃顿好的,明天我们擦干眼泪,再次出发……”

“我家是有希望的”根治孩子的“匮乏”,是让他充满“希望”。父母们可以说“我们家不富裕”,但千万要传递给孩子一种积极的态度。让他们觉得生活就是正面的,积极的,充满希望的,而不是消极的,看不到希望的,匮乏的。比如:“老爸的收入不会一直这样低,我努力工作好好赚钱,你也努力学习,咱俩一起加油,下次我加薪了,或者你考好了,老爸再请你吃,你看好不好?”

总体来讲,就是父母不要回避自己真实的经济状况,但是要传递给孩子积极正面的对待金钱的态度,信心和希望,比什么都宝贵。

猜你喜欢
内疚感感知力披萨
Why Do Round Pizzas Come In Square Boxes?
“披萨锦标赛”
别用内疚感绑架孩子
拆屋效应
这条披裙子能吃吗?
内疚也是病
美术活动中幼儿色彩感知力和表现力的培养
关于小学美术教学感知力的提升策略
奏响音乐教学的和谐之音
做平等父母,勿道德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