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与磁共振诊断乳腺癌的价值比较

2020-07-28 03:43:32郭丽丽赖绮玲阎光辉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11期
关键词:磁共振例数乳腺

郭丽丽,赖绮玲,阎光辉

(广东省阳春市人民医院,广东 阳江529600)

乳腺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中老年女性为乳腺癌的高发人群[1]。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表明其与遗传史、雌激素水平等有密切关系。因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是中晚期,错过最佳手术时间,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成为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关键[2]。磁共振能够充分显示血流动力学情况,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超声诊断的血流显像良好,三维成像技术能够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率[3]。本文对高频超声和磁共振对乳腺癌的诊断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12月阳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3~67岁,平均(45.25±3.02)岁;右侧56例,左侧44例。其中35例浸润型导管癌,27例小叶癌,23例单纯癌,15例原位癌。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标准 患者均通过病理诊断确诊为乳腺癌,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各项检查的间隔时间<7 d。

1.3 排除标准 胸部发育畸形;存在其他病变。

2 方法

2.1 高频超声检查 在高频超声检查过程中,使用GE LOGIQ S8型号的超声诊断仪和仪器内置乳腺检查软件(广州志恒医疗器械维修服务有限公司),高频线阵探头,探头频率设置为6.0~11.0 MHz。检查时要求患者取仰卧位,将双侧乳房充分暴露,医生对双侧乳房及双侧腋窝进行仔细的检查,对患者乳腺组织病灶灰阶声像图、色彩血流信号特征信息进行记录并观察,寻找肿块中血流信号最丰富的切面,实现血流半定量分级。

2.2 磁共振检查 使用Siemens MAGNETOM ESSENZA 1.5 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检查,使用胸腺相控阵表面线圈,在检查前使患者膀胱充盈。具体检查方法:患者取仰卧位,使双乳对准线圈洞自然下垂,要求患者正常呼吸。先对患者实施冠状位、矢状位、横断位的常规扫描。设置矢状位T2W1的扫描参数为层厚4 mm,矩阵设置为450×320,回波时间设置为120 ms。设置横断位T1W1的扫描参数为层厚4 mm,矩阵设置为280×230,回波时间设置为8 ms。设置横断位脂肪抑制序列扫描参数为层厚4 mm,矩阵设置为256×220,回波时间设置为70 ms。然后对患者实施动态增强扫描,利用高压注射器对患者静脉注射0.2 mmol/L钆喷酸葡胺注射液进行常规造影,延迟30 s进行横断位扫描,实施3D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和脂肪抑制序列动态联合扫描。在扫描结束后,将图像传输到工作站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全部图像由影像科两名经验丰富的专业医师进行双盲阅片,在出现分歧时交给上级医生进行阅片。在检查结束后,以阅片结果为依据为患者制订手术方案,并且在手术结束后收集患者病灶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将患者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观察指标 ①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②精准性=检出乳腺癌患者例数/实际临床已经确诊乳腺癌患者例数×100%;③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

3.2 结果分析

(1)病理检查结果 100例患者中单发乳腺癌80例,单侧多灶性乳腺癌15例,双侧单发乳腺癌5例。高频超声病理符合率为76%(76/100),磁共振病理符合率为92%(92/100),漏诊病例为多灶性乳腺癌及双侧乳腺癌。全部患者以病例分型从多到少分别为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癌、小叶癌、乳头状癌、黏液腺癌及筛状癌。

(2)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比较 高频超声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5%(68/80)、40%(8/20)、76%(76/100),磁共振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5%(76/80)、80%(16/20)、92%(92/100)。两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影像学图像分析(同一病灶) 图1为高频超声影像:病灶形态不规则且为小叶状。图2为磁共振影像:病灶表现为边缘不规则、乳腺肿块、毛刺状,病变在T1加权像为低信号,T2加权像为混杂高信号,增强后边缘不规则环状强化或不均匀强化。

图1 高频超声影像

图2 磁共振影像

4 讨论

乳腺癌属于发展较缓慢的恶性肿瘤,从单一细胞长到直径1 cm的肿瘤需要5~8年,所以乳腺癌治疗的重点是及时发现、及时治疗[4]。乳腺癌早期要以患者具体的病理类型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及治疗,患者要加强体格检查,对高危因素进行识别,并及时进行干预。目前临床诊断乳腺癌的主要方法包括磁共振、高频超声、核素显像、钼靶X线摄片等影像学检查手段。超声检查及磁共振检查已成为现代临床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两者在乳腺癌诊断方面都各有优势及劣势[5]。

乳腺超声检查较为方便、安全灵活,成为乳腺癌患者常用的乳腺检查方式,尤其对于囊性及乳房肿块鉴别具有一定优势。本研究中,高频超声病理符合率为76%,磁共振病理符合率为92%,漏诊病例为多灶性乳腺癌及双侧乳腺癌。另外,超声图像对微小乳腺癌组织来说,大部分都是为灰阶且缺少恶性指征,此种病灶大部分缺少血供,可能会误诊为增生结节[6]。

针对乳腺癌患者化疗后产生的乳腺肿瘤纤维组织增生、坏死的问题,超声检查及触诊无法确定残留乳腺肿瘤的精准范围,经磁共振诊断得出的肿瘤微血管分布数据能够提供肿瘤功能参数,以此可看出磁共振的诊断优势。需要注意的是,磁共振不能应用在安装有心脏起搏器及体内有金属物患者的检查中[7]。另外,磁共振在检查乳腺恶性病变过程中,在T1WI中具有低信号,在T2WI中具有高信号,在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通过后期图像对断层显像进行处理,其观察效果优于超声低回声光团。

乳腺癌动态磁共振扫描的主要特征为患者使用造影剂2 min后就会明显增强,但对于乳腺导管内原位癌诊断存在局限性,所以要求结合传统超声检查,从而提高导管内病变的检出率[8]。相关研究表明,7.5 MHz探头纵向分辨率设置为200μm,乳癌微钙化检出率为53.1%;20 MHz探头纵向分辨率设置为80μm,乳癌微钙化检出率提升到72.7%,所以,高频探头能够提高乳癌微钙化检出率[9]。磁共振对于钙化自身并不明显,但是能够清晰反映浸润性癌实质成分和原位癌导管扩张等情况。另外,恶性肿瘤血供较良性肿瘤丰富,利用增强磁共振能够将癌组织血供充分展现出来,有利于病理分期[10]。

综上所述,在乳腺癌诊断过程中,使用磁共振的诊断效果优于高频超声诊断,但在具体临床实践中,医生还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自身情况,选择合理的检查方法进行诊断。

猜你喜欢
磁共振例数乳腺
超声及磁共振诊断骶尾部藏毛窦1例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更正
体检查出乳腺增生或结节,该怎么办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得了乳腺增生,要怎么办?
妈妈宝宝(2017年2期)2017-02-21 01:21:22
容易误诊的高回声型乳腺病变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