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亭亭
(开封市中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0 )
冠心病指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脏缺血、缺氧,甚至引发心肌坏死症状的疾病[1]。目前临床根据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将冠心病分为五大型,包括隐匿型或者是无症状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脏猝死型;缺血性心脏病型[2]。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致残率、死亡率较高,该病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降低生活质量[3]。因此,需对患者采取有效护理进行干预,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以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报告如下。
选取开封中医院就诊的11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对象,2018年11月~2019年6月就诊患者纳入对照组,2019年7月~2020年2月就诊患者纳入观察组。纳入标准:均经相关检查确诊为冠心病[4]。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脏器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者;精神障碍疾病者;认知功能障碍者。观察组55例:男29例,女26例,平均年龄(73.55±4.24)岁;对照组59例:男31例,女28例,平均年龄(73.35±4.54)岁。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入患者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生命体征监测、健康教育等),观察组采取一体化护理模式,具体如下:a)成立4个一体化护理小组,每组人员由两名医生、三名护士组成,入组成员共同制定规范护理流程,并经过心理学相关培训,科室主任、护士长负责监督小组开展工作。b)患者入院后,小组护士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及发病因素等资料,组内保证每天有一位护士成员负责患者;c)小组护士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了解患者对于疾病以及住院的感受,对于患者的疑问进行解释,鼓励患者将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无条件支持患者,鼓励患者,每天至少帮助患者与同病房患者多交流,分享治疗经验、心得。指导患者家属对于患者保持积极的态度,支持患者度过住院时期;d)教会患者深呼吸放松每天练习30 min;e)通过了解患者的爱好选择相应的音乐曲目,开展音乐治疗,每天30 min。
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采取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表进行判定,分数越高焦虑、抑郁越严重。生活质量:采取生活质量综合评分量表(GQOLI-74)进行评估,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护理满意度:采取医院自制问卷调查进行评估。非常满意:90~100分,满意:60~89,不满意:0~59分。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常规护理模式是以护理人员进行轮班制为主,该护理模式的工作责任不易明确,护理人员每日完成需相应的护理工作就行[5]。一体化护理模式会根据护理人员进行分级,明确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护士长也不再对每个护理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只需对整个小组进行监督管理。组长在对小组成员组织进行护理工作时,不仅需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并配合主治医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提高,还需针对病情不同的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心理护理[6-8]。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护理后SAS、SAS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变化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变化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可以说明实施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有良好的效果。实行一体化护理模式后,护士相对于患者来说比较固定,患者可以和护士进行深度交流,有助于患者更多的表达内心的感受、疑惑,通过护士的帮助提升患者对于治疗的信心,通过放松方法和音乐疗法的帮助,使患者自己掌握一定的技能,提升患者对自我状态的肯定,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一体化护理模式,可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