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艰
摘 要: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基本构成与运动规律的学科,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就是物理学科发展进步的结果。换句话说,物理学科与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在初中物理的实际教学场景中可以发现,由于物理学科的理论概念比较多,与数学等学科也有着较多的交叉,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影响到学习效果。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应该把握物理学科的本质,加强教学的生活化。本文即从进行生活探索、补充生活案例和鼓励生活应用三个方面,对初中物理的生活化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
部分初中生学不好物理学科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首先,初中是学生接受系统化物理知识学习的开始,一个新的学科,难免造成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的不适应。其次,是物理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一点上文已经有所提及。第三,是学生缺少对物理学科的充足兴趣,虽然教材中有一定的生活案例,但并不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完全匹配,导致他们不容易充分认识到物理知识的用处。而采用生活化教学,则能够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让学生在具备较强兴趣的情况下顺利度过过渡期,为今后的物理知识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一、进行生活探索
物理知识既然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就要想办法把这种联系充分展现在学生面前。一个比较有效的途径,就是在探索生活的过程中,让学生尝试用物理知识去解释出现的各种问题。当然,教师很难“监控”学生的生活,但是可以尝试将生活化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学生还不熟悉这种教学方式时,教师可以多举一些简单的生活事例,让学生逐渐适应;待学生较为习惯后,教师可以尝试将主动权更多地交到学生的手里,让他们主动提出问题,然后教师指导他们去验证。
例如,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有关于质量与密度的内容,很多教师会在讲解这些内容时提到热胀冷缩的生活现象。但作为初中生,他们很少能够比较清晰地认识到热胀冷缩现象。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进行课堂上的生活探索。比如初中生可能会有乒乓球等物品,不小心被压瘪了或按出了一个大坑。教师可以准备一个类似的球类和一盆热水,然后把球放到热水中。这时学生会发现,这个球竟然慢慢地鼓了起来,这就是热胀冷缩现象。教师还可以继续追问,让学生思考球体内部空气的密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补充生活案例
隨着时代的发展,教材的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是教材中来自于生活的事例越来越多,对于促进学生理解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上文也提到,不同地区或学校的学生,其生活体验可能有比较大的区别,而教材的篇幅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照顾到全体学生。这就使得学生与教材中的生活事例之间有一定的隔膜。所以,生活化教学仅仅依靠教材中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补充更多的生活案例。这些案例应该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真正从生活中得来的。
例如,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的物态变化内容。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拿生活中的事例举例:在炎热的夏季,有的人会在家中的地上洒一些水,或经常拖一拖地。家中地面上有瓷砖,吸水性并不是特别强,但这些水渍会很快消失。这时如果用手摸一摸地面,会发现地面的温度要比洒水或拖地前低了一些。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原因。学生在互相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打开了思路,逐渐认识到这就是汽化的过程,而水在汽化的过程中会吸热,地面也就变得凉爽了。
三、鼓励生活应用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终落脚点,都在于具体的应用。只有应用起来,学生才能更为深刻地感受到知识的“实感”。而且,生活中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对生活事物的理解,优化他们的生活体验,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物理学习兴趣,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这种应用不只是简单的生活物理小实验,还包括用物理知识去认识和解释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教师可以不定期举行一些分享活动,让学生把生活应用的感受分享出来,互相影响、共同进步。
例如,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讲到了分子热运动。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做出一个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示范:大家平时在吃饭时,可以发现菜在刚刚做出来的时候闻起来更香。随着温度的降低,这种饭菜的香气会越来越淡。同样一盘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就是因为分子热运动。然后为学生分析。分析之后,再鼓励大家用类似的形式,去思考生活现象背后的道理。印象特别深刻的,可以记录下来,尝试用一个小实验来验证,或者带到课堂上分享给大家,听听大家的意见。
总之,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生活化教学其实并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初中物理知识比较简单,生活中可供利用的素材有很多。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观察生活,也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才能将生活融入教学中,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进步。
参考文献:
[1]安锋.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J].学周刊,2018(30):40-41.
[2]苏伟锋.关于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