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达 林子渠 潘婵娟
摘 要: 澳门高等教育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制度完备、独具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澳门大学作为澳门知名高校,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视域下,形成了专业、同时、研习和社群教育“四位一体”的创新教育模式,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课程、教学、合作、创业支持方面形成了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澳门大学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专业高度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值得内地高校借鉴学习。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澳门大学 创新创业教育
2018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携手港澳加快推进相关工作,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港澳青年在內地创业发展的多项政策举措。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澳门大学作为澳门知名高校,在澳门青年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设立的创新创业中心是校内甚至整个澳门重要的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取得了许多可观的成效,如在“澳中致远”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四奖,在2018年百万奖金国际创业大赛中斩获六大奖项等。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发布以来,澳门大学积极响应政策号召,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发展,设立协同创新研究院,创新创业教育与优势学科深度融合,学校加强与政府、企业、高校交流合作,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大湾区视域下澳门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
(一)理念:将“创新”理念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澳门大学一直以创新为目标,通过制定专业、通识、研习和社群教育“四位一体”的创新教育模式,践行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办学理念。为加强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澳门大学在2019年8月成立了协同创新研究院,澳门大学协同创新研究院致力于促进澳门、大湾区及海内外高校的跨学科研究,培养创新型人才,大力营造有利于“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创业”的氛围,推动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研究院由认知与脑科学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数据科学与研究中心及创新创业中心四个中心协同发展。
创新创业中心是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机构,围绕知识培训、实践锻炼、创意转化、落地孵化这一创业流程在创新创业中心建立了完善的教育服务机制。通过设立多样化的课程体系,采用理论教学辅以由校外专家、企业家、政府相关人士组成师资团队的模拟实践教学方式,为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培训教育,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同时,中心鼓励师生将创意理念转化为产品,以新知识新技术为社会服务,开展创业实践,并提供一系列支援服务。澳门大学将创新理念积极融入人才培养各个方面,尤其重视与学科、专业的融合,在澳门大学创新创业中心创业孵化基地入驻的第一批24个创业团队中,中医药、医药、医疗科技方面的团队有11项,资讯及通讯科技方面的团队有10项,新材料方面的团队有1项,教育及旅游方面的团队有2项。可见,澳门大学创新创业教育非常注重与优势学科专业的融合。
(二)课程:“专业+通识”的多样化课程设置。
对创业者而言,课程的设立所需涵盖的不仅是专业知识,还有更多因创业需求不同而不同的相关课程。针对创业实践的丰富需求,澳门大学开设了“专业+通识”的多样化课程。其中,专业课程涉及创业过程中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学生专业所需系统性学习的知识及创新创业中心开设的部分证书、本科及研究生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如社会创新与创业、发现创新机会、全球产品开发达至成功科创业、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金融大资料与金融服务创新。通识课程由创新创业中心开设,主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通识教育,如创新创业讲堂系列课程,此课程的开发目的是培养一批有创新思维、创业梦想的未来创业人士。课程围绕如何开发突破性的产品和服务,制订商业计划,开展创业营销,保护知识产权,创业估值和融资,并为路演等做准备等一系列课程,锻炼学生创新思维,教授学生基本的创业知识。研究表明,复合型人才具有创造性和适应性的特点[1](51-54),在创新活动中,只有知识广博、信息灵敏、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复合型人才,才易于在多学科、多专业的领域内,从创造性思维中求得较大的突破[2]。经过两种类型的创业课程教育,学生能加深对本专业的理解,学会捕捉自身专业领域的创业机会,同时对创新创业实践形成系统性认知,成长为多学科知识交叉的复合型人才,为今后进行创业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实践+交流”的教学方式。
模拟实践教学。除了理论教学之外,中心还设置了模拟实践的教学环节,在课堂上,课程老师将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组成团队,在初创公司中担任不同职位,如首席执行官、首席技术官、首席财务官、首席营运官等。学生团队将进行企业组建,并进行市场细分、技术可行性评价、竞争定位、生命周期规划、组织策略、销售渠道分析等方面的工作,通过实践练习的方式将理论和实践融合,使学生更加深入、立体地学习到组建企业的相关知识,培养“创业”过程中的沟通、表达能力。为加强学生对大湾区内创新创业形势的了解,澳门大学推动学生到大湾区其他城市的企业和机构考察、交流、实习,让学生放眼内地市场,寻找更多机遇,与湾区内的人才建立网络[3]。
政企合作教学。创新创业中心还会邀请校外企业家举办经验分享会。企业家将用亲身案例展示与经验分享会的形式,帮助学生以更直观的视角学习创业过程中问题及解决思路,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给出相应的学习指导。同时,中心还会邀请政府相关人员介绍澳门相关创业扶持政策,让学生获取创业相关政策信息及所能享受到的财政扶持、法律支持等政策红利。
专家授课。澳门大学创新创业中心会邀请各学术单位的专家加入创新中心的创业咨询团队,为有意创业者提供团队管理、市场拓展、财务管理、融资、持续经营、法律、知识产权、业界合作等全方位的创业咨询支持服务。此外,中心的创新教育课程还邀请了知名教授、顶级创业导师、风险投资经理组成导师团队,结合课堂、分享会、模拟实践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创业整个过程,并在学生互动过程中提供专业支援。
(四)合作:开展高校、企业、政府各方交流合作。
澳门大学重视与高校、政府、企业的交流合作,尤其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多方合作共同进步成为高校之间发展的主旋律。面向不同主体,澳门大学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交流合作互动,为本校乃至粤港澳地区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政企交流方面,面向政府、企业,澳门大学与企业机构签署了“创新合作备忘录”,目的是促进澳门大学与政府、企业彼此合作,整合多方资源,为培训创新创业人才,建立高素质人才从校内到企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流程创造条件,以促进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形成科学、系统、全面的创业教育方案。
高校教育资源共享交流方面,澳门大学2016年与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发起“粤港澳高校联盟”,同时,澳门大学参与了粤港澳高校创新创业联盟的建立。在《港澳与内地高等学校师生交流计划》的框架下,澳大2018年分别与深圳大学、暨南大学、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开展了共15项短期文化交流及科研项目。同时,澳门大学加入了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旨在通过联盟,与内地高校加强经验交流,促进资源共享。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推进落实,澳门大学将加紧与大湾区其他大学共同研究制定学分互认制度和办法,推动三地高校共享优质的教师资源和课程资源,创设更多联合培养人才的形式。
(五)创业支持:为创业团队提供专业、全面的孵化服务。
调查显示,大学生创业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资金短缺、人才短缺、市场短缺及创业素质欠缺四点[4]。在这四个因素的影响下,即使项目新颖、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也会出现创业失败的现象。澳门大学创新创业中心通过开放创业团队入驻通道,为创业团队提供全面的创业孵化指导、支持服务,经过创新创业中心委员会评估和审批后,合乎标准的创业团队将可以入驻中心,获得中心提供的场地、专家指导、基金资助等服务,以助推团队在短期内跨出创业的第一步。具体服务包含以下几大方面:第一,办公场地,对于刚刚起步的创业团队,中心将为他们提供多媒体办公室空间、会客厅及配套办公室设施;第二,创业指导,中心邀请了海内外多位专家组成创业咨询团队,为有意创业团队提供团队管理、市场拓展、财务管理、融资、知识产权、业界合作等全方位的咨询支援服务,并安排专家教授全程担任孵化导师,减少因创业素质不足导致的创业失败情况。第三,资金援助,充足的资金是支撑创业前期投入,使創业项目向盈利迈进的重要资源。为保障创业项目的成功孵化,澳门大学发展基金会对经过筛选评议的孵化团队会给予最高达50万澳门币的起步基金援助,以用于创业起步时期的资金消费。第四,资源对接,根据创新创业中心的孵化规则,为预防创业团队缺失市场资源情况的发生,澳门大学将为孵化团队主动对接校外资源,如企业、政府的相关合作,通过直接资助、签订合作协议等方式支持创业项目发展。
二、对内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
(一)以专业为依托,加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深度融合。
高校要根据本校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专业知识传授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开展[5]。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在高校这一特定情境下开展的一项人才培养活动,创业教育内容不仅包含知识传授、政策解读和创业实践训练,还要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训练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必须结合高校环境开展,不同高校有专业特色,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思维训练,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应用到创新创业实践中,才能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创新创业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不仅需要在专业选修课的设置方面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更需要各个学科的专任教师队伍具备创新创业思维,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并引导学生参与到成果转化、技术应用的实践中,引导学生在专业实践中开展创业项目。
(二)整合校内资源,构建深层次创新创业教育支持体系。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蓬勃发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受到高度重视。自2015年以来,国内各个高校都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构,如设立创业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等,开展校内创新创业教育,机构工作内容涵盖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创新创业实践训练、科学研究等。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校内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不仅仅是政策制定、机构设置等这一层面,还需要校内各部门和各学科的共同努力,构建深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支持体系,如课程设置方面,除创新创业类通识课程外,各专业应该开设符合本专业特点的创新创业类课程;学分认定方面,可从教务方面,制定相应的创新创业类社会实践学分,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并给予相应的学分认定;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氛围,重视创新创业典型人物的宣传,为创新创业类的活动举办营造具有创新精神的校园文化。
(三)引入校外参与,加强高校、政府、企业间合作交流。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挥离不开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需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内容需要结合当下政策背景、经济发展状况、新兴产业等开展,如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推动粤港澳三地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结合社会背景,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创新驱动战略。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引入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的共同参与,需要不同高校间开展合作交流,避免形成闭门造车的局面。除邀请具有实践经验和创业经历的校外导师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高校还可以与企业、政府共建创新创业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应该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让创业的学生真正受到历练。同时,鼓励高校与高校、高校与政府、高校与企业开展交流合作,形成校内支持体系完善、校外多主体参与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潘柳燕.复合型人才及其培养模式刍议[J].广西高教研究,2001(06).
[2]苗丽.复合型人才的创新品质[D].保定:河北大学,2007.
[3]推动青年放眼湾区澳大融入国家发展大局[EB/OL].https://www.gov.mo/zh-hans/news/226774/,2018-11-23.
[4]穆子洋.“协同治理”视角下大学生创业困境及对策完善[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9.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 05/13/content_9740.htm,2015-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