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兆霞
(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临沂 276000)
儿童脑瘫,即“小儿脑性瘫痪”,为儿科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疾病发病和父母亲吸烟、醺酒、吸毒、母患精神病、孕期患糖尿病、阴道出血以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因素密切相关[1-2]。 由于儿童瘫痪疾病对患儿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 会严重影响患儿的成长发育,所以需采取及时有效的医护干预方案。 近年来,国内有学者表示,引导式教育康复训练方法的应用,可促进儿童脑瘫患儿身心康复,提高患儿的发育商[3-4]。 鉴于此, 该课题将该院于2018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84例儿童脑瘫患儿作为研究的对象, 其目的是分析评价引导式教育康复训练法在其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该次将该院收治的儿童脑瘫患儿一共84例,均符合临床有关“儿童脑瘫”疾病的诊断标准,且均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均由家属(监护人)知情签署相关医护同意书。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42例中,男患儿23例、女患儿19例;年龄跨度为2~7岁,平均年龄为(4.5±0.2)岁;Gesell 发育量表发育状态:轻度发育迟缓21例、中度发育迟缓13例、重度发育迟缓8例。 对照组42例中,男患儿24例、女患儿18例;年龄跨度为2~7岁,平均年龄为(4.6±0.1)岁;Gesell 发育量表发育状态:轻度发育迟缓20例、中度发育迟缓14例、重度发育迟缓8例。 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代表后续数据有可比的意义。
该次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康复训练方法,严格按照儿科常规康复训练流程执行,包括对患儿家属进行常规健康宣教,然后指导并协助患儿进行常规肢体锻炼、穿衣训练以及口语训练等;此外,处理好康复训练期间出现的问题,确保患儿康复训练过程的依从性及安全性。 观察组患儿实施引导式教育康复训练方法,具体如下。
(1)构建引导式教育康复训练小组。 在儿科科室内部及时成立引导式教育康复训练小组,由小组医护人员共同分析、讨论,结合本组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科学有针对性的引导式教育康复训练计划方案,进一步加以实施。
(2)环境干预。 构建颜色鲜艳、内容丰富的病房环境,刺激患儿的视觉感官,使患儿参与康复训练的积极性提升;同时,在患儿活动范围内,比如走廊、墙面进行卡通人物、动物绘制图的装饰,使患儿对环境的陌生感消除,进一步促进患儿积极参与康复训练。
(3)心理康复训练干预。 受疾病的影响,患儿易产生一些不良心理情绪,比如暴躁、狂躁、封闭等,需加强患儿心理康复训练。 通过医护人员和蔼、亲切的语言,鼓励患儿,通过语言引导,使患儿积极参与心理康复训练,训练过程可采取伴乐疗法,播放患儿喜爱的儿童歌曲,消除患儿消极心理,促进患儿心理健康。
(4)日常生活及运动康复训练。 由医护人员作示范动作,引导患儿穿着衣物、刷牙、洗脸等,通过日常生活训练,提高患儿的自理能力;同时,根据患儿病情,制定合理柯旭的运动康复训练计划方案,可配合符合情境的儿童歌曲,有效引导患儿参与运动康复训练,比如简单的肢体训练、步行训练等,使患儿的运动能力提升[5-6]。
(1)康复疗效标准:①显效:经积极干预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消除,发育正常;②有效:干预后,患儿的临床症状部分消除,发育迟缓情况改善;③无效:均达不到上述标准;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0%。
(2)根据Gesell 发育量表,对患儿干预前后的发育商(DQ 值)进行比较;DQ 值越高,代表患儿发育状态越好。
(3)根据该院自制调查问卷,将患儿家属对康复训练的满意程度分为3 个等级,即:满意(90~100 分)、基本满意(60~89 分)、不满意(0~59 分);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00%;该次两组一共发放调查问卷84 份, 均有效回收, 有效回收率为100.00%。
使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采取(±s)表示,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百分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康复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5.24%,与对照组的73.81%比较明显更高,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在康复治疗疗效方面的比较[n(%)]
观察组干预前DQ 值为(52.8±1.1)分、干预后为(87.8±1.2)分;对照组干预前DQ 值为(52.9±1.0)分、干预后为(77.8±1.3)分。 结合数据可知,两组干预前Gesell 量表的DQ 值(发育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5,P>0.05);经积极干预后,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75,P<0.05)。
在患儿家属对康复训练的满意度方面,观察组42例,满意28例、基本满意11例、不满意3例,总满意度为92.86%;对照组42例,满意11例、基本满意19例、不满意12例,总满意度为71.43%。结合数据可知,观察组总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更高,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86,P<0.05)。
儿童脑瘫,为儿科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疾病会累及患儿的四肢,使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成长发育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 所以,从儿童脑瘫患儿的成长发育、身心健康等多个方面考虑,采取及时有效的医护干预方案非常关键[7-8]。
该次研究过程中,针对儿童脑瘫患儿,重点提到引导式教育康复训练方法的应用,即在及时成立引导式教育康复训练小组的基础上,进一步由小组医护人员对患儿实施环境干预,通过优良环境的构建,使患儿对医院病房环境的陌生感消除,提高患儿参与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同时实施心理康复干预,通过伴乐疗法等,改善患儿心理状态,使患儿参与康复训练的兴趣提升;并对患儿实施日常生活及运动康复训练,从而提高患儿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自主运动能力等[9-10]。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实施引导式教育康复训练方法,在康复训练总有效率上高达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81%;同时,观察组干预后的DQ 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患儿家属对康复训练的总满意度高达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研究结果数据充分说明,引导式教育康复训练方法的应用价值颇高,这与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较为类似[11-12];近年来,国内有学者表示,对儿童脑瘫患儿实施引导式教育康复训练方法,可提高康复疗效及患儿的DQ 值,使康复疗效高达90.00%以上,该次观察组的95.24%>90.00%,说明引导式教育康复训练方法的应用具备可行性及有效性[13-15]。 该文认为,在对患儿实施引导式教育康复训练之前,还有必要加强患儿家属的解释及教育指导工作,通过对疾病、康复训练方法的介绍、基本注意事项普及等,提高患儿家属对疾病、对康复训练方法的认知水平,进一步提高患儿家属在患儿康复训练期间的配合度及依从性。 相信在赢取患儿家属信任的基础上,可以促进康复训练效果的提升[16-17]。
综上所述,儿童脑瘫患儿康复治疗过程中,实施引导式教育康复训练法,可提高康复疗效,并提高患儿的DQ 值及患儿家属对康复训练的满意程度;因此,具备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