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功能康复治疗对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2020-07-27 06:04孔天天杨勤罗毓钦王松严章强丁定翔谢齐林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活动度肌力胫骨

孔天天,杨勤,罗毓钦,王松,严章强,丁定翔,谢齐林

(贵州省安顺市人民医院骨一科,贵州安顺 561000)

胫骨平台骨折是骨科一种常见骨折,患有胫骨平台骨折通常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移位,造成骨折的原因有膝关节受到外力或内力的强烈撞击以及坠落时产生的压缩暴力等,临床症状多表现出活动障碍、膝关节肿胀疼痛等。 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造成患者膝关节活动障碍、站立不平稳。 而且患者在骨折后不仅影响到膝关节原有结构,还导致造成膝关节出现功能性障碍。 在临床通常使用微创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但是一些患者在术后会出现膝关节功能障碍和并发症等。 以往临床应用常规康复治疗,其治疗效果不显著,而有研究显示[1],系统康复治疗能够对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起到作用。 并且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 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因此该文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该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114例,分析了系统功能康复治疗对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效果较为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两组各57例,研究组男28例,女29例;年龄24~63岁;平均年龄(49.2±1.5)岁;Schatzker 分型:Ⅰ型患者12例,Ⅱ型患者11例,Ⅲ型患者12例,Ⅳ型患者11例,Ⅴ型患者11例。 对照组男27例,女30例;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49.3±1.6)岁;Schatzker 分型:Ⅰ型患者11例,Ⅱ型患者12例,Ⅲ型患者13例,Ⅳ型患者10例,Ⅴ型患者11例。 纳入标准:患者经过影像学技术均确诊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均知情并同意签署该研究;患者无合并存在多处骨折。 排除标准:患者存在其他疾病,如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 患者骨折后局部存在开放性损伤,且超过8 h;患者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 患者的年龄、Schatzker 分型等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且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如推拿、按摩等,根据患者实际情况, 在术后1 周对患肢肌群进行肌力训练,在第4 周开始进行膝关节屈伸训练,3 个月后开始膝关节负重锻炼。

研究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系统功能康复治疗。 等到患者麻醉清醒后,在患者自述不痛下对其进行康复治疗,包括对关节活动训练、肌力训练、平衡和步态训练等,其中肌力训练是对患肢肌群进行长收缩训练。 从术后的第3 天开始进行训练,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使用CPM 机锻炼,30 min/次,3 次/d, 后期根据患者愈合情况,逐渐增加膝关节活动力度。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根据HSS 评分改善程度制定标准,显效:HSS 评分>85 分; 有效:HSS 评分70~84 分;无效:<69 分。

(2)膝关节功能评分。根据HSS 量表进行评价,包括疼痛、活动度、肌力、稳定性等4 个维度,每个项目10 分。疼痛条目分数越小,表示疼痛程度越小,其他条目则成正比[2]。

(3)肌力与膝关节活动度。 依据徒手肌力评定法(MMT)对患者股四头肌的肌力评估,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肌力越好, 同时应用量角器测量其膝屈曲角度、伸直角度。

1.4 统计方法

数据应用SPSS 18.0 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n(%)]

研究组膝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疼痛活动度肌力 稳定性对照组(n=57)研究组(n=57)t 值P 值5.5±1.13.2±1.011.294<0.057.9±0.99.1±0.810.391<0.058.2±0.59.6±0.611.125<0.058.1±0.59.3±0.611.935<0.05

研究组肌力与膝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肌力与膝关节活动度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肌力与膝关节活动度对比(±s)

组别MMT 评分(分)干预前 干预后伸直角度(°)干预前 干预后弯曲角度(°)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57)研究组(n=57)t 值P 值45.2±6.544.9±6.41.336>0.0556.2±6.760.1±6.715.074<0.0511.4±8.210.9±8.51.916>0.053.0±2.73.9±2.212.536<0.0574.3±28.775.2±30.11.374>0.05101.6±12.1114.5±11.613.921<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工具的广泛应用,导致下肢骨折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而下肢骨折指的是在伴有骨折的同时存在神经、血管以及关节等出现损伤,而且还存在移位情况。胫骨平台骨折对患者的膝关节稳定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患者骨折后复位不当就会引起创伤性关节炎,从而导致关节功能丧失[3]。 与传统手术相比,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治疗患者可以依据其骨折情况有针对性对其制定手术方案,有利于患者对患肢进行复位,从而使患者骨折端以及周围组织的破坏得到减少, 让患者在术后恢复更快,减少并发症。 在临床上使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已经得到证实,但是仍不能避免少数患者在术后出现膝关节功能障碍[4]。 而引起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 长时间制动后使得其肌力丧失;(2)患者关节内韧带与滑膜出现损伤;(3)患者体内的关节面遭到破坏,致使关节内出现积血;(4)患者体内的伸膝装置出现受损,导致其肌肉肌腱与骨面出现粘连的情况。 因此,如何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临床上治疗胫骨平台骨折需要在术后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 而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逐渐将系统功能康复治疗应用在胫骨平台骨折微创内固定系统手术后,可以尽快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早日康复。

患者在接受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其膝关节的恢复与手术存在密切联系,而且与术后的康复训练也存在一定的联系。 通过早期的康复训练可以防止患者关节粘连,以及促使其关节功能得到更快恢复。 在骨科治疗中术后进行功能康复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有针对性对患者患肢进行功能训练,通过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让患者在术后尽快康复。 而系统功能康复治疗比常规康复治疗能够更条理更系统地规化患者的康复过程。 在患者康复治疗初期,可以防止患者长时间卧床导致下肢出现静脉血栓或者脑部出现血栓堵塞。 通过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避免患者出现关节僵硬和再次损伤等情况。 而在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通过康复训练可以增强患者肌力,该模式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康复训练依从性,还加强了护患之间的交流,缓解护患的紧张关系。 实施系统康复训练可以逐渐提高患者关节对抗阻力,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增加关节软骨的再生能力,让患者体内的淤血尽快吸收,让关节保持稳定,同时通过系统康复治疗有利于促进患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 让膝关节尽快恢复。通过对患者肌肉训练、关节训练、肌力分级训练等,避免患者出现下肢静脉曲张[5]。 该研究显示,研究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与常规康复治疗相比,应用系统功能康复治疗效果显著。 以往常规康复治疗其恢复时间比较长,而且患者也不能很好地坚持,而且其恢复率也比较低,术后康复效果差。 系统功能康复治疗能够在康复初期阶段,很好地避免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导致的下肢静脉血栓,从而抓紧增加其关节活动度,有效地避免患者关节僵硬以及出现二次损伤。 在康复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肌力,而且通过有效肌肉训练,让康复训练更加丰富,不仅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使医患关系得到缓解。 该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膝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 说明在术后对患者使用系统康复治疗有助于尽快康复,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 由此可见,系统功能康复治疗在术后尽快开始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患者经常规康复治疗后其回访率比较差,而且见效也比较慢,对患者产生的疼痛较高,患者很容易产生关节畸形以及关节功能异常等。 若是在康复中,其力量过大,极其容易使患者关节产生二次损伤,使得其关节更加僵硬,关节活动度变得更差,患者在日后的关节功能受到更为严重的影响。 系统功能康复治疗效果更加显著,而且患者经过治疗后其回访率也比较高,能够促进关节内瘀血的吸收能力,从而可以避免膝关节与周围组织出现粘连的情况,有利于患者快速提高其关节的活动度与稳定性,让恢复时间变得更短,效果值得肯定。

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在术后进行系统康复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合理的康复方案。 系统功能康复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关节活动训练。术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增加膝关节活动力度;术后第4 周,开始进行膝关节屈伸训练,30 min/次,3 次/d;在术后3 个月开始进行膝关节延伸锻炼,如果患者骨折部位愈合达到标准后, 可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增加抗阻力屈伸活动[6]。 (2)肌力训练。 患者术后就开始进行收缩训练,4 组/d,20 次/组,患者在术后1 周开始进行支腿抬高训练,4 次/d,10 组/次,术后2 个月后,根据愈合情况,进行肌力强化锻炼,以肌力疲劳为主停止训练。(3)平衡及步态训练。患者在术后1 周开始训练,由他人的帮助下进行行走,在2 个月后患者可以不使用负重扶步行器行走,逐渐开始进行负重行走,在90 d 后开始让患者进行独立行走,并增加负重,每次锻炼时间为30 min。 (4)物理训练。 包括热敷、冷敷等[7-10]。

系统功能康复可以缓解患者下肢出现的疼痛感,从而使肌肉紧张得到缓解,与此同时还可以提高机体感觉的刺激,致使肌肉的柔韧性得到提高,让患者的平衡能力得到恢复,加快了步行速度,通过系统功能康复治疗中的步态训练应用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可以显著改善膝关节的功能。 该研究的结果显示,研究组肌力与膝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 说明应用系统功能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膝关节肌力与伸直弯曲的活动度。 但是该次研究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观察指标、样本等数据比较少,因此在后期的研究中应加大观察指标、样本等,从而可以获取更准确的实验结果。

综上所述,系统功能康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康复效果明显, 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行走的稳定性,对患者在术后的康复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活动度肌力胫骨
基于TCA循环关键酶测定研究督灸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疗效及机制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多功能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