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正骨推拿手法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5例报道

2020-07-27 05:56赵生祥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林氏正骨腰椎间盘

赵生祥

(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整脊科,甘肃兰州 73002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因过度劳累或外因影响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化,从而引起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导致腰椎内髓核向外突出,导致压迫到神经根及脊髓的病变,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方式的改变,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临床骨科较为常见[1-2]。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常会发生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3-4]。 该次研究2019年1月—2020年1月间对临床相关病例予以选取,共210例,应用林氏正骨推拿手法康复方案结合针灸+牵引进行治疗,旨在探索其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予以抽取, 随机均分为对照组105例、观察组105例。 所有入选研究的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整点疗效标准》中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完整,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合并有严重心、肝、肾、肺等重要脏器疾病者;合并有肌肉、脊髓、骨质病变者;有精神障碍患者;哺乳期或妊娠期患者。 对照组10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男女比例为56∶49;年龄最大81岁,最小33岁,平均年龄(49.8±13.5)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15 d,平均病程(1.57±0.83)年。 观察组10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男女比例为63∶42;年龄最大83岁,最小35岁,平均年龄(50.4±14.8)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10 d,平均病程(1.62±0.76)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针灸+牵引方案治疗,针灸取穴:白环俞、环跳、肾俞、委中、承扶、殷门、承山、风市、阳陵泉,每次取其中6~7 个穴位,应用2~5 寸的毫针从椎体方向以45°斜刺或直刺1.5~2 寸, 得气后行提插捻转后法,取环跳穴时进针2.5~5 寸,取委中穴时进针0.5~1.5寸,针刺时感觉到向下传导至足跟或底部,留针30 min,1 次/d。 牵引治疗应用HLS-Ⅱ型颈腰椎牵引床进行腰椎间歇牵引,牵引重量以患者耐受力为度,一般不超过患者自身体重的80%, 牵引时间根据牵引重量确定,约30 min,牵引3 min 后歇1 min,1 次/d。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林氏正骨推拿手法即提拉旋转斜扳法康复方案治疗,具体做法如下:患者取健侧卧位,在肩下垫一个枕头以抬高肩部,健侧下肢伸直,健侧上肢由第一助手从胸前做竖直向上提拉准备,患侧上肢环抱后枕部,下肢屈膝屈髋成90°,膝部则伸出床边。 当第一助手将患者的健侧上肢竖直向上提拉时,患者上身保持悬空状态,下肢伸直,骨盆贴床,脊柱与床面夹角约35°,第二助手站在第一助手对面托住患者健侧肩部以固定患者身体。 医师用双手手掌压住患者患侧臀部髂骨翼并用约20 kg 的力度有节奏的用力下压, 使患者脊柱旋转30°时有明显的阻力感,之后用约75 kg 的力度下压和扳动7 次,逐渐加大患者躯干旋转角度,注意脊柱的旋转角度最大不超过45°,扳动过程中可听到患者脊柱发出咯哒声。 隔天治疗1 次,7 次为1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 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总分10 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高;采用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量表(ODI)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腰椎功能,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腰椎功能障碍越严重,腰椎功能越差。

1.4 疗效标准

该次研究疗效分治愈、有效、无效3 个等级,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估。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训练超过70°;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直腿抬高训练超过50°;无效:未及上述标准,甚至加重。

1.5 统计方法

涉及数据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中输入, 计量数据用(±s)的形式表示,进行t 检验;计数数据用百分数(%)形式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经过临床治疗, 观察组患者治愈63例,占60.00%,有效35例,占33.33%,无效7例,占6.67%,总有效率93.33%(98/105);对照组患者治愈46例,占43.81%, 有效38例, 占36.19%, 无效21例,占20.00%,总有效率80.00%(84/1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77,P=0.004<0.05)。

2.2 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VAS 评分及ODI 评分对比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及ODI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临床治疗,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及ODI 评分均有明显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更大,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VAS 评分及ODI 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VAS 评分及ODI 评分对比[(±s),分]

组别VAS治疗前 治疗后ODI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105)观察组(n=105)t 值P 值7.02±1.037.14±0.950.8760.3813.81±0.972.42±0.5512.7730.00070.32±11.1371.48±12.540.7090.47950.07±18.1230.15±19.037.4680.000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腿疼痛为主要症状,病因十分复杂,以内因最为多见。 故在开展治疗时,以对患者疼痛缓解为主要目的。 患者在有椎间盘纤维环萎缩病变发生后,加之慢性劳损、外伤等因素影响,促使椎间盘纤维破裂。 在椎间盘突出发生后,可对神经根形成压迫,引发炎症、瘀血、缺氧、水肿等改变。 在刺激性炎症影响下,病变周围的肌肉、神经、韧带、椎骨等均有粘连等现象存在。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罹患该病后,经对两侧腰肌进行观察,表现为痉挛的情况,为患者自身为对局部损伤部位的保护,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活动范围,以使疼痛程度减轻, 避免组织损伤出现加重的现象,另外,损伤部位瘀血,或机体组织液发生潴留,可引发纤维化形成现象,造成组织粘连,进而对活动范围造成不良影响。

近年来,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呈递增趋势,现阶段临床西医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主要有保守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3 种,手术治疗虽效果良好,但手术风险较大,保守治疗则刚好相反[5]。 近年来,随着中医的发展,中医疗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上疗效确切,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针灸、牵引、正骨推拿手法等均为主要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腿痛”“痹症”的范畴,主要是由于患者肾气亏虚,腰府羸弱,加上风寒湿邪入侵,或劳累过度,致使机体气血凝滞,经络受阻,不通则痛,针对该病的治疗以消除神经根水肿、消炎抗菌为主[6]。 针灸疗法可刺激经络,减轻神经末梢的兴奋性,使肌肉得到松弛,缓解痉挛症状。 现代药学研究表明,针刺不仅可促进腰椎局部血液循环,还可以消除和吸收炎症渗出物,从而消除或减轻炎症对神经根的刺激,减轻神经根的粘连。 牵引疗法则通过缓解后纵韧带的紧张,拉开椎间间隙,使突出的髓核回到原来的位置,减轻神经根压迫,从而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7]。 林氏正骨推拿手法由名老中医林应强教授创立, 提拉旋转斜扳法包括腰椎旋转和侧弯的三维运动,操作前的准备姿势可有效地减少胸椎对手法作用力的缓冲,在治疗中使患者躯干的旋转力可以最大限度作用在腰椎下部,而无关部位的影响较少,避免产生胸廓迸气伤。 该手法既有斜扳作用又有牵引和定位作用,对松动上下关节突,扩大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内的压力有积极作用,同时扩大神经根管容积,松解了小关节突的粘连,从而消除突出物对神经根和硬膜囊的压迫或刺激,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解除患者痛苦[8]。 在该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应用林氏正骨推拿手法治疗,其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障碍明显下降(P<0.05)。 吴山等[8]在其研究中,也对林氏正骨推拿法价值予以了证实。 提示应用推拿手法,可发挥活血化瘀作用,对病变区域纤维化形成进行有效阻止,促使患者局部血管保持扩张,并使血液循环加速,使患者肌肉痉挛的状况得以改善,对病变组织在营养方面的需要予以满足,并使炎症反应得以消除,对神经根周围表现出的粘连状况松解,进而起到对腰椎疼痛缓解的作用。 应用林氏推拿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除可使总有效率得以提升外,还可使病变部位痉挛有效缓解,使病变区域血液循环明显加快,并促患者神经功能得以改善,进而促使损伤程度最大程度降低。

综上所述,林氏正骨推拿手法康复治疗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上,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腰椎功能,改善疼痛症状,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林氏正骨腰椎间盘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图说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王老五破案
讲述正骨人的故事
香港林氏总商会荣获韩半岛和平奖章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多媒体技术在传统正骨手法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推拿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