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评价

2020-07-27 06:05吴爱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脓血腹痛穴位

吴爱平

(淄博市临淄区中医医院内科,山东淄博 25540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主要累及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的非特异性肠道炎症,临床上表现为黏液脓血便、腹泻和腹痛等[1]。 UC 致病因素较为复杂,该病在西方国家中发病率较高,但近年来,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持续升高,不仅对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还严重影响我国劳动力水平[2]。西医治疗该病主要以5-氨基水杨酸、水杨酸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为主[3],但该病易反复发作,长期单独应用西药治疗不良反应大,疗效亦受到影响。 中医中药治疗在治疗慢性疾病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穴位贴敷是一种安全、无创、简便、有效的中医治疗技术手段, 在治疗UC 等非特异性炎性疾病中有重要的作用。 该研究采取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穴位贴敷应用于UC 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间该院收治的94例UC 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94例UC 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 观察组:男30例,女17例;年龄23~58岁,平均(38.85±4.27)岁;病程1~12年,平均(5.39±0.63)年;严重程度:轻度19例,中度23例,重度5例。 对照组:男29例,女18例;年龄22~57岁,平均(38.39±4.35)岁;病程1~13年,平均(5.34±0.65)年;严重程度:轻度17例,中度24例,重度6例。 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平均年龄、平均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制定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 中对UC 的诊断标准;(2)伴有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等典型临床表现;(3)年龄≥18岁。 排除标准:(1)结直肠癌等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2)感染性肠炎、肠结核等感染性疾病患者;(3)伴肠梗阻、 中毒性巨结肠、 肠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者;(4)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5)对中药、穴位敷贴过敏者;(6)治疗前4 周内接受过任何UC 治疗方案治疗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宣教、UC 疾病知识宣教、心理护理、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等。 观察组联合应用穴位贴敷,具体方法:取肉桂、细辛、白芨、黄柏、香附子、白芥子等药物制成粉末备用。 取适量药粉,加生姜汁调制,适度加温至40~50℃。 将药膏压成饼状,使用一次性穴位敷贴,将药膏敷贴固定于天枢、脾俞、大肠、上巨虚、足三里等穴位,敷贴5 h 后取下。每周治疗6 d,休息2 d。 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 周。

1.4 观察指标

1.4.1 中医症状积分 观察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等中医症状,评分标准如下:无(0 分)、轻度(1 分)、中度(2 分)、重度(3 分)。

1.4.2 临床疗效 标准如下:(1)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肠镜复查肠黏膜基本正常;(2)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肠镜检查肠道黏膜轻度炎症或有假性息肉形成;(3)无效:临床症状及肠镜检查均无明显改善。 完全缓解与有效例数之和为总有效例数。

1.4.3 护理满意度 采用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内容包括护理技术、服务态度、 人文关怀等, 总分100 分,100 分为非常满意,85~99 分为基本满意;<85 分为不满意。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5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中医症状积分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进行t 检验。 满意率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医症状积分

干预前,两组患者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症状积分较该组干预前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UC 患者干预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UC 患者干预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s),分]

注:t1P1 表示观察组干预前后数据比较;t2P2 表示对照组干预前后数据比较

时间组别腹痛腹泻里急后重 脓血便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t1,P1 t2,P2 2.69±0.572.72±0.640.2400.6981.31±0.601.54±0.482.0520.04711.432,0.00010.112,0.0002.93±0.502.91±0.510.1920.7410.59±0.421.07±0.505.0390.02624.567,0.00017.662,0.0002.69±0.672.72±0.650.2200.7150.95±0.311.26±0.573.2750.03816.158,0.00011.578,0.0002.79±0.682.88±0.730.6180.3271.03±0.451.28±0.512.5200.04114.797,0.00012.318,0.000

2.2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4%(45/4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98% (39/47),两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UC 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3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7.87%(46/47),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7.24%(41/47),两组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UC 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UC 是近年来医学研究领域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 到目前为止,UC 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了,考虑可能与不良饮食习惯、吸烟、哺乳、性激素水平、遗传以及不合理用药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4]。 易感患者经受一定刺激后,启动肠道内源性的免疫系统,介导了肠道局部和全身的炎症和免疫过程,肠道黏膜内炎性反应活跃及免疫应答异常是UC 患者典型的病理特征[5-6]。 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常用抗炎等对症治疗,治疗效果有限,且药物不良反应明显,患者依从性差,进一步影响治疗效果。

UC 属于中医领域的“泄泻”“滞下”等症,患者因外邪入侵、情志失调、饮食失节等致脾胃功能失调,运化无力,湿热郁积。 UC 病情严重时肠道气机阻滞,腐败成脓,常伴有黏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之感,该病病机属于本虚标实,其中脾胃虚弱为本,气滞湿热为标,所以在治疗时应讲究宜补宜泄[7]。 穴位贴敷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经络理论,在穴位上敷贴合适的药物,药效循经络走行, 可激发人体免疫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起到内病外治的作用[8-9]。 该研究取穴天枢、脾俞、大肠、上巨虚、足三里等进行贴敷,相关研究显示[10],足三里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与天枢等穴位配合使用,可以改善机体的微循环状态,调节胃肠道功能,消除炎症。 而香附子、细辛、白芥子等药物能够补脾益肾,祛湿通络,提升中气,调和阴阳,对机体炎症反应的消除和免疫功能的提高颇有益处[11]。 穴位贴敷可发挥药物与穴位双重作用,达到消炎、镇痛、止泻等治疗效果。 该研究结果显示,干预4 周后,观察组患者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症状积分分别为(1.31±0.60)分、(0.59±0.42)分、(0.95±0.31)分、(1.03±0.4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54±0.48)分、(1.07±0.50)分、(1.26±0.57) 分、(1.28±0.51) 分(P<0.05); 总有效率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82.98%(P<0.05), 说明穴位贴敷应用于UC 患者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 继而提高临床疗效。 UC 患者因长期反复发作常伴有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对疾病预后信心不足,治疗依从性较差[12]。穴位贴敷属于无痛中医护理操作技术, 不仅操作简单、方便、无创、舒适性高,而且护理人员在为患者实施穴位贴敷时,需要经常与其进行沟通,询问温度是否适宜、有无其他不适以及贴敷效果等,能够大大满足患者对治疗的自信心及安全感的需求, 也体现了“以人为本”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 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7.87%明显高于对照组87.24%(P<0.05),唐婷婷[13]也有类似报道,说明穴位贴敷有助于提高UC 患者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穴位贴敷有助于改善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对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脓血腹痛穴位
范恒从湿热伤血论治溃疡性结肠炎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脓毒症的效果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影响
上尿路腔内碎石术后尿脓血症早期干预4例
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注射液改善重症脓血症休克患者心肌损伤的效果观察
夏季穴位养心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腹痛候”导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