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移动微学习设计研究

2020-07-27 11:18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学习效果公众微信

游 鸯

(江苏开放大学 招生工作处,江苏 南京 210036)

一、引言

2004年,奥地利学习研究专家Martin Lindner将微学习描述为基于微型内容和微型媒体的新学习方式,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便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和研究。国外研究者Hug在研究“微单元”设计和教学微学习时,提出微学习涉及相对较小的学习单元和短期集中活动。[1]Bruck认为微学习要支持学习者的个人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2]Harnett表示微学习能够节省学习时间和资源,让学习更具吸引力,从而满足员工灵活学习的需求。[3]

自2008年至今,我国学者也逐渐对微学习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以中国知网(CNKI)为文献检索源,“微学习”为搜索关键字,共检索文献300余篇。祝智庭等强调微学习能够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态度。[4]2012年吴军其等基于手持终端,提出了图像情境、语言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等方面的情境化设计[5],为学生提供增加真实的学习情境。张飞等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得知,大部分成人学生每天在线学习的时间少于半小时,针对这种情况,需要精心设计学生微学习的课程模块,同时加强对成人学生微学习的指导服务。[6]杜智涛等认为基于移动互联网、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和国外都对微学习保持着高度的研究热情,也产生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微学习会逐渐成为新时代主要的学习方式。[7]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约占网民总数的98.3%。[8]当前,最大的社交应用软件是微信,全国有超过10亿人在使用微信,而且使用频率较高。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依托于微信的稳定主流的移动互联网媒介,拥有超过2000万的客户群体,能够实现与特定群体进行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全方位沟通与互动,且操作简便、普及性高,能够随时随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已经受到广大学习者的青睐。当前,微信公众平台已然成为学习微型化移动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移动微学习具有学习内容碎片化、学习媒体微型化和学习空间多维度化等特征。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移动微学习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主动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并且能够提升学习趣味,让学生与学习、学习与工作融合度更高,真正实现“人人、时时、处处”可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学什么、如何学”。本文基于6729名开放学员的问卷调查数据,充分分析在线学习平台的使用情况,结果显示,超过60%的学生遇到学习内容时间过长、学习内容缺乏个性化选择、操作不便等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微学习设计不仅具有积极的教育应用价值,同时也对开放教育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在线学习平台使用现状分析

(一)调查样本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选取了某开放大学部分教学点,调查时间历时15天。共收取问卷6729份,有效率超过70%。受调查者中,女性占54.4%,男性占45.6%。年龄分布上,26-35岁的占比是45.9%,在所有年龄段中占比最高。其次,18-25岁的占30.2%,35岁以上的占23.9%。受问卷调查的在籍开放学生,中专层次占32.9%,大专层次占60.0%,本科层次7.1%。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在职情况

在受问卷调查的学生中,在职人员高达91.2%,非在职人员不足10%,见表1。对于成人学生来说,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开放学员大部分年龄跨度大、兴趣爱好差异大。所以在安排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个性化指导和服务,提高学生的学习热忱度和参与度。

表1

2.学生每周投入到在线学习的时间

在受问卷调查的学生当中,超过60%的学生每日进行在线学习的时间大致在0.1-0.4个小时,但也有不少的学生每周学习时间少于0.5小时、占比为11.6%。不足总人数1/4的学生能够保证每日学习时间超过30分钟。见表2、表3。成人学生因为要兼顾学习和工作,无法像全日制学生那样全身心投入,超过70%的学生只能选择在晚上进行学习,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当前开放教育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并不利于成人学生长期的可持续学习。

表2

表3

3.学生使用在线学习平台的频率及原因

在受问卷调查过程中,学生使用学习平台的频率并不太理想。其中,只有67.2%的学生经常使用在线学习平台,约30%的学生花费极少的时间进行在线学习。同时,使用在线学习平台用于提交作业和查看公告的占比分别高达85.6%和76.3%。只有不足50%的学生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进行教学视频的学习、学习资源的下载等。成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足,导致在线学习资源利用率较低,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见图1、表4。

图1 学生使用学习平台频率饼图

表4

4.学生使用在线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在进行问卷调查时发现,学生进行在线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学习资源传递速度慢、学习内容时间过长、平台系统更新慢、学习内容缺乏个性化选择、操作不便、师生缺乏有效互动、不能自动保存学习记录等问题。其中,资源传递速度慢占比为57.6%,学习内容时间过长占比63.7%,学习内容缺乏个性化选择占比63.0%,操作不便占比37.3%,师生缺乏有效互动占比51.2%。针对当前在线学习平台存在的问题,超过80%的学生希望学习内容能够碎片化、更加实用和有趣,学习时间能够变短。同时,能够操作简便,随时随地进行有效学习。70.6%的学生希望在网络学习为主的学习环境下,学校能够提供更加和谐的师生互动平台,让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能互相倾听心声,形成良性互动,及时讨论和解决学习难题。还有部分学生提出学习平台可以充分与手机客户端相结合,并且需要具有记录功能,针对每次学习成果进行及时考核与反馈。学生使用在线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期望的改进措施从侧面印证了我们进行本研究的现实意义和价值。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基于手机端的移动学习逐渐成为现代化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进行学习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非常值得思考。

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微学习设计内容

(一)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是学生完成学习必不可少的因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的物质和条件资源,是进行移动微学习的基础,也是进行微学习设计的重要内容。当前开放大学的学习资源主要以长时间的教学视频、学习课件等为主,且课程内容陈旧、学习资源数量较少、更新慢且过于零散,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并不能很好地契合成人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应该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移动微学习设计,结合丰富的多媒体素材如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等,让它们充分搭配和串联,使学习内容在移动设备上更加生动、活泼地呈现出来,为学生提供轻松、开心的学习氛围。同时,对于已学习的内容与未学习的内容分别进行标记与保存,并且按照学生的学习轨迹进行资源推送,保证了学生学习的针对性与高效性。

学习时间过长,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教师在制作教学视频和教学课件的时候,应该控制时长和大小,便于学生查阅与再次学习。在进行学习内容设计时,应该将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分解为多个主题,每个主题分割为短小精悍的知识点,并且每个知识点按照理论、应用等类别进行分类,从而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进行有效选择与学习。为了更好地了解自身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每个知识点会相应配套练习题,但练习题的题目数量不宜多,练习内容不能只局限于文字内容,可以与图片、音频、视频等相结合,提高练习题的趣味性,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完成学习任务。见图2。

图2 学习资源设计框架

(二)学习行为

学习行为是影响学习者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指学习者利用各类学习平台、教学组织形式进行的学习活动,包含查看和下载学习视频、完成课程任务、参与讨论、参与活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习交流、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答疑等。成人学习与全日制在校生的学习模式具有一定的差异,成人学习以在线学习、虚拟交互学习为主,而全日制在校生以实际校园学习为主,成人学生在需求和追求上都有较大差异。当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高质量的学习成果获得率低,主要是由于学生自身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平台缺乏学习轨迹记录、学习过程难以定位、学生与学生和学生与老师之前缺乏有效互动等因素导致的。

微信公众平台具有用户和消息数据统计、关键词搜索、实时消息、信息推送、留言和赞赏管理等功能。通过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移动微学习设计,可以长时间地保存学习轨迹,让学生在登录学习平台进行学习时,能够迅速查阅已学习内容与未学习内容,还可顺利通过关键词搜索进行快速定位,并且对感兴趣的可以进行收藏。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和人性化。在设立学习任务时,可以采取文字阅读、视频学习、提问讨论、参加活动等多种形式。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性质规定完成时间、参与频率、完成数量和完成质量,进行统计归纳,便于根据学生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最低限度的课程学习,更好地促进学习与工作相协调。

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有效互动、平等相处、相互理解与支持是激励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但在大部分情况下,学生遇到困难时不能及时获得教师的帮助,取得成绩和进步时也很难获得认可,这种状况将不利于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和学生的高效学习。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能够拥有更便利、更贴近的交流平台。当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需求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同样,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更容易进行相互学习、互相促进,从而形成良性的学习共同体。在登录时,能够看到其他人发来的留言信息;在未登录时,也会有信息提醒。见图3。

图3 学习行为设计框架

(三)学习效果评价

学习效果指学生综合知识和技能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综合技能。有效的学习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学习效果评价包含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在特定的任务和真实情境中的表现情况等方式。当前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以考试成绩和平时作业完成情况为主要考核标准。这种评价模式并没有综合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很难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满足学生的学习诉求。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学生在学习视频、浏览课件、完成测试题等过程中,可以按照完成时间、完成数量、答题正确率等标准进行不同学习类别的自我打分,每个类别分数值设定为1-10分。教师按照学生不同类别学习任务的完成质量,参与线上讨论的频率,在线发帖、跟帖的数量,学习分享情况等进行打分,每个类别分数值设定为1-10分。在学生完成一定的任务量时,系统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动画鼓励、学分奖励等,让学生获得学有所成的成就感,提升学习动力。在正常的学习任务外,教师可以每周或者不定期地进行试题挑战赛,规定完成的时间和答题正确数,在竞争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体验“活力课堂”的魅力。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统计学生上传资源的数量和在朋友圈进行学习分享的情况,从而能够从日常学习行为与非日常学习行为两个方面进行更全面、更合理的评价。见图4。

图4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框架

四、结语与建议

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放教育更贴近社会需求,是满足大众学习需求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载体。大数据时代下社会信息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对开放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9]当前,开放教育进行技术转型是迎合新时代新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微学习与开放教育之间联系非常紧密,耦合度较高[10],将移动微学习引入开放教育是发展终身教育的重要选择。移动微学习是以“微”与“移”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学习模式,是互联网与智能终端快速发展的产物,为开放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微信公众平台是功能丰富、具有高使用人群基数的移动互联网媒介。以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移动微学习资源、微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评价的设计,能够打破学生学习与工作的现实障碍、冲破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壁垒,真正贴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达成学习共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高效性和学习与工作的融合度,让学生真正好学习、学习好。

通过对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微学习设计进行研究,本文提出了初步的设计理论框架,但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同时,为了增加移动微学习设计的实用性与可行性,后期还需要与教务、信息化建设等部门和微信公众平台技术人员进行协商与合作,从而保证各个流程的顺利运行。

猜你喜欢
学习效果公众微信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公众号3月热榜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莲心宝宝有话说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