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成
摘 要:自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先进的教学模式及理念逐渐流入国内,教育领域积极汲取全新的教学技术理念,旨在建立适合自身创新发展节奏的新型教学体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教学技术理念的不断精进,为国内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物质与理论上的双重支持,有效强化了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应用效果;研究实践
引言:
截止目前,多媒体技术在国内多个领域中的应用越发广泛,特别是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方面,效果尤为显著。基于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多媒体技术的内容在应用于不同领域时会产生些许的变化,例如,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中进行应用时,其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来达成实际教学标准及教学目标的先进手段,是现代化科学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理念相融合的智慧产物,能够帮助施教者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一、多媒體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相关注意事项
(一)多媒体课件不足
前言提到,截止目前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国内多个领域的创新发展中,但是只有教学领域的应用效果最为显著,这主要是由于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的契合度相对较高。当今社会,信息化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互联网+发展模式构造全新的发展机制,教学事业在革新过程中探索出适合自身的发展节奏,但是当前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应用中存在多媒体课件不足的问题,多媒体技术的介入使得相关知识点在信息网络上多次转载、传输,最终导致部分信息的遗漏,再或者被窃取。如此一来,致使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不够充足[1]。
(二)学生位置上的转变
随着西方先进教学理念与模式的流入,国内的课堂教学理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经济的飞速增长再次刺激了教育事业改革创新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当前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施教者与学习者的位置发生了转变。现阶段,国家教育系统倡导的是“工学结合”“师生转换”“校企合作”等战略发展方针,旨在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虽然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效果最为显著,但是仍然存在部分问题,例如,学生位置上的转变使得施教者与学生本身都难以在短时间内接受这种全新的学习模式,从而导致教学效率及学习效率的降低[2]。
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一)多媒体技术的生动性
考虑到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相对乏味、枯燥,因此国内多数的初中院校开始探寻全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想要让中学生对初中历史建立正确的认知,必须首先使其切实感受到历史文化的人文气息,并赋予其一定的生动性,如此一来,即可深化中学生对初中历史的认识程度,进一步强化初中历史的教学效率,促进中学生历史学科甚至全文科的学习效率。
(二)多媒体技术能够激发学生主观意志
传统的初中教学模式过于刻板、陈旧,受到应试教育思想影响较深,因此,难以在短时间内转变教学观念,这是当前多数初中历史教师的一大弊端。基于全新的教育机制发展背景,丰富多彩的信息网络吸引着我国绝大部分的初中生,因此,施教者们应当抓住这一机遇,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计算技术与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意志,有效提高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3]。
(三)优化历史教学内容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现阶段国内多数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相对陈旧,因此,施教者应当结合我国教学领域当前发展特征完善自身现存的教学内容。通过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不断优化初中历史的扩展教学版块,进一步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认真落实改革创新机制,将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转化为全新的高效的新型历史教学体系。除此之外,初中历史扩展教学版块的建立能够有效拓宽中学生的历史视野,全面且深入地了解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底蕴,帮助培养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继承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所在,弘扬主动探索的拼搏精神,为国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机制的改革创新提供新生力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针对新时期发展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文章具体分为两个不同层次。首先是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部分问题分析,例如,多媒体课件不足以及学生位置转变等等;其次就是新时代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三大优势,首先是多媒体技术的生动性,其次就是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主观意志,最后就是利用先进手段完善初中历史的拓展知识模块,扩大初中生的历史认知程度。谨以此篇,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以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崔贵林. 论多媒体技术促进初中语文开放式教学方法[J]. 信息记录材料,2018,19(03):117-118.
[2]牛孺孺.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02):125-126.
[3]李健,王海明,李凤娟,席宣宣,周岭. 浅谈现代多媒体技术在“互联网+教学”中的应用——以《工程力学》课程为例[J]. 科技视界,2018(05):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