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美琴
摘 要:学生的思维品质反映其阅读能力,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即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以英语教材为基础,深度解读阅读文本,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善于思考、敢于思考的能力,拓展其思维空间,培养其思维品质。
关键词:阅读教学;深度阅读;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1-063-1
英语思维的培养已经成为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目标。思维品质是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个人在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关注文本特征、文本语言、文本内涵、深层理解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比较、架构、评价、推介等策略,帮助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思维品质。
下面以译林版八上Unit 8 Natural Disasters—Reading 1为例,结合本堂课的教学片段,谈谈如何在深度阅读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与探究。
一、关注文本特征,培养推测能力
文本特征包括文本呈现时所用的标题、插图、篇章导言、提要等显性形式。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特征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文本的写作背景和意图。告诉学生本堂课我们将阅读Timmy的故事,引導学生阅读标题及标题前的篇章导言,了解这个故事的基本要素when/where/what/who。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和探究。纵览全文不难发现,Timmy在地震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是串联整篇文章的线索,因此Pre,reading部分观看短视频后,预设了see, hear, feel三个问题导出部分新的单词和短语。在文章的谋篇布局中,将文本梳理成Before/During/After the earthquake三个部分,学生推测出主人公Jimmy一开始是在bedroom,到最后是在outside。课堂的前几分钟,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特征和特点,抓住文本主线,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积极预测故事情节,有效培养学生的预测、分析、推理等思维品质。
二、关注文本语言,培养分析能力
得体的语言能够准确的传情达意,本堂课是阅读课第一课时,目标是实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因此教学中要关注影响学生理解的关键词和疑难句,并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顺利理解其在文本中的含义,以此带动文本理解和交流表达。在梳理完第一、二段之后,设计了Further thinking: Did the buildings come down suddenly? 地震中建筑物是顷刻间坍塌的吗?接着追问How do you know?/Why do you think so? 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语言,很快学生找到了文本中的这些时间词at first, then, soon, then,告诉学生这些词能够表明故事进展的过程。第四段中布置学生找出一些副词slowly, luckily, just,告诉学生文本中的副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故事的细节,这些时间词和副词我们可以用在自己的故事中。第五段布置学生找出一些动作词补全句子,并让学生模仿“Help! Please help! I,m here!”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师生一同感受主人公从遭遇地震的恐惧不安到死里逃生的情感变化。语言理解是在语言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揭示语言意义的加工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语言,理解语句内涵,分析用词得体性,剖析写作手法,感悟细腻情感等阅读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提升文化品格与思维品质。
三、关注文本内涵,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实现文本解读的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学生对文本塑造的人物、承载的写作意图、观点进行分析,那么学生所聚焦的,就不再是文本的表层信息,而是其深层涵义和文化内涵。在梳理完一、二两段之后,设计了When a terrible earthquake started, what could/couldnt Timmy do? 以漫画和文字的形式让学生判断地震发生时的逃生方式,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正确的,漫画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也为后面的输出环节作了铺垫。Postreading 部分,设计了Why did Timmy survive? 引导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这样既可对本文有一个完整的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技能。这也是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引导学生学习Timmy的一些方法,学会自救,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关注文本内涵,体会文章的隐含意思,形成自己的评价和判断,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关注深层理解,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力
阅读是思维和语言相互作用的过程,阅读中要把信息与自己的知识、经验及设想结合起来,预测意义,作出推理判断,以达到吸收并消化的目的,同时要推敲辨析,激发进一步的思考。本堂课的拓展延伸部分,设计了If you were Timmy, what do you want to share with us?将学生分成四组,以at school, at home, in a tall building, on a road为场景,分别讨论地震中的安全举措,各小组长负责将讨论结果写在心形纸上并上台交流,最后张贴在黑板上Timmy的故事的思维导图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救方法,教育学生灾难发生时,增强警惕意识,学会自救,能以积极心理应对。此处是本堂阅读课的主题延伸,是思维的梳理,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提升,培养了创新性思维能力,这堂课也因此被推向高潮。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要提升自身的语言素养和对文本的解读能力,更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真正的理解,引导学生学会寻找信息,解码信息,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和交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共鸣和评价,从而得到感悟和教育。在深度阅读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问题,通过精确的反馈和点拨帮助学生思考并领悟文本,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毕胜,韩炳华.聚焦深度阅读 提升思维品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7(06).
[2]何亚男,应晓球主编.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上海教育出版室,2010(10).
[3]朱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七都中学,江苏 苏州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