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摘 要:我校实施表现性评价,目的就是为了提升乡村小学生科学素养。本文分别从确立科学素养表现性评价的目标,构建科学素养表现性评价体系,建设科学素养表现性评价的情境,形成学生受益终身的能力和素养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利用表现性评价提升乡村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研究过程。
关键词:科学素养;表现性评价;小学生;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1-059-2
“学习者为中心”是教育发展历程的总体趋势,我校提出的“乡村小学生科学素养表现性评价的校本探索”正是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导,以我校二十年来坚持的科技教育实践为基础,一方面通过表现性评价研究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科学的乐趣,增长探究科学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的途径,掌握科学技能的方法,培养热爱科学与社会的情感。逐步建构具有我校特色的科学素养表现性评价体系,为全国乡村小学科技教育的深入推进提供经验;另一方面通过科学素养表现性评价提升乡村小学生科学素养,让每一位小学生都能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一、确立科学素养表现性评价的目标
学校制定了《乡村小学科技教育行动纲要》对乡村小学科技教育做了系统思考、整体建构,聚焦儿童的科学精神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有个性、善思辨、乐学习、会创造”的新时代少年儿童。学习坚守“时时力行,事事立新”的育人理念,通过科学素养表现性评价,让成长拔节有声,让童年五彩缤纷,让学习真的发生。
1.坚持田野性。学校地处乡村,科技基地的建成,更大程度上推动学生科技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活动中,我们坚守乡土特色,立足多元发展,从农田到畜牧,从观花到渔业,研究涉及乡村的方方面面。
2.坚持乡土性。乡土因其与城市相对,独有的乡土风俗和乡土气息,促使学校发展能够显现独具一格的特色。我们探寻历史遗迹,探寻新农村发展,寻找历史遗留的故事和姓氏文化背后的精彩,科技教育的方方面面决定了不能用一张试卷来评价儿童的所有能力,能力的体现不仅仅是分数,更多的是他的思维活跃能力以及学生的综合性素养,因而在评价中我们仍需坚守评价的模糊性。
3.立足儿童性。科技教育立足儿童自身特点,关注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坚守儿童核心素养发展的总方向,促进儿童整体素养的提升。儿童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充分发挥儿童的作用,立足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自我意识,解放教师,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儿童能力,促进儿童发展。
4.融入现代性。学校作为国家教育的基础事业,需要关注当下社会,充分利用现代化资源,在资源的运用中形成良性发展,从而促进儿童与社会发展相联结,立足儿童之时,又能够更好的实现教育和评价的多面性和现代性。从而能够一定程度上发散学生思维,触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实现评价中的弥散性。
二、构建科学素养表现性评价的体系
儿童是国家的希望,提升孩子的科学素养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学校确立了发展儿童科学素养的内涵,并编制出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表现性评价表。
1.我校发展儿童科学素养的内涵。
我校在实施科学素养表现性评价过程中,更加关注乡村儿童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更加关注对乡村儿童科学概念与技术的培养训练;更加关注乡村儿童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心智运作能力,发展乡村儿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假设结论、实验做操、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更加关注提升学生应用科学探究方法、科学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更加关注学生运用个人与团体合作的创意来制作科技产品的能力;更加关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爱生命以及喜爱探究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2.我校研制科学素养表现性评价量表
科学素养表现性评价为学生科技创新提供一种新思路。主线是培养乡村儿童所具有的科学素养内涵。两条辅线分别是创新思维与动手实践,它们盘绕在主线之间。辅线之一是思维过程;辅线之二是实践过程。实践是看得见的,思维是看不见的。这三条线其实是贯彻铜山小学表现性评价评价学生科学素养螺旋上升的三个标准,围绕这三条线引领学生发展科学素养。
三、建设科学素养表现性评价的情境
1.依托基地和场馆,建构基地群。目前学校有10个校内科技基地,自然生态园、百果园、动物乐园、小气象站、水产养殖、百花园、生态林、中草药、种植园。在此基础上,投资兴建创客实验室,里面配备了小型机床、刨床等学生动手操作仪器。学生在这里可以利用小型机床进行简单科技发明作品的加工,能自己动手做3d打印的作品。科技辅导通过实施科学素养表现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基地中的表现情况。
为了充分挖掘基地的教育功能,努力做到每一个基地都有主题性课程。学校开发了节约水资源、生态保护、家乡的中草药等十处以“亲近性学习、主题性学习、创新性学习”三大类六十个项目的基地课程。低年级以亲近观察,认知为主;中年级以主题体验,主题探究为主;高年级以项目研究,自主创造为主。班主任利用科学素养表现性评价量表,观测学生参与班级项目组活动的成长过程,
2.借助场馆和资源,开发项目群。学校适度整合周边资源,结成共建单位,根据场馆特点,开发丰富多彩的少儿科技教育项目。开发了太空种植、观花、现代物流等少儿科技实验的项目,让每一个场馆都成为儿童的实验室。例如太空种植项目,我们学生通过种植发现,太空种苗生命力强,产量高;这是观花项目,学生通过种花,养花,在科学观察、性情养成等方面有所提升;这是班花项目,我们在种养殖活动中,通过学班花,悟班花,做班花的活动让学生学做花一样的好少年。项目辅导员通过实施科学素养表现性评价,评析学生科学素养的发生、发展历程。
3.整合系列课程,完善课程群。学校以国家课程为根本,校本课程为特色,整合系列科技课程,按照课程活动化,活动生活化的路子重新建构成“童创课程”体系。课程在核心素养的理念下,以兴趣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以知识为基点,以探索为方式的路子,将学科课程、社团活动、主题研究、基地资源等重新整合。科技教师通过实施科学素养表现性评价,让学生参加和建设属于他们自己的课程。
4.落实友善用脑理念,推进课例群。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中我们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核心,以小组合作为学习方式,着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让他们勤问、善问、精问,想学、会学、乐学。在课堂上实施科学素养表现性评价,使学生的各类学科素养真正落在实处。
5.组建特色社团活动,形成社团群。研究社团是为了满足有个性化科学探究需要的学生而准备的。环境研究所、科技制作研究所、生物研究所、信息技术研究所、生命科学研究所等,每周三下午,航模、纸飞机等社团的志愿者到校与学生一起开展社团活动。同时,我校结合自身实际,成立了发明创造、水产养殖、盆景栽培、中药栽培等研究社团,由有这方面专长及兴趣的老师、中医药大学学生、老中医、种植能手等校外辅导员担任辅导工作。社团辅导员实施科学素养表现性评价,为学生思维的发散、理解的深入提供契机。
6.创新教育技术手段,推送童创E平台。在网联网+时代的背景下,我校在学校微信公众号和网站搭建童创E平台——周末实验室,这是科学发明作品展示、科学家的故事、科学实验视频、科学前沿信息、科学创想互动等综合性的数据平台,在平台上学生可以观看视频、可以上传作品,也是科学素养表现性评价的数据后台,学校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为项目的后续实施,学生的发展路线提供一些数据支持。
四、形成学生受益终身的能力和素养
随着我校乡村小学科学素养表现性评价的不断深入推进,我校师生容貌呈现欣欣向荣的状态。表现性评价既能有效支撑每一位小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可持续发展,又能引导教师不断形成课程反思的专业态度,还为学校的品质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用科学素养表现性评价,分析小学生的学习特质,性格特点,辨析行为背后的内在需求,探寻教育和发展的机会,从而为每一位小学生科技梦的腾飞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李昱蓉.表现性评价的实践价值与反思[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05).
[2]霍力岩,黄爽.表现性评价内涵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
[3]黄纪针.论促进学生发展的表現性评价[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1).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区铜山中心小学,江苏 南京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