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来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近现代中国形象
——以麦克米伦出版社《掌握近现代世界史》为例

2020-07-25 07:07:16
历史教学问题 2020年3期
关键词:世界史中国史巨龙

张 利 娟

麦克米伦出版社《掌握近现代世界史》针对英国中学生学习历史而编写,①N. Lowe,Mastering Modern World History(5th Ed.),Basingstoke:Macmillan Press Ltd.,2013.学生学习完该课程后参加考试,通过后获得普通中等教育考试证书。作者诺曼·洛维(Norman Lowe)长期担任英国兰开夏郡纳尔逊和科恩学院历史系主任,为多本历史教科书主编。《掌握近现代世界史》在英国使用非常广泛,该书自1982 年第一次出版,重印6 次;1988 年第二次出版,重印9 次;1997 年、2013 年分别再版。《掌握近现代世界史》教科书使用共计30 余年,故通过分析该教科书几大版本的中国史叙事,可以得知30年来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特征。本文首先概述《掌握近现代世界史》中的中国史内容,继而归纳出英国教科书塑造出的近现代中国形象,最后展开讨论,得出结论。

一、《掌握近现代世界史》中国史内容概述

《掌握近现代世界史》涵盖了1900 年至今的世界历史,包括战争和国际关系、法西斯主义和右翼政府的崛起、共产主义的兴衰、美国、非殖民化和全球性问题等六大主题。以下列出《掌握近现代世界史》1982 年版、1988 年版、1997 年版、2013 年版四个版本教科书中的中国史内容分布章节、主要知识点、内容变化、页码数及占据整本书的比例(请见表1)。

表1 《掌握近现代世界史》中国史内容简表

从四个版本的变化可以看出,有关中国的叙事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总体呈上升趋势,不同版本随着年代变化增加了新的中国史内容。从内容分布来看,教科书将中国史内容放在国际关系章节中讲述,如中日、中美、中苏关系等;聚焦于中国近现代的政治史,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及其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教科书叙事的重点;另外,对孙中山、蒋介石、邓小平等领袖人物执政时期的政策有较为详尽的介绍。

教科书有关中美、中苏关系内容,几个版本描述基本一致。涉及到中美关系的内容有:中国的乒乓外交撬动中美外交、尼克松总统和福特总统访华、赵紫阳总理访美、里根总统访华、李先念与里根签署中美核合作协议等。有关中苏关系,教科书对20 世纪50 年代以来的中苏关系,从最初的友好往来到关系恶化进行了详细介绍。英国教科书有关中日关系的叙事,虽然跨越了30 年,但四个版本教科书并无多大差异。1997 年版在1982、1988 年版基础上只做了一些小标题的改动,内容更加细化。2013 年版教科书单列小标题“1931 年日本入侵满洲”详述日本入侵满洲的原因。另外,溥仪伪满洲国的建立、七七事变、日军对中国平民犯下的暴行、国共两党联合抵抗日军,等等,教科书都有涉及。

二、“红色中国”与“觉醒的巨龙”并存的中国形象

梳理四个版本《掌握近现代世界史》的中国史内容发现,1840 至1949 年的中国在英国历史教科书中呈现出的是一个遭到外国干涉、分裂动荡、军阀混战、内乱不断的弱国形象。1949 年后的中国是英国历史教科书书写重点,“红色中国”与“觉醒的巨龙”中国形象同时并存。

“红色中国”意指两层。其一指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建立的革命根据地延安。英国教科书对抗战时期的革命圣地延安及中国共产党高度赞扬。1988 年版、1997 年版详引美国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20 世纪30 年代对延安的采访、彭德怀的演讲、红军的八项注意及军民鱼水关系等材料,讲述共产党为何打败国民党取得最后的胜利。①详见N. Lowe,Mastering Modern World History,Basingstoke:Macmillan Press Ltd.,1988,pp.370—372; 1997,pp.354—355.斯诺《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介绍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事迹,该书于1937 年出版后,旋即风靡全世界,红色中国形象随之在世界传播开来。英国历史教科书大量引用《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共产党废除苛捐杂税、分田地给农民等材料,塑造了一个经济上进步、政治上民主、朝气蓬勃、充满希望的红色中国形象。

“红色中国”其二指20 世纪50 年代至70 年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在英国历史教科书的叙事中,中国只是暂时败给了“共产主义”,神秘莫测面纱之下的中华文明被赋予了另类意识形态之敌的形象。由于当时正值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严重对立,加之60 年代至70 年代中期的中国社会现实,共产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引发了英国新一轮“红色恐慌”的蔓延,这可以从教科书对文化大革命、大跃进相关描述中找出例证。②详见N. Lowe,Mastering Modern World History,Basingstoke :Macmillan Press Ltd.,1997,p.361;2013,pp.434—436.

“觉醒的巨龙”形象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觉醒”的形象,与近代衰弱的中国形成对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跃而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教育、社会、外交、军事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国受教育人口增多、卫生健康状况在广大农村地区得到极大改善、粮食产量增加,重工业、轻工业得到长足发展。2013 年版教科书详述了在中共领导下,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特别是东南部城市发展迅速。教科书按时间顺序对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执政期间的政治经济改革详细介绍,尤其对三个代表思想及政府反腐着墨甚多。③N. Lowe,Mastering Modern World History(5th Ed.),Basingstoke:Macmillan Press Ltd.,2013,p.442,444—445.教科书指出:2008 年,当西方世界遭遇全球金融危机时,中国被世界寄予厚望。“中国是否可以拯救世界?”“中国是否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奇迹是否意味着中国的政治体制比西方所谓的民主更有效率?”

“觉醒的巨龙”形象中所包含的第二个部分是“巨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巨龙”涵义完全不同,西方文化中的“巨龙”主要是负面形象。“在欧洲,龙之为物也,多半两其翼而身似蜥蜴,皮如鳄鱼,有的还会吐火喷毒,故以邪恶之兆闻世,和中国龙的意涵及品类都截然有异,根本就是‘两种’动物。”④李奭学:《中国“龙”如何变成英国的“dragon”?》,《读书》2007 年第5 期。教科书指出:“如果中国经济奇迹仍然持续,这会引发欧洲和美国大规模失业和破产吗?”崛起的中国给西方带来的不仅有经济威胁还有军事威胁和文化威胁。与这一时期取得巨大成就的觉醒的中国相比,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经历巨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华尔街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英国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随着国际局势巨变而跌宕起伏。在英国历史教科书中,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已逐渐转化为政治实力,作为全球性大国地位日益彰显。中国被认为是英国当前与未来的战略竞争对手,实实在在构成了对西方的威胁。

30 年来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由暗复明、乍明还暗,左右摇摆。20 世纪初的中国形象是贫穷、愚昧、分裂、战乱、落后。20 世纪中叶前后,中国形象在黑暗与光明两极间左右摇摆,时而是红色乌托邦,变成了“美好新世界”,时而给世界带来“红色恐慌”;时而因改革开放飞速发展,时而因某次政治事件而“威胁世界”。英国历史教科书在肯定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一直以“他者形象”排斥、否定、贬低中国。

结 论

《掌握近现代世界史》出版年代从1982 年到2013 年,跨越了2 个世纪,持续30 多年。笔者查阅了相关网站,没有发现2013 年之后教科书的更新版本。可以说《掌握近现代世界史》中的中国叙事代表着至今30 年来英国学界对中国的认知和评价。

首先,中国在英国历史教科书中地位不高,这可以从中国史内容在历年教科书中所占比例及更新速度看出。中国史内容占比最高为1997 年版的5.8%,最低为1982 年版仅1.9%;四个版本的中国史内容占比平均为4.2%。2013 年版中国史内容比例相比1988 年版、1997 年版还有所下降,仅4.4%。《掌握近现代世界史》虽然跨越30 多年,但各个版本中国史具体内容变化不大。新世纪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这些内容并未被纳入英国历史教科书中。另外,教科书对中国的描绘多集中在政治领域,文化社会生活等领域涉及甚少,对中国的了解不够全面与深入。英国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滞后于中国社会的发展,这固然与教科书编写机制有关,但更重要的或与中国在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地位不高有很大关系。

其次,英国历史教科书有关中国的内容带有一定程度的偏见。美国历史学家雷·阿伦·比灵顿(Ray Allen Billington)指出在英美历史教科书中存有五种偏见。①Ray Allen Billington,The Historian’s Contribution to Anglo-American Misunderstanding:Report of Committee on National Bias in Anglo-American History Textbooks,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18,pp.2—14.笔者认为就《掌握近现代世界史》而言,偏见突出表现为两个。其一是语言使用上的偏见。在英国历史教科书的叙事中,每提及中国,总说“共产主义中国”。在西方语境中,共产主义是作为与资本主义截然不同的异质文化存在。在英国历史教科书编者意识中,中国即等于共产主义中国。其二是选材上带来的无意识篡改。英国历史教科书引用材料很多来自于流亡到英国的中国人所写的自传、回忆录,和这些人接受英国媒体的采访等。②详见N. Lowe,Mastering Modern World History,Basingstoke :Macmillan Press Ltd.,1997,p.369; 2013,p.429.由于个人背景、经历的局限,他们所写所述必然带有个人的价值偏向,再加之“由于版面篇幅的原因,并为了满足广大读者,只有那些最耸人听闻和荒唐可笑的叙述才会登在大众化的报刊上”。③雷蒙·道森:《中国变色龙》,常绍民、明毅译,中华书局,2006 年,第210—211 页。为了迎合大众以及满足某些利益集团的需求,这些材料在出版前经过了编辑们的层层加工,呈现在大众面前的最终成果已偏离了作者本人的初衷。总之,英国历史教科书中对中国的叙事无法避免先入之见的影响,编者受显意识或潜意识中的价值取向影响,难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价值中立和客观公正。

最后,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是英国现代文化的“他者”镜像。“西方现代意识形态化的中国形象,将有关中国的概念、思想、神话或幻象融合在一起,构成西方现代文化自身投射的‘他者’的幻象空间”。④周宁:《总序》,《世界的中国形象丛书》,人民出版社,2010 年,第3 页。透过英国历史教科书看中国,看见更多的是英国自己。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与其说是在刻画中国,毋宁说是在述说自我。在英国历史教科书的宏大叙事中,觉醒的巨龙与中国威胁论并存,隐含了英国人的悲观主义心理。对中国的崛起持既欢迎又担忧的矛盾态度,反映了英国人对自身文化衰落的悲观判断。

猜你喜欢
世界史中国史巨龙
脖子占体长一半的巨龙——新疆巨龙
天天爱科学(2022年9期)2022-09-15 01:12:28
第三届“日知世界史奖”评奖公告
丝路有巨龙
巨龙国度
巨龙
趣味(语文)(2018年11期)2019-01-14 01:12:58
世界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
一座钓鱼台,半部中国史
金桥(2018年9期)2018-09-25 02:53:20
百件文物带你玩转世界史
学与玩(2017年5期)2017-02-16 07:06:24
美国学者世界史视角下的中国史——浅析英文版《世界史》第一卷至1800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3年第2期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