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控制呼吸复合气管导管端持续供氧在预防婴幼儿麻醉二氧化碳蓄积的研究

2020-07-25 13:49:58饶祖华张春元谭美云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麻醉机供氧蓄积

饶祖华 张春元 曾 伟 谭美云

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麻醉科,广东中山 528400

研究表明[1-3],实施全身麻醉的患儿在麻醉期间经常因潮气量小、二氧化碳重复吸入而出现不同程度的二氧化碳蓄积,如果不能及时给予合理有效处置,很容易诱发高碳酸血症,造成内环境紊乱甚至危及患儿生命安全。以往临床常通过反复调节呼吸参数的方式来予以纠正,但很少从改进设备方面入手。虽然许多综合性医院及专科医院有小儿专用麻醉机,能够很好的处理二氧化碳蓄积问题,但是小儿专用麻醉机费用高,不利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和普及,因此寻找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就显得极为重要[4-5]。为了提高婴幼儿麻醉安全性,本院依据随机原则相关要求在2018年5 月~2019 年6 月需行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治疗的婴幼儿中选取60 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在分组后予以不同方式通气,取得一定研究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从本院2018 年5 月~2019年6 月需行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治疗的婴幼儿中选取60 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奇、偶数法将其平均分组,其中在常规全身麻醉插管后用普通麻醉机行压力控制呼吸(压力12 ~15cm H2O,频率20 ~25 次/min)复合气管导管端持续以2L/min 氧流量供氧的30 例患儿设为观察组,在常规全身麻醉插管后用普通麻醉机行压力控制呼吸(压力12 ~15cm H2O,频率20 ~25 次/min)的30 例患儿设为对照组;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讨论通过和备案。观察组30 例患儿中含男22 例,女8 例;年龄3 ~65 月,平均(25.0±6.4)月;体重4.4 ~18kg,平均(11.6±4.3)kg;手术方式:腹腔镜下内环口缝扎术20 例,睾丸下降固定术2 例,其他8 例;ASA 分级:Ⅰ级18 例,Ⅱ级12 例。对照组30 例患儿中含男23 例,女7例;患者年龄3 ~79 月,平均(29.8±6.3)月;体重7.5 ~22kg,平均(12.5±4.4)kg;手术方式:腹腔镜下内环口缝扎术22 例,睾丸下降固定术1 例,右拇指腱鞘松解术1 例,其他6 例;ASA 分级:Ⅰ级16 例,Ⅱ级14 例。纳入标准:入组患者诊断明确且既往病史不干扰此次研究;取得患儿家长同意。排除标准:无胸肺部手术史;无肺部感染、无明显肺动脉高压及严重心、肺、脑及呼吸道疾病和严重肝肾功能障碍。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麻醉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术前常规禁饮食,送手术室前给予阿托品0.02mg/kg 肌肉注射,常规连接心电监护,注意观察患儿各生命体征变化。常规静脉穿刺并予以纯氧气面罩吸入,按照0.5μg/kg、3mg/kg、0.1mg/kg 依次给予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50μg/ 支,宜昌人福药业有限公司,H20054171)、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200mg/支,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H20133248)和注射用维库溴铵(4mg/支,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H20063411)进行麻醉诱导。成功后根据患儿个体差异选择适宜的气管导管插管。插管成功后连接麻醉机机械控制呼吸,术中麻醉维持采用10mg/(kg·h)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复合0.2μg/(kg·min)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1mg/支,宜昌人福药业有限公司,H20030197),同时可根据手术操作情况追加维库溴铵,手术完成前5min 停止使用麻醉药物。患儿恢复自主呼吸后维持镇静状态带气管导管送入麻醉苏醒室。其中观察组常规全身麻醉插管后用普通麻醉机行压力控制呼吸(压力12 ~15cm H2O,频率20 ~25 次/min)复合气管导管端持续以2L/min 氧流量供氧,对照组常规全身麻醉插管后,用普通麻醉机行压力控制呼吸(压力12 ~15cm H2O,频率20 ~25 次/min),在麻醉开始后30min 查动脉血气一次,观察二氧化碳蓄积情况。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麻醉后30min出现二氧化碳蓄积(PaCO2>45mm Hg)的占比;其次观察和记录麻醉后和抽血气时两组患儿生命体征(HR、MAP)变化,比较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 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麻醉后30min出现二氧化碳蓄积的占比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二氧化碳蓄积占比(6.7%)明显低于对照组(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麻醉后30min出现二氧化碳蓄积的占比比较

2.2 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比较

麻醉后和抽血气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各生命体征(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比较(±s)

表2 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比较(±s)

组别(n=30) HR(次/min) MAP(mm Hg)麻醉后 抽动脉血气时 麻醉后 抽动脉血气时观察组 84.0±14.5 90.1±14.5 71.9±12.4 78.9±7.1对照组 83.6±14.1 85.3±13.4 70.8±14.6 77.4±7.0 t 0.431 2.066 0.425 0.789 P>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接受全麻的患儿在麻醉期间常会因二氧化碳反复吸入造成二氧化碳在体内不同程度的蓄积,诱发高碳酸血症发生,造成内环境紊乱的同时甚至危及患儿生命安全,因此如何更好的保护患儿围术期安全一直是麻醉医师关注的重点和难点[6-9]。以往麻醉医师主要通过调整麻醉机潮气量、呼吸频率等方式来减少二氧化碳分压,但均要以血气结果为指导,要达到预定水平所用时间较长[10-12]。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儿的二氧化碳蓄积占比(6.7%)明显低于对照组(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麻醉后和抽血气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各生命体征(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这和多数临床报道相一致。有研究指出,在入PACU 时两组pH 和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恢复自主呼吸后,普通气管导管组(C 组)pH 明显低于供氧气管导管组(O 组)(P <0.05),PaCO2明显高于O 组(P <0.05),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婴幼儿麻醉易出现二氧化碳蓄积的主要原因为患儿潮气量小,机械无效腔相对较大,造成大量二氧化碳停留在呼吸回路里不能排出或被钠石灰吸收,从而造成二氧化碳重复吸收,气管导管端持续供氧可以不断的提供新鲜气流到呼吸回路里,稀释呼吸回路中的二氧化碳,并驱使回路中原有的气体排出或经过钠石灰罐,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重复吸收[13];同时压力控制呼吸可以避免呼吸道的压力过大导致气道受伤,确保安全;相对单纯压力控制呼吸复合气管导管端持续供氧,既能够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又减少二氧化碳反复吸入,大大降低了高碳酸血症的发生,而且压力控制呼吸复合气管导管端持续供氧,只需要在普通麻醉机呼吸回路螺纹管近气管导管端加一根供氧管,对设备要求简单,更利于在基层的推广[14-15]。压力控制呼吸复合气管导管端持续供氧可在婴幼儿插管全身麻醉广泛应用,可以有效的预防麻醉中二氧化碳蓄积。在动物研究中发现,当PaCO2升至90 ~120mm Hg 时会造成二氧化碳麻醉、脑水肿、抽搐、苏醒延迟,甚至术后长时间昏迷。

总之,婴幼儿麻醉过程中采用压力控制呼吸复合气管导管端持续供氧,不仅可以维持患儿生命体征平稳,而且还能够减少二氧化碳蓄积,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麻醉机供氧蓄积
医用麻醉机常见故障的维护与对策分析
医用麻醉机的故障排查方法
转炉智能炼钢供氧精准控制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山东冶金(2019年5期)2019-11-16 09:09:26
麻醉机常见故障分析及维护改进途径
樟子松人工林林分蓄积量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
藏药佐太中汞在小鼠体内的蓄积
中成药(2017年7期)2017-11-22 07:32:46
爱的供氧等
浅谈藏医“疾病蓄积”与健康养生
南钢150t转炉供氧优化研究
现代冶金(2016年6期)2016-02-28 20:53:13
H2O2供氧条件下Burkholderia cepacia好氧降解三氯乙烯和苯酚的共代谢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