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河塘中学 何品磊
从中学数学教育中创新思维的有关研究历史来看,应该缘起于德国著名教育家克莱因,他认为“通常的一些数学课堂使人产生幻觉,学生被湮没在成串的定理中”;他还指出要培养的创新思维则应该展示知识的过程性。教师的任务应该是帮助、引导学生去进行再发现、再创造,学生自身需要学习的东西全部由学生自行发现,教师不能为学生提供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引导。
教育学者们对目前初等教育中出现的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后,认定数学教育的功能逐渐偏离实际,数学教育的本质陷入了迷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数学创新思维的意义误解,强调大量习题的训练;第二,对于数学教育的本质较为迷茫,强调形式化教育;第三,数学教育的功能发生偏离,强调利益化的竞争,这一点在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得以体现。
因此,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成为当今数学教师应当关注的热点问题。
课程资源整合从属于新课程理念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指出不是只有教材才能够被当作教育工具,要求教师在准备教案以及授课的过程中,主动寻求各种崭新的教育资源,用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与此同时,应充分挖掘数学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将数学思维、数学文化以及数学方法等多项课程要素整合处理,融入中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材作为数学课堂的最为基础性的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数学教材所涉猎到的知识内容予以充足的重视,包括其中的公式要点、核心概念以及解题思想等,做到吃透教材、应用教材。
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开展数学课程的核心,数学课程理念与目标应该更为真实得体地展现于教学课堂中,其中主要包括:数学课程内容的选取、课堂流程的安排、教学知识的展现等。
数学教学中,应重点开发学生发展的活动空间、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让学生在这个三维空间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所创造。为学生营造开放、活跃、自由、平等的课堂环境,有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能充分展现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有助于活跃学生思维,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必要条件。
在传统教学中,学习总被当作是学生对教师所授知识的被动接受,但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是学生在自身原有知识基础上的主动建构过程。学生能否完成对新知识的主动建构,兴趣是关键,而“知识和情感结合”是诱发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有效策略。教师要善于挖掘、利用数学文化,将其融入数学教学中,展现数学文化对数学现实所“赋予”的“数学情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只有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放手让学生在探索、创新中获得成功,才会产生更强大的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开发创新潜能。
传统教学中,一些学校打着重视“双基”教学的旗号,却大搞题海战术,加重了师生负担,学生忙于埋头苦算,老师忙于批改验算,造成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严重后果。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继承双基教学传统的基础上,“三基教学”和“四基教学”的概念相继出现,“三基教学”包括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以及新增加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四基教学”则是在“三基”之外再增加了“基本活动经验”。“四基教学”的提出,强调了数学思想、突出了数学应用。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大胆提问的权利和机会,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正如新课标中强调的“四能”——挖掘问题的能力、提出质疑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设置一定的学习障碍、学习陷阱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将会帮助其实现理论知识到实践知识的跨越,学生在建模训练中,巩固了数学知识,激发了创造性思维,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了时代的要求。不仅如此,数学建模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也正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在抱怨学生不具备创造性的同时,是否有真正思考过到底是谁在教授学生知识呢?为什么学生不具备创造性?在开展数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如果想要培养大量符合社会发展,拥有良好创造意识的青年,其前提要素就是创设一支足够优秀的师资队伍。一名专业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充足的知识储备、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优秀的能力架构;一名优秀的创造型教师需要摆脱陈旧教育思想的桎梏,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与学生处于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多赏识、少批评,鼓励求异思维。只有师生之间和谐相处,才能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
研究型学习从属于新课程理念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强调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倡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意识。
开放性试题的讲解能够充分照顾学生群体的差异性认知,优等生能够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而后进生则能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上提升。开放题具有“使优秀学生和后进生共同优秀”的重要的因材施教的教育功能。
作者认为,基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数学教育研究可以为我国教育模式的探索提供支撑,如对学生创新思维方面的能力培养模式可按以下形式展开: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当下我国数学教育有关研究提出了大量疑问,其正在不断影响学生的学习流程,尤其是在数学实验、发现与探索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为清晰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数学技术的强悍功能可以助力学生收集各种学习信息并对其予以有效处理,从而使学生真正地步入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数学所具备的独特工具价值,形成更为科学完整的数学意识。
数学教育评价的核心目的是促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实现共同发展的目的,此发展过程包含数学认知能力的成长,同时也包含数学思想的成长。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需要建立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层面上,并借助于其对于数学科目的独到洞察力以及判断能力,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与反思,创造出和书本知识并不相同的为个别学习者服务的实用性数学理解。
就评价内容以及评价方法来看,仅仅采用试卷分数来评定学生的数学成果显然过于片面化,此种评价方式往往偏向于考验学生的数学知识,但是数学素养以及数学思想并不能完全反映在试卷当中。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当我们对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充分展现出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而且还需要充分考虑师生群体、生生群体以及学生群体和社会之间所能够达成的交互性影响。在评价过程中应该开放评价标准,开展多样化评价,其中包括: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等。只有改革传统学业评价方式,给予学生的学习活动以积极、合理、中肯的评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热情,才能使得创新思维不被扼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