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平台赋能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

2020-07-24 16:28宋华
中国流通经济 2020年7期
关键词:中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

摘要: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和融资慢的问题一直是中央、各地方政策关注的焦点,但在外部经济环境客观因素和中小微企业自身主观问题共同制约下,传统供应链金融真正推动解决中小微企业资金问题面临的任务艰巨且具挑战性,其主要原因是传统供应链金融仍依赖于交易主体征信和稳定的业务关系,供应链金融急需从传统的人际信任走向数字信任,将企业的业务和行为数字化,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供应链运营中的状况和各经营主体在其中的能力。数字平台是支持在线社区的综合服务和信息体系结构,结合核心模块服务和实现互补的接口,以支持信息共享、协作和/或集体行动。数字平台赋能的供应链金融包括传统在线供应链金融模式、流转式数字供应链金融模式、融合式数字供应链金融模式和整合式数字供应链金融模式四种模式。在风险控制与管理方面,供应链金融应在全面把握供应链交易过程和资产基础上,有效防范金融借贷的风险;通过有效的用户画像,刻画客户的状态和信用程度,为金融服务决策提供依据;运用近于实时或者完全及时化的数字信用刻画和风险分析技术,进行动态信用风险管理,预测企业可能的行为和运营状况,并有针对性地开发和操作金融活动。

关键词:中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数字平台;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號:1007-8266(2020)07-0017-08

一、导言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和融资慢的问题一直是中央、各地方政策关注的重要领域,各级政府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和意见,以推动中小微企业有效获得运营资金,特别是在2020年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后能够迅速复工复产、稳定发展。然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是长期艰巨的工作,从近些年的状况看,中小企业的支付状况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反而随着经济波动呈现出日益艰难的状况。科法斯集团(Coface)对中国中小企业支付状况的最新研究报告表明,2019年,中国中小企业平均信用期限稳定在86天左右。然而在被调查的中小企业中,提供平均信用期限超过120天的比例从2017年的12%和2018年的20%,上升到2019年的23%,50%的被调查中小企业提供的最大付款期限超过120天;逾期付款情況恶化严重,遭遇逾期付款超过120天的中小企业比例从2018年的31%增加到2019年的37%;更为甚者,遭遇超长期逾期付款(超过180天)且金额超过总营业额10%的受访中小企业比例从2018年的21%增至2019年的27%。其中最为严重的行业有建筑(30%)、运输(30%)、能源(29%)和汽车(28%);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信息通信技术(ICT)行业的付款逾期最长,平均延长12天,达到102天。该调查显示,面对疫情冲击,2020年中小企业资金状况可能更为严重,有40%的被调查中小企业没有使用任何形式的信用管理工具缓解现金流风险,只有17%的中小企业配备了信用保险[ 1 ]。与Coface的调查结果相类似,我们通过对中国中小板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发现,2017年到2019年,中小板制造业企业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和存货周转天数都呈上升趋势,平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017年的97天增加到2019年的116天;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从2017年的136天增加到2019年的168天;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在统计的三年内出现较大的波动,但从长期看有严重恶化的趋势,2017年平均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为78天,2018年为50天,2019年激增到128天;2017年至2019年,由于受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波动影响,现金周转周期(CCC)也发生波动,但总体来看,均超过150天,2017年为155天,2018年为195天,2019年为156天[ 2 ]。这说明推动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问题,供应链金融面临的任务艰巨且具挑战性。

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既有外部经济环境的客观因素,也有现实中小企业自身的主观问题。在外部经济环境因素方面,近些年来,随着商业周期的波动,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以来,很多行业如纺织、快速消费品等行业面临着市场剧烈波动、订单下滑的困境,使中小企业原本紧张的资金流更加捉襟见肘;另外,在商业环境和制度不尽完善的情况下,与之关联的核心企业或者大型企业过多占压交易伙伴的资金造成中小微企业举步维艰。国泰安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显示,国有制造业164家上市公司应付减应收的周转天数(即纯资金占用状况)2017年为40.81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66.47,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为107.28)、2018年为32.07天(应收账款天数为65.94天,应付账款天数为98.01天)、2019年为28.6天(应收账款天数为67.04天,应付账款天数为96.64天)。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到,尽管国有上市公司占压交易伙伴资金的状况在缓解,但是仍然有近一个月的纯资金占压,这种状况不仅与非国有上市公司状况相左(非国有406家制造业上市公司2017年应付减应收为-8.04天、2018年为-7.82天、2019年为-12.06天),对缓解中小微企业的资金构成了挑战,而且也为金融机构扶持中小微企业构成了障碍。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万联网以及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2020年3月所做的《疫情下企业融资与供应链金融调研报告》显示,在造成金融机构扶持中小微企业的障碍因素中,“核心企业不愿意配合”列首位,占被调查金融机构的46.1%[ 2 ]。这是因为没有核心企业的配合,交易的信息和真实性难以保障,这种情况下对中小微企业实施借贷就意味着巨大坏账。除了上述外部环境因素外,中小企业自身的因素也使供应链金融实施起来较为困难。大多数中小微企业经营活动不透明,信息数据掌握不及时,企业的资产状况难以穿透,即使国家呼吁提高坏账容忍度,金融机构也不敢放手扶持。因此,真正落实国家制定的扶持中小微企业的政策,实现产融结合,每个产业都需要一个重构产业组织方式,把金融思维融入产业的每一个交易场景,让金融成为流淌在产业里的血液,加速产业资金周转,而其中的关键便是建立协同、融合的产业数字平台。

二、供应链金融中的数字信任和数字平台

供应链金融在中国的发展已从最初商业银行主导,发展到以产业核心企业信用为主的M+1+N模式。在这一过程中,供应链金融均是以主体信用为基础,旨在建立在人际信任基础上的金融借贷。其中的信任一方面需要建立在对交易主体征信或者确定一定信用额度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需要长期合作与业务往来,能够有效形成借贷关系。但是,在目前市场状况下,与中小企业相关的人际信任难以有效确立。一方面因为中小企业经营历史短,运营不稳定,财务数据不完善,缺乏可以抵质押的有价值资产,传统的征信无法对应;另一方面虽然核心企业具有良好的信誉,拥有较好的信用额度,但在核心企业不确权、不配合的状态下,这种人际信任无法为金融机构借用。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年来供应链金融在实践中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状况的原因。在这一情境下,实实在在扶持中小微企业,有效解决融资难、融资贵和融资慢的问题,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信用的建立机制,即从传统的人际信任走向数字信任。

所谓数字信任指的是通过业务和行为数字化,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供应链运营中的状况和各经营主体在其中的能力,据此做出金融借贷决策。而实现数字信任,需要实现四个方面的信息把控:一是信息数字的实时(Real Time),即将供应链运营以及各类金融活动的数据和信息在零延迟的情景下获取,任何数据和信息反馈的延迟都有可能产生机会主义和道德风险;二是信息数字的透明(Transparency),即供应链运营及其金融活动中发生的数据和信息能够为相关利益方获取与知晓,并且可视可见;三是信息数字的关联(Inter? connected),即供应链运营各环节、各维度的数据信息能够相互印证、相互映射;四是信息数字的可溯(Traceability),供应链运营和金融活动的全生命周期能够监测、管理和追踪。

建立数字信任需要综合性的供应链运营和金融信息数据获取、分析和应用体系,即数字平台。数字平台不仅仅是将供应链运营局部业务数字化,或者在运营和金融活动中运用某些先进技术,而是支持在线社区的综合服务和信息体系结构,结合核心模块服务和实现互补的接口,以支持信息共享、协作和/或集体行动。具体讲,数字平台具有三个重要的组件[ 3 ]:一是核心模块化的服务,包括围绕产业供应链形成核心的资源和能力(如产业运营中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各类金融机构及其提供的技术和业务服务),此外,各类服务必须能够标准化和模块化,以支持多变的服务和金融诉求;二是良好的界面,即该数字平台有良好的链接,将内外不同的产业和金融资源(能力)进行聚合,实现灵活构造和资源迅速配置;三是形成高度互补,即聚集的产业和金融资源(能力)能够产生巨大的效能,提升产业供应链的效率和效能。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聚合不是封闭的,必须能够形成既具有合力也不过于封闭的业务关系。这种综合性的数字平台可对供应链金融的开展提供强大的支撑,特别是对风险管控提供良好的保障,使金融活动的效率和效能产生裂变。其原因在于借助数字化实现在线社区,这种在线社区具有三种效应,即数据信息在产业端和金融端的实时共享、产业和金融生态的协同以及遏制机会主义和道德风险的集体行为。正是因为如此,目前国际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越来越从传统金融机构主导,转向專业化的金融服务和数字平台如PrimeRevenue、Demi? ca、C2FO、Orbian等主导。2020年全球最佳非银行供应链金融服务商Orbian管理了100多个由买方主导的供应链金融计划,注册了5 000多个供应商,通过分析挖掘其数字平台中集聚的信息或数据,促进了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资金,并提供量身定制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

新型供应链金融中所需的数字平台,包括三层最为重要的功能结构。一是中台化的建设(参见图1)。中台是一种技术、数据和应用架构,支撑供应链及其金融业务创新,反哺能力进化,实现高可靠、高复用、易融合与良好的客户体验,其特点是将供应链运营和金融活动实现能力注册及负责制,不断迭代,支持赋能前台化的供应链金融业务。这种中台包括三种类型:技术中台,即供应链金融活动中具体的技术采用,诸如支持存货与资产实施管理的IoT技术、建立可信数据的区块链技术等;通过技术中台形成的数据中台,即将产业供应链运营各环节和各主体的信息数据构成数据湖(结构与非结构信息数据的整合),并且基于数据湖进行智能分析,形成供应链征信;供应链运营及其金融业务中台,即具体的产业供应链与金融服务的子服务模块。二是供应链金融数字平台资源层建设。供应链金融的顺利开展必须立足于强大的产业供应链,产业生态资源的整合是形成数字平台的基础之一。另外,供应链金融的有效开展还需要金融生态的建设。供应链金融立足产业供应链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以解决其运营资金问题,实现这一目标不仅仅需要资金借贷,而且更需要运用多种金融手段和工具帮助中小企业优化资金流。如面向农业产业开展供应链金融活动时,不仅需要融资决策以支持农业生产者的经营,更需要保险的配合来规避农业生产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因此,在资源层两个生态的建设至关重要。三是支持整个产业供应链和供应链金融的控制塔。供应链控制塔最早是由高德纳、埃森哲、凯捷咨询等机构提出,指的是提供端对端的无缝整体可见性,提供实时数据分析、预测和决策,及时解决问题,构建协同的、一致的、敏捷的和需求驱动的供应链[ 4 ]。显然,通过智能控制塔,不仅能够有效掌握业务和资产的运行状态,而且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进行根源分析,实施风险预警,监测供应链及其金融活动的合规性,保证供应链金融的安全、有效。

三、数字平台赋能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构建数字平台、确立数字信任、推动金融活动创新和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目前供应链金融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这也是目前实践界提出的N2N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内涵。由于运用数字平台的程度不同,实践中形成了差别化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产生这种差异化的驱动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数字平台赋能的广度差异,或者说数字化在供应链应用的范围,体现为数字平台整合供应链参与主体的异质程度或层级度(即涵盖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数或者供应链的环节数,如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n级供应商);二是数字平台赋能的深度差异,即数字化对供应链及其金融业务关系的改变程度或者说数字信息的丰富度(通过数字化改变业务维度的多样性程度,或者是某一维度的数字化改变,还是全方位的数字化改变)。两种驱动因素不同的组合形成了目前中国正在开展的四类供应链金融模式(参见图2)。一是数字平台赋能的广度和深度都相对有限的传统在线供应链金融模式;二是数字平台赋能的广度较高,而赋能维度相对单一的流转式数字供应链金融模式;三是虽然数字平台赋能的广度不高,但是深度较强的融合式数字供应链金融模式;四是数字平台赋能广度和深度都较强的整合式数字供应链金融模式。

传统在线供应链金融也是俗称的“供应链金融2.0”,是将传统的金融业务通过互联网在线化,提高资金借贷过程中的自动化,降低人为介入的程度,防范潜在机会主义和道德风险,但是由于其未实质性地改变产业运营活动和金融行为,因此其产生的效果是有限的。流转式数字供应链金融模式是最近较为流行的供应链金融操作,这种供应链金融模式的特征在于通过将应收账款标准化、电子化,然后借助于数字平台帮助产业供应链将核心企业的信用在多级供应商中实现拆分、流转,或者凭借拆分的标准化票据通过再保理实现中小企业的融资。2020年2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就是针对这一状况出台的管理办法。这一模式的典型服务商有TCL简单汇的金单、中企云链的云信以及欧冶金服的通宝。这类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的关键在于主体信用凭证化(即通过标准化票据实现核心企业采购业务的确权)、数字凭证链上化(所有债权债务关系都以电子化、标准票据进行管理)、价值拆分共识化(产业链中企业对标准票据拆分产生共识)、流转信息透明化(能够借助数字平台实时追踪标准化票据流转的状况)。其实现的价值不仅在于可以让供应链上的中小供应商有效获得运营资金,而且通过核心企业的信用穿透,提高资金结算清分的效率。为实现这一目标,在技术采纳上,主要依赖于标准化电子票据以及区块链技术对流转单证和票据的管理。这一类供应链金融模式也有其局限性或挑战,根源在于数字平台赋能的维度较为单一(即只是数字化单证票据)。具体讲,如何保证标准票据或单证与实物资产的对应,做到票据资产的穿透和管理是需要深度探索的问题。而标准化票据的质量判定也是决定后续流转、拆分、融资过程中风控的关键。

融合式数字供应链金融虽然并没有实现供应链全链条的数字化,但是在局部供应链实现了数字平台的深度赋能,即多维度、多方面的数字化,从而能够全面把握局部供应链的交易、物流以及伴随着的资产状况,或者说这类供应链金融的基础在于同时实现线上信息与线下资产的融合管理,这为供应链金融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类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关键在于资产管理透明化(即供应链资产管理实现实时、透明管理,建立可信资产池)、交易数据互联化(即围绕产业交易的各维度信息实现相互映射,建立可信数据池)、合作关系价值化(即围绕特定交易主体的业务关系实现清晰的刻画和动态反映)、线上线下互审化(即线上的可信数据池、可信资产池与实际的交易活动和供应链资产实现一一对应)。这种供应链的组织方式对供应链金融的价值在于凭借可信数据池和可信资产池的建立,真正促进多种形态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使原本难以在国内开展的仓单质押、存货质押等金融产品得以落地。并且由于能够做到线上线下的交互审计(即可以用数据验证资产、用资产验证数据)与数据和资产溯源,更有利于资产证券化的顺利开展和实施。如易见股份推动的供应链金融就是从运用物联网、AI和大数据建立的可信仓库以及运用区块链技术形成的可信数据入手,围绕产业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提供供应链公司预付款、仓单融资和动态库存融资服务。从技术采纳的视角看,这类供应链金融的数字平台由于需要同时对线上活动和线下资产进行数字化管理,往往需要通过物联网、AI以及区块链技术来实现。这类数字化供应链金融模式的挑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由于需要建立可信數据和可信资产,因此,如何平衡企业数据隐私与数据交互之间的矛盾,并且保证交互验证的各类数据完全符合供应链金融风控的要求,这是需要探索的方向;二是由于该数字供应链及其金融只是涵盖局部供应链,因此,如何从全流程、全周期的角度管理好交易以及资产,也是需要解决的难点。

整合式数字供应链金融模式是未来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方向,它既实现了运用数字平台从广度上覆盖不同交易主体和交易环节,又从深度上将围绕供应链运营的各个维度实现交叉融合管理。这种供应链金融模式真正实现了综合性供应链征信(即通过外部数据和供应链实时运营数据挖掘和分析,结合债项和主体评级,确立信用质量),其建立的关键是:伙伴管理生态化(即需要将供应链运营中不同的交易主体有机嵌入网络中,并且形成良好、有序的互动关系,产生共营和共赢)、交易物流多级化(即将不同阶段的交易和物流实现整合性、标准化管理)、数字信息可溯化(即将公共数据和围绕供应链运营活动的数据进行整合,并且透明、可见和可追溯)、运营规则共识化(即所有交易、物流、资金活动形成明确的运营规则,获得参与方共同的认同和执行)。这种模式对供应链金融的价值在于通过全面数字平台的建立,综合赋能产业端和金融端的参与方,不仅有利于运营资金融资的利益诉求,而且也对提高资金清分效率和资产证券化的管理质量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目前在中国最为典型的践行者之一普洛斯通过整合普洛斯内部的企业物流合作数据、企业间交易类数据、产品数据,以及外部的工商数据、公检法数据、征信数据等客户数据,梳理相关实体以及实体之间的关系,形成普洛斯的供应链图谱,并且应用于普洛斯金融业务的流程中,开展围绕供应链及其资金流动全过程的金融业务,包括支持委托客户境外采购环节的普E采/普E贷、境内品牌商采购环节的普链采/普业贷、委托存货环节的普货贷、运输服务环节中的金融服务普运贷/普易租、委托客户下游销售环节的普链保/普数贷,以及资产证券化或资产资金交易服务的普云链。从技术采纳的角度看,实现上述数字供应链金融,需要系统地运用各类先进技术,包括对资产进行实施管理的IoT、确保数字信息安全可信的区块链技术、对多数据进行挖掘分析的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等。在实施过程中,这类数字供应链金融模式可能遇到的最大挑战在于共识达成,特别是当数字平台覆盖广泛主体、纵深多维度的状况下,商务共识和技术共识很可能成为供应链金融模式落地的挑战。商务共识指的是所有产业和金融活动主体能否形成一致、协同的行为,就供应链运营和金融活动达成标准化的规则;技术共识是需要解决跨网络、跨链技术融合问题,因为各参与主体都在建构自身的技术和数字平台,产生了众多异构的技术和数字体系,因此,跨链整合成为整合数字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关键。

四、基于数字平台的信用与风险管理

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核心是信用与风险管理。没有良好的信用风险管理,任何金融行为都会转化为巨大的风险,这也就是为什么金融机构即使在政策鼓励下仍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犹犹豫豫、谨小慎微的原因。因此,有效推进供应链金融,一定要建立良好的信用与风险管理框架。面对产生供应链金融风险的信息不对称和潜在机会主义,有效控制和管理供应链金融风险需要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充分运用数字平台遏制可能产生金融风险的各类因素。具体讲,供应链金融风险的控制与管理有三个不同的维度或方向,这三个维度形成了不同的着眼点和方式,并且产生逐渐融合的态势(见图3)。

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与管理的一个维度是供应链结构和供应链运营中的要素,即在全面把握供应链交易过程和资产基础上,有效防范金融借贷的风险。风险控制与管理本来就是供应链金融产生的推动力。在传统资金借贷状况下,由于金融机构无法实现对借款方真实信息的了解,因而产生了怕贷拒贷的心态。而供应链金融立足于真实供应链运营场景以及其中的资产状态,使金融机构能够直接凭借供应链中的信息和数据,顺利开展金融活动。这是因为供应链中的资产如第三方管理的库存为金融机构评估产品和价值提供了最为直接的途径,从而促进资金在供应链中的流动,或者通过供应链运营中的交易形成良好的交易信用,提高资金流动效率。此外,供应链运营中形成的合作关系、信息分享等因素,均使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下降,风险得以有效控制,使金融机构能够凭借供应链运营的体系和发生的因素,在扩展金融服务市场的同时,控制相应的风险[ 5 ]。因此可以看出,这种风险控制的基础是债项评级,即在充分把握因交易而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结构基础上,通过控制和管理行为过程而有效控制潜在的金融风险。供应链金融之所以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就在于在借贷前更注重交易信息和交易信用,借贷后更强调结构嵌入和行为控制。因此,这种风险控制的基础是建立在结构性信用基础上,相反,它对参与供应链运营中的主體特征并不是非常关注,或者说即使参与者的资质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只要能更好地嵌入供应链业务中,也可使金融机构有效开展金融服务,控制潜在风险。

与债项评级相对应的另一个风险管理维度是基于经营主体的画像,或者说主体数字评级。这种风险控制的基础是通过给参与主体定义一系列的属性,进而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描述。这种方式随着大数据分析技术以及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商务智能领域最为重要的技术手段。特别是在金融领域,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很难有健全的财务报表和可抵质押的资产,因此,通过有效的用户画像,刻画客户的状态和信用程度,进而为金融服务决策提供依据。例如,小企业信用画像可以用标签的集合来描述,标签的数据来源可以以税务数据为主,税务数据能动态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另外,标签的设计还可以充分结合工商、法院等政府部门和互联网数据。显然,这种风险控制与管理手段的目的是获得主体数字信用状况,即通过对围绕用户发生的数据深度挖掘和分析,来间接反映用户的信用状态,进而为信贷提供支撑。当然需要指出的是,主体信用数据分析不仅包括直接的借款方,还需要对与其交易的关联方或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数字刻画,因为供应链金融中发生的风险有时不一定是直接借款方行为所致,而是因为关联方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行为波及导致。

供应链金融信用与风险管理的第三个维度是时间轴维度的信用分析和管理,或者说动态的信用风险管理。这是指运用数字来源和数字分析的方法进行信用和风险分析。传统的手段是基于历史数据进行信用分析与风险刻画,如对中小企业的财务数据和历史经营数据进行挖掘,以判定特定对象的能力和质量。然而这种信用风险分析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一方面是因为商业环境不断变化,历史数据无法正确评判中小微企业的能力和质量变化;另一方面是这种静态的信用刻画无法反映运营行为和正在进行的业务状况。因此,借助于数字平台,一种近实时或者完全及时化的数字信用刻画和风险分析技术应运而生,如运用物联网获得的实时数据或者区块链分布式、加密的可信数据建立信用、管理风险。这种数字信用建立的结果具有预测效应,即能够预见企业可能的行为和运营状况,从而针对性地开发和操作金融活动,目前这种信用与风险管理正是很多组织推动供应链金融追寻的一种模式。除实时数据获取、分析外,未来基于数字孪生的信用与风险管理将成为一种新的手段和途径。数字孪生是充分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更新以及其他各类数据,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过程,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映射,从而反映相对应的实体供应链运营和金融活动的全生命周期过程[ 6 ]。这种基于数字孪生的信用与风险管理更具有洞见性,即通过映射实际物理状况可以预警、预判风险产生的环节、时间,进而实现更为主动的风险防范以及供应链运营、金融活动计划。

随着数字平台赋能的供应链金融不断发展,基于供应链结构和运营的结构化信用与基于经营者画像的数字信用,在历史、现实与未来时间节点开始发生融合。一方面完全依赖于结构化信用来控制供应链金融风险,无法更有效地了解参与者的特征状况。特别是当供应链运营越来越趋向于网络化和生态化后,不是所有的业务都能为核心企业掌控和了解,这时单一运用结构信用就不能使供应链金融服务于更多网络中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多级供应商或客户;另一方面完全凭借客户画像来控制风险,也限制了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规模化发展。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不仅来自于主体或者借款方,也会来自于供应链运营环境、行业和业务活动,以及与特定任务相关的因素。结构化信用与数字信用的结合推动了动态化的信用管理,即充分运用先进分析技术、机器学习、区块链等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既能够历史和现实地刻画供应链业务的风险程度以及各参与者的信用,又能够借助于数字孪生技术系统地控制供应链金融可能产生的风险,推进供应链金融持续发展。

參考文献:

[1]Coface.2020中国企业付款调查: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付款逾期[EB/OL].(2020-06-02)[2020-06-06].http://www.co? face.com.tw/News- Publications- Events/News/China- Pay? ment- Survey- 2020- Payment- delays- will- increase- fur? ther-because-of-COVID-19.

[2]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疫情下企业融资与供应链金融调研报告[EB/OL].(2020-03-27)[2020-06-06].http://www.rmbs.ruc.edu.cn/show-105-5244-1.html

[3]SPAGNOLETTI P,RESCA A,LEE G.A design theory for digital platforms supporting online communities:a multiple case study[J].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15(4):364-380.

[4]汪传雷,胡春辉,章瑜,等.供应链控制塔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9(9):28-34.

[5]宋华,卢强.产业企业主导的供应链金融如何助力中小企业融资——一个多案例对比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7(12):47-58.

[6]MARMOLEJO- SAUCEDO J A,HURTADO- HERNAN? DEZ M,SUAREZ- VALDES R.Digital twins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a brief literature review[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computing & optimization. Spring? er,Cham,2019.

Pattern Innovation of the Supply Chain Finance Enabled by the Digital Platform

SONG Hua

(School of Business,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China)

Abstract:The problems of difficult financing,expensive financing and slow financing of small,medium and micro enterprises have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central and local policies. However,under the constraints of external 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subjective issues of small,medium and micro enterprises,traditional supply chain finance has really promoted the solving of capital problem of small,medium and micro enterprises;and the task is tough and challenging.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traditional supply chain finance still depends on the credit investigation of transaction subjects and the stable business relationships. Supply chain finance needs to move from traditional interpersonal trust to digital trust,make enterprises business and behaviors to be digital,and objectively,truly and comprehensively reflect the status of the supply chain operation and the capabilities of each operating entity in it. The digital platform is a comprehensive service and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that can provide online community with support;it is the interface combining core module services and realizing complementation;and it can provide information sharing,collaboration,and/or collective action with support. The supply chain finance enabled by the digital platform includes four patterns:traditional online supply chain finance,circulating digital supply chain finance,integrated digital supply chain finance,and integrated digital supply chain finance. In terms of risk control and management,supply chain finance should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risk of financial lending on the basis of full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chain transaction process and assets;through effective user portraits,we should portray the status and credit degree of customers to provide financial service decisions with a basis;and we should use real-time or fully timely digital credit portrayal and risk analysis technology to carry out dynamic credit risk management,predict the possible behavior and operating status of the enterprises,and develop and carry out financial activities in a targeted manner.

Key words:small,medium and micro enterprises;supply chain finance;digital platform;pattern innovation

猜你喜欢
中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
浅析中小企业财务压力及策略
面向供应链金融支付清算系统建设的探讨
试论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保护
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风险及防范研究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估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研究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中小微企业在四板市场的融资方式分析
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基于手机应用软件的幼儿园家园联系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