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峰华
摘要:在自贸港视角下科学客观评估和判断海南旅游业集聚集群发展现状,探究影响海南旅游业集聚集群发展的各种因素。通过对海南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建模测算和比较海南与其他省市区表征为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水平的区位熵值,实证分析影响海南旅游业集聚发展的因素,采用惩罚回归模型对其进行解析,结论为:海南旅游业集聚水平与其他省市自治区相比并不显著,旅游产业集聚优势并不突出。影响海南旅游业集聚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国内游客规模、海南旅游设施规模尤其是达一定水平的旅游设施规模,与国内新建的一流景区相比,海南新建或新评的A级景区,即使评为4A级以上景区,仍存在规模不大、质量不高的问题,缺乏促进旅游业加快集聚发展的核心吸引物等,致使海南旅游吸引力有所减弱。在自贸港背景下,海南旅游产业集聚发展应加快推进旅游业集聚发展的体制和政策创新,加快形成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迫切需要的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更多促进旅游的吸引物,加快现有景区吸引物的提质升级,加大景区吸引物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旅游业集聚发展迫切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明确旅游业集聚发展的重点方向,找准加快海南旅游业集聚发展的关键抓手,加快推进海南旅游产业园区总部经济建设。
关键词:自贸港;海南;旅游业;集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9.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66(2020)07-0043-17
一、引言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战略。习总书记强调,海南要“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立足自身优势条件,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旅游业”,进一步强化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的战略地位。海南旅游业为核心主导产业之一,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重在以人流为主体带动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人才流、特色商品流等,而非传统的以物流为主体带动资金流、人才流和信息流等[ 1 ]。随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成为海南自贸港的四大战略定位之一。2018年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实施方案》指出,建设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旨在深入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创新发展体制,通过不断扩展旅游消费新市场,重点发展旅游消费新领域、新业态,培育新的发展热点,提升旅游消费,进一步激发市场消费潜力,探索消费型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步形成品牌聚集、业态成熟、气候宜人、环境舒适、生态环境相对较好的国际旅游消费胜地。在很大程度上,“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作为海南自贸港四大战略定位之一,是海南旅游业加快集聚发展的源头动力。2020年6月1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指出,紧紧围绕国家赋予海南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海南自然资源丰富、地理区位独特以及背靠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和腹地经济等优势,抢抓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要机遇,聚焦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培育具有海南特色的合作竞争新优势。
自由贸易港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海南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三大主导产业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对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出的划时代要求。海南必须率先在全国步入改革开放“无人区”,顺应发展实际,充分参考现有自贸区和自贸港的先进经验,合理吸收国内外前沿管理理念和方法,培育和壯大自身战略性支柱产业,强化重点产业对海南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支撑作用,为海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旅游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在海南省自贸区和自贸港的三大主导产业中,旅游业是其中的核心产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自贸港建设的进程。但鉴于目前的总体发展水平,海南旅游业能否在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和拉动效应,是多方广泛质疑、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现实课题。
旅游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显著,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基础,也是驱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这一特定背景下,怎样科学评估客观判断海南旅游业集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海南旅游业目前的集聚发展水平与国内其他省市区比较处于什么水平,如何通过加快海南旅游业集聚发展使其在自贸港建设中发挥第一主导产业的拉动作用,都是迫切需要通过深入研究予以回答的重要问题。
二、文献综述
(一)自贸港建设与旅游业集聚发展的关系
黄志勇[ 2 ]认为,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集聚发展趋势对于相关产业发展起到直接的拉动作用。研究分析旅游业集聚发展与自贸港建设的内在关系,对于把握自由贸易港带来的历史机遇、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探索更深层次的改革开放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冯宗宪等[ 3 ]认为,随着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设立了自贸港,免税业竞争将逐渐向自贸港区域转移并集中。借助自贸港免税政策的独特优势,对吸引旅游消费在海南的集聚、促进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巩固和提升海南在旅游市场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作用。他认为,自由贸易港建设将加快旅游业集聚发展步伐,并促进旅游业逐步加大对海南免税购物业务的渗透,甚至有可能将海南省免税品有限公司的业务纳入旅游业系统,使海南旅游业与中国免税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业务实现充分融合发展。
王晓辉[ 4 ]认为,支持海南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决定宣布一年来,海南旅游业集聚发展速度加快,离岛免税、体育旅游、邮轮产业等诸多方面的政策扶植带来了旅游消费在海南的集聚,推动了海南旅游业集聚发展。
李建萍[ 5 ]认为,我国大陆要建设并发展自贸港,可以向新加坡、香港地区、迪拜等国家或地区学习,吸收其先进经验,在财务税务、投资融资、金融创新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扶持自由贸易港旅游业的集聚发展。要打造国际自由港综合服务平台,对港口资源进行整合并优化,增加和全球主要客源地之间的航线,打造多层次的丰富国际航线系统,加强自贸港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旅游业集聚发展。
豪威尔斯(Howells)等[ 6 ]认为,立足于自由贸易港资源禀赋和地理比较优势,从加强政府制度创新和供给能力的角度出发,逐步推进旅游业特色集聚,明确以娱乐休闲为主导产业的发展定位,全面推动现代科技和特色旅游之间的深度融合,提升旅游业的发展层次,在自贸港建设过程中吸引大型旅游企业进入海南发展,通过旅游业集聚发展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推动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
旅游业集聚发展和自贸港建设相辅相成,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在建设条件和动力方面,旅游业发展和自贸区建设具有诸多相似因素。正如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等[ 7 ]所言,在成本推动的竞争环境中,拥有优势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禀赋的国家或者地区通常具有廉价劳动力、天然港等成本优势。
胡安(Juan)等[ 8 ]认为,自由贸易港建设要搭建服务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和贸易促进平台,与国际产业平台相衔接,为打造国际旅游服务业创新集聚区创造重要条件,这将为加快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产业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参考。
苏珊娜(Susana)等[ 9 ]认为,自贸港通過开设免税店将为促进旅游消费乃至整个旅游业集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早期自贸港内的税收优惠主要针对出口加工、转口贸易、国家政策扶持的新兴产业等,目前的发展趋势之一是通过税费减免政策来刺激旅游业集聚和经济发展。依托自由贸易港在巩固旅游业发展成果的同时,有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达到产生大量外汇交易、汇聚资金的目的。
纪明杰(Ji Mingjie)等[ 10 ]指出,虽然国际贸易与旅游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广泛承认,但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却很少被量化,由于自由贸易与旅游业的关系日趋密切,亟待从理论上进行系统阐释。自由贸易港建设对旅游业及其集聚发展的影响都没有得到量化,尽管这两者之间实际上的确存在很大关系。香港成为我国开放度和自由度最高的自由贸易港,旅游业具有较大优势,这与旅游业集聚区位选择原理相同。可见,自由贸易港建设可以有效促进旅游业集聚发展。
欧美发达国家对自由贸易港建设与旅游业集聚之间关系的研究早于国内,较早认识到自由贸易港建设与旅游业存在较强关联性,认为国际贸易对临港旅游业发展影响较大、自由贸易港的地理区位比较优势是旅游业集聚发展重要条件。国内学者更重视旅游服务贸易对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促进作用,较少关注自由贸易港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却也已开始关注自由贸易港建设与旅游业集聚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互动关系,但全面系统地揭示自贸港建设与旅游业集聚之间关系的研究极少。
(二)旅游业集聚评价理论和方法
王凯等[ 11 ]依据我国31个省市区的相关数据,通过基尼系数等指标分析了产业集聚与产业绩效之间的内在关联。谢燕娜等[ 12 ]以河南省为案例,论证了旅游业集聚的四种模式,主张用区位熵来评价和研究旅游业集聚度。付业勤等[ 13 ]采用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利用1996—2011年福建省各地市入境游客数据,实证分析了福建省旅游业在空间上的集聚发展趋势。刘佳等[ 14 ]利用山东17个地级市2005—2014年间旅游消费数据,采用空间基尼系数等方法进行时序产业和位序变动实证分析,具体考察了山东旅游消费十分明显的集聚发展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李丹丹等[ 15 ]采用EG指数方法,从区域和部门两大维度实证分析了2002—2013年全国旅游业集聚度,发现我国旅游业集聚发展的基本态势——东部沿海地区集聚度最高,中西部地区旅游业集聚水平相对较低且集聚速度缓慢,东北地区旅游业集聚度处于中等水平。贺小荣等[ 16 ]采用的产业聚集指数方法,实证分析了2008—2017年湖南旅游业和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发现旅游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非常显著、旅游业集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基础,以及旅游业集聚发展是驱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何学海[ 17 ]以贵州市为研究对象,采用竞争态势理论,以产业区位熵为评价指标,测算了贵州市旅游业集聚水平,并分析和刻画了该市旅游业的竞争态势。普里什金(Priskin)[ 18 ]构建了旅游业集聚发展的分析模型,分析了构成旅游业系统内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的交通运输等硬件子系统,以及法律、政策、人力资源和环境基础等软件子系统,认为旅游业集聚发展需要一个综合性系统,该综合性系统涵盖多个子系统,且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度与旅游业集聚发展的可持续性具有密切关系。因此,评价一个地区的旅游业集聚发展水平,也应该考虑各种子系统的驱动机制及其相互作用。弗劳尔斯(Flowers)[ 19 ]认为,从市场营销角度来看,同一空间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旅游服务是两个互补的要素,由此构成支持一个地区旅游业集聚发展的综合系统。旅游业集聚区通过营销活动形成对旅游者的一种吸引力。因此,评价旅游业集聚发展水平,营销活动的吸引力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指标。杰克逊(Jackson)等[ 20 ]认为,旅游业集聚发展评价研究伴随着日趋显著的旅游业集聚发展趋势而快速兴起。在旅游业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过程中,旅游业集聚发展评价比较侧重于集聚条件的评价,包括旅游业潜力和竞争、风险、杠杆及资本密集等。
关注旅游业集聚的学者研究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建立了评价指标定量评价和分析旅游业集聚程度,通过行业集中度(或市场集中度)来测度旅游业主要行业在特定区域的集聚度、计算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来反映旅游业或企业市场集中度水平、计算空间基尼系数直观反映特定地区旅游业集聚度、采用EG产业集聚指数测度市场集中度较低的一般性产业集聚度、通过计算区位熵筛选特定区域具有一定地位的优势产业。
(三)旅游业集聚影响因素
邓冰等[ 21 ]阐述了资源禀赋、客源市场、交通区位、产业链作用、政策作用,并重点说明了政府在产业集聚中的作用。孙钰霞[ 22 ]以农家乐旅游产业集聚为例,指出在不同旅游产业集聚阶段,其集聚驱动因素有所不同,如资源禀赋与区位因素推动了旅游产业集聚的萌芽,制度因素的介入推动了旅游产业集聚的形成,市场的发展变化推动着旅游产业集聚的扩散。陈梅等[ 23 ]从旅游资源禀赋、区位与可进入性、规模经济与收益递增、市场需求、消费者偏好、市场关联、政策与发展环境的角度解释了旅游产业集聚的因素。郑芳等[ 24 ]从资源禀赋、产业属性、区位条件、经济水平、政策作用的角度探讨了海南旅游业集聚的影响因素。
学者研究旅游业集聚影响因素,主要从资源禀赋、客源情况、交通区位、产业链作用和政府作用等方面进行阐述和解释。
(四)文献述评
国家提出自贸港建设的概念、要求时间不长,因此从自贸港建设视角研究旅游业集聚发展的学者还不多,研究成果还比较少。学者关于海南旅游业集聚的相关研究着眼于海南旅游业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挑战性的不多,对于全面、综合、定量分析海南旅游业集聚发展水平和影响海南旅游业集聚发展因素的研究不够。从自贸港建设视角研究海南旅游业集聚发展问题在我国现行国情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为本研究更确切地明晰了研究方向。
因此,自贸港建设中的海南旅游业集聚发展问题相关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有深入研究的必要和可能,理论和现实意义较强。
三、自贸港建设对海南旅游业集聚发展的新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海南自贸港建设要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产业。《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指出,大力发展旅游业,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健康医疗、养老养生等深度融合,提升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发展水平,支持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园,发展特色旅游产业集群,培育旅游新业态新模式,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加快三亚向国际邮轮母港发展,支持建设邮轮旅游试验区,吸引国际邮轮注册。设立游艇产业改革发展创新试验区。支持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5A级景区。.
海南旅游业要成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第一主导产业,必须尽快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必须通过培育大型旅游市场主体和以旅游园区为载体的大型旅游业集群,以全面提升海南旅游业规模经济效益;也必须通过旅游企业之间的联系和组织互动,促进旅游业发展新理念、新业态、新产品和新服务传播,通过旅游业集群和园区内不同企业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定期交流带来创新灵感,促进知识技术外溢;更需要通过吸引更多国内外旅游企业进入旅游产业集群或园区,通过旅游产业集群或园区内企业间的同业竞争改变思维定势、服务意识,减少垄断、降低成本以获得竞争效益。这些目标都必须通过旅游业集聚发展才能实现。因此,自贸港建设给海南旅游业集聚发展提出了很多新要求。
(一)体制机制创新新要求
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在企业制度、内外贸、投融资等方面积极尝试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制度,建立更高标准的管理模式和监督机制,不断提升其国际化、法治化水平,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以及公平、开放、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这对海南旅游业集聚发展提出了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的新要求。
1.创新体制机制促进海南旅游业高质量集聚发展的新要求。自贸港建设旨在探索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自贸港旅游业也应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打造高质量集聚发展的新模式。因此,海南推动旅游业集聚发展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旅游业发展体制创新的改革步伐,完善旅游业集聚发展的制度安排和政策体系,构建旅游业集聚发展质量变革的体制机制,提高旅游业和服务的供给体系质量,加快旅游业集聚发展转型升级,提高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通过制度、要素、服务、市场等经济要素的高质量供给,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国际一流的旅游业营商环境,以及公平、开放、统一、高效的旅游业集聚发展市场环境,提升旅游业集聚区对各种经济要素的吸引能力。
2.创新体制机制促进海南旅游业集聚发展效率变革的新要求。自贸港建设要求的核心要义是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使得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和宏观调控有度。因此,海南旅游业集聚发展必须利用市场“无形之手”的力量,强化旅游要素市场化配置,完善旅游业产权制度,推动旅游资源向优质企业、优质旅游行业和服务集中。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影响,夯实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以优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为抓手,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实解决旅游业集聚发展全生命周期遇到的痛点、堵点和难点。
3.创新体制机制适应海南旅游业集聚发展动力变革的新要求。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加快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战略路径之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变革。动力变革不是在现有的旧结构下寻找稳增长的“药方”,而是要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趋势、新结构下寻找新动能、新增长的源泉。自贸港建设及其旅游业集聚发展,必须走创新驱动道路,实现新旧动能顺利转换;人才是第一资源,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重视人才、引育人才和留住人才;加快引進、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促进各类人才合理流动,更大程度地调动企业家、科学家、技术人员和其他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搭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健全科技人才引育用政策,积极引导科技人才服务基层,完善科技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要厚植尊重人才创新的土壤,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快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经济社会环境。
(二)开放式集聚发展新要求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步入新的开放发展阶段,实现了从自身开放到引领全世界共同开放的历史性转变。海南作为最大的经济特区,肩负着在全岛3.54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推动旅游业集聚发展,打造海南国际旅游岛升级版的历史重任,必须按照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的“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率先探索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尽快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六年来的实践证明,多方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目前,国际社会已经就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达成广泛共识。海南作为重要的战略支点,在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进程中承担着愈来愈重要的国家责任和历史使命,已经成为国家周边经济外交的重要抓手和支撑平台。在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发展更趋深入的大趋势下,海南必须切实履行率先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使命责任和担当,积极参与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构建新型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以泛南海经济合作圈为依托,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企业主体作用,逐步成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深化共建共商共享关系的战略支点。
海南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人文交流的独特作用,巩固其在“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通过自身发展带动沿线国家和地区自贸区和自贸港建设,从而形成以南海为依托,以海洋渔业和旅游业为核心的泛南海经济合作圈,以海南为基础构建国际一流的交流合作大平台,打造我国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
海南要对标国际高标准,加快推进以旅游业为先导的服务业市场全面开放,打造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对外开放新高地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勇于突破现有体制机制障碍,率先形成消费主导的经济增长新格局。
海南作为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必须在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功夫和软功夫上同时发力,尤其是培育和壮大旅游业全面开放的内生动力,以旅游业集聚发展为目标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展文旅强省建设,持续提升文化自信,营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加快海南旅游业集聚发展,引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三)营商环境完善新要求
海南步入自贸港建设新发展时期,制度创新成为改革发展的核心,拥有较之以往更大的改革自主权,以“放管服”改革为切入点,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必须从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生态环境等多维度推动海南自贸港创建发展新模式,创新更多富有实效的成果,彰显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田价值。
海南旅游业作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第一主导产业,其集聚发展必须积极和全面吸收已有自由贸易区与自由贸易港的政策、体制和做法,以更大勇气的改革和探索精神,在市场体系、制度规则、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标准、竞争中立等方面与国际惯例接轨,率先实现投资自由化、贸易自由化、资金流动自由化、境外专业人员和跨境数据的流动自由化,必须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形成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安排,形成海南旅游业全方位开放的创新生态系统,尽快形成能够吸引内外旅游资源集聚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以及公平、開放、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建立健全市场法治体系,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通过全面的法制化改革,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法治环境,以法治为基础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长效机制,全面推动经济要素的市场化改革,创造更加优质的环境保护制度。
(四)政策体系优化新要求
海南自贸港对旅游业集聚发展具有强烈的指引性,海南旅游业集聚发展必须具有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应有特征。这就要求海南更为积极主动地健全市场运行体系,打造金融服务完善、监管安全高效、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标准旅游业集聚发展园区,主动融入全球旅游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三链综合枢纽和战略支点的跨境网络,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业集聚发展政策和制度支撑体系,构建国际化的旅游业集聚功能型平台,集聚一批世界一流旅游企业总部,形成有利于全球旅游高端要素资源配置的核心功能。
第一,建立健全以创新体系为主体的旅游业集聚发展政策体系,引导和推动旅游业及其相关服务业产品和服务共性技术研发,通过建立旅游业及其相关服务业产品和服务共性技术转移平台,实现旅游业及其相关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科研信息的有效流通,为旅游企业提供更多智力支持。第二,加大对青年创新创业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确保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透明度。第三,建立健全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积极培育以生态为核心的旅游业组织体系,建立高度统一和标准的旅游业主要行业竞争机制,实现不同类型旅游企业公平公正竞争,消除对旅游企业所有制条件的限制,继续建立健全市场淘汰机制,促使旅游业结构演化升级,以市场机制引导旅游市场正常运行。在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的同时,加强孵化器培育,不断改善高技术企业创新发展环境,以新兴市场和技术为依托进行多样化探索,营造更加宽松的市场发展环境。第四,建立健全多层次多渠道的旅游人才培养机制,针对旅游业集聚发展出台具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积极引入并培养高层次旅游管理和技术人才。第五,针对旅游业各主要行业出台差异化的产业发展政策,避免行业陷入同质化竞争。第六,对旅游业审慎实施产业政策干预。产业政策应该重点支持旅游业集聚发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和制度支撑体系,从而提升产业政策效率,发挥产业政策效能。
四、海南旅游业集聚度评价比较
旅游业集聚发展一般要经历旅游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企业间逐渐建立联系、最终形成一个稳定组织生态的过程。自1988年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海南旅游业得到持续高度关注,旅游景区、旅游酒店、旅行社和旅游商业等行业在一些地区出现了集聚发展态势。海南旅游业集聚发展在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范围内是否具有显著的优势地位,集聚水平处在什么位置,这些问题本研究通过定量评级和分析予以回答。
(一)测度方法和指标说明
其中,LQij代表j地区i产业(旅游业)在全国的区位熵,qij代表j地区i产业(旅游业)产值、A级景区营业收入或星级酒店营业收入;qj代表j地区所有产业的总收入。qi代表全国i产业(旅游业)总产值、A级景区营业总收入或星级酒店营业总收入;q代表全国所有产业的总收入(即全国GDP)。
LQij值越大,表明j地区旅游业集聚程度越高、该地区旅游业在全国的地位越重要。当LQij>1时,表明j地区旅游业集聚水平较高,在全国旅游业中具有优势;当LQij<1时,j地区旅游业在全国旅游业中没有优势。
(二)数据来源与测度结果
本研究从三个维度测算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旅游业的区位熵。分别以2013—2019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旅游业收入为qij、以同期31个省市自治区的GDP为qj、以同期全国旅游业总收入为qi、以同期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q进行测算。所有2013—2018年数据均通过《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和各省统计年鉴收集和整理,2019年数据源于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各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将以上数据代入公式(1),具体测度结果见表1。
(三)比较分析
基于旅游业收入的旅游业区位熵测度结果表明,海南2013年至2015年旅游业区位熵均大于1,随后两年小于1,分别为0.98和0.97,其旅游业区位熵在31个省市自治区中的排名每年下降一个位次,从2013年的全国第14位下降到2017年的全国第17位。该测度结果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仅仅从旅游业收入角度看,海南旅游业集聚发展水平并不高,其旅游业在全国旅游业中的地位并不算高,因为海南旅游业的区位熵在31个省市自治区中仅仅处在中等水平,低于云南、山西、四川、西藏、广西、江西、吉林、安徽、陕西、内蒙古、湖南、甘肃、辽宁等欠发达省市自治区的旅游业区位熵,这与其国际旅游岛的国家战略定位很不相称。第二,尽管海南旅游业集聚发展速度具有加快的趋势,但加快的速度也低于很多省市自治区,因为海南旅游业区位熵在31个省市自治区中的排名过去5年呈现逐年走低趋势。第三,海南旅游业区位熵与四大区域比较,低于中西部(参见表2)。
海南2018年至2019年旅游业区位熵小于1,分别为0.951和0.904,其旅游业区位熵在31个省市自治区中的排名仍是每年下降一个位次。这说明海南自2018年4月中央宣布推进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后,旅游业比较优势没有凸显出来,而且还有下降的趋势。
五、海南旅游业集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一)研究设计
根据区位熵理论,区位熵中的“熵”是比率的比率。一个地区某产业的区位熵是该地区该产业产值和该地区总产值的比率与全国该产业产值和全国总产值的比率之间的比率。尽管区位熵计算方法简单方便,但不能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区位熵表征的产业集聚程度往往存在偏差和失真。海南旅游业区位熵测算方法仅仅纳入了海南旅游业产值、海南GDP、全国旅游业产值和全国GDP四个变量。区位熵仅仅反映前两个变量的比率与后两个两两之间的比率,难以揭示真正影响海南旅游业集聚度的其他因素。影响海南旅游业在全国旅游业中地位的应该还有很多其他因素。
通过咨询相关专家,笔者认为,除去海南气候、大海、生态等自然禀赋的影响因素,本文假设真正影响海南旅游业集聚度的主要因素包括但不仅仅限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全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该因素既是海南旅游业区位熵值测算公式中的变量,又反映海南旅游主要客源地的經济状况;二是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该因素影响游客对旅游产品、旅游服务质量、旅游服务性价比、旅游目的地等的选择;三是国内游客规模,该因素体现海南旅游主要客源地游客的潜在规模;四是国内游客人均消费水平,该因素体现海南旅游主要客源地潜在游客的消费能力;五是海南旅游业规模,该因素反映海南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其对游客吸引力;六是海南经济发水平,该因素是影响海南旅游业集聚发展的内生变量;七是海南旅游设施总体情况,该因素反映海南旅游业发展水平及对游客的吸引力,影响着游客对海南旅游的选择;八是海南规模以上旅游设施的等级,该因素反映海南旅游核心吸引物的质量和水平,因为高水平高质量的核心吸引物是游客体验海南旅游的主要动力;九是海南交通运输能力,该因素反映海南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游客旅游的可达性,交通便利与否影响游客对旅游线路的选择;十是海南游客规模,该因素是海南旅游业市场需求动力的重要指标;十一是海南对外开放政策实施情况,该因素指的是国家赋予旨在促进海南旅游发展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情况,对外开放水平是旅游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基于上述基本假设,建模实证影响海南旅游业集聚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模型设计和指标说明
首先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海南旅游业集聚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基准回归。由于不同指标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进一步采用惩罚线性回归模型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筛选。惩罚线性回归模型适合处理高维数据,可以处理变量个数大于样本容量的情况。考虑到本研究数据可回溯的年份有限,集聚效应又存在诸多影响因素,因此也具有高维数据的特征。高维数据伴随的多重共线性问题会导致回归系数不稳定。因此,在综合考虑多种集聚影响因素时,采用惩罚线性回归模型(Penalized Regression)中的岭回归(Ridge Re? gression)方法可以在不损失信息量的前提下规避多重共线性问题,并实现变量筛选功能。其具体算法如下:
式(2)中,β∧ridge代表采用岭回归方法估计的系数,y代表海南旅游产业集聚水平,X代表影响海南旅游产业集聚水平的因素,λ代表根据拓展的贝叶斯信息准则计算出的最优惩罚力度。X为假设因素;x1为国内生产总值,代表全国经济发展水平;x2为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代表人均经济水平;x3为国内游客人次,代表国内游客规模;x4为国内游客人均消费值,代表国内游客人均消费水平;x5为海南旅游收入,代表海南旅游业规模;x6为海南国内生产总值,代表海南经济发展水平;x7为A级景区数,代表海南旅游设施规模;x8为海南4A及以上的景区数,代表海南旅游设施的水平和质量;x9为海南机场旅客吞吐量,海南是岛屿省份,游客来海南旅游乘坐的交通工具是飞机,很大程度代表海南交通运输能力;x10为海南游客数,代表海南游客规模;x11为国际游客人次,代表国家支持海南旅游业发展政策的落实情况,国家赋予海南免签政策,大部分来海南的国际游客都办理免签,故国际游客人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免签政策所起的作用,反映了对外开放政策对海南旅游业集聚的影响。
纳入上述影响海南旅游业集聚效应的变量,并通过拓展的贝叶斯信息准则(Extended 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EBIC)对其重要性进行筛选。贝叶斯信息准则基于传统的残差平方和计算而得,拓展的贝叶斯信息准则对贝叶斯信息准则的计算方式进行修正,其计算方式如式:
其中,EBIC為拓展的贝叶斯信息量或拓展的贝叶斯信息准则,N为样本容量,RSS为残差平方和,df为有效自由度,gamma为拓展的贝叶斯信息量参数,p为变量个数。
以上各影响因素的测度指标数据选取时间段为2008年至2019年,数据来自其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各省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旅游年鉴》《海口美兰机场市场年度分析报告》《三亚凤凰机场市场年度分析报告》。
(三)回归分析
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基准回归。表3阐述了全国范围内各项背景因素对旅游业集聚的作用。总体而言,我国经济增长和消费者购买力提升并未为海南旅游业集聚带来相应的贡献。就经济总量而言,GDP总量每增加1个标准差单位,伴随海南旅游业区位熵下降0.73个百分点;就经济质量而言,全国人均GDP每增加1个标准差单位,则伴随区位熵下降0.736个百分点;国内人均每次消费和国内游客总数也有类似的负效应。
与全国范围内指标相类似,海南省各项社会经济指标也未能对旅游业集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具体结果如表4所示。就经济基础而言,海南旅游收入每增加1个标准差单位,旅游业集聚下降0.658个标准差单位。海南省GDP发展也产生了类似的反向集聚效应。就旅游资源禀赋而言,景区数量逐年递增也见证了集聚效应的下降,其中A级景区的影响更为显著。就来自消费的影响而言,机场吞吐量和游客数量对集聚程度的负向影响约为0.6个单位,而4A级景区数量和国际游客数量则没有显著效果。
拓展的贝叶斯信息准则第一轮确定惩罚系数lambda为958.95。基于此,岭回归模型选定的最具影响力因素如表5所示。在最小二乘法部分汇报标准化系数,而岭回归模型则汇报未经标准化的原始系数,因此二者在数量级上有所差别。为使惩罚项的选择更为精准,通过缩小值域在该值附近进行第二轮EBIC选择,确定惩罚系数lamb? da=1 043.19。相应岭回归模型变量筛选结果如表6所示。
由表5和表6的回归结果可知,在诸多海南省旅游业集聚的影响因素中,最为重要的三个因素分别为国内游客总数、海南A级景区数和4A级以上景区数。在不同的惩罚项下,变量筛选结果及其系数都保持稳定,验证了岭回归分析结果的稳健性。
(四)实证结果分析
根据基于旅游收入的旅游业区位熵值测算结果表明,2008年至2012年海南旅游业区位熵值递减,2013年至2014有短暂上升,2015年至2017年递减。2008年至2019年间,区位熵代表海南旅游业集聚程度持续波动特征、总体呈下降趋势。这说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海南旅游业在地区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存在逐年下降的趋势。
出现这种情况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随着国内游客数量增加,选择海南的游客却没有同比例增加。按照一般逻辑,国内游客数量增长意味着海南旅游客源市场的扩大能够促进海南旅游业收入的增长,进而提高海南旅游业由区位熵表征的产业集聚度。然而,全国游客数量的增长却没有带来海南游客的同比例增长,因为国内游客规模扩大的红利更多地被其他省市自治区和境外旅游目的地分享。全国旅游收入占全国国内经济总量之比重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海南旅游收入占海南地区经济总量之比重的增长速度,导致了海南旅游业区位熵的下降。
惩罚性岭回归模型选择结果表明,A级景区数量是导致海南旅游业区位熵下降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之一。A级景区数量的增加能够促进旅游业的集聚发展。但是,如果新增A级景区和原有A级景区升级改造创造的新的游客吸引力,小于其他省市自治区新建和改造A级景区创造的新的游客吸引力,海南游客数量不能随着全国游客数量的增长而同比例增长,海南旅游业区位熵逐年下降就是一个必然趋势。
在A级景区中,对海南旅游业区位熵影响更为显著的是4A级及以上的景区数量。4A级及以上景区是旅游业最核心的吸引物,这也验证了笔者长期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一个发现和切身感受——海南新评为4A级及以上的景区,无论是新建的还是改造升级的,都与其他省市自治区新建的一流景区在规模和质量上难以相提并论。这是海南旅游吸引物的吸引力相对下降、到海南的游客数量未能随着全国旅游人数的快速增长而同比例增长、导致海南旅游业区位熵多年来持续下降的重要原因。
除了上述三个海南旅游业区位熵主要影响因素外,海南不停扩容的民航机场吞吐量对其旅游业区位熵也未能产生正面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海南民用机场吞吐量的增长速度也低于其他省市自治区旅游交通能力的提升速度,成为另一个导致海南旅游业区位熵连年下降、同样不可忽视的原因。
尽管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已经超过10年,但从每年境外游客人数占游客总人数的比重看,国际旅游岛的名号很难名副其实。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前四年,海南经历了境外游客数量持续下滑的尴尬局面。直到2017年,海南入境过夜游客才刚刚超过100万人次,占国内外过夜游客人次6 745万的比重只有1.48%;2018年境外过夜游客人数126万人次,占国内外游客人次 7 627万的比重只有1.65%;2019年境外过夜游客人次142万,占国内外游客人数的比重仍然只有1.%。早在2000年,海南省开始实施21国人员团队入境旅游15天免签政策,2010年将免签入境政策适用国家增加至26个;2018年5月1日起,在海南省实施59国人员入境免签政策,并将原有的15天或21天免签停留时间统一延长至30天,还放宽了原有的团队免签至个人免签,也就是放开了人数限制。尽管如此,海南入境游客人次占比却一直低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这很可能说明,海南享有的旅游业对外开放政策未能有效实施。
六、自贸港建设背景下加快海南旅游业集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根据上述海南旅游业集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所得出的结论,笔者进行了调查研究,包括走访相关研究机构和旅游企业等。笔者走访过的旅游业集聚发展研究领域的大部分专家学者、政府旅游管理部门的多数官员、旅游企业的大部分中高级管理人员普遍认为,本研究发现的影响海南旅游业集聚发展的各种因素,都有深层次的政策、体制、制度和机制根源。因此,结合前文分析结果,在自贸港背景下提出加快海南旅游业集聚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一)落实自贸港涉旅政策,全面优化促进海南旅游业集聚发展的体制、政策和营商环境
1.加快推进旅游业集聚发展的体制和政策创新
(1)强化旅游业开放发展的顶层设计
对任何一个岛屿经济体而言,开放都是立足之本。海南省旅游业只有不断扩大开放、提升开放水平,建立更高标准的开放指标体系,才能获得旅游业集聚发展的更大动力。因此,海南应通过强化旅游业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顶层设计,按照自贸港建设对旅游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加快旅游业集聚发展。
第一,海南需尽快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涉及旅游业的优惠贸易政策,不断提升旅游贸易服务水平,为旅游业集聚发展注入新的经济要素,提升资源聚集能力,全面推动旅游产业链发展。尽快落实旅游业生产资料减免政策,零关税的实施范围应该包括旅游业原材料、旅游酒店和旅游景区建设需要的技术装备、日常用品、配套用品、基建设备、电气设备、会议设备等,还需要不断增加免税购物品种并提高限额,扩展免签范围,加快发展赛马、彩票、游轮等新兴产业。
第二,海南需要加强全面贯彻“旅游+”理念的政策、体制、制度、机制设计,推进旅游资源在海南省全域、所有旅游业不同行业的资源共享、共融和共建,促进旅游业和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文化旅游产品、乡村旅游产品、休闲旅游产品、医疗旅游产品等新型旅游产品策划和培育。通过旅游业和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在不断创新旅游产品的同时,持续推动旅游业集聚转型发展。
第三,海南需要对标全球最高开放水平,完善海南旅游业对外开放的政策、体制、制度、机制,以扩大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引入旅游业集聚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和新举措。
第四,海南需要对标全球旅游消费市场对外开放的最高水平,完善海南旅游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政策、体制、制度、机制,积极培育旅游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和新热点,着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国际化水平,打造业态丰富、品牌集聚、环境舒适、特色鲜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旅游消费胜地。
第五,海南需要以促进旅游业集聚空间均衡为目标,完善推动旅游业集聚发展的政策、体制、制度、机制,尽快改变全省一半以上旅游经济高度集中在“大三亚旅游圈”的空间格局。
(2)创新旅游业集聚发展治理的体制机制
第一,盡快出台旅游市场综合治理监督责任清单,实现由旅游部门为主导、其他所有涉旅部门多元参与的旅游业集聚发展治理清单,通过网站公告、网络平台等渠道对外公布,建立旅游主管部门、所有涉旅部门、所有旅游行业之间信息共享的平台和机制,提升综合监管效率和治理效果。
第二,需要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质量治理机制。推进导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导游资格准入、导游上岗、导游归属管理、薪酬及社会保障、培训与教育及激励机制,提高导游素质,杜绝“黑导”现象发生。实施导游员工化和导游管理公司实体化改革,支持导游管理中心向社会开放,鼓励符合资质的社会力量开设、经营导游管理中心。
第三,需要进一步完善旅游行业协会,创新深化改革和快速发展的治理机制。创新旅游协会、各旅游行业协会的运作模式,发挥行业安全服务和自律监管职责,对旅游企业行为进行有效规范。以提升旅游行业协会发展水平和运行质量为目标,建立健全独立法人社团组织登记制度。
第四,需要进一步完善促进旅游标准化建设的治理机制。对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等进行全面修订,并组织实施。出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能力、旅游产品和服务标准,确保旅游监管标准与旅游企业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能力、产品和服务标准的高度匹配。通过不断扩大试点工作范围,推进标准化试点,鼓励各级地方旅游业标准化建设,创建并重点扶持一批运行规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名牌旅游企业,以此全面提升旅游业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水平。
第五,需要进一步完善旅游诚信治理机制。建立健全旅游业失信惩戒制度,完善信息公示制度,将旅游服务的企业信用公示制度和信息系统相结合,从而更直观有效地对企业失信情况进行查阅。利用全国统一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加强信息流通,进一步完善联合惩戒和协同管理的全面监管体系,加大对企业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促进旅游企业规范化运行。
(3)完善加快旅游业集聚发展的政策体系
第一,需要进一步完善旅游业集聚发展的优先政策。出台旅游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控制生态保护地区旅游项目开发,推动破坏和弱化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业转型升级。明确旅游业集聚发展的优先项目,建立健全旅游业集聚发展优先项目的保障制度,对主要服务节点和干线进行空间管制,对旅游业集聚发展所需各项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提出严格管理要求。
第二,需要进一步完善加快旅游业集聚发展的优惠政策体系。适当返还景区和旅行社增加值所得税,降低旅游企业准入门槛,新成立的旅游企业按规定享受税收减免;在不破坏景观的前提下,放宽景区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规定;对住宿业、餐饮业和景区实行优惠用水、用电、用燃气价格,对优秀企业进行适度政策补贴。
第三,需要出台加快旅游业集聚发展的奖励政策。制定国家、省相关政策的落实细则,完善实施进展考核评价机制,保障政策落实。继续巩固和加密现有入境航线航班,对新开辟的国际和港澳台航线的航空公司给予起降费等方面的优惠,为入境游客提供便捷的旅游航空服务。对新获评国家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和四星级及以上旅游饭店、新获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的企业,以及输送游客人数当年达到一定标准的省内旅行社,给予奖励和补助。
2.加快形成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迫切需要的一流营商环境
(1)打造全国领先、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在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进程中,海南必须充分发挥全国表率作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最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杜绝政府对企业生产活动的直接干预。各级政府应虚心接受并积极采纳国内外市场主体关于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积极回应企业家的诉求和愿望,从政务、市场、社会、法治、生态等方面全力以赴支持企业发展,完善各项优惠政策,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会计、法律、仲裁等专业服务,提高民企普遍关注的政府诚信度,为全球旅游品牌和旅游要素向自由贸易港集聚创造真正有吸引力的旅游市场。
(2)加快提升旅游业的创新能力
加快提升海南省旅行社、景区、酒店、旅游消费等旅游企业创新能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是游客旅游决策的核心要素。引导文化和旅游企业围绕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场的新变化和新需求,大力推进产品创意创新和服务提质升级。同时,加强旅游企业运营管理创新,有效提升旅游企业效率和竞争力。首先,旅游企业在未来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应更重视创新效果,而不是盲目追求投入成本,投入成本大但效率低会拖累企业的创新进程,既会错过最佳创新时机,使得企业竞争力逐渐降低,也会使企业的持续创新需求陷入困境。其次,在市场竞争中,旅游企业不能只关注产品的销售份额,还要关注产品在整个市场中的影响力,当旅游产品在竞争时表现出市场占有率高的特点时,更能反映旅游产品的创新效果,同时,旅游企业还要在适应市场的同时有效利用网络技术,坚持发展的战略眼光,结合互联网技术优势,增强市场营销的精准性,提高营销效率,降低营销的人力成本及时间成本。
此外,旅游企业应注重社会联系网络的建立与维护,政府联系有助于企业获得关键性资源,实现突破性创新;商业联系有助于企业收集各方面有效信息,帮助企业实现最大化效用;研发联系有助于实现产学研的联合,提升企业创新水平。资源整合是企业提升创新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企业应改变对资源用途的固化认知,加深对资源价值的理解,并积极尝试各种创新方案,以应对创新挑战。企业要注重提高创新搜索的强度,在创新过程中合理分配资源在创新搜索方面,积极搜寻关键的知识和信息。
(3)最大限度提高旅游业集聚发展的对外开放水平
第一,应按照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对海南旅游业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要求,加大对境外旅游投资的开放范围和领域,率先开放医疗、健康、养老、教育、文化市场,探索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实行医疗、健康、养老、教育、文化等产业项下的自由贸易政策,尝试实施零关税、零壁垒和零补贴政策。第二,加大旅游业集聚开放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争取中央支持海南探索开展外资独资开办旅游企业商事制度改革,完善境外投资海南旅游业发展的准入、退出机制。第三,加大海南涉旅人才国际化力度,根据海南涉旅企业人才需求情况,精准引进专业化、职业化境外旅游人才,同时加大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完善涉旅企业在岗职工的培训再教育工作机制。第四,针对不同客源市场,加大特定旅游产品、景区(点)及其服务体系的创新开发和建设,为不同境外客源市场提供适应其需求的国际化旅游产品及服务。第五,加大海南国际语言环境建设,重点完善中小学、中职中专、高职高专等针对目标客源国市场的外语人才培养,同时加大社会外语培训工作力度,利用好国内外“候鸟外语人才”和外语培训机构等,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外语教育培训体系。
(二)加快提升海南旅游业集聚发展需要的游客吸引力,扩大旅游业集聚规模和实力
1.打造更多促进旅游的吸引物
为加快旅游业集聚发展,海南需要多措并举,尽快增加旅游吸引物的数量、不断提高旅游吸引物的规模和质量,加大旅游综合体、主题公园及中高端旅游、文化产品的供给,形成一批符合国内外游客需求的高品质、高层次、高水平的旅游文化体育消费产品,全面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1)加快引进一批国际旅游品牌
在落实安缦酒店品牌落地海南的同时,要继续引进雅高、万豪、洲际、凯悦等酒店集团旗下的品牌入驻,引进迪士尼、六旗、凯蒂猫、乐高、探索发现等国际人气主题公园和爱玛客、金巴斯、食其家、农心等餐饮集团入驻。引进国际知名的文体娱乐品牌运营商,包括香港信德集团、美国DCS公司、韩国FNC等。
(2)全力打造旅游业的“夜经济”
针对重点旅游区设置通宵娱乐演艺场所出台管理办法和修改有关治安条例,打造符合游客需求和习惯的通宵营业酒吧、娱乐演艺场所。
(3)加快打造游客集聚区
在海口、三亚、琼海等地建设酒吧、美食、民俗工艺品等主题街(区)。打造特色旅游文化街区和国际旅游点。对海口观澜湖旅游度假区、陵水清水湾旅游度假区、三亚海棠湾“国家海岸”休闲度假区、三亚邮轮母港等主要旅游园区进行重点打造,提供适合游客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围绕海口观澜湖体育特色小镇、三亚潜水和水上运动小镇等打造体育旅游示范区。
(4)着力打造一批特色旅游项目
在景点景区和特色城镇开展热气球、直升机、水上飞机、翼装飞行、滑翔、跳伞等国际热门旅游体验项目,创办海南沙滩运动嘉年华品牌活动。
2.加快景区的提质升级
景区的转型提升工作,要由“单一型、孤岛式”发展向“联动型、扩散式”发展转变。要组织动员非A级景区向A级景区升级。鼓励现有的景区进行更新改造,旅游景區要找准发展定位,突出特色,全面提高建设品质、深度挖掘景区的本土特色和文化主题,增加景区文化内涵,着力培育特色产品,提升景区档次。低A级要向高A级旅游景区升级,4A景区要创建5A级景区,3A级景区要创4A级景区。旅游景区要通过业态跨界融合,实现景区功能再造。景区要加强与农业、林业、工业、文化、体育、商务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丰富业态及产品,打造更具有吸引力的景区核心吸引物,提升景区的核心竞争力。
3.加大景区配套设施建设
要确保游客“进得来、行得畅、游得欢、出得去”,对旅游景区周边的旅游交通线路进行合理规划布局,提高景区的交通可达程度,同时要克服与周边地区景点之间旅游资源屏蔽现象,促进客源共享,创造多赢局面。要围绕着景区加快对周边餐饮、住宿、娱乐、交通、旅游厕所、自驾车营地、电动汽车充电桩、停车场等配套设施的建设。要着力推进景区及公路沿线建筑的标示标牌体系、游客服务中心体系、标识引导和解说体系、散客自助游服务体系、自驾车旅游服务体系和安全救援体系建设。要加快景区道路两旁景观规划建设,合理布局景观点、景观带、景观区、景观轴线等。通过对景区周边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景区的经营运营环境和综合服务匹配性。
4.加快旅游业集聚发展迫切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
海南作为岛屿省份,航线是其发展旅游的生命线,航线开拓是推动海南旅游业集聚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海南需要加快海口美兰机场新一期工程和三亚新机场建设,推动作为亚洲论坛配套服务设施的琼海博鳌机场尽快升格为国际机场,分流和承接海口和三亚的部分国际航线,同时加快海南邮轮港口及其配套设施建设,为游客提供便利的邮轮交通服务。
5.进一步明确旅游业集聚发展的重点方向
旅游业只有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才能实现旅游业通过集聚发展不断壮大。海南旅游业集聚要在更高发展层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需要把品牌战略作为加快旅游业集聚发展的重点方向。要加快实施品牌提升工程,在旅游业所有主要行业全方位打造海南旅游产品品牌。除了政府组织动员不断加强旅游品牌在国内外的宣传推广外,旅游企业必须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为目标,承担起不断打造优质旅游品牌的主体责任。旅游企业必须坚持诚信经营的理念,跳出价格竞争为主的经营模式,立足旅游产品的创新和质量来维护自身品牌,在发展过程中凸显休闲度假的品牌属性。所有景区都要充分考虑海南省旅游业的整体定位,以游客满意度和舒适度为目标,最大程度地为游客提供舒适和休闲的服务。针对不同的客源国制定差异化营销方案,结合客源市场的游客需求和文化背景,充分利用多样性的文化资源制订针对性营销方案。海南省有必要成立旅游品牌专业研究机构,对不同客源国的旅游需求进行研究,全方位提升游客亲景度,通过创新旅游产品满足不同国家游客需求,积极开展旅游促销活动和宣传推广活动。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媒体,加强对城市形象和旅游品牌的宣傳推广。建立与其他国家大型旅游机构和代理商的密切联系,拓展市场渠道,针对不同国家的旅游市场采取不同的旅游营销策略。继续提升大型文旅活动和体育赛事的影响力,全面提升旅游软件水平。按照国际化标准完善旅游体系,建立健全旅游企业行业管理体系,通过整合行业资源提升海南旅游核心竞争力。建立旨在保护海南旅游品牌的游客接待中心体系,通过全方位增强海南省旅游服务质量来提升海南旅游的品牌形象。海南旅游的核心品牌在于不可复制的生态环境。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四大定位中,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对打造海南旅游品牌具有最直接的作用。因此,海南打造的旅游品牌应该成为生态旅游品牌。
6.进一步找准加快海南旅游业集聚发展的关键抓手
顺应新技术和新产业革命催生旅游业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深刻变化的大趋势,按照自贸港建设对海南旅游业发展的新定位和新要求,海南加快旅游业集聚发展必须找准以下主要抓手。
(1)推进智慧旅游发展
智慧旅游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旅游服务智慧、旅游管理智慧和旅游营销智慧。加快实现从传统旅游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的转变,利用先进技术了解市场信息,把握游客活动和旅游企业经营数据信息;利用大数据技术,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客观准确研判旅游业集聚发展,以主动服务和监管取代被动服务和监管,以实时服务和监管取代事后服务和监管。通过舆情监督和数据分析,捕捉游客不断变化的兴趣点,培育旅游热点,引导和帮助旅游企业提升旅游产品策划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推进文化旅游发展
文化旅游需要建立在文化差异的基础上,通过文化内部的互动和碰撞,在文化融合基础上,彰显文化的艺术性、民族性、多样性等,提升旅游景点和旅游服务与游客的互动性,增强文化旅游的人文属性。文化旅游的本质是游客对旅游文化资源的体验,服务和引导游客认知、感悟、享受旅游文化资源的基本内涵,从而体现文化旅游的功能性特征。游客在文化旅游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一种超然的文化氛围,在景点体验过程中感受文化信息,充分体现审美的激发功能。文化旅游是高端旅游产品,旅游文化是通过旅游直接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文化。文化旅游的核心在于文化,而旅游仅仅是一种形式,文化旅游是旅游目的和效用的一种定性。海南要加快旅游业集聚发展,需要着力推进海南特色文化与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有机融合,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红色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经济特区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热带岛屿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黎苗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热带海洋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热带雨林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等。
(3)推进生态旅游发展
生态旅游是以特色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通过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是在生态环境中获得休闲的审美旅游和服务。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景观资源,加快海南旅游业集聚发展,急需把更多的生态景观资源打造成旅游吸引物。生态环境是海南旅游业在全国旅游业中占有一席之地的立足之本,只有将生态环境作为一种创新资源,才能独辟蹊径,借助差异化市场进行竞争。现阶段,传统旅游形式的市场空间不断压缩,市场竞争程度不断提升,只有不断创新,在现有生态环境资源基础上创造新颖的旅游产品,才能提升生态旅游对游客的吸引力;只有在旅游产品和服务中融入本地民俗文化,才有可能形成海南地域性和民族性的旅游产品,也才能吸引各种旅游要素在海南的集聚。
(4)推进体育旅游发展
体育旅游最近几年快速发展,成为富国强民的重要标志。但多种信息显示,海南体育旅游发展严重滞后,其现状与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70年代左右的体育旅游相近。与其他旅游方式相比,体育健身旅游是一种积极的休闲方式,可以充分体现人的本性,在不同个体之间建立一种无形纽带,从而提升游客的归属感和文化品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更加关注,逐渐成为社会大众生活的一部分。海南拥有天然的体育旅游资源,可为自行车、登山、游艇赛事等赛事旅游提供全球最优的环境和条件,更有自由贸易港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因此,要吸引全世界的体育旅游品牌和其他体育旅游要素落地,海南需要以加快体育旅游为重要抓手。
(5)推进热带特色农业旅游发展
农业旅游是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以农林牧副渔等农业资源和农业活动为基础开发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也是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体验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主要为城市游客提供一种寻根、观光、旅游、度假、休闲等方面愉悦身心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海南拥有非常丰富的热带农业旅游资源和独具特色的热带乡村风光,吸引以猎奇、观光、休闲、度假为目的的游客和其他旅游要素向海南集聚,急需以此为基础,加快推出具有独特吸引力的农业旅游产品和服务,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为目标游客提供采摘、农耕、饲养、垂钓等农业活动,让城市游客感受到回归自然的乐趣,提升城市和乡村居民精神生活的丰富度,实现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
(6)推进会议旅游发展
会议旅游是会展旅游的一种,广义上属于商务旅游范畴,一般指会议接待者利用召开会议的机会,组织与会者参加的旅游活动,往往带有与工作相关的目的。會议旅游随着经济的发展、交流的增加而产生并发展壮大,是以会议为主要目的的依附型旅游形式,消费档次和费用远高于普通观光。海南应该充分借鉴博鳌亚洲论坛发展成为海南会议旅游吸引物的经验和做法,打造更多的会议旅游品牌和会议旅游吸引物,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会议旅游品牌和其他要素向海南更大规模地集聚。
7.进一步加快推进海南旅游产业园区总部经济建设
旅游产业园区是各类旅游资源集聚发展的平台,对国内外旅游要素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向心力。总部经济是伴随着商务园区、中心商务区的出现而被发现的一种经济模式。由于具有单一产业价值的吸引力,带来众多资源的大规模聚合,形成有特定职能的经济区域,在此区域高端集合成为一种特殊的经济模式,在中国称为总部经济,该区域也相应地被称为总部基地。
吸引全球旅游要素向海南集聚,需要尽快把旅游基础较好的海口市、三亚市打造成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展示区和国际消费中心的体验区。重点打造世界一流的零碳新城、彰显中国文化海南特色的靓丽名片、城乡一体和谐共生的中国示范与全球领先的生态CBD。海南要发展旅游业总部经济,首先必须在项目用地上向旅游产业园区倾斜,保障园区用地。旅游产业园区要采用最短、最简单的负面清单,对外商投资全面而严格地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从全球引进优质旅游项目。
参考文献:
[1]张倪.改革开放再出发:海南探路自由贸易港建设——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研究员赵晋平[J].中国发展观察,2018(9):22-25.
[2]黄志勇,李京文.实施自由贸易港战略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2(5):31-33.
[3]冯宗宪,马玉忠.国外自由贸易园区发展的态势及我国的对策[J].经济纵横,2015(2):113-117.
[4]王晓辉.国外自由贸易区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价格月刊,2017(2):86-89.
[5]李建萍.世界自由港的比较与启示[J].中国外资,2013(24):16-17.
[6]HOWELLS J,SCOTT A J,STORPER M,et al.Produc? tion,work,territory:a geographical anatomy of industrial capitalism[J].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 phers,1987,12(1):124.
[7]波特,郑海燕,罗燕明.簇群与新竞争经济学[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2):21-31.
[8]ESTEBAN JUAN M.The global practitioners network for competitiveness,clusters and innovation[R].Addis ababa:the Competitiveness Institute,2008(4):14.
[9]FRANCO SUSANA,MURCIEGO A,WILSON J.Methodol? ogy and findings report for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clus? ter strength and competitiveness indicators[R].Europe:cen? ter for strategy and competitiveness stockholm school of eco? nomics,2014.
[10]JI M J,LI M M,KING B.The impacts of chinas new freetrade zones on hongkong tourism[J].Journal of destination marketing & management,2015,4(12):203-205.
[11]王凯,易静.区域旅游产业集聚与绩效关系研究——基于中国31个省区的实证[J].地理科学进展,2013(3):465-474.
[12]谢燕娜,朱连奇,杨迅周,等.河南省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模式创新研究[J].经济地理,2013(11):175-180.
[13]付业勤,杨文森,郑向敏.福建省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化与影响因素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49-58.
[14]刘佳,张洪香.山东省旅游消费增长差异时空演化特征与影响因素[J].华东经济管理,2017(5):12-18.
[15]李丹丹,张倩肖.基于EG指数的我国旅游产业集聚研究[J].理论与改革,2015(1):82-85.
[16]賀小荣,胡强盛.湖南省旅游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的互动机制[J].经济地理,2018(7):209-216.
[17]何学海.基于区位熵理论的贵州省旅游产业集聚度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7(1):45-49.
[18]PRISKI J.Tourist perceptions of degradation caused by coastal nature-based recreation[J].Environmental manage? ment,2003,32(2):189-204.
[19]FLOWERS J.Growing south carolina tourism cluster[J]. Business and economic review,2006,52(3):15-20.
[20]JACKSON J,MURPHY P.Clusters in regional tourism an Australian case[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6,33(4):1 018-1 035.
[21]邓冰,俞曦,吴必虎.旅游产业的集聚及其影响因素初探[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53-57.
[22]孙钰霞.基于“农家乐”旅游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以成都龙泉驿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 509—1 511.
[23]陈梅,肖磊.我国旅游产业集聚特征与形成机理研究[J].商业时代,2010,29(6):120-121.
[24]郑芳,侯迎.海南省旅游业集聚的影响因素探讨[J].特区经济,2012(7):162-164.
Study on the Agglomeration Development of Hainan Tourism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ree Trade Port
FU Feng-hua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Northeastern University,Shenyang 110819,Liaoning,China)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ree trade port,the author evaluates and judg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Hainan tourism agglomeration scientifically and objectively,and explores the various factors having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Hainan tourism cluster.Based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Hainan tourism agglomeration,the author calculates and compares the location entropy value of Hainan and other provinces and cities,which is characterized as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ourism agglomeration,and carry out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n factors having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Hainan tourism agglomeration by using the punishment regression model. It is found that,comparing to other provinces and cities,the agglomeration level of Hainan tourism industry is not high enough,and the agglomeration advantage of Hainan tourism industryis not obvious.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agglomeration level of Hainan tourism industry are the scale of domestic tourists and the scale of Hainan tourism facilities,especially facilities that reaching a certain level;comparing to domestic newly-builtfirst-class scenic spots,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of small scale and low quality with the newly-built or newly evaluated A-level scenic spots in Hainan,even if they are rated asabove 4A level. And the lack of core attraction in accelerating agglomeration development weakens the attraction of Hainan tourism industry.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uilding a free trade port,to promote the agglomeration development of Hainan tourism industry,we should accelerate the system and policy innovation,speed up the formation of the first-class business environment urgently need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ternational tourism consumption center,create more attraction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upgrade the existing ones,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supporting facilities for the existingattractions,accelerat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that is urgently needed,further clarify the key direction of this development,correctly identify the key to accelerate this development,and accelerate the economic construction of Hainan Tourism Industrial Park headquarters.
Key words:free trade port;Hainan;tourism industry;agglomeration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