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点及对策
——基于农户评价的调研与思考

2020-07-24 08:46范建荣龙寸英石晨阳
贵州民族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被调查者特色产业农户

范建荣 龙寸英 石晨阳

(1. 北方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宁夏·银川750021;2. 北方民族大学 民族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惠农富民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发展提速,新农村建设取得一系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已经出现了“政策强而发展慢”的现象且有日益趋强的迹象。如何破解这一难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明了方向。

实践充分证明,党的惠农富民政策均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普惠性,只有深刻领会其内涵并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贯彻落实,才能取得应有的成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目前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决胜时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动员全社会力量完成重大历史任务,是我们党和政府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成功经验,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涉及面广、内涵丰富、持续时间长的系统工程,各地应在做好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本地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有重点地实施这一战略。如果能够将现有的“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与“民众参与”的“自下而上”的乡村振兴战略的热情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形成合力,这将有助于民族地区的快速发展。

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大问题,近年来深受学术界关注。于开红等(2018年) 在“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底线原则基础上,提出要适度开发与充分保护相结合、创新生态移民手段与移民后期扶持相结合、创新生态补偿机制与生态追责相结合等模式[1]。黄丽云(2019年) 研究了西部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处理好5个重要关系,包括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乡村振兴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乡村振兴与传承弘扬乡土文化的关系、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关系、乡村振兴与社会治理的关系[2]。何玲玲等(2020年) 从深度贫困的3个治理维度:贫困人口维度、贫困地区维度、扶贫政策维度入手,建立一个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机制的治理模型[3]。张南(2020年) 探索民族地区深度贫困的脱贫现况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耦合关系,构建民族地区深度贫困的脱贫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测,并探讨了民族地区的脱贫路径[4]。尽管学者们从多方面对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点问题进行了研究,但是从研究视角来看,大多数研究都是“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缺少“自下而上”以及“上下互动”的研究过程与结论。因此,本文以“上下互动”视角,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深入宁夏国家级贫困县,对贫困农户在自身发展10个方面和社区发展14个方面的重要性、满意度和支持度的评价的基础上,探讨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问题,以期做出新的理论贡献。

宁夏泾源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是国家精准扶贫与脱贫的主战场,近几年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与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发展步伐也明显加快,即将完成“脱贫摘帽”任务,也将于2020年和全区一道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发展不充分的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状,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我们对位于宁夏南部山区的泾源县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态移民社区——L村和常驻村——Y 村采用入户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调研。课题组有效发放问卷255份,有效问卷243份,有效回收率为95.3%。也就是说,有效参与问卷调查总人数为243人。其中性别结构:男性129人,占53.1%,女性114人,占46.9%;年龄结构:35岁以下45人,占18.5%,36-55岁147人,占60.5%,56 岁以上51人,占21.0%;文化结构:高中及以上21人,占8.6%,初中36人,占14.8%,学60人,占24.7%,文盲126人,占51.9%;职业结构:农民186 人,占76.5%,小业主24人,占9.9%,打工24 人,占9.9%,其他9人,占3.7%。课题组希望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农户对影响自身发展和其所处社区发展诸多因素重要性、满意度和支持度的评价,从而能以‘农户的角度’寻求乡村振兴战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着力点和突破点。

问卷设计采用五级量表方式,其中,重要性分为“重要、较重要、一般、不太重要和不重要”;满意度分为“满意、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和不满意”;支持度分为“能、较能、一般、不太能与不能”;赋值依次为“5、4、3、2、1”;问卷使用SPSS统计,统计结果均为均值。

二、农户对自身发展的评价

农户,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体,既是支持者与受益者,也是参与者与建设者,因而其对自身发展的评价与需求,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向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为了较为全面地了解农户自身的发展现状以及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的需求及关注情况,我们根据调研区域的实际,将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细分为10 个方面,包括“收入水平、和谐状况、用电状况、用水状况、能源状况、卫生状况、居住状况、医疗状况、养老状况及与社区发展关系”等,就农户对其重要性、现实满意度和未来支持度等3个层面进行了调研。

(一) 被调查者对影响家庭发展因素重要性的评价

对重要性的评价,按照得分从高到低的统计结果排序为:收入水平4.83、用电状况4.83、用水状况4.83、和谐程度4.72、医保政策4.72、养老政策4.65、卫生状况4.56、居住环境4.56、能源状况4.41、社区发展4.23。从结果可以看出,10个因素的满意度均值都大于4.0,说明被调查者均认为都“重要”。其中,最高为“增加收入”、“用电状况”、“用水状况”并列第一,均为4.83;最低为“社区发展”,其值为4.23。

(二) 被调查者对家庭发展因素满意度的评价

对满意度的评价,按照得分从高到低的统计结果排序为:用电状况4.40、和谐程度4.35、用水状况4.23、养老政策4.02、医保政策4.01、居住环境4.00、卫生状况3.79、能源状况3.75、社区发展3.74、收入水平3.06。从中可以看出,在10个因素中,被调查者满意度最高为“用电状况”,其值为4.40,处于“较满意”状态;最低为“收入水平”,仅为3.06,处于“一般”状态。我们按照被调查者满意度数值的大小,将其分为三个层面。

1. 第一层面,大于或等于4.0组,满意度较高组

这一组包括“用电状况”“和谐状况”“用水状况”“养老状况”“医疗状况”“居住环境”。于此特说明两点:一是经过多年的新农村建设和国家惠农政策的落实,被调查者的用水、用电、养老、医疗等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改进与提高,得到了农户的认可;二是被调查者自身认识到了和谐是家庭发展的基础,改善居住环境是自己努力的目标,因而对现有结果比较满意。

2. 第二层面:大于3.5小于4.0组,满意度较弱组

这一组包括“卫生状况”“能源状况”“社区发展”。特说明三点:一是尽管改善和提高家庭的卫生环境是农户不断努力的方向,但由于许多家庭是在家庭院内从事家庭养殖业的,致使人畜混居,因而被调查者对家庭卫生状况多有满意度不高的“倾向”;二是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清洁能源的需求意愿在增强,但由于农户获取的方便程度较低与较高的价格,致使被调查者满意度相对比较低;三是尽管农户的发展对社区发展的依赖性不是很高,但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果为农户的各项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甚至在精神上获得了更多的愉悦,因而被调查者相对比较满意。

3. 第三层面:小于3.5组,满意度最弱组

这一组仅包括“收入水平”一个因素。这既反映了被调查者对自己已有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不满意,也反映出农民有效增加收入的切实不易,更是对进一步提高收入水平的渴望。

(三) 被调查者对现有条件对于家庭未来发展支持的评价

对于未来农户发展的支持因素,尽管我们只考察了6个因素,其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用电状况4.21、和谐程度4.20、用水状况4.07、能源状况3.64、社区发展3.64、收入水平2.88,但被调查者认为支持力度最大的是“用电状况”,其值为4.21。而“收入水平”支持力度最低,仅为2.88。按照支持度数值的高低,我们可以将其分为3个层面。

1. 第一层面:大于4.0组,支持度较强组

这一组包括“用电状况”“和谐状况”“用水状况”。说明对于家庭未来发展基础的这三个因素,被调查者不仅满意,而且对其对于家庭未来的发展的支持作用予以肯定。

2. 第二层面:大于3.0小于4.0组,支持度较弱组

这一组包括“能源状况”“社区发展”。说明两点:一是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清洁能源益处认识的提高,人们对现有的能源获得状况与使用状况仍然是不太满意,因而被调查者对其不能满足未来的发展要求持有一定的疑议;二是关于社区发展。被调查者长期处于相对独立的“单干”状态,与社区发生“交集”的机会不多,导致社区的发展关注度相对较低。但是,被调查者自身家庭的发展始终离不开所在的社区发展。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给社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不仅改变了以往社区脏乱差的局面,而且也为农户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因此,被调查者在相对满意的同时,还充满了期待。

3. 第三层面,小于3.0组,支持度最弱组

这一组仅包括“收入水平”,其值只有2.88。一方面说明被调查者认为现有收入水平低下不能很好支撑未来发展:另一方面也说明农户提高收入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困难。

(四) 小结

通过被调查者对其自身评价的结果可以看出,农户对家庭发展诸多因素重要性认可的同时,也对影响家庭发展的诸因素的发展满意度做出了自己的评价,并对未来发展的因素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我们对影响农户家庭发展诸因素的“重要性”“满意度”及“支持度”较低组、较弱组或最低组、最弱组进行综合分析,目前农户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迫切需要改善的方面依次为“收入水平”“社区发展”“清洁能源”“家庭卫生”等4个方面。

三、农户对社区发展的评价

农村社区,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战场,既是国家宏观政策落实的组织者与实践者,也是农户实现发展的支持者与依托者。被调查者对社区发展的评价及需求,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向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为了较为全面地了解农村社区发展现状与农户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的社区发展的需求及关注情况,我们将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细分为14个方面,包括“政策环境、卫生环境、治安环境、交通环境、医疗环境、邻里关系、生态环境、教育环境、生产环境、金融环境、干群关系、农户发展、特色产业、就业环境”等,就被调查者对农村社区发展的重要性、现实的满意度和未来的支持度3个层面进行了调研。

(一) 被调查者对影响农村社区发展因素重要性的评价

对重要性的评价,按照得分从高到低统计结果排序为:政策环境4.64、卫生环境4.62、治安环境4.59、交通环境4.58、医疗环境4.56、邻里关系4.56、生态环境4.54、教育环境4.41、生产环境4.38、金融环境4.35、干群关系4.35、农户发展4.33、特色产业4.30、就业环境4.26。可以看出14个因素的均值都大于4.0,说明被调查者对所有的影响认为都“重要”。其中,最高为“政策环境”,其值为4.64;最低为“就业环境”,其值为4.26。

(二) 被调查者对影响农村社区发展因素满意度的评价

对满意度的评价,按照得分从高到低统计结果排序为:生态环境4.22、邻里关系4.19、治安环境4.14、政策环境4.09、交通环境4.04、卫生环境3.93、生产环境3.59、农户发展3.56、特色产业3.54、教育环境3.52、干群关系3.52、金融环境3.51、医疗环境3.40、就业环境3.25。可以看出在14 个因素中,被调查者满意度最高的是“生态环境”,其值为4.22,处于“较满意”状态;最低为“就业环境”,仅为3.25,处于“一般”状态。我们按照满意度数值的高低,将其分为三个层面。

1. 第一层面,大于或等于4.0组,满意度较强组

这一组包括“生态环境”“邻里关系”“治安环境”“政策环境”“交通环境”。于此说明:一是泾源县本身生态环境就较好,再加上近几年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取得了巨大成效,因而被调查者的满意度是最高的;二是与广大的农村社区一样,泾源县的各个农村社区居民民风淳朴、邻里和睦,被调查者对邻里关系的满意度也较高;三是对治安环境、交通环境的满意,就是被调查者对新农村建设政策环境满意的具体表现。

2. 第二层面,大于3.5小于4.0,满意度较低组

这一组包括“卫生环境”“生产环境”“农户发展”“特色产业”“教育环境”“干群关系”“金融环境”。于此说明,经过新农村建设,这几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与群众的需求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因而满意度处于第二个层面。

3. 第三层面,小于3.5,满意度最低组

这一组包括“医疗环境”“就业环境”。特说明两点:一是改善农村社区的医疗环境始终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点,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由于规模小、起点低、服务面小等,致使群众的满意度相对较低;二是提高已有劳动力的实际就业率是增加农户家庭收入的最有效途径,但由于农村整体经济发展不佳,劳动力就业渠道相对较窄,难以满足群众需要,因而在所有因素中满意度是最低的。

(三) 被调查者对现有条件对于农村社区未来发展支持度的评价

对于未来农户发展的社区的支持因素,尽管我们只考察了10个因素,其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生态环境4.17、交通环境3.99、政策环境3.96、金融环境3.57、农户发展3.49、干群关系3.44、教育环境3.43、特色产业3.42、生产环境3.33、就业环境3.20。被调查者认为支持力度最大的是“生态环境”,其值为4.17;但“就业环境”支持力度最低,只有3.20。按照支持度数值的高低,我们可以将其分为3个层面。

1. 第一层面:大于4.0组,支持度最强组

这一组包括仅包括“生态环境”,其值达到4.17,这与满意度保持较高的一致性,说明被调查者对生态环境的支持度保持着较高的认同感。

2. 第二层面:大于3.5小于4.0组,支持度较强组

这一组包括“交通环境”“政策环境”“金融环境”。应该说,这是新农村重点建设的方面,而且广大农户切实得到了实惠。由于国家投入,并还有继续向好的趋势,因而被调查者认为支持力度较强。

3. 第三层面:小于3.5组,支持度最弱组

这一组包括“农户发展”“干群关系”“教育环境”“特色产业”“生产环境”“就业环境”。应该说,这几个方面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所在,尽管均有所改观,但有的由于改善和提高难度较大,如“特色产业”“生产环境”“就业环境”;有的由于农户参与不够,如“农户发展”“干群关系”;有的则由于农户期望值较高,如“教育环境”;有的甚至是综合原因所致,因而认为其对未来社区发展的力度有所不足。

(四) 小结

被调查者对影响农村社区发展诸多因素重要性认可的同时,也对影响农村社区发展诸因素的满意度作出了自己的评价,对现有因素发展现状、对未来社区发展支持力度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同样,我们把影响农村社区发展的“重要性”“满意度”及“支持度”较低组、较弱组或最低组、最弱组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目前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农村社区发展迫切需要改善或支持的方面依次包括“就业环境”“特色产业”“农户发展”“干群关系”“金融环境”“生产环境”“教育环境”“医疗环境”等8个方面。

四、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而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

从调研得到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被调查者无论是从自身的角度还是从社区的视角对“不满意”或“希望支持”的面都是比较广的,总体包括“就业环境”“特色产业”“农户发展”“社区发展”“干群关系”“医疗环境”“教育环境”“生产环境”“金融环境”“增加收入”“清洁能源”“家庭卫生”等12个方面。应该说,每一个方面都与农户的发展、社区的发展息息相关,但如果单靠农户或社区单方面予以解决或克服也是难以做到的。只有将广大农户的企盼与社区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农户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参与乡村振兴战略进程。只有社区快速得以发展,不断提高自身应该具有的带动力、凝聚力与吸引力,才能更好地为广大农户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与支持,进而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步伐。只有将农户的发展动力与社区发展的潜力有机地予以结合,才能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进而使乡村振兴战略的初衷得以实现、水平得以提升。经过认真思考和分析,我们可以将以上诸多需要增强和改进的因素画出如下关系图:

图1 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影响因素关系图

由图1可以看出,对于发展不充分的民族农村社区,应该将发展“特色产业”作为连接农户发展与社区发展的桥梁,进而通过改善生产环境,有效增加收入。与此同时,在加大对特色产业支持力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外部良好的支持环境,提高农户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社区的综合发展能力,提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目前,正值学习、贯彻、落实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之际,结合调研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应该采取五个方面的措施。

第一,梳理发展困境,寻求突破点。通过调研发现,涉及影响农户与农村社区发展的因素是非常多的,经过多年的连续不断的政策投入与落实,各方面都得到了有效地改善,在广大农村居民中有较高的认可度。由于所处地域和发展阶段和环境不一,各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面临的困境和问题也不一样。这就要求必须进行深入细致地调研,把握当地发展的总趋势,尤其要在倾听广大农民的心声和基层干部的建议之上,明确未来发展的目标和当前的突破点。对于发展不充分的民族地区农村社区而言,我们认为当务之急就是要以发展特色产业为依托,以提升社区发展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农民就业率为抓手,实现农户增收,进而增强农户及社区发展能力,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第二,重构村委班子,提升发展能力。中国的农村社区,既具备丰富的农业生产发展资源,尤其拥有大量亟待开发的劳动力资源,另外还拥有国家予以支持的多项政策资源,但发展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一是资源不能有机组合导致不能产生“化学效应”,二是两委班子成员发展能力较弱,难以起到充分利用资源的“催化剂”作用。因此,重构村委班子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坚持党领导一切,是民族农村基层党组织拥有领导力、号召力、影响力的政治源头[5]。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可以派遣政府基层工作人员作为指导员直接参与其中,一方面可以指导农村社区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并切实落实,从而提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为后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

第三,发展特色产业,增强产业带动力。产业不强,是农村社区难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是农村社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各个社区的资源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可以选择具有一定发展基础,区域特色鲜明的产业予以发展。应该注意的是,一是必须把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作为特色产业发展趋势;二是必须由农民自己组织的合作组织作为发展的基础;三是必须处理好农户居住环境与特色产业发展的关系,尤其注意特色养殖业;四是必须控制特色产业的数量,既不能因为数量太多而会分散精力,也不能因为太少致使结构单一而难以发展,最好确立2-3个,争取有更多的农户参与发展。

第四,发挥基础设施的公共服务作用。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基础设施的种类和水平都在不断地增加和提高,保证了农村社区各项事业的正常发展。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尽管已有基础设施质量不断提升,但其功能却有弱化的迹象。因此,应当按照均等化与集约化相结合的原则,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一是对生产性基础设施采取规模化、集约化方式发挥其应有作用,二是对公益性基础设施应进行分级管理、合理利用。一是对各行政村的中心小学进行优化整合,1-3年级仍然实行中心小学教学为主;4-6年级则在条件较好的中心小学为基础上,形成新的教学单位,扩大教学规模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农户家庭对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需求;二是对村级医疗基础设施,在明确基本医疗功能和预防功能后,进一步提升乡镇一级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满足广大农户对医疗的需求;三是在行政村设立清洁能源分销店,以满足农户对其数量和质量的要求。

第五,加快农村产业融合,提高农民就业率。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一直是困扰“三农”问题,也是有效解决“三农”的关键所在。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率提供了良好机遇。在继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从业能力、加大非农转移力度的同时,盘活农村剩余的劳动力,为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把具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劳动力吸纳为农业工人,使其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可以兴办小型加工厂,加大对本社区土特农副产品的深加工,既可以提高附加值,也可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可以发展电子商务,在把优质农副产品销往外地、获取更多收入的同时,吸纳部分劳动力就业;可以发展农村的幼教事业和养老事业,如开办幼儿园、学前班与养老院等,吸纳部分劳动力;可以采用政府购买的方式为贫困户家庭提供就业岗位,比如:让他们充当农村社区公共基础设施的保安员、护林员、卫生员与管理员等;可以发挥已有社区民间社团的作用,吸收更多农村人员参与,在丰富节日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弘扬先进文化等方面发挥作用,提升社区整体文化软实力;可以充分挖掘社区发展全域旅游的潜力,如乡村文化游、特色文化游等,吸纳劳动力实现就业;等等。总之,通过运用市场规律,千方百计挖掘农村就业潜力,通过充分就业,实现乡村振兴。

五、结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惠农富民政策的纷纷出台,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然而,部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民族地区农村却没有跟上整体发展的“节奏”,出现了“政策强而发展慢”的现象。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涉及面广、内涵丰富、持续时间长的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同地区因资源禀赋各异,实现路径也各自不同。目前,尽管学者们从多方面对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点问题进行了研究,但是从研究视角来看,大多数研究都是“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缺少“自下而上”以及“上下互动”的研究过程与结论。本文以“上下互动”视角,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深入宁夏国家级贫困县,对贫困农户在自身发展10个方面和社区发展14个方面的重要性、满意度和支持度的评价的基础上,探讨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问题。通过对调研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被调查者“不满意”或“希望支持”的面是比较广的,包括“就业环境”“特色产业”“农户发展”“社区发展”“干群关系”“医疗环境”“教育环境”“生产环境”“金融环境”“增加收入”“清洁能源”“家庭卫生”等12 个方面。对于发展不充分的民族农村社区而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应该将发展“特色产业”作为连接农户发展与社区发展的桥梁,通过重构村委班子,提升发展能力;发展特色产业,增强产业带动力,发挥基础设施的公共服务作用;加快农村产业融合,提高农民就业率等产业发展和改善生产环境等办法,有效增加农民收入,进而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猜你喜欢
被调查者特色产业农户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余姚市民幸福感民意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