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媛媛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处在公共文化服务的最末端,基层文化服务效能的优劣决定了群众对文化工作的满意度。基层文化因其自发性而具有较强的衍生能力,然而却因为文化人才素质不一、服务能力有限导致基层文化开展无序、档次低下,文化惠民服务难以覆盖。本文在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建设基层文化人才培养体系——利用“流动式”“订单式”文化辅导培训将优秀文化人才像蒲公英一样随风播洒到基层,从而推进更多的文化资源和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向基层倾斜、向百姓倾斜,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一、基层文化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目前基层文化人才培养取得的成绩。一是国家政策背景支持,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力度,努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加快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农家书屋、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逐步配套完善,蓬勃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正在不断满足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二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得到优化,基层文化人才培养取得一定成效,尤其是基层文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各级各类文化培训有所增加。初步形成了基层文化骨干人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基层文艺人才等专门课程,并初步形成一批专业人才师资库和标准化的专业人才培训课程,提高了基层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二)目前基层文化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一是培养者的年龄、学历、知识结构层次差距较大,文化人才素质不一,服务能力有限导致基层文化开展无序、档次低下。二是受时间、地点、师资、课程设置等因素的影响,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难以深入细化。一般是为期三至五天的培训,安排的课程包括政策法规、专业理论、时间考察、讨论交流等项目,教学课程无法保证多层面的深入分析,学员收获感差是普遍现象。三是基层文化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普遍针对文化管理人才的培养,而不能单独针对某个专业领域进行集中的培养,这在实际操作中也有一定的难度。四是基层文化人才培养没有形成长期系统的培养计划,目前培养方式是适应基层快速需要为目的的“短期培训”模式,缺乏专门针对基层文化人才培养的系统课程设置,无法有效帮助基层文化人才进行成果的转化。五是基层文化基础设施的利用率低,多数村镇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只见房子不见人”空置率比较高,配套的基础设施没有盘活利用。
二、基层文化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
为解决基层文化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本文提出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宗旨”,以县直文化部门为龙头,以镇办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支点,以辅导、创作、互动、演出等形式的文化活动为品牌,整合文化志愿服务团队力量组成辅导团,形成纵向贯通、横向延伸、整体提升的文化人才培养体系。
(一)建设基层文化人才培养体系。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有了文化志愿者的积极参与,就有了无穷的后续力量,要使得这一力量如蒲公英一样漫山开遍。活跃基层文化生活就要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由单向的培训转变为多层次、多主体的交流与互动,将传统点对点单一培训模式转换成了上下、左右多元主体联动模式,发现和培训一大批文艺骨干,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永久的文化服务队伍。要做到这些必须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要建立“派驻文化指导员”工作机制,遴选县直文化部门业务骨干,深入镇村开展文化辅导、指导文化设施建设等,锻炼业务技能,提高业务水平。二是选派业务人员对基层业余文艺团队进行点对点帮扶,围绕文艺創作、戏曲排练等进行培训,定期举办基层文艺骨干培训班,积极推荐优秀艺术团体参加省、市各级组织的各类演出及比赛,提高他们的演出档次和水平。三是成立“文化活动辅导培训村村到服务队”,为基层行政村开展“订单式”培训,每村培养1名广场舞辅导员,负责组建队伍、培训队员和开展活动。
(二)提高基层文化人才服务能力。对于已经遍布乡村的“庄户文化团队”来说,村里的广场甚至田间地头便是他们活动的舞台,为了不断提高文化人才的能力和水平,要给他们多创造一些机会,让他们走出去,在城镇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和各类赛事活动中大展才艺。积极组织文艺新人参加全县各类大型节庆和送戏下乡活动,选派参加省市各类业务比赛,锻炼提高业务能力;同时还要经常组织年轻业务人员参与文艺作品编纂工作,开拓业务视野,打造特色文化活动。将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表现形式转变为雅俗共赏的乡土文化,逐步突破城乡分割、区域分割。
(三)提升基层文化人才水平。因为群众有需要,所以催生了大大小小的文艺演出团队,这其中存在着竞争,就需要提高演出质量,这样倒逼着民间文艺团队提升水平、谋求发展。发挥县文化部门(文化馆、图书馆、书画院)、镇办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三级文化培训阵地作用,进行网状辐射培训辅导。依托镇办综合文化站建成的基层文艺培训基地、联合省文化馆在县文化馆设立山东省文化馆书画创作培训基地和山东省文化馆辅导培训基地,组织举办书画培训、文艺培训,培养书画和文艺人才。以旧带新培养图书管理人才,组织县图书馆业务能手,结合全县文化管理培训班,对新上岗的文化管理员进行现场集中教学,开展图书管理、分类上架等技能培训,帮助农村文化管理员掌握图书馆相关业务。
(四)提高基层文化阵地利用率。目前,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公共图书馆、农家书屋、电子阅报栏等来到群众身边,但农家书屋“只见房子不见读者”等现象在一定范围存在。基层文化人才服务场所要充分利用基层文化服务设施,找准群众的文化需求,让服务更加贴近群众生活,实现“精准供给”,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的匹配程度,才能缩小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文化需求之间的差距。
在田野里成长的村民,在泥土中萌发的文化,需要以一颗同样草根的文化心态才能走进并传播。基层文化人才培养体系的目的是构建起多主体、多层次的文化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直达百姓,实现文化惠民目标。面对广袤乡村,构建和完善一种生存能力强、传播面积广、繁衍速度快的文化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具现实意义,它能真正将文化资源沉下去,将民心浮起来。
(作者单位: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协会、山东省艺术考级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