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芦笋茶加工工艺对菊糖提取率影响的研究

2020-07-23 06:16王鑫斌董玉玮张文静苗敬芝孟冬刘飞
科技风 2020年19期
关键词:牛蒡加工工艺

王鑫斌 董玉玮 张文静 苗敬芝 孟冬 刘飞

摘 要:  为了研究加工工艺对牛蒡-芦笋茶菊糖提取率的影响,采用传统制备工艺,根据单因素分析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牛蒡-芦笋配比等条件,测定菊糖提取率。结果表明:加热时间、加热温度和配比都对菊糖提取率有显著影响(P<0.05);在加热时间4.5h、加热温度70℃、牛蒡-芦笋配比1.5∶1的工艺条件下,得到的牛蒡-芦笋茶菊糖提取率最高,为26.4%;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的交互作用对菊糖提取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最佳工艺下获得的牛蒡-芦笋茶含水率为7.70%,复水比5.15g/g。

关键词: 牛蒡-芦笋茶;加工工艺;菊糖

菊糖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由果糖分子聚合而成,在牛蒡、芦笋、菊芋等植物中含量丰富。菊糖由于具有抗氧化性的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领域[1]。谭晓琼等[2]研究表明,菊糖可降低血浆(清)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具有降低血脂、血糖和改善能量代谢的作用。赵琳静等[3]发现,菊糖在肠道菌群的发酵过程中能产生短链脂肪酸,使肠道pH值降低1~2个单位,可促进钙、镁等矿物质通过上皮细胞吸收,起到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因此具有非常广阔的利用前景。

牛蒡又名东洋参,为菊科两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种植于山东苍山县和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丰县[4]。牛蒡根茎含有多酚及挥发油、牛蒡酸、多糖、醛类等成分[5],具有防治心血管疾病、降低胆固醇和延缓衰老的作用[6,7]。由于牛蒡口感不佳,青涩味重,生产企业一般选择将其制作成牛蒡茶出售。目前市场上多为单一牛蒡茶,为提高牛蒡茶风味及其营养价值,本研究在牛蒡茶中加入一定比例的芦笋。芦笋学名石刁柏,属百合科,天门冬属。芦笋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菊糖等物质[8],具有增强胃肠蠕动,缓解疲劳,降糖降脂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效[9]。

现阶段牛蒡茶加工工艺主要原理是高温作用下使原料快速失水,达到提升品质、易于保存的目的。受加工工艺的影响,部分活性物质的含量会发生变化[10,11]。因此如果加工工艺选择条件不当,会破坏菊糖物质结构,降低牛蒡茶营养与保健价值。

本研究以新鲜牛蒡根、芦笋为原料,探讨牛蒡-芦笋茶加工工艺中原料配比、加热时间及加热温度对菊糖提取率的影响,为牛蒡、芦笋资源的有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一、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與试剂

牛蒡由徐州康汇百年食品有限公司提供;芦笋由徐州山崎农产品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提供;提取与检测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二)仪器与设备

7230G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安亭仪器厂);BGZ-76/146/246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烘箱(上海博迅有限公司);FSD-101A电动粉碎机(上海博讯有限公司);牛蒡切片机(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TU-1810AP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三)方法

1.牛蒡-芦笋茶制备工艺

选择质量好的牛蒡和芦笋,洗净后去皮,牛蒡、芦笋切片厚度2mm,切片浸泡在含有0.1%柠檬酸和0.02%二氧化氯的护色液中10min,沥干水分后,备用。含水率采用GB5009.3-2010“食品中水分的测定”的方法,按式(1)计算。

干基含水率(%)=  mt-ms ms  ×100  (1)

式中:mt为物料t时刻对应的质量,g;ms为绝干物料质量,g。

2.预处理

牛蒡、芦笋切片于28℃烘箱中加热,测定含水率至30%以下,取出,约3—5h。

3.单因素试验设计

考察加热时间、加热温度、牛蒡和芦笋质量配比对牛蒡-芦笋茶菊糖提取率的影响,每组试验重复3次取平均值。

(1)加热温度的选择。预处理后的牛蒡、芦笋切片分别于60℃、65℃、70℃、75℃、80℃烘箱中加热4h,取出冷却后,粉碎,测定菊糖提取率。

(2)加热时间的选择。预处理后的牛蒡切片于70℃烘箱中分别加热3.5h、4h、4.5h、5h、5.5h,取出冷却后,粉碎,测定菊糖提取率。

(3)配比的选择。预处理后的芦笋、牛蒡切片按质量比牛蒡∶芦笋=0.5∶1、1∶1、1.5∶1、2∶1、2.5∶1混合,于70℃烘箱中,加热4h,取出冷却后,测定菊糖提取率。

4.响应面法试验设计

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选择牛蒡-芦笋茶菊糖提取率影响较大的因素和提取率较高的水平,确定以加时间(X1)、加热温度(X2)、牛蒡-芦笋配比(X3)三个因素为自变量,以菊糖提取率为响应值,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Design-Expert8.0试验设计软件对牛蒡-芦笋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试验因素和水平见表1。

5.菊糖的提取与检测

将样品热水浸提后得过滤糖液,除杂浓缩,收集滤液用5倍体积95%乙醇沉淀,4000r/min离心15min,收集滤饼,得粗牛蒡菊糖。称取菊糖(预先在105℃干燥至恒重)0.1g,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后,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得菊糖溶液。

移取菊糖溶液1.00mL于25mL比色管中,加入6mol/L盐酸溶液0.2mL,在80℃进行水浴水解时间为4min,冷却后加入6mol/L氢氧化钠溶液0.2mL中和,补水至2mL,加显色剂1.5mL,沸水浴5min,冷却后定容至25mL,同时做空白试验,在波长520nm处测量菊糖水解所得果糖的吸光度,由标准曲线查得所对应果糖的质量浓度ρ,按式(2)换算成菊糖含量:

y=(ρ×v×0.90)/1.0  (2)

式中:y为样品中菊糖水解率,ρ为水解后测定果糖质量浓度(g/L),v为测定样品溶液体积(mL),0.90为果糖换算菊糖的系数,即根据水解反应(C6H10O5)n+nH2O=nC6H12O6所得的菊糖与果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1.0为配制溶液中菊糖质量(mg)。

按式(3)计算牛蒡中菊糖质量:

w=y×m1/m2×100%  (3)

式中:w为牛蒡中菊糖质量分数(%);y为样品中菊糖水解率;m1为从牛蒡中提纯后的菊糖总质量(g);m2为牛蒡质量(g)。

6.复水比测定

将制备好的牛蒡片称重,放入80℃恒温水浴锅中复水40min,取出后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按式(4)计算复水比。

复水比= mr mg   (4)

式中:mr为样品复水后质量,g;mg为样品复水前质量,g。

(四)数据处理

采用Origin9.0和Design Expert 10.0软件处理数据并作图。

二、分析与讨论

(一)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

1.加热时间的选择

由图1可知,在加热时间3.5~5.5h内菊糖提取率先增加后减少,在加热时间为4.5h时菊糖提取率达到最高,为27.2%。

2.加热温度的选择

由图2可知,菊糖提取率在加热温度60℃~80℃内先增加后减少,在加热温度为70℃时菊糖提取率达到最高,为25.4%。

3.配比的选择

由图3可知,菊糖提取率在牛蒡-芦笋配比为0.5∶1~2.5∶1 的范围内先增加后减少,在配比为1.5∶1时菊糖提取率达到最高,为25.9%。

(二)响应面试验设计结果

响应面试验制定详细的分析方案,试验设计与结果见表2。

(三)回归模型的建立和检验

对加热温度(X1)、加热时间(X2)和配比(X3)3个单因素进行回归拟合,得出菊糖含量(Y)回归方程:

Y=26.04+0.71X1+0.64X2+0.88X3-1.15X1X2+0.52X1X3+0.17X2X3-2X12-0.95X22-2.47X32

经响应面软件分析,预测模型标准偏差为0.65,平均值23.49,变异系数2.75,预测残差平方和17.29,此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决定系数R2为0.9604,P<0.01,为极显著水平,说明该方程与实际情况相符,具有可靠性。失拟项P值大于0.05,不显著。加熱温度、加热时间、配比的P值都小于0.05,对菊糖含量都有显著影响。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两两交互作用对菊糖含量的影响极显著,加热时间和配比、加热温度和配比两两交互作用对菊糖含量无显著影响。

(四)两因素间的交互效应分析

由图4可知,交互影响作用大小排序为:加热时间与加热温度>加热温度与配比>加热时间与配比。三个因素对菊糖提取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配比>加热温度>加热时间。

(五)最佳条件优化及验证结果

回归模型确定的最佳牛蒡-芦笋茶制备工艺为加热温度70.62℃、加热时间4.64h,配比1.6∶1,预测得到的菊糖提取率最高为26.26%,对此优化条件进行验证,根据实际调整为加热时间4.5h、加热温度70℃、配比1.5∶1时,提取的菊糖平均提取率为26.4%,和预期结果基本相符,回归模型的预测性能较好,可用于优化牛蒡-芦笋茶制作工艺。此时复合茶测得含水率7.70%,复水比5.15g/g。

三、结论

本研究确定了加热时间、加热温度、牛蒡-芦笋配比条件对菊糖含量的影响,经响应面优化,最佳复合茶制备工艺为加热温度70℃、加热时间4h、牛蒡∶芦笋配比为1.5∶1,牛蒡-芦笋茶菊糖提取率为26.4%,含水率低且复水比较高,表明复合茶干品复水后越接近新鲜状态。

参考文献:

[1]熊政委,董全.菊糖的生理功能和在食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20):351-354.

[2]谭晓琼,董全,丁红梅.功能保健食品菊糖的研究进展与发展前景[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1):22-24.

[3]赵琳静,燕方龙,宋小平.菊芋菊糖的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29(4):186-189.

[4]伏开,杜丽君,牛先前.牛蒡栽培及加工研究现状[J].福建热作科技,2014,39(4):27-31.

[5]王艳奇,秦伟.牛蒡根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5):766-768.

[6]赵凯,马维红,赵娜,等.牛蒡提取物防治心血管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J].山东医药,2015,55(14):96-98.

[7]王海东,陈文武,王印,等.牛蒡保健饮料加工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5,36(19):98-101.

[8]李翠霞,毛箬青,李志忠,等.芦笋营养成分的分析评价[J].现代食品科技,2011,27(10):1260-1263.

[9]宋京城.芦笋的营养保健技术和保鲜技术[J].食品与药品,2006,(8):70-72.

[10]任媛媛,高晓光,祁琪,等.牛蒡多酚提取护色和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6,21:265-269.

[11]张端莉,桂余,刘雄.发芽大麦茶制备工艺及茶汤营养特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4,35(17):252-257.

基金项目: 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苏北专项)1.项目名称:牛蒡茶新产品提升营养品质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编号:XZ-SZ201846);2.项目名称:出口绿芦笋综合保鲜体系及产业化示范(编号:XZ-SZ201803)江苏高校“青蓝工程”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 王鑫斌(1998—),男,汉族,江苏无锡人,本科,研究方向为食品生物技术。

*通讯作者: 董玉玮(1980—),男,汉族,江苏徐州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食品生物技术。

猜你喜欢
牛蒡加工工艺
我的牛蒡之旅
牛蒡的储藏
牛蒡之心
试论金属材料加工工艺中激光技术的应用
细长空心涡轮轴加工工艺研究
基于描述逻辑的数控铣床加工工艺知识库检索
每期一道养生菜:素炒牛蒡丝
奥氏体不锈钢薄壁件加工工艺的研究
牛蒡,宜药宜菜宜健康
浅议减速机壳体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