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宏伟
从日本回国已经两个多月了,这期间不断有朋友对我此次旅行表示好奇,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去那儿。其实,涉足扶桑这块土地原本不在我的计划中,之所以突然去了,是为了去深入认识一种叫作牛蒡的植物。
牛蒡,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在中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和食用历史,如今在餐桌上却并不常见,即使偶尔遇到,多数人也是既不认识,又不知如何食用。而它作为美食,在日本、韩国等地已被发扬光大,在高、中、低档餐厅均可见到牛蒡的华丽身姿。
在国内,早年跟着朋友认识了牛蒡,知道它又名大力子、东洋参、东洋牛鞭菜等,是一种粗纤维植物,样子有点像山药,垂直向下生长,深吸地力,富含各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可以降“三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防癌、抗癌、清肠胃等,还可以从中有效摄入其他蔬菜、瓜果、肉类都没有的多种微量元素,提高人體免疫力。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牛蒡“……久服轻身耐老”。
为了师人之长技,开阔眼界,我们一行人在繁荣的东京暂停,简单领略了银座的奢华与喧闹,便直奔茨城。这是典型的日本农村,属于欠发达地区。
约好的一位老农带我们到了自家的牛蒡田里,通过翻译我们和他攀谈了1个多小时。在日本,牛蒡种植历史悠久,大多是世代传承,因为农业生产可以给他们带来不菲的收入,从而过上富足的生活,所以不太会产生什么“改变命运”的想法。这样的耕作方式,昀大的好处是经验可以不断积累下来,技术稳步发展。这位老农已经是第三代种植户了,耕田用的机械是一代代添置的,如今总价值已经有好几百万元人民币了。他们的技术保密意识很强,打死也不告诉你从哪儿能弄到这些机械。在1个多小时的谈话中,这位老农在自己的土地上,双脚竟然没有踩出第三个坑,那种视土地如生命的感情可见一斑。
牛蒡在日本的制作方法也比较简单,做牛蒡小咸菜的比较多,煎、炸、烹、炒的镇桌大菜未曾得见;一家经营了多年的牛蒡加工小店,也是用半自动化的简单机械把牛蒡切丝来卖,下脚料炒制后就成了牛蒡茶。这么小的小店,能长期维持一家生计,说明牛蒡需求量大,利润高。说起这家小店的牛蒡茶,跟中国的简直没法比:国内的牛蒡茶昀次也得用牛蒡主根,绝不会用削下来的牛蒡皮做原料,更别说顶级的牛蒡茶了。
要说讲究吃,没有哪个地方能比得过中国,日本也不例外。在日本,这么好的牛蒡,那么高的消费量,消费群体很大,吃法却不多;不像我们,开发出来的食物花样百出,这也意味着在牛蒡菜品研发方面,我们还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牛蒡含菊糖、纤维素、蛋白质、钙、磷、铁等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其中胡萝卜素含量比胡萝卜高150倍,蛋白质和钙的含量为根茎类之首。牛蒡根含有菊糖、挥发油、牛蒡酸、多种多酚物质及醛类,并富含纤维素和氨基酸。
牛蒡喜温暖气候条件,既耐热又较耐寒,植株生长的适温为20~25摄氏度,地上部分耐寒力弱,遇3摄氏度低温会枯死,直根耐寒性强,可耐零下20摄氏度的低温,冬季地上枯死以直根越冬,翌春萌芽生长。
牛蒡可用于治疗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还具有抗癌的作用,可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治疗失眠、提高人体免疫力等。牛蒡全植物含有抗菌成分,其中叶含抗菌成分昀多,主要抗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郑州的餐厅里,牛蒡饺子、低温油炸牛蒡、鲜蒸牛蒡、清炖牛蒡、牛蒡排骨煲、牛蒡面、牛蒡粉条、牛蒡酱、牛蒡狮子头、牛蒡小点心、牛蒡蛋糕足以让你眼花缭乱,而且还在不断出新,多数菜品系独创;假以时日,必将为这种食材的推广做出无可替代的贡献。
当然,人们对比较陌生的东西,接受起来可能需要一个过程,要坚定信念,认准目标,咬牙坚持,未来属于开拓者。
走出去,是为了学习;回家来,要努力进步。还是那句话:走遍世界,更爱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