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数学》几个教学内容的处理

2020-07-23 06:16吴彦强
科技风 2020年19期
关键词:微分方程导数高等数学

摘 要: 针对《高等数学》中数列极限、隐函数方程组求导和微分方程特解的求法分别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个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 数列极限;隐函数;微分方程;特解;导数

如何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育,这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更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和目标,所以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进行相应的改进,以便能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育,决不能仅仅教授书本上的知识,要把知识给同学们产生一个系统和严谨的联系。另外,《高等数学》是大学工科各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是学习其他课程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新生学习难度比较大的课程。在如何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这个问题上,我们也一直在不断地努力探索和钻研。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注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处理,在这些方面,很多教师给我们做出了表率和带头作用。我们在学习优秀教师教学手段的基础上,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同时在教学中,也有了自己的一点心得。下面就是我们的一点教学体会,我从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在《高等数学》上册中,讲到收敛数列的有界性时,我们不妨把数列有界的定义放在数列的概念讲完之后就进行解释,我们知道数列是一种特殊的以自然数为自变量的函数,即它的定义域是全体自然数,先看一下函数有界的概念:

定义1:称函数f(x)有界,若x∈D,都有 f(x)

那么按照函数的概念,很自然地得到了数列有界的定义。

定义2:称数列 an 有界,若n∈N,都有 an

接着,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推论:

推论:如果N0,当n>N0时,有 an

这样一来,到后面我们用收敛数列的定义证明其有界性时, 就很自然用到了上面的推论,lim n→

SymboleB@  an=A对于ε=1,N0>0,当n>N0时,有 an-A <1。

即 an < A +1(其中A是数列 an 的极限,即为某一常数)

根据上面的推论,自然知道数列 an 有界。

结果可以说是很自然的,同学们也很容易接受。

在这里,我们把教学的难点进行了分开讲解,降低了教学的难度。

在下册中,讲到隐函数方程组求导时,也是一个难点,我们主要教给学生如何判别变量的類型,这种方法主要是分清楚变量的两种类型,即因变量、自变量。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做任何题目才能胸有成竹,下面我们举两个例子进行解释。

例1: x+y+z=0

x2+y2+z2=1 , 求 dx dz

解:[分析:从题目所求的导数知道,原方程组的三个变量中,x是因变量,z是自变量,由于两个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可以求解出两个变量,可知变量y也是因变量,即变量x,y分别是z的一元函数。

方程组两边对变量z求导,得:

dx dz + dy dz +1=0

2x dx dz +2y dx dz +2z=0

求解方程组得到,  dx dz = y-z x-y

dy dz = z-x x-y

例2:设y=f(x,t),而t是由方程F(x,y,t)=0所确定的x,y的函数,其中f,F都具有一阶连续导数,试证明:

dy dx =  f x  F t - f t  F x   f t  F y + F t

解:[分析:这是教材上比较难的一个题目,但我们只要分清楚变量的类型,就很容易解决,从要证明的结论知道变量y是变量x的一元函数,从而在方程组 y=f(x,t)

F(x,y,t)=0 中,变量t也是x的一元函数,这样一来,这题和上面的例1解法就一样了,只是例2是抽象函数,而例1是一个具体的函数而已。]

对方程组 y=f(x,t)

F(x,y,t)=0 两边对变量x求导,得:

dy dx = f x + f t  dt dx

F x + F y  dy dx + F t  dt dx =0

求解上式可解出 dy dx =  f x  F t - f t  F x   f t  F y + F t  ,证明完毕。

下面是关于《高等数学》(见参考文献[1])第七章第八节一个教学内容的处理:

在这节的教学中,我们给学生讲解针对不同的非齐次项,如何求出特解的形式,然后代入原来的微分方程,从而求出特解的具体表达式。我们在教学中大都告诉学生,对于第一种情形,我们可以仅仅代入特解中的多项式函数,不用代入整个函数,这是因为我们在证明特解的形式时,就已经得到了如下的结论:

Q″+(2λ+p)Q′+(λ2+pλ+q)Q=Pn(x)eλx

其中λ,Pn(x),eλx(见参考文献[1])。

显然,我们这样计算非常简便。那么,第二种特解形式有没有同样的简便过程呢?教材上没有对这一问题进行讲解。从而导致在学习这段内容的时候,很多同学只能把两种类型分开去学习,产生了一些困难。由于第二种类型更加难于理解,也使得一些同学产生了厌学情绪。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和第一种特解形式一样的处理。

下面我们就推导这一过程。

设y*(x)=eλx(R1(x)coswx+R2(x)sinwx),代入y″+py′+q,得:

R1″(x)+(2λ+p)R1′+(λ2+pλ+q-w2)R1+2wR2′+(2λw+pw)R2=Pl(x)   (1)

R2″(x)+(2λ+p)R2′+(λ2+pλ+q-w2)R2-2wR1′-(2λw+pw)R1=Pm(x)   (2)

下面我们合并(1)+i(2),得:

R1″(x)+(2(λ-iw)+p)R1′+((λ-iw)2+p(λ-iw)+q)R1+i[R2″(x)+(2(λ-iw)+p)R2′+((λ-iw)2+p(λ-iw)+q)R2]

=Pl(x)+iQn(x) (3)

两端实部、虚部分别对应,即可得到(1)和(2)式。

这样,我们就把非齐次项两种类型统一的用一种简便的形式进行求解,这在具体求解时非常的方便,下面我们例说明:

例3见参考文献[1]:求微分方程y″-y=excos2x的一個特解。

解:特征方程为r2-1=0,所以λ-iw=1-2i不是特征方程的根,从而设特解为y*(x)=ex(acos2x+bsin2x),代入(3)式,得:

((1-i2)2-1)a+i[((1-i2)2-1)b]=1+i0

即(-4-4i)a+i[(-4-4i)b]=1+i0,从而 -4a+4b=1

-4a-4b=0 ,从而 a=- 1 8

b= 1 8  。

因此所给方程的一个特解为y*(x)= 1 8 ex(-cos2x+sin2x)。

注:我们可以和书本[1]上的解法进行比较,可知我们的解法简便。为了简洁,在此省略书本[1]上的解题过程。

众所周知,处理好教学内容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当然对于我们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能够使得我们教师对教材有更深的理解和掌握。这样,我们在教学中才能驾熟就轻,游刃有余,才能保证教给同学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第七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吴彦强(1976—),男,汉族,江苏徐州,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非线性分析。

猜你喜欢
微分方程导数高等数学
关于导数解法
基于多变量微分方程模型展开的商业经济关键点研究
新型录波器单端故障定位可行性研究
血液流速的微分方程模型
试论类比推理在高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高等数学教书育人例谈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思想
导数在函数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