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娇
问题提出:
1.农村留守儿童增多,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学习普遍落后,数学科学学困生尤其多。
2.如何转化小学数学留守“学困生”。
案例描述:
一、案例基本情況
何铭杰,父母长期到广东打工,跟随爷爷奶奶住在城北廉租房,城北廉租房离学校较远,平时早晚由爷爷接送上下学,中午去伯父家吃午饭。五年级接班,发现这男孩子特别乖,从不惹是生非,上课也非常认真听,第一单元测试下来,竟然只有54分。之后特别关注孩子,多次找孩子聊天,与其母亲和爷爷沟通,发现孩子低年级是成绩还处于中等状态,越上高年级,成绩越不理想,特别是上了三年级后,数学成绩越发糟糕。经过一段时间细心观察,发现孩子经常出现“上课能听懂,做题有困难”的现象,不能很快适应本学段的学习生活,孩子数学学习的综合性不强,自行理解题意能力较差,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效率不高,缺乏自信心。
二、案例发展
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现状,重拾信心,我制定了如下方案:
(一)进行心理调试
首先与孩子交流,找出原因,弄清中高年级数学学习的联系与差异,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和等级,消除畏难情绪。
(二)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因为高年段数学学习,对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时一定要善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因此我要求他确立与学习过程的必要环节想一致的六项学习规范:预习、听讲、思考、作业、问疑、反思,同时要求利用好课本上的空白区域摘录知识要点或者存有疑问的知识点。另外,要求学生专门准备一个数学改错本,用于改错,并且要求改错前先对错题进行分析,按题型和知识点分类分门别类的,将错题先摘录下来,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错因分析,但不马上改正,而是过几天后再来做一遍。
(三)进行个别辅导
课后经常在教室转一转,询问何铭杰课堂掌握的情况,答疑解答疑点并出变式训练和帮助他选一些相关问题来练习,以便做到触类旁通,提高运用能力。同时,安排一位学习成绩好又乐于助人的孩子跟他同桌,让同桌利用课余时间帮助他,特别是学习新知识后,让同桌检查的学习情况,及时帮他查缺补漏。
(四)鼓励和表扬
不论学生取得哪方面的进步,我都及时进行表扬。当作业、试卷做得较好,或者格式、书写、解法新颖时,我会写上评语和鼓励性的话语,多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取得的点滴进步
一个学期下来,何铭杰在期末水平测试中,数学取得了90分的好成绩,现在上了六年级,偶尔还有超过95分的好成绩,整个人变得自信了。最重要的是,他懂得了如何学习数学,运算能力提高了,读题能力加强了,有时,还敢在课堂上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呢。
案例分析:
像何铭杰这样的数学留守“学困生”,并不是顽皮不想学习的孩子,而是由于家里的学习环境不佳,没有父母的引导,看书较少,阅读理解能力较差,渐渐地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因此缺乏学习的信心。经过一系列方案的实施下来,我发现,对于这类学生,心里疏导是前提。
首先,给予师爱。让孩子感受到新老师没有放弃他,新老师喜欢他,这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
其次,适当的学习方法指导,对孩子很有用。这类孩子,学习是没有方法的,平时上课是被动地听课,做作业也是被动地做作业,会做的就做,不会做的,随便完成应付了事。适当的学习方法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我会私底下教会何铭杰读题时学会通过找关键字找到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五年级下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找到此类题目的一般解题方法,用多(或少)的部分除以另一个数。适当地强调方法,孩子能找到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才能做到触类旁通。
第三,个别辅导,能让孩子近距离的学习,接受起来更轻松。教师个别辅导的时间是有限的,优秀学生的辅导起的作用很大。何铭杰的同桌张睿是我们班的数学课代表,不但数学成绩好,还是一个阳光男孩,特别乐于助人。在换座位前,我就跟张睿沟通了我的想法,他欣然接受任务,每次新授课后,都利用课余时间询问何铭杰是否有不懂的地方,还懂得出相对应的练习题给他巩固练习。孩子之间能用同龄人的语言去教自己的同学,学困生更易于接受。
第四,鼓励和表扬,让孩子重拾学习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老师的鼓励,让孩子有继续学习新知识的勇气,不至于害怕学习。记得刚开始单独辅导何铭杰,孩子直接告诉我:“老师,这种题目太难了,我学不会的。”多辅导几次后,发现他能掌握某种知识了,特意提问他,很不自信地小小声 回答,答对了,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大地表扬他一番,第二次再提问,回答问题的声音响亮多了。现在,孩子时不时还举手回答问题呢。点滴进步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孩子对学习才有成就感,在同学面前能抬起头,感觉到学校是快乐地学习。
何铭杰的进步告诉我们,农村小学数学留守“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这些学困生的转化,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爱心与精力。当然,对不同的学生、不同时期应用不同的方法,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与方案,爱迪生说:“世上没有天才,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牛顿、爱迪生小时候被认为弱智或智力障碍备受歧视,没有人敢相信他们后来成为了伟大的发明家科学家。我们老师有职责挖掘出他们的潜能,让每个生命得到唤醒,让每个生命精彩绝伦,相信我们班里有爱迪生、牛顿,相信今天的留守“学困生”,可能就是明天的白天鹅,这需要老师的热心、耐心、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