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道德素质对于公民来说是立足之本,近些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地展现在国民的行为中,社会的发展需要每个公民有良好的道德素养,这样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因此道德教育需要在孩子较小时展开,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一个时期都可以接受到良好的素质教育,有利于成长为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材。
关键词:思想道德;小学德育;对策探究
一、 引言
随着我国在教育文化方面不断地进步,与之前相比,教育界更加重视小学生在道德方面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要求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上打下良好基础,良好的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后期走向社会后,更好地对待工作与生活。目前我国在小学生德育工作方面,仍然存在一定问题。针对主要问题要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
二、 小学德育工作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阻碍
(一)小学德育教育工作重视程度较低
我国的小学教育,以往的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知识的积累,将获得较高的学习成绩看作重点,也就是日常所说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但缺点是应试教育只注重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与建设。部分学校的教师和管理工作者,都在应试教育的控制下,使用较为古板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灌输学习技巧。甚至有些教育工作者认为,只有学习成绩才能衡量出一个学生优秀程度。部分学校可能设有道德素质教育课程,但由于整体上对德育工作不够重视,导致教师在课程教授过程中不够用心,在教授课程时,只简单地通过课本知识,让学生对素质教育有初步了解,并没有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刻的延伸与探讨。除此之外,甚至出现用其他学术科目,代替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的现象,认为只有尽最大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才是最正确的做法,德育教学花费的时间分散了学生专注力,不利于其他科目成绩的提高。因此学校的不够重视以及对德育课的误解,都使得德育课没有办法按照工作进度顺利进行,收不到想要获得的效果。
(二)德育教育工作未能与时代一同发展
随着时代的不断發展与进步,在教育方面的理念也要跟随时代共同前进,才可以保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教授以及自我思考,对世界有自己的独特看法。时代的不同会要求每个人在道德水准上也有一定的提升。因此在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上仍然需要同世界认可的道德理念保持一致。但这种共同进步的思想,并不是每个学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都会有的,部分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仍然会使用较为传统的教授以及思考方法指导学生,不利于小学生吸收新观念。小学生在教师的思想禁锢下,没有办法得到思想的延展,也不利于吸收外界优秀的道德知识。小学生缺乏广阔的学习道德理念的天地,从而对自己的整个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了干扰,严重阻碍思想进步,不利于后期进入社会后适应相应的工作与学习。
(三)家庭教育方面存在问题
德育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且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在小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方面,不仅需要学校对其进行引导,也包括家长在学生不在学校时同时对其进行教育与监管。但部分家长在德育理念上面比较欠缺,有的甚至认为自己的任务只是将孩子送到学校由教师进行教育和看管,自己没有更多的义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育过程不仅占用了自己的业余时间也容易使自己产生更大的生活压力。还有部分家长认为学生在学校应该更加注重,学习成绩的提高,而素质教育没有必要专门设立科目进行教授。部分家长没有重视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道德素质的教育,忽视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不利于学生的身心成长。往往在学生身心成长最重要的时期,家长缺乏了对学生的引导,甚至直接不参与学生思想教育的过程,没有与孩子及时进行沟通。以上种种情况都会导致学生在后期的成长过程中,与人交流时出现问题,或者对待事情和人更加自私。同时家长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投入过程中,不断地对孩子施压,只希望孩子可以通过各类辅导,成绩有质的飞跃。无形中为孩子带来了压力。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好好学习的主要目的只在于,以后工作可以赚更多的钱,这种思想使学生不仅没有建立良好的道德与价值观念,更加抹杀了学校在德育方面付出的努力。
(四)德育工作理念陈旧,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德育工作是一种较为开放式的教育工作,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有一定的创新,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思考。但仍然有部分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在教授过程中应用较为传统的教育方式,知识的教授过程主要通过灌输,不考虑学生是否高效率地吸收教学内容。除此之外,在教育方法上,也较为枯燥且部分出现形式化的现象,没有将德育工作看成较为重要的学科来教授,只是认为表面工作做好就完成任务。这类现象造成的影响是多个层面的,首先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无法保证学生在知识获取方面有更高的效率,除此之外,枯燥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减少了对德育教育的趣味性以及主动学习的想法。教师教育理念的灌输,使学生认为道德教育课程本身不需要重视,并非必修知识课,不需要认真听讲。其他学科在教授过程中,主要重视将基础与实践结合,就可以获得较为良好的效果。但德育教育课与之相比有较大的不同,重点不仅需要放在如何对学生进行课程引导,更重要的是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得到情感的共鸣,根据自身的感受以及思考充分地融入德育教育课中,有利于达到良好的课程效果。但是课堂氛围的烘托不仅需要学生全力配合,对教师的自身品德要求也十分高。部分教师无法进行德育课程教学的主要原因在于本身对德育教学理念的理解上存在问题,更不能将整个思想展现给学生。以上的行为都导致德育教育工作无法收到良好的效果,也不利于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
(五)对于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较差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部分学校往往更加重视学生为学校带来的利益,因此升学率以及学生的专业课程是否足够优秀,已经成为部分学校考量的主要标准。除此之外,学校之间也存在着恶性竞争的情况,都将提高升学率放在首位。这种教育方式比较符合应试教育想要达到的目的,但与此同时忽略了德育教育,使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将这门课程放在重要的位置,教师和家长都没有给予这门课程应该有的重视程度。甚至有部分小学没有开设德育教育课程的想法,认为年龄小的学生不需要进行道德建设,道德教育课程反而会分散小学生的注意力,应将精力集中放在语文、数学等其他科目的教学上,忽略了学生长大成人进入社会后,应该有的职业道德与个人操守培养。对于学生来说,进入社会后,不仅需要有过硬的专业本领,良好的道德素养也会为学生加分不少,甚至很多企业在选择人才时首先注重道德与人格。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将小学生的日常职责锁定在某个范围内,认为只要认真学好课业,就是学生每天需要做的全部内容,忽略了优秀品质的培养对于学生未来走向社会的重要性。
三、 提高小学生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一)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觉悟
在学校的日常教学中,与学生紧密接触的是传授知识的教师,教师的责任十分重大。不仅教授学生基础知识,教师的行为做法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因此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自身的师德与素养可以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教师的不断教授与以身作则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方面学生会对自己有高的约束,树立良好的道德规范。因此学校在选择教师时,除了看重教师的专业技能外,更要注重其是否具有良好的师德。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地进行自我提升,使教师在德育方面有更好的进步。
(二)德育教育方法的创新
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育方法进行革新,对于好的传统教学方法予以保留,对于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多元化教学不断地进行摸索。教学过程中多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使学生更加准确与全面地吸收知识。除此之外,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道德教育的意义,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操守。例如通过去养老院打扫房间与照顾老人,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切身地感受与理解如何关爱老人与热爱生活。教师也可以通过播放音频的方式,向大家介绍更多的好人好事,使学生可以做到感同身受,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任务,家长也要及时地为孩子做好引领。但由于素质教育是一项较为长期的任务,对学校和家长来说都需要长期坚持。只有做好道德教育,才有利于学生培养更加良好的道德价值观。因此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学校与家长共同努力,学校与家长在教授的内容上进行沟通,保持较为一致的教育方法,使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庭中都可以接受正确的文化感染。
(四)教育过程应根据实际情况
每个学生由于成长的环境以及理解能力的不同,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知识的吸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注意每个学生的思想,倾听学生的内心,并不断地与之交流,引导其成长,通过交流谈心的方式,不仅使学生释放内心的想法,更有利于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观。
(五)建立班级特色文化,将德育教育与之结合
班风对学生的影响十分大,因此良好的班风有利于学生对自身進行约束。学生之间团结一致,使学生建立集体荣誉感,在强大的集体约束力作用下,学生会对道德素质有更高的衡量尺度,促进学生自身的道德素养进步。
四、 结语
学生道德观念的培养需要在较小年龄开始,由于小学生正处于道德思想形成的阶段,学校与家长的适当引导,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观念的树立,在引领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可以通过感受去理解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缪步华.试谈小学管理工作中的德育安全教育问题[J].名师在线,2020(14):73-74.
[2]王亨霞.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0(14):75-76.
[3]袁丽萍.新课程下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20(12):90-91.
[4]李琳.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行为研究综述[J].内江科技,2020,41(3):89-90.
作者简介:
马周莉,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土高山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