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数学预习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分析

2020-07-23 16:22李建军
考试周刊 2020年61期
关键词:发现问题预习解决问题

摘 要:学生通过自主的课前预习,学会了一些简单的课前知识,会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小问题,为高效数学课堂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学生的课堂学习不再被动,而是带着问题来学。故而,教师不仅要解惑,还要生惑,教会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怀疑问题,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让学生有问并生成问题,借助预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教与学的真正转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学生主动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才会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我们的教学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关键词:预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的学习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在开展的新一轮教与学方式转变的春风里,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我们的数学课堂怎么样去开展我们的教学。我们数学课新的教学观念要求我们老师要创设有趣的数学学习问题,也就是我们在学习新课前建立一些与新课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去预习和解决一些问题。我们现在在数学的新教改中,我创设一些预习问题,让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就有一种探索意识,是一种求知的状态,是发明创造的起点。一般的同学流于书本,不会认真去思考,更加不会提出什么问题来。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孩子的问题应该很多啊,怎么会没有问题呢?我分析原因有的是不自信生怕提出了问题因为过于简单而被同学笑话,总想如果自己回答错了问题,会给别人留下不好印象。

一、 围绕预习课本内容猜測问题

预习的“预习课本内容”就是新授课本的知识内容。我通过出示课题以及主要内容的方式呈现,例如:预习课本内容为《认识公顷》。教材中出示的课题往往是对教材内容的高度概括,对此,可以引导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为后续的学习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的预习解决,就掌握了书本的重点内容。例如在教学《小数的除法》的预习中,我让学生可以根据课题能提出许多问题:(1)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什么相同?(2)小数除法有什么特点?(3)小数除法的计算过程是什么?(4)小数除法要打下基础。如我让学生在预习纸上去学会自己去理解公顷是什么?它有多大?我们的学校有多少公顷?与我们学过的单位有什么联系?学生自己还学会提出一些与之相关的问题,这样学生的思路就打开了。《认识分数》课前,我首先简要地说了一下明天的预习: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接着我出示了自学提纲:1.自学书P36,按要求完成相关填空和“练一练”。2.讨论:什么叫单位“1”?什么叫分数?什么叫分数单位?通过这些小问题的预习,学生感觉有问题可解决,然后到达会学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这种预习训练以后,我发现我们班的学生在提问题和学会自己解决问题方面真的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也是新教学方式给我很深的感受。

二、 依据回顾以前知识铺垫问题

预习中的回顾以前知识是要复习与新知识有联系的已学内容,学生可以对所做的题目中遇到的不懂情况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或者对做这些题目有什么作用提出自己的疑问。例如在《梯形的面积计算》的“回顾以前知识”中我设计了以下内容:想一想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两个()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形,这个图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图形的面积的(),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学生可以根据以上三角形的面积推导公式提出问题:(1)三角形的面积推导公式与今天学的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呢?(2)梯形的面积公式与什么有关呢?在《认识分数》学习了单位“1”后,我让学生用单位“1”将例1中的几个分数的意义又说了一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其中特别强调“分数是一个数”,而分数单位单独说的时候,要说“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即单位“1”的若干份之一。这种回顾性知识学生在课前自己解决,他们通过在同学中的互相交流合作,通过自己学会查找资料都能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这比以前的在课堂上老师简单的复习,大家一起过的形式收效要好多了。

三、 根据预习小练习发现问题

预习小练习是老师师根据上课新内容设计的几个课前小练习(提前一个晚上布置),让学生预习第二天的各个步骤或环节,学生可以边预习边试着去做,这样可以检查自己的预习效果,同时让学生在每步的解题过程中自己思考这道题目还有别的什么方法吗?在对照练习比较中去寻找问题。例如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预习小练习中,我设计如下:

很多同学都通过预习提示的步骤自己可能很容易地找到了长方体的面和棱的特点,有的孩子就会提出:“是不是所有的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面和棱都有这样的特点呢?”这样就需要孩子边预习边小结与归纳,从而自己得出长方体的各个特征。这些小练习都是我精心设计的,学生在这些问题中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思考,最后都学会了怎么样解决,大大提高了对学习的兴趣,减少了他们对老师和课堂的依赖性,增强了自己对学习主动性的把握。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重点也是需要解决的难点,在预习的练习中发现问题说明学生自主经历了计算的过程,因为自身知识经验的缺失所以需要在课堂中更好地听老师与其他同学的讲解,而又因为是自己通过主动发现的问题所以更具主动性,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更具迫切性,那么学习的效果便会更好。

四、 结合我的解题方法

我的解题方法是学生预习完新知识内容后,自己尝试完成题目,然后总结出自己的解题方法,是对知识的梳理和整理。在设计时是学生在预习完例题再出的练习或是比例题稍难的题目,学生自己去总结这节课所学会的题解方法。这当中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自己掌握的方法或思路表达出来,甚至可以把任何不懂的用问题的形式表达出来。对于能够完成的学生来说,肯定也是学习能力好的同学,他们可以从对尝试题与例题的比较中提出不同的问题。

例如在《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我的解题方法中”你知道倒推法的方法主要是运用在什么情况下吗?这样的尝试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有着不同的问题,方法还没有掌握的学生他会提出“到底该怎样去用倒推法?”似懂非懂的学生会提出:“倒推法的运用有几种?它适用的情况有几种呢?”还有些聪明的孩子也许会在想:“倒推法的方法与其他的方法怎么综合的运用才能更有效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呢?”在通过他们的预习纸,我发现我们班的学生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有用图表整理的,有用线段图的,有用方程直接解答的,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之外。他们在第二天的汇报过程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小组与小组展开大讨论,谁的方法最清晰,谁的思路最直接等等,我觉得我的学生在这种气氛下,真的在学会了学习和方法,这就是在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下才能看到的可喜的一方面,我们的孩子真正的学会了会学,提高了能力,真正的学会了数学的修养。

五、 从我的疑问中延伸问题

这部分内容可以在学生进行预习的过程中完成,也可以在对所有新知内容预习后完成的,或者还可以在上完新课以后。学生都可以对书中的结论或是上课的不懂处提出自己的疑问,进行假设性和想象性提问。如果对于预习中上面的步骤都完成的不错的学生来说,在这一环节将问题延伸,拓展,那学生真的是带着问题学数学了。例如我在教完《认识质量单位》后,有学生会提出:“为什么重量单位有千克和克,没有百克和十克这样的单位呢?”多好的问题啊,说明他不仅知道与理解千克与克的进率关系,还将其与十进制数联系到了一起。

通过一段时间的使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后,我发现学生能通过自主的课前预习,学会了一些简单的课前知识,会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小问题,为我们高效的数学课堂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课堂的数学学习不再是被动的学习了,而是课中带着一些问题来学。教师不仅要解惑,还要生惑,教会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怀疑问题,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让学生有问,能无中生有,生成问题,借助预习的力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达到了真正的转变教与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学生主动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才会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当然在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中,我也曾经遇到了一些小困难,比如最开始学困生怎么样做预习,他们在小组讨论中怎么去解决问题等等,但是只要我们坚持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我发现我们班上的全部孩子的学习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这是我在这个学期以来坚持教学方式转变中收获到的点点滴滴,虽然微不足道,我在以后的教学还要进一步解决出现的问题,让这种好的教学形式有更大的进步。我们让学生自主学习,是为了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无论成功或失败,它都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样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学起来有的放矢。预习的好的,将会获得成功的体验,这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就将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预习时遇到困难的同学,在讲到相应内容时应该是听得更加认真,这样学到的知识印象非常深刻。

参考文献:

[1]王永春.小学数学读本《生本学材》的理论研究与试验展望(一)[J].小学数学教育,2019(10).

[2]戴维·珀金斯.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

作者簡介:

李建军,广东省深圳市,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益田小学。

猜你喜欢
发现问题预习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基于人事档案审核工作的思考
如何加强技工烹饪专业一体化课堂教学管理
科学课的生活性与科学性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