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2020-07-23 08:55路月玲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0年7期
关键词:新型师生关系构建新时代

路月玲

[摘 要] 在厘清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特征的基础上,指出高校师生关系面临关系认知工具理性明显、师生角色和关系被重构、师生对关系投入不足等困境。为构建和谐有序的新型师生关系,需从坚持民主取向的关系理念、高校教师队伍师德师能双提升、重构学习共同体中的师生角色、营造人文师生关系氛围四个方面加以努力。

[关键词] 新时代;高校;新型师生关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07-0038-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教育战线的人民教师重任在肩。高校教师和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体力量,是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人才的主导力量,是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者和推动者。思考和厘清新时代高校新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培养出优秀人才目标的实现。

一 新时代高校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与特征

(一)高校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

新型师生关系倡导发端于信息时代,相较于农业和工业时代的传统师生关系,以“民主”“平等”“合作”“创新”“发展”等为精神内核,在实践中表现为师生关系和学生同伴关系,主要特征有:⑴彰显学生的主体性;⑵师生积极互动;⑶重视情感交流;⑷师生相互了解、信任、尊重;⑸在课堂情境中突出生生互动等。[1]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新型师生关系是指在高校师生与行业、企业、社会共建学习共同体,追求育人和成才目标中形成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新时代高校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

1 关系的建立,以信任和合作为前提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成长的黄金时期,无论是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还是人生目标和价值观的形成,都容易受到大学教师的影响。要严把大学教师入口关,选择那些热爱教育事业、拥有仁爱之心、专业素养过硬的优秀人才。学生信任、尊重和仰慕教师的人品和才华,就容易生发出敬仰、追随和学习的动机,当信任在师生之间流动,师生之间的教学合作便有了开展的前提条件。

2 关系的发展,以育人和成才为目标

教学关系是师生关系的基础。[2]高校师生关系是师生之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以育人和成才作为关系构建的出发点和归宿。科技的进步和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学生成为学习真正主人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以参与、合作、分享、对话、探究为特征的學习共同体建设开始推行,高校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习伙伴,“师生之间应由静态的‘师教生学关系转变为动态的‘共生互学关系”。[3]

3 关系的维持,以自愿和情谊为动力

高校师生通过课内、课外以及其他渠道开展交往而形成的情感联系,并不会随着一门课程的结束和大学学业的完成而终止。随着各地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在校生和校友的服务,高校教师作为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一支重要力量将持续发挥影响。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新型师生关系将持续发挥价值引领、文化传承和人际示范的功能,各方应努力共同营造出一种风清气正、和谐有序的新型师生生态。

二 新时代高校师生关系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校师生关系认知工具理性明显

我国在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由于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不力等因素,社会转型期出现了一些道德滑坡、伦理道德失序的现象,社会选择和价值取向多元化,教育领域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影响。师生关系是高校人际关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与折射”。[4]市场经济所提倡的“效率”“效益”“质量”等观念在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能力的同时,也影响到了高校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发展到现代教育阶段,师生双方转化为相互平等的契约关系。[5]这适应了高等教育的规模化和大众化发展,同时师生的道德情感关系愈发松散和弱化,关系认知工具理性明显。

(二)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重构师生角色和关系

当前,从国家、学校和社会各个层面都在大力推动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 “互联网+教育”将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和现代教育发展的思维方式结合起来,促使教育环境、学习方式和师生关系等发生转变。[6]海量在线的学习资源,大大拓宽了学习渠道,方便了大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学习和完善知识结构,“术业有专攻”的优势就会受到挑战,知识权威面临消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强调个性化的泛在学习和真实学习”[7]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在这种教学环境下,过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高校师生关系就会发生改变,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追求全面自由发展的一项自主性活动,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服务者和好朋友,高校师生关系被重构和再造。

(三)量化的教学管理和评价模式,师生对关系投入不足

目前,我国高校建立起了一套以量化为主要特征的教学管理和评价模式。对教师的考核过于注重科研成果等硬性指标的考核,教师绩效以及职称评定与科研成果直接挂钩,而对教学效果、师生互动、教师对学生成长的关注等软性指标重视不够,这直接导致高校教师在完成基本的教学工作之余,将精力倾注在对职业长远发展有益处的科研工作上。在现有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下,对学生量化的学业成绩评价仍占据主导地位,辅之以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等,学生为了更加全面地提升自己,选择性地与老师沟通,与那些在学业上或未来发展上更有帮助的老师亲密沟通,与一般任课老师无暇建立更多联系。

三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高校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策略

(一)坚持民主取向的关系理念

高校教师和大学生是人格平等的独立主体,应当相互尊重、彼此合作。从教师角度看,应当摒弃基于权威的专制管理模式和不作为的放任管理方式。前者过于看重教师权威,忽略了学生是真正的学习主体,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导致师生关系疏远甚至走向对立面;后者则凸显了教师对自身责任认识不清,盲目放弃教育和引导学生的责任,会出现学生自由散漫、教学秩序混乱的局面,不利于学生成长成才。因此,高校教师要认识到自身在新型师生关系构建中的角色担当,勇挑重任,从严落实对学生的教育,发挥教师在关系构建中的主导作用。从学生角度看,强化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角色认知,明确自身对自我成才的责任。

(二)促进高校教师队伍师德师能双提升

师德和师能是教师素质的双翼,双翼平衡才能齐飞共进。当代大学生眼界开阔、资讯丰富、思维灵活,唯有高校教师不断三省吾身、正己修身、终身学习,成为学生眼中的“四有”好老师,学生尊敬老师、欣赏老师、喜欢老师,教学质量得以改善,教育效果显著提升。师德,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恒久动力。[8]高校教师要肩负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德育为先,只有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身正为范,才能更好地影响、带动和感染学生。师能是影响师生关系和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高校教师唯有快速学习,敢于自我革命,对新的教学技能、方式方法孜孜以求,才能满足大学生对“上好学”的高等教育质量诉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重构学习共同体中的高校师生角色

教育信息化浪潮高歌猛进,教师的知识权威面临消解,“教育信息化真正的内核其实是人顺应整个信息社会发展所做的自然调适”[9]。在大学学习共同体建设过程中,探讨大学教师和大学生的角色转变以及师生教学关系的新面貌具有重要意义。大学教师开始成为“主题活动的设计者、学习活动的促进者、优秀资源的引荐者和共同成长的伙伴”[10],大学生开始成为主动学习者和知识建构者。这将给高校师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带来压力和挑战,学生会更忙,短期内师生关系有可能出现紧张局面。高校师生需要建立课前、课中、课后的常态对话交流机制,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方式方法等充分交流,积极反馈,推动一种民主平等、秩序井然、互教互学的新型师生关系养成。

(四)营造人文师生关系的氛围

为了扭转高校师生关系松散化、庸俗化、功利化的不良倾向,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在追求教育教学管理科学化、制度化的同时,要以人为本,发扬我国优良的人文教育传统,建构有温度的、关怀师生的校园文化。课堂教学不只是冰冷的知识传递,还蕴含着师生之间丰富的情感互动。教师试着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学生,关爱学生,学生也能尊重和理解教师的工作和劳动,师生互相包容,合作学习,共同进步。同时,搭建课外师生互动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互动活动,在活动中拉近距离、释放情感,建立起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朱伟强,黄山,盛慧晓.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与师生课堂互动、学习结果的相关性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7(12):24-34.

[2]李兰巧.教与学的和谐: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吴康宁.学生仅仅是“受教育者”吗:兼谈师生关系观的转换[J].教育研究,2003(4):43-47.

[4]吴岳军.师生关系新论[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11.

[5]蔡颖蔚,邵进,郑昱.大学师生关系之重构——南京大學DIY研读课程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8(01):76-78.

[6]徐晶晶,张虹.“互联网+教育”视域下的新型师生关系:内涵、嬗变及形成机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5):29-31.

[7]黄荣怀,刘德建,刘晓琳,徐晶晶.互联网促进教育变革的基本格局[J].中国电化教育,2016(1):7-16.

[8]瞿振元.师德与师能齐抓共进[N].人民日报,2018-11-04(05).

[9]韦妙.媒介情境论视角下信息技术对师生角色的重塑[J].中国教育学刊,2015(02):45-49.

[10]黄朝侠.基于研究性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教师角色定位——读《面向学习者的教学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9(8):177.

(责任编辑: 姜海晶)

猜你喜欢
新型师生关系构建新时代
消解与重构:后现代主义视域下高职院校辅导员与学生新型关系构建
吕叔湘的语文教学观
以学生为中心视角下的新型师生关系构建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