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迎, 石红丽, 张小曼, 王 霞, 黄洋子
(徐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江苏 徐州, 221004)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在教师的行动引导下,使学生主动学习,该教学方法以实践和能力培养为中心,重视学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能力培养和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参与和交流,其中案例教学法是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基础护理学》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学生在临床实践时会面临各种复杂的临床案例。传统的教学方式仅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当面对复杂多变的临床病例时,学生不能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和操作技能,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临床护理实践的需求。目前,行为导向教学法较多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实践中[1-4],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报道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将基于案例的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应用到基础护理学科的教学中,研究其在《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以提高基础护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整体素质。
选取徐州医科大学护理学专业2016级1—4班共182例本科护理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1、4班为观察组,其中女84例,男5例;选取2、3班为对照组,其中女87例,男6例。2组年龄、性别、学习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教材准备
选用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第6版《基础护理学》为本科教材,教学总课时180学时,其中理论课时78学时,实验课时108学时,选择鼻饲、导尿、灌肠、静脉输液、各种注射法、药敏试验法共6项操作项目作为实验教学内容(基础护理学课程周期为1年,6项操作均为第二学期实验教学内容,选取第二学期进行对照实验)。
1.2.2 教师准备
课程组成员共包括教师7名,其中博士学历1名,硕士学历6名;副教授3名,讲师4名;参与实验教学的教师讲授《基础护理学》课程时间均>5年。实施基于案例的行为导向教学法前,团队成员结合教学大纲共同商讨和拟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案。同时,团队成员通过与临床科室联系沟通,深入附属三甲医院挑选适用于《基础护理教》教学所需要的临床典型病例,并结合教学目标进一步筛选、整理、设计,最终汇编形成《临床典型病案集》,作为教学基本指导手册。
1.2.3 教学方法
由学院基础护理学教研室4名专职教师分别担任2组学生的授课教师,每组2名教师。2组学生均分成小组进行学习,每组5~6名同学。对照组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即老师示教、学生分小组练习、学生回示、老师点评和总结。观察组按照基于案例的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的要求,将教学过程分为5个步骤进行。
1.2.3.1 准备工作: ①研究前课题组成员根据教学实验案例需求,选取《临床典型病案集》中适合相应章节的案例并进行整理。②观察组各小组学生各自确定学习目标,小组成员分工合作。③研究前2周研究者向观察组学生讲解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相关知识及要求。
1.2.3.2 提出项目任务: ①研究者根据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及学生已学专业知识结合典型案例给出教学任务,并于课前3~5 d发放给各个学习小组。例如,在静脉输血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典型案例:“患者,女,27岁,于凌晨1:20时因宫外孕大出血住院治疗,住院后紧急做好手术准备。遵医嘱需输同型悬浮红细胞400 mL,凌晨2时开始输血。凌晨2:30时,手术中出血较多,遵医嘱还需输同型悬浮红细胞400 mL。患者在输注血液10 min时,主诉腰背部疼痛。请问:护士在输血前应做哪些准备?输注悬浮红细胞应注意什么?如何调节输血的速度?输注两袋以上的血液应注意什么?如果你是责任护士,患者主诉腰背部疼痛,你应该如何处理?”②学生根据教学任务设定目标,并提供可查阅资料的场所、书籍、文献等,展开小组讨论。
1.2.3.3 制订计划: 各个小组学生共同讨论并制定计划,确定工作步骤,教师针对学生制定的计划进行指导和建议,共同完善学习计划。
1.2.3.4 实施计划: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按照已经确定的步骤进行实验训练,完成护理技术操作、健康教育等练习内容并进行展示;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1.2.3.5 检查评估: 学生对自身和其他同学学习过程的表现进行自评和互评,授课教师最后进行总评。
1.2.4 教学评价
1.2.4.1 教学效果评价问卷: 采用孟庆茂等[5]修订的大学教师教学效果评价问卷(SEEQ)(学生用)进行教学效果评价。该问卷包括学习价值感、教学热情与组织性、师生群体互动、师生人际关系、教师知识宽度、课程管理、功课量和难点7个维度,共32个条目。问卷评分采用5级评定方法,“同意”为5分,“比较同意”为4分,“一般”为3分,“不太同意”为2分,“完全反对”为1分,“无法回答”为0分,得分越高表明教学效果越好。张阳等[6]对该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问卷总Cronbach'sα系数均为0.89,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6.43%,证实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于学期末采用该问卷对2组学生进行测评。
1.2.4.2 操作技能考核: 课程结束后进行操作技能考核,考核时每个小组随机抽取1个案例,给予10 min的讨论时间,然后派出小组代表进行考核,考核结束后教师根据案例提出2~3个问题,由小组人员回答。技能考核占90分,问题回答占10分,技能考核和问题回答累计得分为小组最终得分。
1.2.4.3 理论知识考核 在实验内容所涉及的教材章节设计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单选题80题,每题1分,多选题10题,每题2分,总分共计100分。2组统一命题、考核和阅卷。
除功课量和难点维度外,观察组SEEQ问卷其他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同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观察组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见表2。
表1 2组学生SEEQ问卷各维度得分比较 分
表2 2组学生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分
本研究结果显示,除功课量和难点维度外,学生对基于案例的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评价高于统教学法(P<0.01)。传统教学方法中,学生是在教师的示范下学习,对护理操作缺乏整体理解和认识,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认知相对表浅,在实践过程中不能将理论与实践较好地结合起来。基于案例的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选用合适的临床典型案例,在实验课上设立情境,让学生置身情境之中。授课教师以案例为出发点布置任务,学生通过自我学习、查阅文献和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该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挖掘了课程参与主体(学生)的学习潜能[7-8]。在教学中,教师主要是营造一个“学与教相结合、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负责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承担引导者、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评价者等多种职责。教师通过设置护理项目、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提高了学生查阅文献和追求新知识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同时,本研究导入的临床真实案例是解决理论的一般性与临床实践多样性和复杂性之间的手段之一,通过案例可以提高学生分析案例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临床实践两个环节有效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操作技能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与陈莹莹等[9]的研究基本一致。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更重视学生的认知过程,存在教师教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弊端。基于案例的行为导向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0]。通过设计案例,创造生动具体的教学场景,护生分工进行角色扮演,完成整个操作,通过不同的案例和情景,能够促进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进护理综合技能水平的提高[11-12]。此外,观察组理论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行动导向教学法提倡学生通过行动获得知识,以学生为中心设计课程,强调以学生获取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掌握实践行动中的最新知识,相较于传统“满堂灌”枯燥的理论教学更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学院校要为社会培养高质量、创新型护理人才,使其能够在工作岗位上面临复杂的护理问题时正确果断地采取决策,就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基于案例的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在《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真正达到“学有所获、教学相长、日学日进”的教育目的,值得借鉴。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