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思生花

2020-07-21 08:15汤瑞兰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80期
关键词:英语课堂英语能力

汤瑞兰

千百年来,每位教师都以“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学准则,新时代对学生及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学生上英语课不仅是为了掌握一门语言,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同样重要。新课标指出,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想要更好地体现学生们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其在课堂上提出疑问和自主思考的能力不应该被忽视。教师对学生提出质疑的行为表示肯定,并引导其进行思考,学生不仅能由此更加主动地获得知识,更能提高其学习、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从而构建出高效的课堂。

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小学英语课堂中,大多数教师会忽视培养学生自行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的学习习惯与能力。据此,笔者以广东版《开心学英语》三年级上册“My Classroom”一课为例,简述在典型的传统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方面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

T:(指着桌子)如果同学们想问“这是什么”应该怎么问?

S:(等待老师答案)

T:What's this?

S:What's this?

T:It's a table.

S:It's a table.

(教师换不同物品,重复进行句型操练……)

由此看出,一是课堂问题的提出者和解决者都是教师。“What's this?It's a...”是这节课的重点句型。但是“What's this?”这个问题并不是由学生提出的,“It's a table.”这个回答也并没有经过学生真正的思考,学生只是单方面地接受来自教师的提问和答案,他们处于一个很被动的位置。教师在控制,学生在接受,没有质疑,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思考,这样一来,教师就是整个课堂中的主角,而学生仅是观众,参与度低,学习效果差。

二是问题的答案具有唯一性,不开放,没有允许学生思考的空间。像上述的课堂问题“What's this?”,当教师指着桌子时,学生有且仅有一个正确答案:“It's a table.”教师的行为并不是在引导学生思考答案,而是指示学生说出正确答案;而学生的回答并不存在信息差,没有运用到具有意义的交际情景当中,纯属是为了学而学,属于一种假性交际。假性交际操练如果经常出现在小学英语的课堂中,将会限制学生长远的思考与思维能力及语言使用能力。

二、教师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导疑、启思的依据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内在动机所激发的行为和活动的来源是个人的好奇心、需要和努力。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疑问和问题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好奇心。儿童天生是好奇、好问的,但是对于事物本身探索的欲望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培育。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认知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个体的好奇心程度达到顶峰。在较强的内在动机和好奇心的促使下,儿童会为了得到情绪上的满足及获得成功感,认真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其有疑;有疑者,须教其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这一过程,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对新旧知识进行构建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同时得到了发展。教师应还原学生在课堂上发现者、研究者的角色:学生产生疑问,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而不是简单、直接地给出答案。学生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由此培养了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能力的问题。

三、导疑、启思的原则与策略

1. 打破传统,改变观念

要改变行为,首先要改变观念。在传统的小学英语课堂中,为了节省教学时间,保证教学进度,许多教师都认为自己要多讲,学生们才能更好地接受。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习惯了这种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会提问题,不懂得思考。教师要把课堂的主角交回给学生,把指导学生变为引导学生。例如,广东版《开心学英语》三年级下册“Outdoor fun”这一课的有一个重难点——助动词后加动词原形。即使到了高年级,仍然会有很多学生难以正确地使用这个语法规则。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会直接告诉学生这个语法规则,让学生记住,然后去做题,但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我在教这个语法点时,是这样做的:

T:同学们,请观察这些句子,你们会觉得这些句子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用一个表格把学生们已学的句型罗列大量例句——“某某有什么”和“某某有什么吗”,例如:“You have a fork. Do you have a fork?”“They have a fork. Do they have a fork?”“She has a fork. Does she have a fork?”等等)

S:(质疑)为什么“She has a fork.”这个陈述句变成一般问句之后,has变成了have呢?

T:这些陈述句是通过什么变化后才变成一般疑问句的呢?

S:(思考了一下)加了do和does。

T:have和has是什么关系?

S:它们都是“有”的意思,have是has的原形。

T: 所以……

S:(思考了一下)do和does后面用have,不用has。

T: 很好!可以再概括一下吗?

S:(再思考了一下)do和does后面用动词的原形。

T:非常棒!

课堂要解决的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也是学生自己去思考,然后自己找出答案,教师充当的角色只是一个引导者,这样的课堂会比传统课堂需要多一点的时间去铺垫,但是学生的参与度高,对知识点的记忆更深刻,从长远来看,能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可以说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 设置情境,导疑启思

学生在课堂上的疑问其实并不限于课堂。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重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英语的运用,而情景活动就是将学生的疑问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一个好办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预设适合小学生水平、与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可以产生疑问的情境,将所要讲授的知识融入情境之中,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拓展学习park这个单词时,可以把情景设为“路边有很多种标志,爸爸想找个停车场停车,他看见P的标志就驶进去了”,以此引导学生去思考P所代表的意思。

当英语课堂成了语言实践的课堂,学生就可以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具有意义的情景当中。具有允许学生思考空间的问题,学生们会更主动、更积极地思考,学而有思、学以致用,便能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3. 重视疑问,激励思考

学生的好奇心是其學习的内在动机,而学生学习的外在动机则可以是教师的表扬和奖励。在课堂上,教师应激励学生主动提出疑问,积极思考,并对他们这样的行为进行肯定与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提出疑问成为一种氛围,使学生保持一种敢问、好问的积极态度。例如,在某学生对“Time”一课中的o'clock的表达方法有疑问时,应该及时肯定他的质疑精神,然后向学生展示钟表的发展历史,再去解释o'clock这个说法的由来。

总而言之,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教师应把课堂交给学生,相信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地质疑与思考。学贵有疑,只有学而有思、疑思巧妙,才能使课堂生花。

猜你喜欢
英语课堂英语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课堂的应用研究
我的英语课堂经历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英语课堂中语用学委婉语的使用研究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英语课堂常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