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康
摘 要 近年来,在资本市场监管不断完善和严控下,上市公司频频报雷,大股东占用资金,上市公司违规担保、财务造假等事件层出不穷,绝大部分都与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和执行不力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对于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竞争能力、风险控制能力作用重大。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介绍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现实意义,分析现阶段企业内控管理制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内部控制 企业管理 财务管理
2008年国家颁布了新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从2009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内实施,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公司参照规范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2019年11月国资委出台《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是确保当前及今后各项国资国企改革措施顺利并有效落地的重要保障,更是从中央和国家队的高度积极推进了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立。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概述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内容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产物,是单位内部建立的使各项业务活动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措施、方法和规程。该制度能够得以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包括明确合理的职责分工制度、严格的审批检查制度、健全的会计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严密的保管保卫制度、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和能力胜任的工作团队。
(二)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实现企业内部权力的制衡。如果部门或个人掌握的权力过大,很容易出现一言堂而滋生腐败。在企业进行权力分散,通过相互制衡与互相监督,更能体现民主与集中的协调统一,更能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效果、资产安全、经营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2.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内部控制在企业的管理、风险防范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而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这就要求企业应该重视自身的内部控制建设与执行,切实发挥内部控制的管理作用。
3.有助于规避企业发展的经验风险。2020年全球经济由于受到新冠疫情影响,没有任何国家和企业可以独善其身,必然会出现下滑趋势。中国虽然已经基本控制住疫情,绝大多数企业复工复产,政府出台众多金融财税优惠政策助力企业发展,但可以肯定,部分企业会在这次疫情中被重新洗牌。完善且运行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使企业在这个特殊时期规避、减少和降低经营风险。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上存在排斥抵触情绪
部分管理人员会认为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存在,各种条条框框,限制了经营的灵活性,降低了决策的效率,缚住了他们的手脚,从思想上不接受,甚至排斥抵触内部控制制度。一些由小微型企业逐渐成长发展起来的企业和家族式企业尤甚。这些企业最初没有建立全面的内部控制制度,因抓住了市场热点,从而赢得了市场红利得以高速发展,但在后面的发展中会受到企业内控制度缺失的严重影响。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应贯穿企业的全部经济活动,在决策、执行、监督、考核全过程实现全面控制。很多单位仅仅是在财务方面建立了内部控制,而在其他方面,如合同订立、人事考勤、薪酬管理、安全生产、物资管理等缺乏相应的制度。如果仅制定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制度,就会造成没有制度的方面缺乏监督,容易造成失误或损失。
(三)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可行性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如果没有有效的执行,再优秀、再完善的内控制度也难以推进执行。
1.制度执行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总部公司有专门的职能部门可以执行,但下级子公司出于经济效益,人员结构精简,不能及时有效地执行,最终造成有制度不执行,或执行质量不高。
2.制度盲目借鉴照搬,与本单位实际情况不符,不具可操作性。内部控制制度应根据本单位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构建。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内控制度涉及面广,缺乏专业的内控制度人员,许多下级单位在母公司的内控制度上照抄照搬,与实际情况不符,不可实施,造成内部控制制度只是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并未落实到对经济活动的管控中,发挥不了内部控制制度应有的约束作用。
(四)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监督和问責
民营企业老板故意规避内控制度监管,有制度不执行,导致下属公司为集团公司违规担保,违规占用、挪用下属企业资金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企业遇到经营困难时会逐渐显露。上市公司公告中,也常有这类问题的信息披露,如新光圆成、派思股份等;上级公司对下级公司的松散式管理、监管不严,导致某些下级公司在内部控制上仅仅是走过场、走形式,不认真执行制度,不按制度办事。例如,有些公司每年都会安排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内控制度审计,审计内控制度的完善与否、执行情况等,还会有财务部门的会计稽核。每次大大小小的检查都会查出各种问题,事后要求整改,并将整改结果上报。一旦出现问题,必须责令改正,并纳入年终考核,目前虽然整体的考核流程完整,但内控制度考核的占比过小,对执行人来说,只要没带来巨大的损失,就不会有太大的违规成本。
(五)内部控制制度制约经营效率
长期以来,效率与安全就如同跷跷板,效率高了,安全性就会变差;安全程度高,效率必定会受影响。现实中,有些公司制定内控制度时,各个部门仅从自身角度出发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有时会形成制度交叉、审批事项重复等情况,或存在遗漏、责任不清等情况。制度的制定复杂、不合理也会在无形中为经营设置障碍,自然会制约经营效率。
(六)内部控制制度更新缓慢
当今市场技术创新日新月异,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5G技术的推动都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不创新必将被淘汰。由于内部控制制度老旧,未与时俱进,同样会影响执行效果,甚至如同虚设。
三、完善企业内控制度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内控意识
内控和风险是不能分开的话题,内控制度的建立就是为控制风险。内控制度强调的是一种必须做的义务和责任,对其他非流程标准行为更是一种约束。内部控制制度更是工作流程的指南,如指导费用报销流程,指定的审批人、审批权限、需要流转单据等。各环节人员按流程办理,承担每个环节必须做的义务和责任,减少流程中的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个人的工作风险。梳理岗位风险,建立科学的内控制度,可以减少工作漏洞,降低工作风险,实为对所有员工的保护。为了让员工树立正确的内控意识,可以广泛收集内控缺失或内控失效案例,树立员工正确的内控意识观,让员工从思想上认识到内控制度的重要性。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1.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内控制度为保证制度的完善性、全面化,应和全面预算一样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全过程跟踪。从内部控制管理、运行、监督全流程,每个部门、每个员工以自身工作岗位特点,梳理岗位风险点、部门汇总风险点,并提出解决措施。
2.大中型企业可成立专门的内部控制部门(如审计部门),小微企业可以设置专人负责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实施与考核,以保证内控制度的全面性和可持续性。
(三)增强内控制度的可执行性
内控制度制定应具备可执行性。内控制度的建立应综合考虑可执行性,如执行成本、执行效率等。大型企业业务涉及面广、组织架构较复杂,应加强内控制度的全面有效性。而中小企业人员精简,则应建立简洁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全面的基础上突出重点。
(四)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管与问责
有制度不执行,就如同士兵不执行命令,许多公司注重军事化管理,也是为了增强执行力。通过领导重视,实施全员学习,可以增强全员的内控管理意识,而对违反内控制度的行为无论是否带来严重后果,都应该给予严重处分。考核不是目的,但考核的力度过小,可能就不能实现目的。加强对内部控制执行的监管和考核,可以从加大奖惩力度方面保证内部控制的贯彻落实。
(五)提高内控效率与精度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发展,许多领域和产品都在创新,甚至颠覆传统。比如智能指纹锁的出现能给人们带来开门的便捷,军工品质、C级锁芯、公安部认证,优秀的安全性能,也能很好地保护家里的财物。内部控制是否也可能像指纹锁一样,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又能高效呢?答案是肯定的。信息化系统管理的应用,同样可以在加强内控制度执行,杜绝疏忽和人为漏洞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审批事项,借助互联网,实现移动办公,在线审批流程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办理,让数据跑路比让人跑路更为高效快捷,同时可以在系统内按内控规定预设审批人员、审批权限和审批流程,审批申请时必须按系统设定审批流程按步操作,减少漏签、责任不清等现象。移动审批既能保证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又能提高效率。
1.加强网络信息化系统管理。超市安装摄像头、防盗系统可以有效减少偷盗行为;街道的天眼交错,编织的法网,能够有效地降低犯罪率。完善的信息化系统也能有效地提高内控效率与精度。
2.在一定范围内实施充分授权。充分授权的背后不是取决于主观的信任,而是依托内部控制和审计监督,就像银行的信用系统,不是单纯的信任,而是依托大数据,對个人信用进行综合评分。这种模式既风险可控,又能提高效率。这种新型模式更凸显了审计部门的重要性,审计部门往往由公司“一把手”亲自负责。
(六)增强内控制度的时效性
不定期梳理内控制度,淘汰老旧落后。新的经营方式、新的经营业态、新的组织构架都会使内控管理存在真空地带,影响内控制度的执行。企业应指定内控制度负责部门,在开展新业务时,即同步制定内控管理制度,同步实施,并同时梳理内控制度,完善和修订不适应当前业务的内控制度。
(作者单位为重庆商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高东秀.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及完善措施分析[J].商讯,2020(01):109-110.
[2] 李志芳.会计内部监督与内部控制研究[J].管理观察,2019(16).
[3] 晋庆粉.新时期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应对措施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09).
[4] 王晶.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09):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