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困境及优化措施

2020-07-21 08:17孙丽杰
经营者 2020年13期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优化措施困境

孙丽杰

摘 要 近年来,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受社会各界重视的全新管理模式,因涉及企业生产、销售、购置等流程,有助于企业提升经济效益,规范管理模式,在许多企业中得到应用。自2011年我国国务院要求国企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已有9年时间,然而当前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并不理想。由于企业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缺少战略规划意识,过于注重企业短期的发展目标及经济效益,预算实施应变能力缺乏灵活性,忽视后期的分析和考核工作,导致全面预算管理无法发挥最大效用。因而本文对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面临的困境进行梳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全面预算管理 困境 优化措施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承受着巨大的发展压力。以往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已不适用于当前现代化发展的国有企业,国有企业跟随顺应时代的脚步,从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等层面入手,构建科学规范的实施规则。全面预算的管理理念是当前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现状中所需的管理理念,但就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运行现状而言,在其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最终结果造成了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全面预算体系,改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使其成为国有企业戰略规划实施的必要工具。

二、国有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一)为上级监管部门履行出资人职责提供有力保障

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国资委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将从“管企业”变为“管资本”,有效开展全面预算管理能够为“管资本”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国资委是国有企业的上级监管机构,可以通过制定国有企业的全面预算对国有企业进行监管,深入了解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履行出资人的职责。

(二)有助于国有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

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将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落实到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它有助于提升国有企业战略规划的制定及实施能力,提高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有助于国有企业实现战略规划目标,实现国有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经营管理风险

国有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会面临各种风险,这是市场竞争中不可避免的事情。全面预算管理主要是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合理规划,进一步规范化、合理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流程,有效降低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1]。

三、国有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困境

(一)长期战略规划和短期预算稳定程度不足,偏离发展实际

由于国有企业管理层的特殊性,企业的长期战略发展规划会根据管理层的变化进行相应调整,较小的调整一般不会对企业的经营发展造成影响,但是大的战略调整,会导致企业短期的预算目标无法实现,需要重新开始,导致企业浪费大量资源,甚至会与整体市场经济形势脱节。例如,对某些快销行业而言,产品形式多样化,企业不同的管理人员对战略产品的制定也不同,管理层的变动可能导致上任管理人员的规划被全盘推翻。

然而当前国有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偏离企业实际发展的现象。部分工作人员或部门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忽视企业长期战略规划的重要性,导致短期预算目标和企业长期战略规划脱节,存在偏差。这样的情况会使企业的实际经营成果和预算目标存在较大的差异,不仅不利于国有企业实现长期战略目标,而且不利于国有企业稳定健康的发展。

(二)预算管理应变能力弱,执行过于刻板

部分国有企业在编制短期目标时,并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及需求,导致预算编制结果可操作性不强,预算数据不能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动及时作出调整,而预算管理也不能发挥出自身的效用。企业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仅以预算为主要目的,没有考虑到实际业务活动的开展情况,因此预算管理缺乏科学性。管理人员有时也没有意识到支出的重要性,虽然目前资金流出,但未来可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如果当前企业过于强调节约支出,可能会对企业未来的经济效益造成影响。

(三)忽视预算分析工作,无法体现其优势

部分国有企业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时,对预算分析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无法体现出预算管理的优势。长此以往会导致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及基层都不重视预算管理,影响工作效率。

在进行预算分析时,一些企业主要分析实际数值与预算值之间的差,对预算目标的落实情况及指标只进行简单分析。大部分分析局限于财务指标,认为财务指标的相关内容是财务部门的主要工作,忽视对非财务指标的分析、对预算指标全面性的分析、对相关业务部门的监管,同时也未调整改善业务环节。这不仅不利于预算编制能力的提升,而且也不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2]。

四、国有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化措施

(一)保障企业战略规划和短期预算的稳定性

面对当前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在相应市场环境等多种外部因素的作用下,国有企业制定的长期战略发展规划应有一定的稳定性,后任职的管理人员应认可上任管理人员制定的战略发展规划,并将其落实到位。当然,结合当前企业实际经营发展的情况作出相应调整也无可厚非,但是应当以保障战略规划的稳定性为基础,这样的形式可以有效避免企业各项资源的浪费,促使企业根据既定的战略规划经营发展。

同时企业的短期预算应当以长期战略规划为主要依据制定,企业的预算考核不仅要注重短期的业绩或某一固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效,还应当与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挂钩。这样企业管理人员在制定短期预算目标时就会考虑到长期战略规划及外部环境,有助于国有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3]。

(二)保证预算管理执行的灵活性

国有企业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实际经营发展情况,结合企业实际的发展情况及需求编制相应的预算。然而预算编制的结果也是变化的,应当根据企业内部外部环境的变动,及时地对预算数据作出相应调整,保障预算的实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应当重视预算管理的全面性,全方位地考虑各项工作指标,而不仅仅只重视企业财务指标。应当鼓励全体工作人员对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出相关意见,只有全体人员都参与其中,才能保障预算管理工作全面开展,避免预算管理过程关注单一、片面的问题,忽视了企业整体的经营发展。

(三)加强预算分析工作,体现预算管理的优势

加强预算分析工作,是全面预算管理开展的关键环节,更是借助全面预算管理提升企业价值的重要阶段。如果分析不到位、不深入,就不能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当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动时,就无法避免企业的经营风险问题。因此,企业预算分析应当将具体工作分配给各部门的各岗位,落实到具体事项,需要将工作人员的绩效与预算管理的考核挂钩。这种方式不仅能提升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同时也能约束其工作行为,保障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开展,使国有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达到理想效果。

五、结语

国有企业的经营发展与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有直接联系,有效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现阶段,国有企业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企业管理人员应当掌握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理念,了解其必要性,并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到位,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保证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预算管理作为提升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不仅要从宏观角度严格控制各项管理工作,而且应当对财务活动及业务活动等方面进行管控。

(作者单位为铁岭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参考文献

[1] 李会敏.国有企业如何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J].现代国企研究,2019(2).

[2] 牟尽省.探析如何在工业制造企业中使用全面预算管理方法[J].财会学习,2018(2).

[3] 欧阳素明.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构建的思考[J].中国商论,2019(6).

猜你喜欢
全面预算管理优化措施困境
跟踪导练(一)
医院工资薪酬分配及优化对策
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构建企业内控体系漫谈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