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慧慧,张晓红,原 红
(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030032)
脑卒中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1-2]。目前,我国医疗科技飞速发展,脑卒中病人死亡率明显降低,但大部分存活的病人普遍存在不同程度吞咽、认知、言语功能障碍,其中以运动功能障碍最为常见,导致病人活动功能受限,生活能力降低[3]。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4],病人生活质量降低,且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罗伊(Roy)适应模式是由美国护理学家Roy 于1970 年提出[5],探讨人体的适应过程、适应方式、适应机制,认为人体的生命过程就是来自内外环境各种刺激的一个适应过程,目的是提高人体健康水平[6]。本研究旨在探究Roy 适应模式应用于脑卒中护理中对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4 月—2019 年4 月我院收治的88 例脑卒中病人,以入院顺序奇偶数分组,奇数对应44 例病人为对照组,收治在一病区,偶数对应44 例病人为观察组,收治在二病区。纳入标准:①均满足“2016 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成人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解读”[7]中对脑卒中的诊断标准;MRI 以及头颅CT 检查已确诊;②年龄≥18 岁;③病人家属均已知情同意;④生命体征稳定。排除标准:①处于哺乳、妊娠期的女性;②合并恶性肿瘤者;③存在认知、心理、精神障碍者;④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⑤合并重大感染疾病者;⑥临床资料不真实、不完整者;⑦存在视觉、听觉功能受损者。对照组:女17 例,男27 例;年龄43~79(61.51±5.70)岁;疾病类型:缺血性脑卒中34 例、出血性脑卒中10 例;发病时间2~8(5.09±1.81)d;Brunnstrom 偏瘫运动功能:Ⅰ级22 例,Ⅱ级22 例。观察组:女18 例,男26 例;年龄42~80(61.58±5.49)岁;疾病类型:缺血性脑卒中32 例,出血 性 脑 卒 中12 例;发 病 时 间1~9(5.06±1.84)d;Brunnstrom 偏瘫运动功能:Ⅰ级20 例,Ⅱ级24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按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疾病护理常规执行,加强对病人意识、生命体征、瞳孔等指标的监测,严格遵医嘱治疗,积极主动告知病人住院、治疗相关注意事项,进行饮食指导、康复指导、健康宣教等。观察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两级评估诊断并制定护理目标。①一级评估:护士与病人通过“一对一”的方式交流,综合评估病人自我概念、角色功能、生理功能、相互依赖等,明确行为性质,即判定是否是适应性行为。②二级评估:收集、识别固有刺激、相关刺激、主要刺激,明确病人治疗期间的各种不良刺激。③诊断:将角色适应不良、社会受限、情感障碍、生理因素等作为主要方向,对刺激引起的行为反应进行分类归纳。④制定护理目标:将无效反应积极转变为适应性反应。
1.2.2 观察指标 ①遵医行为。判定标准[8]:完全遵从为可以完全配合护士完成相关治疗计划,无抵触行为;基本遵从为可以基本配合护士完成相关治疗计划,偶有抵触行为;不遵从为无法配合护士完成相关治疗计划,抵触行为严重。总遵医率=(完全遵从例数+基本遵从例数)/44×100%。②焦虑和抑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分值越低,焦虑、抑郁程度越轻[9]。③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评分[10],包括穿衣、上下楼梯、平地行走、如厕等,总分为100 分,分值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2.3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所有检验数据录入Excel 2016 中进行整理,运用SPSS 26.0 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遵医行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病人的遵医行为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遵医行为比较 单位:例(%)
2.2 两组病人SAS 评分、SDS 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SDS 评分、SAS 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2 两组病人SDS 评分、SAS 评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值P例数44 44 SDS 评分护理前64.51±3.58 64.49±3.62 0.026 0.979护理7 d 后32.62±1.25 46.85±2.66-32.116<0.001 SAS 评分护理前62.28±2.62 62.29±2.59-0.018 0.986护理7 d 后31.28±1.64 47.83±2.94-32.610<0.001
2.3 两组病人护理前后ADL 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护理前后ADL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3 两组病人护理前后ADL评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值P例数44 44护理前51.01±3.68 51.03±3.61-0.026 0.980护理4 周后88.24±5.54 68.38±4.14 19.048<0.001
近年来,我国脑卒中发病率明显升高,究其原因可能与我国人们生活、饮食结构改变有着密切联系[11]。据调查,将近80%的存活脑卒中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神经功能障碍,极大降低了病人生活自理能力[12]。《卒中后抑郁临床实践的中国专家共识》中也明确指出,所有脑卒中病人都应获得个体化的心理支持和专业护理[13]。且有研究显示,专业、高效的护理干预和康复锻炼对改善病人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14-15]。
3.1 Roy 适应模式可提高脑卒中病人的遵医行为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遵医率(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68.18%),提示Roy 适应模式可显著提高脑卒中病人遵医行为,与杨沙等[16-17]研究结果一致。Roy 适应模式是美国著名的护理学家罗伊在20 世纪70 年代提出,认为人体对内环境、外环境的刺激,是一个不断适应的过程。此模式中,护理、健康及环境相关定义明确,逻辑性、科学性强,已逐渐应用于护理实践[18]。该模式是将人体当作一个整体的适应性系统来看待,通过一级、二级评估以及护理诊断,分析病人遵医行为低下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向病人讲解积极配合医生、护士完成相关治疗对改善预后的影响,鼓励病人以乐观、积极的心态看待疾病。Roy 适应模式鼓励病人家属、亲朋好友予以病人积极、主动、真诚的照顾和关心,帮助病人赢得了更多的情感支持,赢得了病人信任,构建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纠正了病人错误认知,促使其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护士完成治疗。
3.2 Roy 适应模式可减轻脑卒中病人的不良情绪脑卒中病人由于运动功能障碍,极易出现行为异常、角色认知冲突、性格改变、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障碍,往往会导致病人无法充分发挥残余功能,预后普遍较差[19]。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7 d 后观察组SDS 评分、SA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Roy 适应模式可有效减轻脑卒中病人心理不良情绪,进一步调整病人心理状态,与刘小平等[20-21]研究一致。Roy 适应模式要求护士与病人通过“一对一”的方式交流,加强对病人心理状态以及全身状况评估,使脑卒中病人心理状态评估更具有鲜明的个性化、深化性、科学性、全面性等特征,积极引出当前存在的护理问题,详细了解每个病人心理状态以及情绪变化,综合多种因素对病人开展积极心理疏导,通过改变病人认识、行为等,提高其心理、生理舒适度,促使其以乐观、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促进病人良好心理系统平衡与心理适应行为的重建、维持,极大降低了生理、心理应激反应,进而提高治疗依从性。同时Roy 适应模式在护理过程中要求护士多加鼓励、安慰病人,予以病人一定的心理支撑,增强病人内心安全感,有助于最大限度发挥病人残余神经功能,尽可能提升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社会、家庭负担。
3.3 Roy 适应模式有利于改善脑卒中病人的生活能力 有研究表明,脑卒中病人经过溶栓等常规治疗后,脑细胞并未完全坏死,通过及早地康复训练,可恢复、重塑脑功能[22]。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4 周后观察组ADL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脑卒中病人经过Roy 适应模式护理,生活能力提升、改善效果更明显,这与张迎利等[23-24]的研究结果一致。Roy 适应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法,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主要通过促进病人适应性,提高其主观能动性,通过被动、过度、主动的早期康复训练,诱导病人逐步适应康复训练,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帮助神经元突触重建,可加快游离受损肢体神经功能及早恢复。另外,Roy 适应模式下康复训练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增强脑细胞活性,提升训练成果,予以积极的鼓励,增强病人坚持完成康复锻炼的信心和毅力,将传统模式下病人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弥补了传统护理固定、单一、被动等不足,病人接受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