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嫚 冯庆华
摘要:随着互联网科技在我国农村地区的迅速普及和发展,农村居民的购物方式和农产品销售方式也逐渐转至“线上”,但我国农村的物流服务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都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在线购物、销售的需求。本文对“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并针对农村电商物流基础设施差、体系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低、缺少专业人才等发展困境,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农村电商;物流配送
★基金项目:陕西省软科学项目(2019KRM146);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2019C066);西安市社科项目(19J12);西安财经大学扶持项目(17FCJH04)。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我国农村网民也迅速增多,村民们也逐渐打破了传统的线下购物方式,加入网购行列。截止到2018年6月,我国农村地区网民规模为2.11亿,占比达26.3%,较2017年底增加1.0%;城镇网民规模为5.91亿,占比达73.7%,较2017年底增加14.9%。2018年上半年,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为6322.8亿元,较2017年同比增长34.4%,在全国网上零售额中占比达15.5%,增速比全国水平高4.3个百分点[1]。随着电商在农村越来越火,农村物流却开始拖起了农村电商经济发展的后腿,大多数村民还不能享受送货上门的服务,很多网民不愿意在电商平台购物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收取快递不方便[2]。农村“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影响着农村消费者的网购体验,不利于农村电商经济的发展,农村电商物流的配送模式仍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1、我国农村电商物流存在的问题
1.1 基础设施差
我国农村的物流运输工具较为简陋,最常见的运输工具是农用车、客运车、私家车等临时的运货车辆。此外,我国农村地区道路不平、交通不便,加之村与村之间的距离比较远,人口规模较小,村民网购频率不高,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快递数量仅有几个,送货上门便会大大增加物流配送成本。
1.2 物流体系不完善
农产品的运输对仓储、配送、运输等设备的要求也相对较高,这会使企业在前期的投资成本变高,企业也无法在所有村庄设置网点。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物流的配送现状是由物流企业运送到乡镇一级的站点,然后由村民到站点自取[3]。村民在通过电商渠道将农产品的外销时,一般也需要自己将货物运输到快递站点。并且,电商企业无法及时解决物流末端突发的配送服务问题,影响了电商的售后服务质量,不利于农村电商的发展[4]。此外,农村电商物流普遍存在农产品外销的“农货进城”上行电商物流远少于“城货下乡”的下行电商物流,导致农村物流配送车辆空载率高,造成交通资源的浪费。
1.3 网络信息化程度不发达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农村网民数量也越来越多,但是大部分农村网民对网络的认知水平较低,互联网电商平台的信息可谓是鱼龙混杂,网民对虚假信息的辨别能力较差而被骗或被欺诈,降低了他们对电子商务体验的满意度。此外,配送成功率低一直是困扰农村末端物流送货上门的主要问题。由于农村物流系统的信息平台、定位系统都不够完善,会出现农村收货人地址不明确,甚至是定位错误等问题,从而使得农村物流末端出现错误配送、多次配送等现象,这不仅增加了配送成本,还会降低收货人对电商平台以及物流服务的满意度。
1.4 物流专业人才缺失
由于农村的生活环境较差、物质条件缺乏、货流量较小、利润较低等原因,大多数专业的物流人才都不想到农村地区去工作。农村的电商物流配送者大多数是当地的农民,在正式工作前基本未接受過专业的物流服务的培训,没有认识到电商物流的重要性,屡次出现配送员的服务质量较差、要价高,甚至快递损毁等问题,这些都大大打击了村民网购的积极性。此外,在将电子商务作为产品购买与销售渠道方面缺乏认识,很多农村家庭都没有充分应用电商物流平台,农村电商物流平台的利用率比较低,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速度[5]。
2、“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对策
2.1 建设农村物流基础设施
农村物流稳步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物流基础设施。要改善我国农村地区物流业的服务现状,就一定要解决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送货到家的难题,扶持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在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完善农村的交通网络,由政府出资修建和维护农村的道路,建立农村物流交通网,在道路交通上为农村物流的发展提供保障;其次,应切实改善农村地区物流仓储、运输车辆等方面基础设施的建设。再其次,应改善农村网络环境,加快对我国农村物流网点及其信息化改造,完善物流追踪以及物流服务质量监管等功能,为农村物流的发展保驾护航[6]。
2.2 资源物流整合,实现共同配送
我国农村地区一直以来就有着居住分散的特点,这也造成了农村地区物流服务的需求不集中、配送区域广、同地区货流量小、利润低等难题。针对这些问题,各个物流企业可以共同合作,共同利用物流资源,建立协同配送系统,减少不必要的物流运作成本。比如,在一个乡镇建立一个“联合式服务站点”,把所有物流公司的快递集中到一个点,规划好配送路线,统一收发派送。这样既能够提高物流的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还可以实现各物流公司的合作共赢。
2.3 发展本地化的“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模式
我国农村地区地形及地域文化差异性都较大,对于不同的地区可以结合地区特色,充分整合并利用当地的物流资源,发展特色的“本土化”配送服务模式。对于交通较为便利的地区,将货运与客运相结合,通过与区域客运公司合作,运用本地的公共运输工具进行物品的配送,发展“人货同运”模式。对于交通不便的地区,大力推行“顺路稍货”的模式,当地居民对乡村交通状况以及村民住所地更加熟悉,我们通过整合当地的劳动力资源,建立完整的约束机制,不仅能改善物流企业运力不足、末端配送困难的现状,还大大提升了物流企业的配送效率。对于经济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可与乡村的小卖店、学校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合作,建立村级物流网点,如条件允许还可以建立智能快递柜,实现“送货到村、顺手取货”。
2.4 加强网络电商意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使用微信、快手等网络社交平台,这也反映出农民的互联网意识在逐步的增强,是培养网购意识、提高网购能力的潜力股。所以,相关企业及部门可以利用电视、网络等多类媒体平台,传播电商及电商物流的相关知识,提高农村群众对电商及物流的认识。
2.5 加强农村物流人才培养,切实提升服务水平
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需要人才支持,而目前我国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速度较慢,电商物流专业人才缺口较大。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帮助农村地区引进物流行业的人才,大力支持员工返乡、大学生、知识青年等群体回到家乡参与到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的建设中,促进农村电商物流行业的标准化、系统化建设,实现农村电商物流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对农村电商物流的工作者进行专业的培训,打造本土化的物流专业人才,缓解当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短缺的问题[7]。
3、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农村电商的发展,农村“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仍未解决,这也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电商的腾飞。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着力推进建设农村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大力倡导物流专业人才返乡就业,提高农村物流行业的服务水平,提升农民的在线交易意识,逐步优化农村电商物流的运作模式,提高其配送效率及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电商物流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鸣涛.农村电商发展进入转折点未来将呈现四大发展趋势[J].中国食品,2018,(21):80-91.
[2] 余朋林.浅析农村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7,39(12):12-13.
[3] 杨翔宇,于棋.解决农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的研究[J].市场观察,2018,(7):72.
[4] 王宁.电子商务环境下农村物流末端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农业经济,2019(08):143-144.
[5] 孙占权.基于电商环境的农村物流体系构建策略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9,(7):77-80.
[6] 武晓钊.城乡对接的农村物流运营服务体系构建[J].商业经济研究,2016(17):95-97.
[7] 方安诺,杨雪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人才引入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9,(9):125-126.
作者简介:
杨嫚,西安财经大学信息学院在校生,主要研究方向為电子商务;
冯庆华,博士,副教授,硕导,现就职于西安财经大学信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