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妍
[摘 要]有人认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任务。其实不然,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读懂题目。数学学习中,一些学生在做题的时候由于没读懂题目,导致出现错误,可见数学学习中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把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低段;数学思想;阅读能力
有些数学教师认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事,只要学生能认字,会读题和解题就可以。其实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数学学科也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数学是基础性学科,只有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核心素养。数学素养并不是指掌握了某个具体的数学知识,也不是大家认为的数学能力,而是在能力的基础之上反映出来的一种本质的素养。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有助于形成数学核心素养。
一、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数学是基础学科,其语言非常丰富,和汉语语言相比较,数学语言更加复杂和抽象,既有文字也有数学符号,还有相关的图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要求,即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如何把数学符号转化成阅读的语言。有些数学教师认为中低段的学生年龄还小,还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代替学生阅读,没有把阅读能力的培养列入教学目标,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小学数学教材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阅读价值很高,因此,教师要依据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他们读通、读懂题,提高数学解题速度和正确率。由此看来,训练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非常有必要。
二、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审题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符号和数学语言的敏感性,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训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然后再把具体的知识变成抽象的知识,提高做题的准确性。体现在教学中,就是教师要使用不同的方法,訓练学生怎样在抽象和具体的知识之间转换,在读题的过程中很快在头脑中列出数量关系或画图,进而采用一定的方法来解题。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和学生要平等对话。在这种理念之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缩短了,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没有任何压力。教师给学生选择和表达的机会,学生的思维开阔很多。在小学数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去阅读,领会题意,然后自己分析。学生有问题以后,教师给予指导,进而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一)教师亲自示范,感受阅读
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习惯点名让班里的某位学生给大家读题,或者是教师自己把题目读出来,造成很大一部分学生自己不认真阅读题目,读题能力不强。很多学生做题时失分,也大都是没有认真阅读题目这个原因。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示范,首先自己要认真读题,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一起阅读题目,不妨把题目大声读出来,每个题目读三遍,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生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在良好的阅读学习氛围中,不知不觉提高了阅读题目的能力。
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会对其逻辑思维能力产生影响。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首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每次都要把题目认真阅读几次,然后和学生一起阅读题目,帮助学生分清所给的条件和数据。另外,教师在给学生讲容易混淆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符号时,要反复提醒学生应注意的事项,防止学生在应用时出错。比如,大于、小于、不小于、不大于等不同的符号有不同的含义,这就需要教师要带领学生仔细区分。同时,从阅读的时间上来看,太长和太短都不好。时间太长,会让学生分散注意力;时间太短,学生还没有来得及自己思考,不能吸收阅读的内容,阅读就被形式化了。教师应该合理安排阅读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通过认真阅读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二)利用学生熟悉的卡通形象引入,培养兴趣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不能离开学习兴趣的支撑,学生只有对学习有了兴趣,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教师要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情。例如,利用学生喜欢的卡通形象引入教学:熊大有9个苹果,熊二有6个苹果,那么熊大比熊二多几个苹果?对于这类题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画苹果,然后完成线段图,以此来解答。通过反复练习,学生提高了反应能力和阅读能力。
新课改之下要求数学教师要重视对于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而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本身就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利用语言文字去描述数学问题,这也是数学阅读。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这样的情境解读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原来的认知和在实施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产生的认知之间的冲突,利用悬念和矛盾,推动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找到在数学题目当中文字叙述里面隐含的逻辑关系和数量关系,帮助学生解决在数学阅读中出现的困难。
(三)带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加深印象
小学数学课本里有很多操作性比较强的题目,比如画一画。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通过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再结合阅读,让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做到活学活用。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有关平行和垂直方面的知识时,可以先带领学生阅读,然后用直尺去操作,或者是拿出笔来自己画一画。在不断操作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这类知识的认识,然后教师再讲平行线的定义,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这样再理解定义就容易多了。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可以先给学生演示或板书,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观察和思考。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过程中,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阅读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性质、面积周长如何计算等。数学思维的形成需要沉淀和积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能够把抽象的符号转变成具体的知识,通过反复的练习和长久训练,让学生迅速找到阅读中的有用信息,然后在动手操作中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创造出良好的氛围,让小学生感受到浓浓的阅读氛围,逐渐体验数学阅读的快乐。比如说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完了对称图形以后,让学生使用彩色的笔画出对称图形。学习完了圆周率以后,可以组织学生办摘抄报,以中国古代数学作为主题,让学生利用摘抄报去了解数学历史,另外也可以把学到的知识变成数学日记。利用这些活动能够让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升,而且还能够去激发学生对于数学阅读的兴趣。
(四)把课内外阅读结合起来,扩展视野
数学的语言是严谨的,逻辑性非常强,这也是数学语言和汉语语言的区别。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数学阅读认识到这种简洁的美,学会缜密思考,弄清楚步骤。在数学学习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读,在课外也要多阅读。课内的阅读以读符号和读图为主,课下的阅读以游戏为主,没有任何附加條件,这样学生就会读得非常轻松,通过阅读找到其中的问题,并且学会自己解答。教师要适当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可以是数学史的材料,数学家的故事以及经典名题和数学童话等,进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而且要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阅读,交流彼此的心得和体会,提高数学阅读水平。比如说在学习圆周率以后,教师可以去带领学生阅读九章算术,感受到中国古代数学文化的精髓。也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绘本阅读。比如说学生在学完了认识四边形以后,借助于谁是四边形王国的王子这本绘本,加深学生对于四边形的认识,通过绘本阅读能够让学生的数学逻辑更清晰。
综上所述,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进步和发展。在中低段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使用合理的策略,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可以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改进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洪丹妮.新课标下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初探[J].考试周刊,2017,(02).
[2]徐馨霞.浅析小学数学阅读内化途径与方法[J].新课程研究,2015, (09).
[3]刘香媛.论小学数学阅读的重要性[J].教学交流,2016,(36).
[4]程珍珍,程冲冲,李炳煌.小学数学教学中人文精神的重塑[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9).
(责任编辑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