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琴图》中束腰高足杯式炉与莲花鹊尾炉的关系*

2020-07-20 05:59:56朱晓辉
新美术 2020年3期
关键词:长柄香炉莲花

丁 祎 朱晓辉

图1 《听琴图》(局部)

图2 《听琴图》中莲花杯式炉

北宋《听琴图》(图1)中,画家于香几上描绘了一只修长莹润、香烟袅袅的束腰杯式炉。它吸引了学界诸多关注。不少学者认为该炉为汝窑器,但缺乏有力的实物证据来证明。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有数件出土于朝鲜开城(原高丽开京一带)的中国宋代青白瓷香炉,本文图3—5 所示均是。1见[韩]国立中央博物馆编,《新安香炉》,国立中央博物馆出版社,2008年。这里的新安香炉,指的是从新安海底沉船中打捞出来的香炉。叶文程和丁炯淳在〈从新安海底沉船打捞的文物看元代我国陶瓷器的发展与外销〉中提到:“新安海底沉船打捞的陶瓷器,其种类可以概括为青瓷、青白瓷、白瓷、黑瓷、仿钧瓷和白釉黑花瓷等。在这些瓷器中,有少量的青瓷具有南宋的式样,如青瓷鱼耳瓶、多口瓶、长颈瓶、贯耳瓶、鬲形炉和束口碗等。” 见《海交史研究》1985年第2 期,第39页。其中图3所示这件花足束腰莲瓣杯式炉与前述《听琴图》中描绘的高足杯式炉(图2)惊人地相似;而图5所示这一件则与福建沙县大洛官窑昌村出土的南宋青白釉杯式莲花炉(图6)款式完全一致,通高13.7厘米,莲花托座上擎出算珠式柄,其上以仰莲托起七瓣花口的炉身。福建博物院认定此类莲花炉为福建产品。上述这类杯式炉,同时代中国北方窑口也有出产,只是南方所产的杯式炉口沿较窄,北方窑口所产口沿较宽。此类莲花杯式炉的器型从何而来一直是学界关心的问题。本文认为,它是从行香用的莲花鹊尾炉演变而来。

关于鹊尾炉,《法苑珠林》“鹊尾香炉”条有云:“香炉有柄可热者,曰鹊尾炉。”2[唐]释道世撰,《法苑珠林》,转引自刘静敏著《宋代香谱之研究》,台湾文史哲出版社,2007年,第347页。

鹊尾炉是一种金属制成的长柄焚香手炉,又名柄香炉或香斗。一端供持握,另一端为一小香炉,可在站立时或出行时使用,熏烧的香品多为香丸、香饼、香粉等。关于焚香之俗,林梅村认为这种风俗起源于近东,始见于古埃及第五王朝(公元前2500—公元前2400年)法老浮雕。公元前一世纪左右,中亚犍陀罗高僧开始使用手炉行香礼佛。后随着中亚佛教向东方的传播,行香礼佛的习俗在丝绸之路沿线新疆、河西走廊流行起来,并传入中国西北地区。3参阅林梅村、郝春阳撰,〈鹊尾炉源流考:从犍陀罗到黄河、长江〉,载《文物》,2017年第10 期,第64页以下。魏晋时期,朝廷会举办“行香”法会,而魏晋时期手持香炉礼佛的情景,已见于后世的文字记载,南宋程大昌《演繁露》卷七载:“东魏静帝常设法会,乘辇行香,高欢执炉步从。”4[宋]程大昌撰,〈演繁露〉,载《四库全书》本,卷七,叶五甲。

图3 高丽出土莲花杯式炉,《新安香炉》,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2008年10月版,第99页。

图4 高丽出土莲花杯式炉,《新安香炉》,第93页。

图5 高丽出土莲花杯式炉,《新安香炉》,第99页。

图6 南宋青白釉莲花杯式炉,福建沙县大洛官昌村出土,见扬之水,《香识》,第99页。

中国境内目前所见最早的手炉出于公元五世纪甘肃炳灵寺石窟第169 窟十六国时期的西秦壁画中(图7)。这种长柄焚香手炉的造型到北魏平城时代(471—494年)有了新变化——长柄末端下出现了折形似鹊尾的新造型,即鹊尾炉,见于云冈石窟造像中。鹊尾炉在中国的流传变化情况,林梅村做过说明,根据他的研究,北魏洛阳时代(494—557年)开始出现莲花座鹊尾炉样式,香斗为折沿式。这种折沿的莲花座鹊尾炉至此已成为中国本土化的造型。江苏丹阳南朝画像砖墓砖雕(图8)中出现的莲花座鹊尾炉与之同款。湖北当阳长坂坡南朝墓还出土了实物莲花座鹊尾炉,与北魏洛阳时代鹊尾炉如出一辙。5同注3,第72页以下。说明使用莲花座鹊尾炉行香礼佛在南北朝时期已较为普遍。现存出土及传世的鹊尾炉数量并不多,炉身造型有许多种,口沿宽窄不一,材质多数为铜架或银架。实物收藏以日本与韩国为多。图9—12 所示均为日本收藏的中国长柄香炉。图9所示为南北朝时期的鹊尾形柄香炉,口沿不像唐宋时期那么宽厚。图10所示为唐—五代时期花形香炉。图11和12 分别是唐代和宋代的宽沿炉形。以上可见早期行香用炉的型制并无定制。

“行香”至唐代依旧盛行,张籍《送令狐尚书赴东都留守》诗有云:“行香暂出天桥上,巡礼常过禁殿中”6[唐]张籍撰,〈张司业诗集〉,载《四部丛刊》景明本,卷四,叶十乙。,白居易《行香归》诗有云:“出作行香客,归如坐夏僧”7[唐]白居易撰、谢思炜集校,《白居易诗集校注》,中华书局,2006年,第2199页。等,皆可为证。当时有关行香的文字记载如此,而行香的场面则可从存世绘画中窥见一斑。

美国克里夫兰美术馆藏北宋赵光辅《番王礼佛图》(图13)中,就可看到“行香”的场景。其中一位供养人手捧一只高足杯式香炉,炉身的装饰仿佛还刻着花,式样近于耀州窑的刻花炉(图14)。这是北宋时期北方最为常见的瓷香炉样式,为高足杯式,开敞,无炉盖。炉身通常在10 厘米以下,平展的宽大沿,下接直壁折腰或圆弧的炉膛,细腰,小喇叭座,有白釉、青釉、黑釉,也有刻花。定窑、宋金耀州窑、磁州窑、宋介休窑、宋鲁山窑都烧造过这种类型的香炉。这说明在北宋时期,随着陶瓷业的兴起,以往行香时流行使用的金属鹊尾炉,逐渐演变成了瓷炉,且炉身不再有执柄。执柄消失的原因,应该是陶瓷本身绝热效果好,不像金属那样烫手,所以瓷炉上的长柄渐渐消失,变成了手执的行炉。不少研究者认为这种高足杯式器是古代的灯具,也有学者认为是琴炉,其实它是礼佛时焚香所用的香炉。因为这种杯式香炉既可以放置在原地使用,也可以手持行走使用,故称为行炉。

图7 甘肃炳灵寺西秦壁画所绘长柄香炉,《文物》,2017年10 期。

图8 江苏丹阳南朝画像砖墓砖浮雕,《香识》第20页。

图9 [南北朝]鹊尾形柄香炉,日本和泉市久保物美术馆藏,《香炉:特别展》,日本和泉市久保物记念美术馆,2008年,第15页。

图10 [唐―五代]花型柄香炉,日本和泉市久保物美术馆藏,《香炉 特别展》,第16页。

图11 [唐]狮子镇柄香炉,日本白鹤美术馆藏,《香炉:特别展》,第15页。

图12 [北宋]莲弁文柄香炉,日本藏。《香炉 特别展》,第16页。

图13 《番王礼佛图》(局部),美国克里夫兰美术馆藏,见《香识》,第92页。

图14 [宋]耀州窑刻花炉,耀州窑址出土,《香识》,第93页。

图15 [唐]北方天王像局部榆林窟第25窟前室东壁北侧代。《中国敦煌壁画全集》。

唐—五代时期的图像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行香之炉呈现出长柄鹊尾炉与杯式炉并用的格局。敦煌榆林窟第25 窟前室东壁北侧唐代壁画中,北方天王像右下方的天女手托一只香炉,已经是束腰高足宽沿葵口杯式炉(图15)。敦煌第61 窟为五代壁画,所绘女供养人像(图16)手持莲花高脚行炉,炉中正燃着香料,香烟袅袅。敦煌第159 窟于阗国王李圣天供养像(图17)亦为五代时期壁画,画中人物手持托板与高脚行炉。该炉型制与北宋的陶瓷高足杯式炉已经极为相似。以上数例说明唐至五代时期杯式炉的广泛运用。另一方面,绘于中唐时期的敦煌第159 窟吐蕃赞普出行图,图中女使所持行炉还是一种短柄鹊尾炉与高足杯式炉结合的炉式(图18),而图19所示敦煌榆林窟第19 窟五代曹元忠父子供养像中,人物手持的仍是旧式样的长柄鹊尾炉。鹊尾炉与杯式炉的共存期正是从前者向后者演变的过渡期,本文认为宋以后被广泛使用的高足杯式炉是佛事香炉中逐步演化来的一个造型,其前身应该是鹊尾炉。

扬之水对莲花鹊尾炉的来龙去脉及香具在两宋的发展都做出了说明。她举出的例子中有两件相似的莲花鹊尾炉,其中一件出自美国奈尔逊美术馆藏画(图20),另一件为内蒙古赤峰宁城埋王沟出土的铜莲花鹊尾炉实物(图21)。扬之水指出正是这种装饰着莲花的长柄鹊尾炉日后逐渐演变成莲花瓷香炉。8参阅扬之水著,《香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95页以下。除了上述例子,我们还在北京故宫藏传唐代卢楞伽的《六尊者像》册和北宋赵光辅《番王礼佛图》中都找到了持握长柄莲花鹊尾炉的长者形象(图22—23)。他们手中所持的莲花鹊尾炉与图20—21 所示香炉相似,特别是图22所示香炉与图20—21 所示香炉可以说是同款,连起伏和叶脉纹理都类似。就是这种装饰着莲花的长柄鹊尾炉日后逐渐演变成莲花瓷香炉。此外,在传卢楞伽《六尊者像》中,案头还画有一只莲花座香炉(图24)。其形为一朵仰莲花托起杯式炉身,花瓣舒展,下接高柄宽圈足,敦厚沉稳,看来像瓷香炉。传世有一件宋代耀州窑址出土的青瓷莲花香炉(图25),炉身为仰莲,最下一层是覆莲的托座,可以看作画中这件香炉的实物证据。这只莲花香炉与图20—23 所示香炉的炉身完全一致,是后来的莲花香炉的基本型制,往后的发展也无非是在此基础上增减装饰而已。莲花香炉至此完成了它从长柄金属炉转变为陶瓷杯式炉的历程。

图16 [五代]供养人像61窟,见《中国敦煌壁画全集》。

图17 [五代]于阗国王李圣天供养像第159 窟,见《中国敦煌壁画全集》。

图18 敦煌壁画第159 窟吐蕃赞普出行图局部,见《中国敦煌壁画全集》。

图19 曹元忠父子供养像,见《中国敦煌壁画全集》。

图20 莲花鹊尾炉,美国奈尔逊美术馆藏(摹本),见《香识》,第26页。

图21 带宝子的莲花鹊尾炉,铜,内蒙古赤峰宁城埋王沟辽墓出土,见《香识》,第24页。

图22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唐代卢楞伽(传),《六尊者像图册》(局部)。

图23 《番王礼佛图》(局部),美国克里夫兰美术馆藏,见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编,《宋画全集》第六卷。

图24 《六尊者像图册》(局部)

材质虽然从金属变成了陶瓷,工艺上却仍残留着过去使用金属材质的痕迹。扬之水提到过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中心烧造区发现的宋代莲花香炉残件(图26),把它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鎏金银羹碗子(图27)对比,能看出这件宋代汝窑莲花香炉就是对图27所示鎏金银羹碗子的陶瓷仿制品,瓷香炉下覆的荷叶装饰与金属器上的纹理同样清晰,翻卷的程度也一致。

到了宋代,莲花香炉已经广为流行,不论绘画图像还是实物遗存,留下来的都不少。上文提到的汝窑、耀州窑以及南方福建等窑口都烧制了不少莲花香炉。总体来说,北方莲花香炉是在繁复中求韵味,相比之下,南方的莲花香炉窑造型简练很多,体现在存世绘画中,倾向也是如此。

文献中有香炉的使用情况,但是对香炉本身的描述大多不够详细。古画中的图像于是便成为重要的证据。当然,我们知道,因为绘画受到艺术语言本身的限制,而且画家追求的也未必是客观还原,因此在使用图像作为证据时,需要格外小心。好在我们有足够多的香炉实物出土,能够让文献、图像和实物三者相互印证,从而勾画出香炉这一器物的演化过程。回到《听琴图》上,我们现在可以推断,画中所绘香炉是南方地区生产的青白釉束腰杯式莲花炉,它是从长柄莲花鹊尾炉演变而来。

图25 耀州窑莲花香炉,见《香识》,第97页。

图26 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莲花香炉残件,见《香识》,第97页。

图27 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鎏金银羹碗子。 [日]新潟县立近代美术馆等,《唐皇帝からの贈り物》,第68页,新潟县立近代美术馆等,1999年。

猜你喜欢
长柄香炉莲花
英语中的“锅碗瓢盆”
英语中的“锅碗瓢盆”
浇菜
程家玉
云莲花灯
青年歌声(2021年3期)2021-03-22 10:00:26
莲花湖『变身』
小读者(2019年24期)2020-01-19 01:52:06
一个铜香炉
收藏界(2019年3期)2019-10-10 03:16:48
莲花灯盛开“致富花”
今日农业(2019年14期)2019-01-04 08:57:40
香炉的养鼻之道
幸福(2017年18期)2018-01-03 06:34:58
莲花岛:清净与欢喜
中国三峡(2016年11期)2017-01-15 14: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