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丽
【摘 要】蒙古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由于受到社会环境的限制、地域文化条件的差异等因素在蒙语文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蒙古语言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本文针对蒙古语文教学工作所面临的问题,蒙语文教学中“教材、生活、学生”三个维度创设语言交际环境,情感教育牵头语言交际与立德树人并进,重视民族语言和通用语言的和谐发展等三个问题提出了个人不成熟的见解。
【关键词】蒙语文教学;创设语言交际环境;情感教育;语言的和谐发展
蒙古语文是蒙古族大众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是蒙古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传承民族文化培养,培养学生民族情感和使用民族语言文字能力是我们教学基本目标。因现在的社会生活环境,大部分学生没有语言基础,在注重工具性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文性是蒙古语文课程的特点。蒙古语是我们的母语,学习、运用和发展母语,普及推广母语是每个蒙古人的神圣职责。蒙古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由于学生受到环境的限制、自身条件的差异、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因此,课堂的教学是学生学习蒙古语文的最主要途径。那么在课堂上单纯的教授我们书本上的知识吗?当然不是,我们学习语言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会应用,语言是民族的灵魂,文字是文化的灵魂。语言文字是民族存在发展的根基,只有二者共存,一个民族才有希望,才能有未来。
一、“教材、生活、学生”三个维度创设语言交际环境
《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意见》中提出“增加学科实践活动,在不增加学科总课时的前提下,用不少于10%的课时开展学科实践活动。”以往的蒙古语文实践活动课仅限在于某一节课或者某一个句型进行会话练习,本学期我在领导的指导下大膽尝试了课程结构的创新和语言学习的变革,我以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学会应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与交流,突出学生蒙语文语言实践能力即会话能力来实施蒙语文学科实践活动课。我依据本册书学过的第2、9、11课和之前学过的人物类名称、地点名称、食物名称、时间名称等单词和句型统整教学,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提炼学生语言发展的生长点,确立会话主题:《快乐周末》。
我以“教材、生活、学生”三个维度创设会话句型,创设会话场景,给学生更广阔的思考、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综合学过的语言素材在具体的场景中灵活地应用语言,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会说。如直接谈话导入,问:同学们上周五都回家了,回家都干什么了?同学们有的说写作业了,有的说帮父母干家务了,还有的说吃好吃的了,我说:“你们的周末好充实,好快乐啊,和大家一起聊一聊你们这个快乐的周末吧”(边说边板书会话题目《快乐周末》,同时给他们剖出会话方向----饮食,劳动,玩耍,学习)。我把这四大板块有机的串联在一起,每一个板块都给孩子们多个句型,激发孩子们想说、敢说的激情,增强学习民族语言文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这里我主要以饮食这一大板块进行分析。我先找两名同学问:你周末吃什么了?周六吃的还是周日吃的?上午吃的还是下午吃的?什么馅的?谁给做的?好吃吗?……能把刚才的话连起来说吗?循序渐进的加大难度,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达到有话可说。之后让所有同学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同时在大屏幕上出示提示句,并提醒同学们有难度的同学可以看着老师的提示语进行会话练习。在整个会话练习过程当中我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有机的改变会话模式,加强孩子们语言应用的能力。如:大家上周末吃了这么多好吃的,那你这周末回去想吃什么啊?通过句型的改变让孩子们真正的学会和理解过去式和未来式句子的语法知识。
二、情感教育牵头语言交际与立德树人并进
蒙古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立德树人教育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语言入手,在理解语言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感情得到升华。在感受语言文字的同时,立德树人教育犹如春风沐浴大地,悄无声息,如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既教书又育人。如:同学们吃了好多水果,果皮都扔哪了呢?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挑食的习惯呢?在学校食堂有没有倒饭倒菜呢?我们应该怎么做?通过教师设计的种种问题,同学们即学会了语言的表达,又得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
当代社会各种因素的干扰下蒙古族传统文化、习俗逐渐遗忘的环境中,承担着培养民族文化继承人的蒙古族学生和教师在蒙古语文课程中如何溶解民族文化教育事关重要。在蒙语文课堂上怎样进行民族文化的渗透,我认为只要能渗透的知识点都可以有机渗透。如通过对饮食方面的会话练习让孩子们了解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的蒙古族美食——蒙古馅饼。我课前亲自录制了制作蒙古馅饼全部过程,再配上优美的蒙古语歌曲,在朴素的画面和优美的音乐节奏中凝聚着民族的信仰、希望和情感。课下我留了一个实践作业——周末回家包蒙古馅饼,下周一带到班级让同学们品尝。等到下周一同学们端着亲手包、亲手烙的蒙古馅饼,用标准的蒙古语跟我说:“老师,您先吃!”,我仿佛看到了民族的希望和未来。
三、重视民族语言和通用语言的和谐发展
民族教育,传承民族历史文化的教育,民族教育,守护语言文字,弘扬文化艺术的教育,民族教育,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教育。我深爱着我所从事的民族教育事业,我愿把我全部的爱都奉献给班级和孩子。我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我相信我对民族教育事业无怨无悔的执着的追求,会使教书育人这一神圣的天职得到最真实、最鲜明、最生动的诠释和升华,那就是当有一天面对祖国的锦绣河山,面对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面对亲人殷切的期望,如果有人问:这份内心的感动谁能用母语来诉说?我相信我的孩子们,一定会大声地回答:“我们不仅精通通用语言,我们还能用母语进行精彩的对话!”
总之,蒙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很多,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掌握的母语知识怎么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是所有蒙语文老师共同面临的最大难题。我们只有蒙语文教学的细节中创设语言交流环境,民族情感方面引领学生了解热爱自己民族语言文化,让学生了解使用通用语言的同时学习使用民族语言文字的重要性,由此调动学生学习使用蒙古语言文字的内动力。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民族地区的蒙语文教学一定会前途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