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大为
【摘 要】校园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校园环境与文化建设则在无形中起到“育人”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从我国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来看,颇有“千校一面”趋势,校园雷同现象普遍,缺乏个性与新意,难以彰显文化特色。因此,在开展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过程中,笔者尝试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背景,指导学生以校园空间为载体剖析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反思不足,创新方法,打造积极向上的育人空间,增强师生体验,这对于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活动也是最真实的实训契机。结合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经验,本文首先阐述校园文化建设与专业课程结合的重要意义,然后以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为例提出校园文化建设的常见类型,最后探讨校园文化建设与专业课程结合的项目实践,期望能发挥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优势,从环境与文化等多重视角出发,建设校园空间,积累平面设计经验,提升专业课程教学实效。
【关键词】校园文化;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实践
校园环境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元素之一,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可小觑。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启动二者双向互动关系,这对于推动校园环境发展、提升专业课程教学水平都有积极作用,有利于引导校园总体规划,发挥校园文化魅力,体现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意义,营造良好人文环境与教育环境[1];除此以外,校园里的自然景观、历史人物景观、文化小品创设等等,具有独特的历史教育功能。从空间环境、人文环境、历史环境等多个方面出发,依赖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的优势,整合校园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对于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影响巨大,不仅有利于推动专业课程发展,对于大学生教育也创造优势条件,一举多得。
一、校园文化建设与专业课程结合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彰显教育价值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与文化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传统文化经历了除旧纳新,迎来全新发展时代。从平面设计的各种作品来看,创造性地融入诸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彰显中华传统文化韵味,以文化思想为载体渗透着现代设计理念[2]。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结合平面设计专业课程发展,正是强调现代设计的精髓,凝聚正能量,彰显校园环境的教育价值,将平面设计融入现代生活,更具实用意义。
(二)有利于继承优秀文化
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性,二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设计理念与设计手法往往伴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进步而有所调整,如我国唐代的服饰设计十分华丽、高贵,反映了当时繁荣发达的经济背景,这是对中华文化的继承与体现。因此可以说,平面设计的创新与发展实际上是奠定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了现代产品与文化元素的深度融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用平面设计理念,让学生在实践运用的同时体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得校园文化建设更具“精气神”。
(三)有利于助推个性发展
悠久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造就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元素,将其运用于校园文化建设中,积累平面设计的实践经验,也能挖掘校园文化建设独特的审美内涵与历史文化价值[3]。想要避免雷同设计,必然对专业水平及设计理念提出更高要求,设计者应深刻且全面地理解传统文化内涵,除了运用经典的“中国红”、“灯笼”、“云纹”、“京戏脸谱”等传统元素以外,还要塑造个性化、差异化的文化产业特色,将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平面设计专业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启发,也是一种积累,有利于助推其个性发展。
(四)有利于传递审美情趣
渗透中国传统设计理念,强化以人为本的根本思想,弘扬自然淳朴、和谐统一、浑然一体的造物思想,在无形中激发学生设计灵感、强化审美意识。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平面设计过程中,产品的形态实质反映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包括造型中的几何变化、线条比例以及色彩渲染等等,往往都被赋予校园文化特殊意义,具有地域文化特征。比如中国传统文化偏爱于对线条的表达,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利用不同的线条宽度、厚度等参数,带给人们直观的、感性的视觉冲击,满足审美需求与心理诉求,有利于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传递审美情趣,提升审美品味。
(五)有利于提升创造能力
平面设计的发展过程是不断推陈出新的,這也正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需求。校园文化建设应讲究创新性,不能为了塑造文化而强贴“标签”,更不能刻意模仿,如一味地追求中国特色,或者生搬硬套“民族风”,这都是不可取的。将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文化要素与平面设计理念相结合,杜绝盲目拼凑组合,而是在全面理解与表达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流露真情实感,打破传统文化的单一性与拘泥性,在学生脑海中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经过专业处理与改造,使得校园环境散发独特魅力,借机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创造能力[4]。
二、校园文化建设与专业课程结合的常见类型
(一)校园文化建设之标识设计
运用单纯的图形要素或者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标识设计,相较于单纯使用文字更易于强化视觉冲击力,传递设计者的真实意图。在校园环境设计中科学、系统地采用标识设计方法,传递校园文化思想,满足校园基本的教学、科研以及生活等多方面需求,并预留充足的扩展设计空间[5]。总体来看,围绕校园文化建设而采用的校园标识设计应体现以下特点:第一,体现以生为本根本思想,校园环境平面设计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为学生服务,传递文化元素,彰显育人价值;第二,设计定位明确,只要清晰表达校园文化理念,而无须过于追求新、奇、特;第三,从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外部环境着手,分析校园内的建筑特征、景观构成、交通流线等,体现校园标识的导向分级原则,结合校园整体形象实现校园文化建设,使之融合、匹配。
(二)校园文化建设之字体设计
每一处设计中都有精心预设的字体应用,根据不同的环境特性或者使用目的,校园文化建设常用的字体类型包括:第一,校园警示标识、使用说明、标语、制度公告中常用的宋体、黑体等,多以纯色为主,横平竖直、庄重沉稳;第二,在班级板报、温馨提示、一般性通知或者节庆场合常用的个性字体,造型活泼、生动有趣、色彩鲜明,极具韵律感;第三,校园公益广告、奖状或者锦旗中常用的隶书、行楷等字体,线条流畅、字体清新,独有独特的书法艺术审美韵味。
(三)校园文化建设之公益广告设计
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往往具有隐蔽性特征,渗透隐性教育思想,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引领着学生的思想、态度、情感、价值与道德观念,对其行动与习惯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公益广告设计中,充分考虑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和特性,体现以下设计原则:一是公益性原则。从公众利益角度出发,突出助人为乐、崇尚科学、感恩生命、爱护自然环境等不同的环境教育主题,在校园文化氛围中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二是艺术性原则。这是平面设计的本质思想,合理运用线条、色彩、造型等要素,手法适度,整体和谐,不夸张、不做作,能被学生理解与接受。三是启发性原则。避免直白的说教,而是于无形中传递道德信息、思想观念,渗透道德情感,启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与实践。
三、校园文化建设与专业课程结合的项目实践
(一)校园文化建设与专业课程结合的项目背景
校园文化建设与专业课程结合,突破了传统的平面设计教育理念,体现理论与实训有机结合发展思想,这对于“教”与“学”来说也是独特体验及严峻挑战,推动从单纯理论灌输向实践运用的转变,使得平面设计专业课程学习过程更有趣、更实用[6]。参照“双元制”教学模式的优势,在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项目”理念,发挥信息化教育优势,构建翻转课堂,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以若干任务为载体落实实际设计项目,促进教育与实践的密切关联。本次项目实践通过开发校本课程,围绕“校园文化建设”为任务主线开展设计工作,其内容包括与平面设计相关的标识设计、海报设计、产品宣传设计以及数码图像处理等等,实现校园文化建设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衔接,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一体化发展。
(二)校园文化建设与专业课程结合的项目设计
整合客户提供的经典案例并筛选和整理相关资料,在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中导入“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任务,并将其分解成若干子项目,逐一完成任务[7]。
项目一:运用删除、移动、复制以及变换图像等操作方法,设置各种图层类型、图层样式,对图像大小、图像分辨率进行调整和运用,渲染“书香校园”氛围。
项目二:应用Photoshop软件功能设计制作宣传图册、灯箱广告、IC卡等,详尽介绍版式思路与特点,突出“智慧校园”特征。
项目三:采用调整选区、编辑、创造、描边、补充等方法,运用辅助工具功能,对背景色、前景色分别设置,勾勒“美丽校园”线条。
项目四:应用色彩模式相关知识以及滤镜的常用方法,并使用色阶、反相、去色、色彩平衡、色彩替换、色相/饱和度等命令功能对调整图像色调,同时使用修复工具、仿制图章工具、画笔工具等,烘托“多彩校园”场景。
围绕项目开展教学活动,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方案,实施分组探究式学习,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穿插微课资源,递进式启发设计灵感,最后分享校园文化设计成果,共享资源,科学点评。
(三)校园文化建设与专业课程结合的项目实施
经过实施项目化教学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成效,体现校园文化建设与专业课程结合的优势特色。首先,通过呈现任务、整合资源、实施任务、拓展任务以及评价考核等一系列流程,落实若干子项目,以此激活学生参与意识,拓宽知识视野,积累实践经验;通过自主探索与小组合作相结合、自我点评与互相点评相结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增强项目参与度,综合提升专业水平[8]。其次,通过实施项目教学方案,将所学的专业课程知识运用到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体现专业应用价值,积累实践经验,这对学生未来学习与就业大有益处;再有,通过实际项目唤醒学生的校园情怀,被校园文化氛围深深感染,体会校园环境内涵,获得教育启发,意义重大。
由上可见,校园文化建设与專业课程结合将成为必然趋势,以专业的平面设计领域出发,优化校园文化建设,向学生传递更多主流的、积极的、向上的文化内涵,这对建设校园精神文明、驱动学生全面发展均有积极意义。与此同时,将校园文化与艺术设计形式有机结合,也体现了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助力专业发展,培养具备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仝江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51-52.
[2]吴秀清.高校党建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1):22-24.
[3]刘茜.论专业文化建设对当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J].中国新通信,2020,22(10):198.
[4]符涛,陈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特色精品专业打造——以海南大学旅游学院为例[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21(1):126-130.
[5]洪金祥.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助力特教教师专业成长[J].新课程,2020(9):200.
[6]张志胜.校园文化建设视域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以A大学公共管理类专业为例[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18(8):19-23.
[7]齐敏.新建本科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析——基于特色专业建设视角[J].德州学院学报,2018,34(5):97-98,102.
[8]黄刚,张娇.大文化观视阈下专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