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20年3月份以来,上海市各中小学都在尝试开展线上教学,其中也包括线上作文指导课。为了利用线上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笔者通过梳理写作任务、找准单元写作训练点,引导学生个性创造,互動评议、推选佳作等步骤,形成了线上作文教学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在线教学;作文指导;《家乡的风俗》
3月份以来,上海市各中小学都在尝试开展线上教学,其中也包括线上作文指导课,并且要求各学校教师授课时注意和市里直播课程的衔接,做好互动答疑。
众所周知,传统的线下作文教学课,往往采用的训练模式是: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修改——教师点评这一方法。在这种模式下,教师的主导性是非常强的。可是一线的教师在进行线上作文指导时显然不能简单地把面对面教学的方式直接搬到线上去。那么如何利用线上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线上教学怎么设计学生的实践活动?怎么形成更理想的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这一直是我的困惑。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作文指导课《家乡的风俗》,于我而言是一次实践的机会,也是一次挑战。怀揣着这些困惑,秉承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原则”,我大胆尝试,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一定的效果,摸索出一条线上作文教学的新路径。
一、 思维可视化,梳理写作任务
市里的课程对《家乡的风俗》这篇作文不仅进行了审题、写作要求梳理、写作思路梳理,还有写作方法的指导。应该说指导是非常的全面且详实的,那一线的教师还需要做什么呢?首先,笔者和学生一起对市里的课程进行梳理,让思维可视化,方便学生写作时参考。如图1所示:
我们都知道,“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能力”是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而“恰当的训练”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手段、桥梁和中心环节。应该说市里的课程已经告诉了学生怎么写,但这和学生真正的写出来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就需要我们老师利用互动答疑的时间,通过任务驱动给孩子们搭好桥梁,将了解知识转化为运用知识的能力。接下来笔者和学生一起梳理了下一步的任务。
不管是设计采访单还是利用网络查找资料,收集来的资料都是为了突出中心服务的。线下的作文指导课,学生一般是线确定文章的中心立意,然后围绕立意选材。而线上作文写作时,由于网络资源的来源非常的广,学生也可以改变思路,在材料的基础上对原来的立意适当修改,确定最合适的写作中心。尽管我们知道利用网络资源可以收集非常丰富的资源,补充学生体验的不足,但此时资料的整合也显得尤其重要,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造成行文的累赘臃肿,而是要学会根据调整后的立意选择取舍。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写作提纲。
二、 读写结合,找准单元写作训练点
作文教学的训练点可以说是非常多的,而老师应该有自己的规划,每一次的作文都应该有每一次的训练重点,不可贪多。此时,老师认真研读单元的教学目标,根据单元内已有的课文确定每一次的训练重点,是比较合适且易操作的办法。
《家乡的风俗》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作文训练篇目,本单元一共有三篇课文,分别是《北京的春节》《藏戏》和《腊八粥》,这三篇文章都是详略安排比较优秀的文章。结合本单元的单元目标:分清内容的主次,把握叙述的详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详写主要部分,突出主要内容的。因此我们将“分清详略,突出主次”作为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在互动课有限的时间里提高课堂时效,争取一课一得。
学生面对素材,往往会不分主次地全部写进文章里,导致文章臃肿而且乏味,或者根据个人的喜好着墨不同。那么如何确定详略?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一)确定标准
详略的安排最终是为了突出文章的核心思想,提前确定好文章的核心思想,才能科学地把握详略的度。那我们在安排详略时应该遵循以下标准:“对于那些最能直接、具体表现文章中心主旨的材料我们要详写。有些素材本身能够表现中心,但是不是最核心的,我们需要略写。”只有这样,文章才能详略有序,主次分明。以本次作文为例:参加习俗的经历应该详写,而习俗的由来、人们对这种习俗的看法则应该略写。
(二)正确“取”“弃”
我们根据材料重要程度不同,选择详写和略写。当选取需要详写或略写的素材后,剩下与文章主题毫无关联的素材,就需要毫不犹豫地舍弃。
三、 依照提纲,个性创作
学生根据老师对提纲的批改意见,完成创作后在线提交电子稿。在学生的电子稿里,学生应该对照上课时的要求,自查自己的文章是否能体现本次作文的训练重点,即详略是否得当。在自己独立撰稿期间,可以向同学分享文章,征集意见,也可以和老师交流。
四、 互动评议,推选佳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因此,此次训练尤其重视互动评议的环节。笔者梳理了一下在实践中的操作步骤,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一)范文领航,自制评价表
线下作文课中,很多学生都是被动接收老师的批改意见。而现在学生作为参与者,需要去点评其他同学的作文,大家参与的热情很高。可由于很多同学都是第一次参与,缺乏相关的评改经验。因此笔者在课堂上出示一份范文,并且带着同学们一起去批改,分享修改作文的标准,这样无形中消除了同学们的畏难心理。其次,每一次有训练重点的作文评价,都应该制定一份专门的评价表,让学生评价时有章可依。以这次作文训练为例,除去常规的语言、描写,中心之外,我们重点关注了详略安排的评价。
本次作文的训练重点是“详略得当”,根据六年级的写作要求,可拟定“自/互评表”,見表1:
(二)异质分组,评价汇报
此次评价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在老师的组织下将班级的学生按照不同的特长和能力异质分组,确定了以小组长为主要负责人的4人责任共同体。同时两个小组结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互相批改对方的作文,且在小组内交流意见。最终每组精选一篇有代表性的文章详批、撰写评价表,在班级的汇报课上展示。
(三)对话作者,老师补充
在线上汇报的时候,汇报组负责人可以“隔空喊话”小作者,提出自己的疑问,小作者在线解答。班级里其他的同学对于修改的文章,在留言板区域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老师适当补充自己的观点,形成一个多元评价、交流的空间。
五、 完善作品,推选佳作
经过上面一系列的操作后,小作者根据同学以及老师的修改意见,再次修改自己的文章,上传佳作分享区。我们根据点赞数,推荐优秀的文章编成作品集,并且推荐在校刊、校报上发表。以此方式使学生体验到小作家的喜悦,激发学生继续创作的动力。
六、 实施成效
(一)形成了在线作文教学的实施路径(如图3所示)
(二)打破网上教学局限,攻克作文评价难题
新课标要求:“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只是发生在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的过程。线上作文的互动评议阶段,作文评改由传统的单向评价变多方评价。一方面减少了教师评改作文的时间,另一方面也给予学生参与评改的机会。最后学生还可以通过评改作文汲取经验,掌握评改作文的标准。这种多方参与的评改方式改变了传统作文评改带有主观性且不够及时的不足。
(三)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提升学生的主体性
一方面学生的作文要在同学和家长的面前亮相,学生们都很重写作这件事,都想让自己优秀的作品展示给读者。另一方面,能够当一回“老师”,对别人的习作进行修改,并提出修改意见,孩子们的参与度非常高。有了创作者的重视和参与的热情,写作的训练自然更容易达成既定的训练目标。
作者简介:
聂娟娟,上海市,上海市嘉定区新城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