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培养模式下党员“2+1”发展机制创新研究

2020-07-18 16:18罗茜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积极分子学生党员入党

罗茜

摘 要: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为求在高职院校订单培养背景下更加严格、全面地发展学生党员,培养和管理入党积极分子。本文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广铁集团“2+1”订单培养模式为例,通过对订单培养背景下发展学生党员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学生党员“2+1”发展模式。

关键词:订单培养;学生党员发展;“2+1”发展模式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建设高素质大学生党员队伍,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就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作出部署。意见指出,高校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骨干分子,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各地各高校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素质优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高校学生党员队伍。《意见》强调,要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发展程序和纪律,强化发展党员工作责任追究制,严格坚持标准,提高发展学生党员质量。加强发展党员工作宏观指导,按照慎重发展、均衡发展的要求,积极稳妥地对发展学生党员数量和结构进行调控,保持高校学生党员队伍适度规模。《意见》要求,要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把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作为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着力点,健全入党积极分子动态管理机制。

为此,根据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实际情况,为求更加严格、全面地发展学生党员,培养和管理入党积极分子,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作用突出的高校学生党员队伍,本文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广铁集团订单培养为例,通过对订单培养模式下培育和发展学生党员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对学生党员“2+1”发展机制创新进行研究。

一、高职学院订单培养模式

订单式培养是指职业院校根据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制订用人协议,利用校企双方的有利资源,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并根据企业的需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预定目标的办学方式。通过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可以借助企业的帮助完善学校的实习基地建设,使自身教学更能贴近实际,进而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操作技能。

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广铁集团订单培养为例,为缩短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周期,使企业预定人才能够尽快的熟悉工作环境、掌握工作技能、提高职业素养,实现从学校到企业、从课堂到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广铁集团自2014年开始,对订单学生统一实行“2+1”订单培养模式。即在三年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由学院根据企业要求完成第一年和第二年的基础与专业课程教学,最后一年学生直接到企业进行现场学习与实操,由企业员工与老师共同指导完成,毕业后订单学生无需再进行生产培训即可直接进入工作岗位。

为了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要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高职院校的订单培养模式经过各院校多年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已初具雏形并相对稳定,尤其是针对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安排、课程设置等都能够根据企业订单培养的要求进行调整,体现了动态、灵活的培养与管理机制。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校和企业的环境、文化、人员、管理架构等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因此也衍生出了学生党员发展的若干实际问题。

二、订单培养模式下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实际问题

高校发展党员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也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在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过程中,对学生党员的培养、考察、发展是一系列连贯的环节,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以及预备党员的入党介绍人在全过程中必须全面、透彻的掌握考察对象的思想和行动,党支部成员也应该及时地了解并熟悉考察對象,最终才能表决,做出较为公正的推优选优工作。但是,在订单培养过程中由于地域、文化、人员、组织关系、管理架构等多方面的变化,从而产生了考察脱节,党员归属感不强、适应力较弱,群众缺乏积极性等实际问题。

第一,考察脱节的问题。培养联系人或入党介绍人往往为在校老师或学生党员,“2+1”订单培养模式中在企业的最后一年,培养联系人、入党介绍人以及其他支部党员因为地域的原因并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察和了解,而且同为一个支部的学生党员被分配到企业同一班组的几率不大。因此可能会造成对考察对象的不客观评价或印象评价现象。

第二,学生党员归属感不强、适应力较弱的问题。因为文化和组织关系的原因,学校培养的积极分子和党员因工作不能回校参加党组织生活,同时又未能融入企业的党组织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学生党员对学院党支部的归属感不强,同时又对企业组织文化难以适应的现象。

第三,群众缺乏积极性的问题。因为管理架构的原因,企业实习的最后一年,学院仍然以班级、支部、总支为单位进行推优和管理,而在企业则以班组、站、段、集团为单位进行推优和管理,管理架构的不对称造成了推优的实际困难,直接影响了群众向组织靠拢的积极性,可能会错失好的苗子。

三、学生党员“2+1”发展机制创新研究

根据订单培养模式下学生党员发展出现的若干问题,结合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广铁集团“2+1”订单培养模式中变化的特点,分别从创新组织生活制度和管理架构、建立企业培养联系人制度和加强校企党建文化的融合等三个方面进行学生党员“2+1”发展机制创新研究。

(一)创新管理架构和组织生活制度,以企业为单位建立临时党支部和党小组,融入企业的组织生活。第三年中,建立起与企业对称的管理架构,以班组、站、段、集团为单位,继续吸收优秀团员培养为积极分子和党员,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负责积极分子的培养和考核,并积极融入企业的各类组织生活中。

(二)建立企业培养联系人制度,由企业和学院党员介绍人和培养联系人共同负责考察和评价。第三年中,由企业支部书记或其他党员担任培养联系人,由其对学生进行工作期间的考察和评价,结合其在校期间的表现进行全面、综合考察。同时,建立企业培养联系人,可以加强学院临时党支部、党小组与企业党支部的融合,也便于企业用人,及时发挥学生党员的作用。

(三)加强校企党建文化的融合,以校企合作为平台,通过各类党建活动加强文化融合。通过各类校企合作项目开展党建活动,如志愿服务党员先锋岗、校企党建大讲堂、企业先进党员事迹报告会等各种形式,以文化为桥梁、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党建工作的融合,为学生党员的发展创造较好的氛围。

在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广铁集团“2+1”订单培养模式下,对于培养优秀的学生,参与学生党员的发展、严格发展程序,保证党员质量,是企业与学院党委的共同目标。在双方对党建工作的交流与对话中,都同样体现出了对培养和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重视。企业青睐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党员干部,这些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都能够更快地胜任工作并且在团队里发挥好的带头作用,成为中坚力量。但是在新的培养模式下,需要校企双方付出更大的努力,加强沟通,共同完成订单培养模式下学生党员发展机制的创新。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2013-07-02

[2] 宋启平.浅析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J].人才资源开发,2014(19):2.

猜你喜欢
积极分子学生党员入党
基层党支部强化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实践
申请入党,是否需要多次提交入党申请书?
确定入党介绍人要注意哪些问题?
确定发展对象必须听取哪些人的意见?
新形式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探析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员管理路径刍议
论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理念及其价值研究
重温入党誓词
北安市 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入党前“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