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桂
(江苏省徐州博爱口腔医院,江苏 徐州)
拔牙是牙槽外科治疗最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而传统拔牙技术的操作原理是杠杆原理,因此在工具的使用上常用锤子等工具辅助操作,手术的局限性较大,并且这种传统的手术方法较为粗暴,容易使患者术后产生不良反应,加大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1]。拔牙的不良反应有牙槽骨断裂、牙龈肿痛、局部疼痛等,不利于患者的后期康复,容易给患者造成心理的恐惧感[2]。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医学领域也在不断地更新技术,微创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现也被广泛应用到牙槽外科疾病的治疗中。本文主要研究微创技术在牙槽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口腔科进行牙槽外科治疗的36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研究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使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中女性8例,男性 10例,年龄为 12~45岁,平均(31.25±3.15)岁;对照组患者中有女性9例,男性9例,年龄为11~42岁,平均为(32.01±3.21)岁。纳入标准:①未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②无拔牙禁忌证的患者;③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抗炎治疗,由于手术中的操作是以无冠周炎症为基础的,因此患者的全程治疗都是由同一位医师来操作的[3]。在拔牙前首先要对患者的口腔进行全景曲面断层拍片,对患者的患齿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术前告知患者术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风险,使患者接受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为患者的口腔进行常规的消毒处理[4]。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拔牙的治疗方式,给予患者阿替卡因进行齿槽神经、颊神经以及舌神经的麻醉,敲击患牙与牙槽骨间的间隙,利用杠杆作用将牙齿翘出,翘出患牙后将拔牙窝进行清理消毒,复位并缝合软组织,在手术完成后,使患者将棉球放置于牙窝处紧咬半个小时止血,根据患者手术创伤的不同程度给予患者适量的抗生素进行搭配治疗[5]。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技术,麻醉方式不同于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麻醉采用计算机无痛麻醉仪进行麻醉,使用高速涡轮牙钻为患者去除患牙的牙冠后,使用微创拔牙刀撬动患者的患牙牙根处,待患者的牙根松动,即拔出患者患牙[6]。当患者患牙有双根甚至多根的情况出现时,要使用涡轮钻进行拔出,拔牙结束后清理患者的牙窝,将牙窝内残留的碎片进行彻底清除,术后处理方式与对照组相同。
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不良反应情况,不良反应包括:患者患牙断根、术中恐惧、拔牙窝不完整;对比两组患者的拔牙效果,记录患者3 d后的术后情况,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为患者3 d后无疼痛,没有不良反应;有效为患者有轻微的疼痛感,张口受限但不严重,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无效为患者的疼痛感十分明显,张口受限严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影响,拔牙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患牙断根、术中恐惧、拔牙窝不完整的不良情况出现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患者术中不良反应情况[n(%)]
观察组患者的拔牙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拔牙效果[n(%)]
拔牙在口腔疾病的手术治疗中十分常见,在拔牙手术中,需要克服牙齿的根部阻力、牙冠的冠部阻力以及相邻牙齿的阻力等。在传统的拔牙方法中,麻醉时所用的长针就容易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使患者在术中情绪较为紧张,且这种麻醉效果不好,部分患者在进行拔牙时仍然能感受到较为明显的疼痛感,加深了患者的恐惧心理[7]。传统的拔牙方法在利用杠杆原理对牙齿缝隙进行敲击时,稍有操作不当容易造成患者产生脑震荡,因此传统的拔牙方式效果并不理想,容易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增加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率,这也是很多患者不愿意进行拔牙治疗的主要原因。微创技术的应用解决了传统拔牙技术中的问题,微创拔牙技术是应用计算机对患者进行麻醉操作,使患者在无痛的环境下进行完手术,患者在微创技术下的治疗依从性也更好,且手术的疗效明显。
本次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应用微创技术进行拔牙,术中的不良反映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3 d观察两组患者的拔牙效果,采用微创技术进行治疗的患者的拔牙效果明显更好。
综上,微创技术在牙槽外科中的应用效果好,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术中不良反应出现率,疗效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