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玲
摘要: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假期一再延长,学生开启了居家学习模式。电视、电脑、手机之类充斥孩童的世界,上网课、刷抖音、追剧、玩游戏,手不离机,眼不离屏幕,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教师鞭长莫及,很是苦恼。没有阅读,语文学习就是残缺的。疫情隔离,不能隔离阅读,“互联网+”环境下,急需构建家校合作的阅读模式,家校形成合力,探寻阅读的有效之道。
关键词:阅读现状;家校合作;最美共读
疫情期间,孩子们置身小家,远离大自然,远离运动,远离生命成长中很多美好的事物,要么玩游戏,要么泡剧,要么穿梭在一个又一个的网课之间,难以抉择。尽管老师们倾尽全力强调居家学习阅读的重要性,但如果没有家长的参与,效果微乎其微。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重视家长在孩子阅读中的关键作用,积极构建家校合作的小学语文阅读模式,守护孩子的童年。
一、“互联网+”环境下家校合作小学语文阅读势在必行
今年适逢新冠肺炎疫情,学校一再延迟开学,因此,阅读就要由课内向课外大量地拓展、补充。这就需要家长的支持与理解,构建家校合作的阅读模式,充分发挥家长在学生业余时间的指导、监督和管理职能,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加孩子的阅读量。
二、“互联网+”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中家校合作模式的现状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发育、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崇尚读书、诗书继世之风绵延数千年。但是如今,“互联网+”环境下,最美阅读正在渐渐远去。
家长们成天捧着手机,怎能引领孩子们认真阅读呢?尽管教师们在校能积极引导孩子们阅读,课内有指导,课外有阅读推荐,但长期单打独斗,效果甚微。况且因为疫情学校延迟开学,阅读现状更令人担忧。很多老师没有意识到构建家校合作模式的重要性,在閱读指导中没有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缺乏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在教育指导过程中,家长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缺乏指导和教育孩子的意识和能力。尤其是对于留守儿童而言,家庭教育更是处于缺位的状态。这样的家庭教育模式,家长根本无法发挥对孩子的教育和指导作用,最终导致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缺位,影响了家校合作模式构建的效果。
三、“互联网+”环境下家校合作模式的小学语文阅读策略探究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的阅读环境会直接影响孩子的阅读习惯。我们迫切需要家长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的支持与理解,积极构建家校合作的小学语文阅读模式,让家长充分认识到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在家庭教育中积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抓住孩子阅读的黄金期,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积累阅读量,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
(一)好书伴君侧,书香飘逸远
从学生上网课截图反馈来看,很多家庭装潢得富丽堂皇,唯独缺少了书香味。教师可以通过班级微信群、钉钉群引导家长打造阅读空间,让书的香气能像花香一样弥漫在家的每个角落,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让孩子爱上阅读。家长可以给孩子配备一个书房,给他一个独立的阅读空间,营造书香氛围。如果条件不许可,也可以摆放一个书柜或桌柜一体的写字台。书架上摆一些课外必读的图书,时常让孩子按图书类别进行归类整理,在整理书籍的过程中培养与书籍的亲近感,培养科学分类和整理的成就感。学生置身书香之中定会不自觉地爱上图书。
(二)真情相陪伴,互读共生长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让孩子爱上阅读,家长最好做出榜样,正人先正己。这次疫情期间,家长们跟孩子相处的时间多了,每天可以抽点时间读书,既是给自己充电,也是给孩子做出榜样。家长在孩子上网课时,静下来一起听;经常捧书到孩子房间里陪他一起看看,当他的阅读伙伴;诗词大赛,一起参与竞答……只要家长用心陪伴,定会影响孩子的阅读习惯养成,互读共长。
(三)推送好资源,忧乐每相亲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要阅读,读什么?老师们要思考,要认真阅读课标,推送好资源。很多老师在班级群里每天推荐睡前故事。如《露露的梦想》《第一次上舞台》《我长大了》……一方面,孩子们每天盯着手机、电脑,听故事可以缓解用眼疲劳;另一方面,家长通过讲故事,既能增进与孩子的感情,又能让孩子养成睡前听故事的好习惯。等孩子有兴趣了,就让他自己看绘图版、拼音版的故事书,然后耐心地听他讲述故事,不时给予赞赏。高年级的孩子,老师们可以推荐中外经典名著《水浒传》《最后一片叶子》等,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让他们当主播,将阅读的故事内容分享给同学们、长辈们倾听。“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四)搭配有良方,智慧巧引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家长们要留心观察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大多数孩子钟爱童话类、动物类小说,有的孩子喜欢科幻类、侦探类故事,有的学生喜欢阅读和自己的校园生活相贴近的故事。为了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家长们可投其所好,不断提供此方面的书籍。疫情期间,家长们可以网购图书,让孩子参与选择,你会发现,投其所好,尊重了孩子的需求,孩子自然会乐意阅读。但是,一味让孩子自主选择也不行,做家长的有时也要把把关,把民主和推荐结合起来才有效。让孩子自行选择图书,不妨搭配语文课程标准上推荐的中小学生课外必读书目的一种,自选的加上父母推荐的,搭配有方,智慧引领。
(五)经典永流传,阅读有品位
“互联网+”环境下,很多网络流行读物,喧嚣一阵,瞬间便无声无息。家长要精心甄别,多推荐孩子阅读经典作品。不知道买些什么书籍的家长可以时常翻阅孩子的教材,尤其是《语文》《国学经典》等教材,发现与课文紧密联系的阅读信息,与统编教材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完全相同的拓展阅读文本。特别是使用统编教材后,很多名师积极推送阅读课程资源链接,如学习了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文章,可以让孩子延伸阅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石墙之歌》《再塑生命的人》等。有的孩子喜欢看电视,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前几年热播《平凡的世界》《三国演义》等电视剧,家长可以利用这一大好时机,引导孩子阅读名著,不断提升其阅读品位。
(六)以书相赠予,享受真阅读
很多家长平时喜欢给孩子买玩具、零食之类的礼物,看孩子们收看网课,茶几上摆放着很多零食、玩具,孩子如何不分心呢!家长不妨多观察孩子的表现,获悉哪个方面有了进步,给他买喜欢看的书籍作为礼物,以书相赠,孩子会很开心;也可以拍一些孩子读书背诵的视频,制作美篇发至班级群,推送至学校公众号。看见小伙伴及老师的夸奖,孩子定会有成就感,从而逐渐爱上阅读。
(七)阅读需有道,花开方有声
“胸无点墨不成文,学习得法方有效。”有些家长在指导孩子读书的过程中,方法简单粗暴,一味教育孩子读书,难免让孩子腻烦,因此还需要老师有效的引领。比如班级共读时,老师可以设计共读单发至班级群供家长们参考借鉴。对于语言优美的文章,教师不妨设计诗意般的导读语,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使其产生欲罢不能的感觉;也可以快速捕捉文章主题,让学生知道一点点,期待一大半,引领孩子快乐阅读、自主阅读;也可以尝试“大花脸”“鱼骨图”思维导图的形式让阅读开花结果。阅读需有道,花开方有声。
停课不停阅读。“互联网+”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面临更多的挑战,同时也面临多种机遇。教师要积极构建家校合作的小学语文阅读模式,充分发挥家长在学生阅读中的监督和指导作用,发挥家长的育人功能,感受“身未动,心已远”的阅读境界。
(本文系安徽省级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AH2019349,课题名称:互联网+基于统编教材下农村小学古诗词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责任编辑:韩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