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的“三大纪律”与“八项注意”

2020-07-17 16:17郭小龙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0年4期
关键词:线上教学教学实践

郭小龙

摘要:就“停课不停学”而言,其“根本”在于如何对线上教学进行合理定位,让线上教学回归初心,让教育回归本真。为此,教师要关注线上教学的“三大纪律”与“八项注意”,以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线上教学;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教学实践

疫情期间,全国中小学生线上学习引发广泛关注,“教师忙、学生累、家长怨”“2000万学生假装在学习”。教师一夜之间变成“十八线主播”、钉钉教学平台拍片求饶……面对各种花式吐槽,我想说的是:不要“乱花渐欲迷人眼”,关键是要抓住问题的本质,“咬定青山不放松”。就“停课不停学”而言,其“根本”在于如何对线上教学进行合理定位,让线上教学回归初心,让教育回归本真。

一、如何定位:“三大纪律”保障教育根本

事情越复杂,定位越重要。定位正确,即使资源整合受限制,教学平台受制约,教学效果受影响,也不至于出现战略性偏差。因此,对于这次线上教学出现的问题,我们先从根本上进行梳理,然后提出了这次线上教学必须确保以学生的成长为本、坚持健康第一、注重习惯养成的三大纪律要求。

第一,以学生的成长为本就要把立德树人、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放在首位,不能只上文化课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这次线上教学的课程安排而言,我们不但开设了语、数、英、科学等文化课程,还开设了卫生与防疫、心理健康、艺术欣赏、家务劳动、综合实践等素养课程,尤其是增加了体育锻炼的时间、眼保健操的次数,每周5节体育课,每天3次眼保健操。以学生的成长为本的教育就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温暖、和谐、人文化的育人环境,关爱学生。以学生的成长为本的教育就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会改变,成为新时代的高素质公民。

第二,坚持健康第一意味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不能让孩子长时间盯着屏幕,不同年段的孩子每天线上学习的时间要有限制,不能出现“疫情结束了,眼睛近视了”得不偿失的现象。为此,我们把四至六年级每节课上课时间缩短为30分钟,一至三年级每节课上课时间缩短为20分钟,并且严格控制教师讲授时间,每节课教师讲授时间总计不能超过15分钟。教师要尽可能多地设计一些如阅读、创作、手工、游戏、实验、艺术欣赏、表演等线下学习活动,把课间休息体育锻炼时间延长为20分钟,尽可能减少学生连续面对屏幕的时间。

第三,学生良好的习惯是在线学习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障。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古罗马诗人奥维德说:“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学生在家期间摆脱了学校常规管理的约束,能否保持较好的自律,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行为习惯。所以我们在第一次线上教学动员会上就明确提出,一定要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并且要求学生家长开一次家庭会议,制定好家庭规则,和孩子一起做一个学习规划表,从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锻炼、眼操、吃饭、睡觉,认真洗手、洗澡、刷牙,到认真听课、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作业等学习习惯都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学习是没有捷径的,但一定有一条最短路径,我们认为培养良好的习惯就是较短路径之一。

二、如何实施:“八项注意”提升教学品质

(一)学习课程要拓展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學校,天地大课堂,课堂小天地。虽然是线上学习,但我们不能脱离线上学习的社会背景;虽然我们有系统的课程安排,但我们不能忽视契合学生发展的课程拓展。具体而言,我们在学科中学习——在课程建设上回归课程本位,突出学科课程的育人价值,聚合各学科课程的育人效力;在文明中学习——从时间、空间和人出发进行开发,重点放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经典课程的建构上;在健康中学习——重视体验,关注内心,让教育贴近生活、贴近自然,把“对人的培养”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在创造中学习——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丰富他们的实践经历;在服务中学习——关注学生社区服务与志愿者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大课堂,走进社区,走向社会。为了丰富课程资源,我校对学习场地、内容、资源、同伴等进行了创造性重构。

(二)教学目标要明确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统帅和灵魂,它对一堂课的“教”“学”“评”起着导向作用。尤其是线上教学,每节课时间短,必须目标明确、路径清晰,才能保证课堂效率。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这就是目标要解决的问题。布卢姆认为,预期要达到的目标是否明确和具体,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效。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教学目标实际上引导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坐在电脑前,开始上课之前,他头脑里一定会有意无意地问两个问题:我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这两个问题的清晰程度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要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就需要教师在课前非常具体地把目标描述出来,并且要可测可评,便于实现任务驱动。如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一课,上课教师把教学目标表述为:(1)观察南北两地气温统计图,读出图中的直观信息和气温差、变化趋式等隐含信息;(2)观察北京气温统计图,尝试提出气温差、最高气温日、气温变化趋势等问题并正确解答;(3)给定甲、乙两城市2012年上半年平均气温统计表,根据统计表绘制出折线统计图,总结绘图方法,并向同学解释统计结果中的相关信息。

(三)教学内容要精简

由于上课时间的限制,教师在教学的素材选择上要体现“小而精”,要选用最典型、最有价值的学习材料,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要重导学、重示范,注重自学能力培养;要读懂教材、读懂学生,了解知识的逻辑起点和学生的学习起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要突出重点、剖析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做到精讲、精练,防止简单照搬套用常规课堂的教学方式、时长和教学安排;对于陈述性知识,要提倡堂堂清、课课清。总之,要保证教的行为能够对学的行为真正起到促进作用,而不是简单地把线下课堂搬到网上。因此,我们提倡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教促学。

(四)课堂互动要增强

由于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线上教学的交互性、现场感是无法和传统课堂相比的。正因为如此,如果组织不当,自主性差一点的学生就有可能陷入“视频看一看,网上遛一遛,作业随便做,最后都抓瞎”的消极状态,还有些自律能力比较差的孩子甚至可能一边上课一边上网,一边听课一边刷屏。因此,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把学生带入课堂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前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们总结了增强课堂互动的几点方法:(1)课堂提问,最好是申请回答和随机点名有机结合,避免有学生上课“搭便车”的现象;(2)开展小组合作和竞争;(3)分角色完成任务;(4)趣味游戏;(5)讲幽默故事;(6)每学完一节马上进行现场测试;(7)闯关游戏;(8)限时完成学习任务,即时上传学习成果。总之,加强课堂互动,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是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

(五)学习小组要异质

建立学习小组,可以有效地分解教师的线上教学组织压力,同时还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学习共同体,实现互帮互学。学习小组的建立通常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式进行。所谓“异质”,就是把学习成绩、能力、性别甚至性格、家庭背景等方面不同的2~6名学生分在一个合作小组内,构建学习共同体。这样,小组内的学生在能力、个性、性别等方面是不同且互补的,便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由于各小组是异质分组,这样就使得各小组间是同质的,为各小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这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也是实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重要方式。在线上教学中建立学习小组,充分调动了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在小组合作、上课考勤、作业检查、分层辅导、难题解决、项目学习、家校互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六)方法指导要具体

学习方法与学习效率有着直接的关联,如何指导学生合理安排一天的学习、运动、娱乐、劳动等,做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进行具体指导。特别是学习的方法,指导一定要具体、可操作。如怎样进行网上听课,有教师就明确提出要做到以下几点:(1)认真听,要注意教师讲课的内容及其表达方式;(2)注意看,对于教师的推演、板书仔细观察,认真领会;(3)多动脑,要积极思考,要边听、边看、边想,要想清楚知识背后的原理,要注意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结构;(4)主动练,在课堂上要大胆发言,勤学多练;(5)做笔记,对教师讲课中的要点、难点、疑点都要简明扼要地记下来或者画一个思维导图;(6)善整理,对于教师上课的内容,要抓住纲目,画出思维导图,对于作业中的错题建立错题集。每过一段时间,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一次课堂学习笔记、作业交流、学习经验分享等活动,让学生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七)教学评价要多元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学生居家学习,教师隔空指导,教师该用什么样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这些现实问题,我们进行了尝试。在学习效果的评价方面,第一,我们设计了体验式的学习游戏,即教师采用“知识梳理、问题测试、过关晋级、数据报告”这种微循环的形式,学生在闯关游戏中练习和复习,生成数据。教师则可以依托后台数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线对其进行评价。第二,借助问卷星、百一测评、一起作业网等在线测试工具,将所学内容编制成问卷进行网络测评,了解学习效果。第三,开展阶段性的学习成果展览,可以对学生的主题学习研究报告、小制作、小发明、手抄报等成果进行展览,也可以让学生开展讲故事、表演、实验演示等展示活动。在评价的主体上,我们让学生自我反思评价,小组成员相互点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进行一周述评等。我们还开展了“学习之星”“劳动之星”“文明之星”专项评比,还开展“学习型家庭”的评选……评价是手段,促进才是目的。我们通过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的变革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八)家校协同要给力

线上教学期间,“书房变成了课堂”,“客厅变成了操场”,学习的主阵地由学校转移到了家庭,教师由台前管理转移到了幕后指挥,而家长则成了孩子的“班主任”,因此,线上教育能否取得实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的自律和家长对孩子的管理成效。如学生上课的状态、作业完成情况、上课掉线、网络卡顿、缺课逃课、沉迷游戏等,教师也许能够发现问题,而问题的解决则需要教师与家长一起努力,这也对家校协同提出了新的考验。这也更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发现问题及时跟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支持,形成教育合力。

此外,学校還可以开发家长课程,如让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工作者分享自己的经历见闻,邀请有专业特长的家长走进空中课堂,让学生学习卫生防疫、心理防护等知识,让他们在体悟中学习精神,在实践中学习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担当,在疫情中学习敬畏。

当然,线上教学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只是我们的一孔之见,如果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则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责任编辑:韩晓洁)

猜你喜欢
线上教学教学实践
高职英语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互联网+”背景下中国饮食文化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工艺美术设计情境驱动教学方法探索
线上教学发展状况与虚拟社群维持策略探析
高校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探讨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