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牡蛎配合饲料研发

2020-07-17 16:19高飞谭林涛周万友李昕昕闫丽敏
河北渔业 2020年7期
关键词:研发

高飞 谭林涛 周万友 李昕昕 闫丽敏

摘 要:为解决牡蛎天然饵料不足这个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试验研究了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配合饲料的制作,以及应用于乳山养殖的长牡蛎饲喂效果。以球等鞭金藻、裂壶藻、钝顶螺旋藻、盐藻、乙醇梭菌蛋白、贝类复合维生素添加剂、玉米淀粉为饲料营养组分,以饲料颗粒粒径小于25 μm为目标,尝试了3种生产工艺,研制成功的长牡蛎配合饲料颗粒为粒径10 μm左右的微球,外覆一层酪朊酸钠薄膜。经过饲喂试验,试验组牡蛎期末肥满度13.01%,死亡率6.35%,对照组牡蛎期末肥满度10.17%,死亡率17.23%,结果表明,试验组期末肥满度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

关键词:乳山;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养殖模式;配合饲料;研发

牡蛎是我国沿海常见的贝类,营养丰富,肉味鲜美。2018年全国海水养殖牡蛎总产量为514万t,比2017年增加了5.34%,其中山东省海水养殖牡蛎总产量为93.3万t。

乳山位于北纬37°的山东半岛黄金南海岸,拥有近200 km的海岸线,100万亩国家一类海水水质的养殖海区,是世界顶级牡蛎产区之一。乳山牡蛎养殖水域面积达20万亩,年产量30万t,养殖产值24亿元,养殖面积、产量和产值均居全国县级单位首位,是著名的“中国牡蛎之乡”[1-2]。“乳山牡蛎”已在全国形成了品牌领先优势,是中国牡蛎产业一张靓丽的名片。2009年“乳山牡蛎”注册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乳山牡蛎”先后荣获“最具影响力水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山东省优秀地理标志产品”“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金奖”;乳山市被授予“中国牡蛎之乡”并入选“首批山东省特色农产品(牡蛎)优势区”。

乳山牡蛎养殖物种为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为推进牡蛎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乳山市积极引进推广“海大1号”“海大2号”“海大3号”长牡蛎新品种,高糖原牡蛎新品系以及三倍体牡蛎优化养殖品种结构,提高乳山牡蛎品质,抢占高端消费市场。

牡蛎是滤食性贝类,对食物的物理性选择较强,只摄食比它口径小的食物,牡蛎胚胎发育至D型幼虫以后,体内的卵黄物质消耗殆尽,需要摄取外界的营养物质以维持生命,摄食一些极微小的有机物颗粒和单胞藻,食物颗粒粒径小于10 μm较为适宜。牡蛎成体食物,因海区不同而异,有的区域以单胞藻为主,有的区域以有机碎屑为主,根据牡蛎所经常摄食的单胞藻来比对,食物颗粒粒径小于25 μm较为适宜。

随着牡蛎营养保健价值的开发、居民膳食结构的优化以及消费升级的拉动,国内牡蛎消费快速增长。同时,随着电商与物流的快速发展,牡蛎销往全国各地,在牡蛎产量增加的情况下,仍然严重供不应求。

广东、广西、福建、山东等地多次发生养殖海域中牡蛎投放密度过高,养殖海域中天然饵料不足,造成牡蛎死亡率高,牡蛎肥满度偏低和夹瘦的现象,影响产品上市[3-6]。同时我国海域资源有限,适于牡蛎生长育肥的海区相对较少,持续扩大养殖规模很难。

1 牡蛎配合饲料的应用场景和要求

1.1 牡蛎净化厂阶段

消费市场有旺盛需求,在海区养殖的牡蛎达不到出售的肥满度要求,可在牡蛎净化厂暂养净化7~10 d,期间投喂牡蛎配合饲料,以达到出售的肥满度要求。

1.2 离海的大棚牡蛎养殖阶段

在水泥养殖池中,高密度的饲养牡蛎,通过投喂牡蛎配合饲料,缩短牡蛎育肥周期,提高成活率,并能有效控制牡蛎养殖环境,达到牡蛎可以生食的标准,同时还可以保证牡蛎在各个季节产品上市的连续性。

1.3 牡蛎饲料的十大要求

根据和乳山牡蛎从业人员的交流情况和研究国内外牡蛎相关科研文献[7-11],结合研发实践,总结出对牡蛎饲料的十大要求:饲料育肥效果显著,育肥周期短;成本低,养殖户能够接受;成活率高;饲料不污染水体;饲养的牡蛎产品口感与天然海域自然养殖相同;饲料要求悬浮于海水中,不沉底不浮于水面;饲料营养均衡,牡蛎壳长和体重均匀健康;饲料颗粒粒径小于25 μm,牡蛎能够采食;饲料遇海水不膨胀,营养物质不损失;能够规模化连续生产。

2 牡蛎配合饲料研发

为解决制约乳山牡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威海金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科研院所组建研发团队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历时8个月时间,第一代乳山牡蛎配合饲料终于研发成功。

2.1 初始牡蛎配合饲料配方的确定

目前牡蛎各阶段的营养需求参数尚属研究空白。经研讨,確定了初始配方供研究生产工艺用,主要成分为:球等鞭金藻、裂壶藻、钝顶螺旋藻、盐藻、乙醇梭菌蛋白、贝类复合维生素添加剂、玉米淀粉。

2.2 尝试按饲料工业常规方法来解决问题

2.2.1 生产工艺 称量→混合→超微粉碎→包装,超微粉碎细度是过350目筛,饲料颗粒粒径小于45 μm。

2.2.2 饲喂试验 在某牡蛎净化厂,选取200 kg肥满度较低的成体长牡蛎进行饲喂试验,来摸索合适的饲喂量。

经过近20 d的饲喂,牡蛎肥满度无变化。眼观牡蛎外套膜上覆盖着一层黏性物质,怀疑是淀粉;牡蛎外壳表面和池底,都有较厚的一层黏性物质;水质恶化。

2.2.3 小结 因牡蛎消化道内消化酶主要是淀粉酶和蛋白酶,所以不能替换掉淀粉;分析饲料粒径过大,造成牡蛎吃不进去。决定新设计一套生产工艺,将饲料粒径降下来。

2.3 尝试按医药工业常规方法来解决问题

2.3.1 生产工艺 称量→加水混合均匀→高速剪切乳化→过滤→高压均质→真空脱气→喷雾干燥→冷却→筛分→包装。

其中经试验,加水量为干物质重量的7~8倍为宜;高压均质压力以60 Mpa为宜;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130 ℃,出风温度85 ℃为宜。

所制得的牡蛎配合饲料粒径约为10 μm左右的微球。

2.3.2 饲喂试验 在某牡蛎净化厂,选取160 kg肥满度较低的成体长牡蛎进行饲喂试验,来摸索合适的饲喂量。经过近15 d的饲喂,牡蛎肥满度由12.71%增至13.64%。眼观牡蛎外套膜上覆盖着一层黏性物质;牡蛎外壳表面和池底,都有较厚的一层黏性物质;水质恶化。

2.3.3 小结 分析饲料颗粒遇海水浸泡后膨大,造成牡蛎部分颗粒能吃进去,部分颗粒吃不进去。决定改进生产工艺,解决2个问题,一是淀粉需要处理,变得不再容易膨胀,二是饲料颗粒表面需要覆一层薄膜,来保护饲料颗粒。

2.4 改进后的生产方法

经反复试验,不断改进后,生产工艺趋于成熟,对饲料配方也进行了调整,增加了酪朊酸钠。

2.4.1 生产工艺步骤 按配方数分别称取球等鞭金藻、裂壶藻、钝顶螺旋藻、盐藻、乙醇梭菌蛋白、复合维生素添加剂、酪朊酸钠和玉米淀粉。在乳化罐中加入配方原料总重量7倍重的水,升温至70 ℃,加入玉米淀粉,恒温搅拌30 min。将球等鞭金藻、裂壶藻、钝顶螺旋藻、盐藻、乙醇梭菌蛋白、复合维生素添加剂、酪朊酸钠依次加入乳化罐,恒温搅拌5 min。将乳化罐内液体,用在线式高速剪切乳化机进行乳化,并用双联式过滤器进行过滤,筛网目数为200目;过滤液用高压均质机进行高压均质,压力为60 Mpa。将高压均质后的液体,用真空脱气锅进行真空脱气。将真空脱气后的液体,用喷雾干燥机进行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30 ℃,出风温度85 ℃,得喷雾干燥半成品。将喷雾干燥半成品,在振动流化床前半部通入热空气进行辅助干燥,在振动流化床后半部通入除湿冷空气进行冷却,然后用振动筛进行筛分,筛网目数为350目,制得长牡蛎配合饲料。

长牡蛎配合饲料颗粒为粒径10 μm左右的微球,外覆一层酪朊酸钠薄膜。

2.4.2 饲喂试验 选取肥满度低的半成品长牡蛎,经清洗,拆分成单体牡蛎,去除外壳受损的牡蛎,然后选取个头、质量相近的牡蛎200 kg,随机分成2组,每组100 kg,计算好各组的期初肥满度。将对照组牡蛎放入2个养殖笼内,投放在同一海域,仅食用海水中的天然饵料,不额外投喂饲料。将试验组的牡蛎分别放入10个扁周转箱,放在牡蛎净化池中。试验组投喂长牡蛎配合饲料。试验组每天上午7:00和下午19:00各投喂一次饲料,投喂的饲料量按干肉重的2%来计,逐渐增量。同时保持充分的供氧,每天换水1次,试验时长30 d,计算各组的期末肥满度,结果如表1。

由表1可知,试验组期末肥满度优于对照组,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说明长牡蛎配合饲料对牡蛎的育肥效果明显,且提高了牡蛎的生长育肥期间的成活率。

3 小结

長牡蛎配合饲料是个新研究,据目前掌握的文献资料国际上尚没有开展相关研究的,国内相关研究也很少,我们目前研发团队的能力和资源也是非常有限的,希望更多的企业和科研院所投入到牡蛎配合饲料的研究中来,为我国的牡蛎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显良.中国渔业统计年鉴[M].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2019:24.

[2] 刘现明.大连湾小孤山养殖海域富营养评价及牡砺死因分析[J].海岸工程,1997,16(1):42-46.

[3] 隋锡林,孙景伟,王志松.大连浮筏养殖太平洋牡砺死亡原因的调查与分析[J].水产科学,1996,15(5):3-7.

[4] 陈瑞海.牡蛎死亡及控制[J].福建水产,1987,1:83-85.

[5] 王芳,董双林,张硕,等.海湾扇贝和太平洋牡蛎的食物选择性及滤除率的实验研究[J].海洋与湖沼,2000,31(2):139-144.

[6] 祁剑飞,宁 岳,曾志南,等.冬季单体牡蛎池塘育肥初步实验[J].福建水产,2015,37(5):406-410.

[7] 王健,王萍,何义朝.滤食性贝类营养需求和代用饲料研究进展[J].海洋科学,2000,24(4):26-30.

[8] 谭林涛,王津果.浅谈山东乳山牡蛎产业转型经验[J].中国水产,2019(4):50-52.

[9] 周曈龑,于瑞海.预防筏式养殖长牡蛎死亡的主要技术措施[J].海水养殖,2017(3):50-51.

[10] Nell, J A,Wisely B.Experimental feeding of Sydney rock oysters (Saccostrea commercialis):III. Food concentration and fattening procedures[J].Aquaculture,1984,37:197-208.

[11] NellJ A. ,Wisely B. Experimental feeding of Sydney rock oysters (Saccostrea commercialis).:II.Protein supplementation of artificial diets for adult oysters[J].Aquaculture,1983,32:1-9.

(收稿日期:2020-05-27;修回日期:2020-06-25)

猜你喜欢
研发
小水电高周高压保护装置研发
直流系统绝缘监测装置试验仪探讨与实践
浅谈供电企业工签证审计系统研发的必要性
技术管理在化妆品研发中的应用探析
肌松药的研发进展及市场情况
创新研发与消费者行为的诱因分析
新型多功能电热锅加热盘技术研发探究
财务保守战略下的创新型企业R&D投入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