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琳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症状多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上以对症治疗为主,但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研究[2]表明,制定合理细致的护理方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的改善有重要意义。延续性护理干预是将护理服务延伸至患者出院后的一种护理方法,目前在慢性疾病的防治中被广泛应用。本研究探讨了延续性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慢性肺阻塞性疾病患者86例,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试验组(43例)。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57~76岁,平均(67.32±1.95)岁;病程1~10年,平均(6.51±0.64)年;呼吸困难分级:1级7例、2级15例、3级16例、4级5例。试验组中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龄57~76岁,平均(67.25±1.87)岁;病程1~10年,平均(6.36±0.55)年;呼吸困难分级:1级9例、2级17例、3级13例、4级4例。两组基本资料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能够对比分析。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发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等。排除标准:①伴有肝、心、肾等疾病者;②伴有精神障碍、认知障碍者。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即在患者入院时进行健康宣教、住院期间给予用药指导以及出院前教会患者呼吸功能的训练方法等。试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延续性护理,具体做法如下:(1)制定延续性护理方案:于患者出院前对其进行系统评估,并制定详细的护理方案,包括使患者掌握呼吸功能的训练方法,告知其每日的训练时间及频率;教会患者进行康复运动的方法,如登梯、上肢运动等;嘱咐患者在日常饮食中注意控制盐、糖的摄入,并列出每日需要多进食的食物。(2)实施延续性护理方案:①电话随访:由责任护士于患者出院后72小时内进行第一次电话随访,此后每周1次,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对护理措施进行调整。②于患者出院后1个月、5个月进行上门随访,评估患者的家庭环境,如屋内通风状况以及是否存在二手烟等;检查患者的呼吸功能训练和康复运动的方法是否正确;详细解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同时嘱患者于出院后3个月、6个月来院复诊。(3)心理护理:全程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医护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多与患者分享治疗成功的案例,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提高患者的生活信心。两组护理时间均为6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出院时、出院6个月后动脉血氧分压(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的变化。②比较两组肺功能变化,包括1秒用力呼气的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MMEF)。③使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估两组的生存质量,包括呼吸症状、活动受限以及疾病对生活影响,并进行比较。分值越低,表明对生活的影响越小。
2.1 两组PO2与PCO2变化比较 与出院时相比,出院6个月后两组PO2均升高,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PCO2均降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PO2与PCO2的比较(mmHg)
2.2 两组肺功能变化比较 与出院时相比,出院6个月后两组MMEF、FVC、FEV1水平均升高,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肺功能的比较
2.3 两组SGRQ评分变化比较 与出院时相比,出院6个月后两组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对生活影响的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SGRQ评分的比较(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换气功能长期处于下降状态,可使肺组织发生病理改变,导致大量炎性介质释放;同时由于患者机体长期处于失代偿状态,呼吸以短促表浅为主,导致患者的临床症状恶化[3]。
延续性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干预措施,它主要是指将住院期间的服务延伸到患者出院以后,对患者进行持续性随访、教育指导,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4]。本研究中试验组患者使用了延续性护理方法,其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血气指标的机制在于:①由于患者的气道阻塞,引起肺的过度膨胀,导致膈肌的活动度及收缩力减弱,而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可使支气管内压增大,有效提高患者的FVC及MMEF水平,减轻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进而有助于肺功能的早日恢复;②进行登梯、上肢运动等康复训练,可使患者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及全身的耐力增强,对于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有着重要作用;③不良的饮食习惯可使患者肺组织的弹力纤维数量减少,增加肺的顺应性,从而产生呼吸肌疲劳现象。对患者进行正确的饮食指导,可增加呼吸肌营养,改善呼吸肌功能;④全程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可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维持患者病情的稳定、改善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MMEF、FVC、FEV1水平显著升高;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对生活影响的评分显著降低,表明延续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降低疾病对患者生活的影响,提高生存质量,与张黎等[5]的研究结果一致。
PO2与PCO2是临床上常用的评价人体呼吸状态的重要指标,由于慢性肺阻塞疾病发生时,患者外周气道被阻塞、肺实质被破坏等减弱了肺气体交换的能力,从而导致低氧血症以及高碳酸血症的出现。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体内的PaCO2水平异常升高,而PaO2水平异常降低[6]。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PaO2水平显著升高,PaCO2水平显著降低,提示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慢性肺阻塞疾病患者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
综上,延续性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恢复,改善血气指标,提高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