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2020-07-16 12:59胡士华
数学大世界·上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教学情境小学数学

胡士华

【摘 要】 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数学知识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通过数学教学能够有效锻炼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水平。本文主要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策略,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创新,帮助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进而有效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生发散思维;教学情境

发散思维对于学生而言,能够帮助他们提高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进而有效提升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小学数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点,导致他们缺少思考的时间与机会。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对数学课堂各环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锻炼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一、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通常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在消化与理解知识点的过程中只能依赖教材,对于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知识难以真正理解,导致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过大,同时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与能力特点,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氛围中提升数学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元、角、分》一课时,教学活动以“小小商店”展开,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资源将教室变为“商店”,分别由学生扮演售货人员和买东西的顾客。在一买一卖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元”“角”和“分”的概念进行理解和认识。通过创设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在趣味性的游戏实践过程中,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进而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将数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搬到生活场景中来,让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得到锻炼,再如,学习年份日期部分的知识时,就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闰年与平年的二月天数与普通月份不同,为了让学生记忆得更加透彻,防止问题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教师可以让学生记忆绕口令,“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唯有二月二十八,闰年还要把一日加。”学生可以在题目解答中灵活使用,不仅让问题可以更为迅速地解决,还让学生掌握了一个生活小常识。

二、引導学生在课堂提问环节中锻炼他们的发散思维

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课堂提问分为教师提问和学生提问,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能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与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性格特点、心理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虽然心中存有疑惑,但却不敢提问。因此教师需要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表扬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鼓励学生提问,养成主动提问的习惯。例如,在学习《圆》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兔子和乌龟赛车的动画,兔子骑着一辆又大又高的正方形车轮的自行车,乌龟骑着一辆又小又矮的圆形车轮的自行车,但最终乌龟取得了比赛的胜利。学生在观看视频后会提出问题:为什么乌龟的自行车没有兔子的自行车高大,但是却跑得快呢?这与自行车车轮是圆形有什么关系吗?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的身心处于放松的状态,进而能够勇敢地提出问题。学生将自己已有的经验与知识点相联系,产生疑问的过程就是锻炼其发散思维的过程,利用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敢于提出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要注意问题提出难度的递进性,让学生可以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如龟兔赛跑这个问题,正方形车轮自行车为什么没有圆形自行车跑得快?问完后,教师还可以继续追问,那么现在乌龟与兔子的自行车都换成圆形的车轮,此时谁的车跑得更快?为什么?如果将兔子的自行车换为3个轮子的,它还是跑得最快的吗?为什么?这种深向挖掘问题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思考机会,进而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循序渐进地增加难度能够让学生有一个接受的空间,可以让思维的发散程度慢慢扩大,不至于一开始问题就很难,导致学生的自信心受挫,不能继续深入性思考。教师必须要利用教学经验进行难度把控,让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更为科学的锻炼,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

三、在体验式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师讲解知识点与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消化和理解的过程中主要依赖于教材和书本,学生只能凭借自己的逻辑想象与创造思维能力对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难以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探究的形式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帮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例如,在学习《校园绿地面积》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将校园绿地的形状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思考该如何得出校园绿地的面积,同时鼓励他们通过思考找到更多的计算方法,在学生充分思考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真正到校园内亲自测量绿地各边长的长度,并计算出绿地的面积。还可以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比一比哪个小组计算得既快又准确,在比赛结束后引导学生对多边形面积的解题思路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在思考与游戏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有效培养与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符合当代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与学习成绩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意课堂提问环节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通过开展探究式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顾正亚.浅析小学数学发散思维的培养技巧[J].数学教学通讯,2016(19):48.

猜你喜欢
教学情境小学数学
微课助力,让小学语文教学大放光彩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