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龙
【摘 要】 为了进一步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实践教学法主要是站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完成的,对于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实践教学法的具体应用策略,完成数学课堂教学具体目标。
【关键词】 实践教学法;小学;中段;数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师更加关注课堂教学方法创新,针对小学中段数学教学而言,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实践,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不知从何入手,要想实现对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关键注重教师教学理念的创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结合实践教学法教学策略,深入探究小学中段数学教学策略。
一、当前中段数学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通过大量的实践调查研究表明,中段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一在于教学方式单一,教师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主动性发挥,导致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有的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其二在于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在数学课堂中所采用的案例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陌生,难以真正理解其数学知识的本质与内涵,其三在于过于关注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学生具体数学方法的掌握,无法有效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二、实践教学法在小学中段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借助问题情境,留下思考空间
一个好的问题往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到数学课堂学习中来。教师在采用问题情境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最好是引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拉进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积极投身于数学知识学习中来。其二是注重数学问题难度适中,过难可能会导致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失去兴趣,过于简单,就会给学生造成毫无探究的欲望,其三注重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
例如北师大版《周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初步感知出树叶与书本的边线就是围绕树叶与数学封面的一周所画出来的路线。之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测量树叶与数学书封面的周长,进一步关注学生的数学测量体验,从而高效地掌握数学的“周长”概念,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测量其他物体的表面周长,给学生留下探究的空间,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2.营造和谐氛围,强化教师引导
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所以学生比较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活跃的课堂氛围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高效参与其中,同时,活跃课堂氛围也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加信赖教师,便于教师后续的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也应当注重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课堂纪律方面,如果过于活跃,可能会导致数学课堂混乱,因此教师对此应多加观察,其二在于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出现偏差,因此注重教師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
例如北师大版《图形的运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比较喜欢的俄罗斯方块导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之后设计我会说、我会画、我会摆等环节,层层递进,让学生深入理解图形的运动基础知识,尤其是在“我会摆”这个环节中,让学生一边摆动一边解说完成图形的运动基本知识,以懂促思,同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避免学生的思考超出课堂教学内容。
3.鼓励学生提问,增强学生成就感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教师所教学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这就意味着学生对于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因此对于此类的课堂提问,教师应当对其进行鼓励,可能学生的提问会比较幼稚,教师也应当对其进行包容,之后进行引导,深入思考,走进数学知识的殿堂。当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回答,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思考与探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问题解决的关键,让学生独立解决,有效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例如北师大版《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过程中,负数知识对于学生而言可能会比较陌生,当教师在完成基本的负数教学任务之后,相信每个学生都存有疑问,有的学生提出:温度可以采用负数的方式表示,那么生活中的收入是否可以用正数表示,而支出则利用负数表示呢?教师肯定学生的想法,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究,这样的做法是否是正确的,还有学生在思考自己经常坐的电梯,在地下二层,则称之为负二层,并有效了解到生活中更多关于负数的知识。
综上所述,在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中引入实践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但是实践教学并不是万能的,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合理使用,教师对实践教学法进行深入探索,促使实践教学法更好地符合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参考文献】
[1]房黄恩.实践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探究[J].考试周刊,2016(11).
[2]喻兰.尝试实践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法课中的应用[J].新课程,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