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世娥,李芳,何娟锋
1.志丹县人民医院儿科二病区,陕西 延安 717500;2.安塞区人民医院儿科一病区,陕西 延安 717400
肺炎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儿童时期的常见及多发疾病,其中重症肺炎具有起病急、进展迅速且常累及全身多个脏器系统的特点[1],是导致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小儿死亡的最重要的原因。重症肺炎患儿由于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患儿的低氧血症明显,常常导致呼吸衰竭、酸碱平衡及电解质奈乱的发生,严重时可以引起微循环障碍甚至休克、脑水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甚至发展到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进而导致患儿死亡[2-3]。呼吸衰竭是重症肺炎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虽然机械通气治疗对改善通气、纠正低氧有确切的效果,但是由于建立气道而引起不可避免的创伤[4],且有可能发生机械通气相关的各种并发症,因而临床上的治疗方案为采用吸氧、抗感染等基础治疗。近年来,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NCPAP)在儿童呼吸衰竭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且具有无创、操作简便、花费少及并发症少等优点[5]。本研究将进一步探讨NCPAP在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志丹县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72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年龄<14岁;②符合<WHO关于重症肺炎诊断标准[6],动脉血氧分压(PO2)<60 mmHg(1 mmHg=0.133 kPa)。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脏疾病及肺疾病(如肺气肿、气胸)以及先天性膈疝、其他重要器官先天性疾病的患儿;②面部、鼻部、口腔、食道等处存在局部损伤的患儿;③患儿存在或者怀疑存在鼓膜破裂等耳部疾病。根据是否接受NCPAP治疗将患儿分为观察组(n=40,接受NCPAP治疗)和对照组(n=32,未接受NCPAP治疗)。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2~7岁,平均(3.29±0.73)岁;Ⅰ型呼吸衰竭23例,Ⅱ型呼吸衰竭17例。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6岁,平均(3.17±0.69)岁;Ⅰ型呼吸衰竭17例,Ⅱ型呼吸衰竭15例。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入院后给予吸氧、经验性使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及支气管扩张剂、使用沐舒坦祛痰以及维持平衡水电解质、营养支持等常规综合治疗,其中吸氧方式为头罩吸氧,氧流量控制在6~8 L/min,吸入氧浓度(FiO2)为0.4~0.6。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NCPAP治疗,参数设置:氧流量6~8 L/min,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2~6 cm H2O(1 cmH2O=0.098 kPa),PIP10~20 cmH2O,FiO20.3~0.6。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后12 h,观察两组患儿的动脉血血气分析指标,包括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同时记录患儿的临床症状(包括心率、呼吸困难、肺部啰音、发绀)恢复正常或消失时间,记录患儿住院期间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例数及患儿死亡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动脉血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前的动脉血PO2、PCO2、Sa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 h,两组患儿动脉血PO2、PCO2、SaO2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 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40 32治疗前46.17±8.29 45.39±7.64 0.420>0.05治疗后12 h 73.42±10.38a 61.98±8.41 5.039<0.05治疗前58.20±6.49 59.14±7.20 0.315>0.05治疗后12 h 47.27±5.04a 54.23±6.32 5.201<0.05治疗前70.68±7.19 71.03±6.32 0.841>0.05治疗后12 h 92.49±7.38a 85.52±8.30 3.767<0.05 PO2(mmHg) PCO2(mmHg) SaO2(%)
2.2 两组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心率恢复正常时间、呼吸困难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发绀消失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的气管插管及死亡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儿的各项症状缓解时间比较(±s,h)
表2 两组患儿的各项症状缓解时间比较(±s,h)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40 32心率32.49±8.20 46.53±10.27 6.452<0.05呼吸困难25.42±4.08 38.18±7.76 7.119<0.05肺部啰音4.27±1.09 6.96±1.96 3.673<0.05发绀26.43±8.20 35.08±9.33 6.826<0.05
表3 两组患儿的气管插管及死亡率比较[例(%)]
肺炎是十分常见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婴幼儿及小儿最为多见,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儿童疾病的首位[7-8]。儿童肺炎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则容易导致重症肺炎的发生,使患儿出现呼吸衰竭、胃肠功能紊乱及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威胁患儿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由于儿童呼吸道解剖结构的特点及免疫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因而更易导致病菌感染,且容易发展为重症肺炎[8-9]。重症肺炎一旦发生,因为加重的炎性反应,大量消耗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进而引起肺不张、肺泡萎缩以及换气功能障碍,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治疗环节为纠正低氧血症[10]。传统的治疗方案为抗感染、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同时予以面罩吸氧,严重时予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支持治疗等。但传统的面罩高流量给氧对减少患儿肺功能的残气量、降低肺顺应性的作用有限,随着呼吸生理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需要建立人工气道,作为一种有创治疗方案,还可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11-12]。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是一种无创的呼吸支持形式,最初在新生儿吸氧中得以应用。第一,NCPAP通过对气道持续的实施正压,增加上呼吸道压力,进而激发自主呼吸运动;第二,产生高水平的气道压,进而促进氧气到达下呼吸道和肺部,使肺泡充盈及避免肺泡萎陷;第三,NCPAP可以增加气体交换,使呼吸做功有效减少,从而对患儿缺氧症状的改善有利[13-14];第四,NCPAP具有无创以及操作的优点,因而目前在各级医院中均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临床应用[15]。本研究对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NCPAP治疗,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发现两组患儿治疗后12 h动脉血PO2、PCO2、SaO2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心率恢复正常时间、呼吸困难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发绀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死亡率比较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观察组患儿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使用NCPAP治疗时,患儿血气指标得到更明显的改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缩短,同时减少了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风险。分析其原因在于主要是NCPAP通过提供呼气末压力,促使萎陷的肺泡再次开放,明显减少肺泡内液体渗出,并且减少了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消耗,对肺泡通气功能的改善有利;同时还可以降低肺功能分流,增加氧合能力,最终有效改善低氧血症[16-17]。此外,也有研究显示,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可提高功能残气量,而传统面罩吸氧因为通气压力较低,对患儿氧合作用的改善能力非常低[18]。
综上所述,NCPAP治疗儿童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低氧情况,缩短病程,降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比例,临床应用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