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运动员早期专项化与多元化培养模式研究

2020-07-16 15:12富小刚
少年体育训练 2020年5期
关键词:竞技专项多元化

富小刚

(长治学院体育系,山西 长治 046011)

早期专项化训练模式是指在运动员早期训练过程中,为实现最大限度专项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的提升而进行的以专项运动训练为主的训练模式。早期多元化训练模式是指运动员在开始从事专项训练前,或在从事专项训练的同时,也进行其他多种运动项目训练的一种新型训练模式。

竞技体育人才的选才与培养既是一个长期艰辛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筛选、淘汰、成长的过程。正确的培养模式与训练手段对青少年运动员竞技潜能的激发、运动技战术水平的提升,乃至运动生涯的延长都至关重要。

在举国体制与竞技体育主导的思想下,我国青少年竞技体育已取得飞跃式发展,但相较于训练体系发达的欧美、日韩等国,我国青少年运动员成年后的成绩提升慢、运动生涯短、伤病发生率高等弊端更明显,已成为制约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一个瓶颈。

当前我国青少年运动员主流培养模式为早期专项化训练,但该模式对青少年群体的过度训练与运动潜能的压榨使得晚熟型运动员缺乏生存空间的同时,也给广大青少年运动员的成年后潜能发展带来了局限。近年来,已有不少学者就早期专项化培养模式的弊端提出了多元化培养模式,并对此进行了较好的实验性探索。但早期专项化训练并非一无是处,本文就早期专项化与多元化结合模式的培养价值进行探索,以期为我国青少年竞技体育训练和选才探索新的培养模式,提高我国青少年体育训练的效益和质量。

1 青少年运动员早期专项化培养模式优势和劣势分析

1.1 青少年运动员早期专项化培养模式优势分析

根据运动人体学研究,青少年运动员正处于身体结构与生理机能快速发展黄金期,具有极高的可塑性与发展性。国外运动训练学相关研究表明,5 ~10岁进行早期专项训练对青少年身体形态发育速率影响率约为36.7%,不仅能让青少年身体结构和机能得到较好改善和快速提升,而且在该阶段进行适当的运动心理健康干预和竞技心理训练则更能增强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素质。现代竞技运动员达到较高竞技水平一般需要经历3 个准备阶段,即对专项进行了解和给予正规引导的启蒙阶段、强化训练阶段和竞技提升及职业化阶段。由于现代竞技运动的强度与竞技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员的职业生涯相对较短,能达到成绩顶峰的时间更是十分紧迫,因此早期专项化训练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发掘运动员的潜能,让其在身心以及运动技能训练上得到较快调整和专项化指导,以便更深入地投入到高强度的训练与竞赛中,从而比传统运动选才与训练成效更高,具备更强大的专项运动发展适应能力。

根据笔者对网球、足球的国内外顶尖选手的青少年时期发展轨迹的调研发现,顶尖运动员在青少年时期的运动心理健康训练、运动情商教育、运动营养学教育等专项化培养模式更符合现代竞技专项运动的发展要求,在使运动成绩获得稳步提升的同时,可使运动员的运动生涯延长高达3.75 ~5.25 年。因此在早期专项化培养模式中,教练要准确地抓住青少年运动员成长的敏感期进行适度专业化的训练,充分利用青少年运动员运动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缩短培养运动员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综上可见,青少年运动员早期专项化培养模式具有以下两大优势:(1)早期专项化训练能显著提高青少年运动员身心发展水平;(2)早期专项化训练能够显著提高青少年运动员适应力和保持较好的运动发展水平。

1.2 青少年运动员早期专项化培养模式弊端分析

现代竞技运动竞争激烈程度及教练和运动员对奖牌和成绩的强烈欲望很容易导致青少年运动员早期训练出现过度训练、强度与密度不科学等弊端,是我们在后期训练中需要重点规避的。笔者对大量文献进行综合分析认为,青少年早期专项化培养模式的弊端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

(1)早期专项化训练对青少年运动员生理和心理存在一定的不良影响。早期专项训练虽然对敏感期青少年运动员的运动技能的爆发式提升具有较高价值,但并不代表所有的竞技运动项目都适用于早期专项化训练模式。一般来讲,青少年身体素养的发展大致呈现如下几个年龄段规律,见表1。

表1 青少年身体素养发展时间表

由表1 数据可以看出,对柔韧、灵敏等身体素养要求较高的项目如体操、游泳、武术等可开展早期专项化训练,而对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质要求较高的球类、田径等项目,过度的早期专项训练不利于青少年身体形态及器官、机能的发育,更不利于后期其他技能的习得和运动项目的转换,即使前期容易少年成名,但过度的专项化训练不易使青少年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在长时间的训练过程中,乏味、单调的训练也会使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及精神产生疲劳,滋生抵触情绪,产生训练倦怠心理,导致训练效果不佳的后果,且极易在18岁前退役,大大缩短运动员竞技运动生涯,不利于人才的可持续化发展。

(2)早期专项化训练有碍于青少年运动员的社会适应能力的正向成长。在早期专项化训练模式下,青少年运动员在年龄很小的时候被送入体校进行训练,过早的集体环境使得青少年运动员的社交机会和社会联系被人为阻断,日常生活只有大量的训练和比赛成绩的压力。并非每一名经过早期专项培养的青少年都能成为高水平运动员,如果他们在16 ~17 岁时,还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则会选择退出。而早期专项化训练模式过度强调成绩的做法往往使青少年运动员失去了与同龄人、教师及长辈间的社会关系的培养,易造成社交能力差、社会适应力低等个性发展问题。

2 早期专项化与多元化联合培养模式下的青少年运动员训练发展手段与实现途径探索

2.1 加强青少年运动员身心发育规律和运动潜能成长性监测与分析

根据早期专项化训练存在的利弊分析,我们在对不同时期和年龄段的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运动训练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据项目要求,加强对青少年运动员身心发育规律和运动潜能成长性分析。首先,要抓好“敏感期”第一阶段,即女孩的6 ~9 岁、男孩的6 ~10 岁,在根据运动项目的发展特点和运动素养发展需求从启蒙阶段、基础阶段和专项化训练3 个不同阶段采用循序渐进、各有侧重点的专项化训练策略与手段的同时,使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育专项技术训练与身心发育规律相符合,青少年运动员成才率、运动成绩的提升乃至运动生涯的延长都尤为重要,也能促进青少年运动员运动技能的长足发展并兼顾其身心健康发展。其次,根据世界运动技术水平要求和培养经验,可在启蒙与基础阶段尽可能多地安排多元化运动项目,使其掌握较广泛的技术动作,培养多运动项目运动爱好和热情。一旦确定专项发展的运动项目或优势项目后,开始专项化训练阶段则可使青少年运动员通过专项发展策略,达到稳步提高运动成绩、不断拓展运动潜能和提升空间的目的。

2.2 在专项化训练模式的基础上提升多元化运动训练比重

青少年运动员的全面发展不是一种训练手段或模式能达到的,其多取决于多元化训练与专项训练二者之间的制衡与稳定。青少年运动员竞技运动能力培养过程中成绩与能力发展都处于一个波动发展状态,随着后期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则对专项技能的需要和发展更为依赖。多项研究表明,早期多元化训练会使青少年运动员对多项竞技运动表现产生强烈的影响,而青少年运动员一旦选定某项目则会在训练成效上影响更为有效果。以篮球运动为例,实行早期专项训练培养之前进行皮划艇、足球、田径等多元化训练,则可使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神经肌肉控制力、平衡感等多项身体机能,以及运动信心、运动兴趣等多个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进行早期专项化训练后,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接发球稳定性、上篮技术等专项运动技术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特别是动作的平衡、肌群的控制力等身体素质基础都表现较好。因此,在探索早期专项化与多元化培养模式时,可在充分尊重青少年运动员运动敏感期的前提下,坚持在专项化训练的同时提升多元化训练比重,使个人的多元素质基础得到充分激发和锻炼,为后续的专项训练打好坚实的基础。

2.3 加强青少年运动员对专项化训练与多元化训练的认知,提升训练的科学性与系统性

青少年运动员是运动训练成效的最终体现者,教练是运动训练的执行者和组织者,他们认知水平和理解力对最终的训练结果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探索早期专项化与多元化培养模式时要加强教练和青少年运动员对专项化与多元化培养模式的认知,要加强结构运动项目相关技能与青少年运动员能力素养提升之间的关联,要加强不同年龄阶段及运动“敏感期”的青少年运动员对不同训练手段的认识,以提升青少年运动员运动训练的科学性与系统性。

3 结 语

科学的青少年运动员培养模式,事关青少年运动员运动技能的提升和运动生涯的延长,更关系我国竞技体育运动的长远发展。在我国体育事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单一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有效解决后备人才匮乏的问题,而多元化训练模式在为青少年运动员增强体魄、获得良好认知能力和积极的心理状态的同时,还能提升青少年运动员从事运动训练的动机,更进一步地推动我国青少年运动训练的发展。对青少年运动员专项化向多元化融合发展训练模式的探索,是我国建设体育强国战略下提升后备体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模式。

猜你喜欢
竞技专项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山西大同:多元化养老服务 托起幸福“夕阳红”
数字影像艺术创作多元化研究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花与竞技少女
同台竞技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