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波
【摘 要】近年来,虽然国家开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提倡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但施行效果不尽如人意。中职、高职之间的贯通培养与课程衔接仍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本文作者将从以人为本,夯实基础;构建长效纵深机制;和具体实践方法三个方面探讨中高职(3+2)贯通培养的专业设置与课程衔接的研究。
【关键词】职业教育;贯通培养;课程衔接;以人为本;长效机制
正文: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建设逐年加快,人民的文化水平也越来越高,学历型人才需求趋于饱和状态。而由于社会各企业的快速发展,专业技能型人才缺口很大。近些年,国家加强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打破中、高职职业院校之间的“壁垒”,大力提倡中高职(3+2)贯通培养,我国的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受限于中、高职院校生源整体水平差异过大、教育理念与方向又存在差异。中职院校再向高职院校进行课程衔接时总是问题不断。
一、横向发展,构建整体贯通培养教学体系,全面拓展学生能力
普通的中职院校学生都来自初中且都没有参加过国家统考,学生的整体素质不高,学习能力低。高等职业院校接收的学生都是参加过国家统考的高中生,整体的素质要好很多。中高职的贯通培养模式则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都是参加过中考,经过选拔而来。整体的学生素质要好于普通中职院校。这也为中高职的贯通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众所周知,教育是以人为本,中高职贯通培养虽然生源素质有了保障,但因为学习年限较长,而且只要入学以后,学生能够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就可以直升高等职业院校继续学习,没有升学压力会让学生丧失学习主动性,不利于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这就需要各大职业院校进行联合协同,建立一个统一升学标准,明确划分贯通培养的升级制度。给学生升学压力。也使学生能够在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时更轻松。
教学体系的选择也是重要环节,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下的课程设置与教材选择应当既能满足中职阶段的教学任务,又能丰富、拓展到高职阶段。通过两种教材的有效结合,构建一个整体贯通培养教学体系,提升中高职贯通培养的学习效果。
二、纵向衔接,健全“学生-学校-社会企业”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职业院校的人才不同于高等本科院校的学历型人才,职业院校是以向社会输送专业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而且目前看来,我国的专业型人才缺口非常大。尤其是像汽车、电子等热门专业,往往在学生刚刚毕业,就会被各大企业一抢而空。那么作为“学生”和“社会企业”之间的连接点,构建一条从“学生”到“企业”的快速直达“纽带”。则是中高职院校完成良好的贯通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
学校可以以此为为方向,因地制宜,灵活操作。例如,当地支柱产业是汽车制造业,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汽车工艺与水平也不断进步,汽车行业的从业人员跟不上汽车技术的发展。因此对于汽车制造方向的专业型人才极度渴求。学校可以将此专业设为热门专业并加强此专业得培训,同时与当地汽车企业洽谈合作意向。由学校提供理论教学,企业提供技术培训平台与指导。可以定期去学校考查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对于优秀的毕业生,企业拥有优先选择权。
学校此举,一方面维护了当地经济产业的发展,一方面为学生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环境,同时也响应了国家大力发展专业性人才的目标。一举多得,稳定社会,利于民生。
三、研究讨论专业设置与课程衔接的实践方法
总高职(3+2)贯通教育模式下,尤其是专业设置是否合理与课程衔接是否紧密相关,则对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课程衔接的好,中高职的贯通教育效果就要好。一般情况下,中高职贯通院校的学生虽然整体水平已经高于中职院校。但是对于一些高等院校,或者高校,学生的水平还是有限的。这就需要在课程衔接上,加重文化课,理论课的授课比重。基础理论有了,专业技能的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同时,职业教育院校学生的学习更偏重于技术的锤炼。学生在职业院校学习,为的就是能学到一身能支撑自己生存与社会的一套专业技能。因此专业的设置也一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保持专业的热门度。
这样下来,不仅可以为社會输送大量人才,也使学生能够在学得专业知识后能够实际应用到工作岗位中,做到学以致用。
总而言之,我国仅建国几十年,发展速度却令世人咂舌惊叹,但教育方面还是不如先进国家水平,教育理念单薄,教育方向单一。全力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多元化改革的一次重要实验,也是保障社会民生稳定,经济建设平稳发展的一项重要决策。从另一个层面讲,中高职贯通教育的推进,也是对于高考这座“独木桥”的一个重要拓展。它给了青少年学生另一个选择,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顾益民,顾蓓妍,朱酊烨.中高职贯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就业与保障.
[2]郭美华,王升平,景玉军.汽车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的研究[J].时代汽车.
[3]朱圻贤,陈素宁.浅谈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的设计[J].江西教育.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北工程技术学校)